图书介绍

未成年人检察问题研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未成年人检察问题研究
  • 张寒玉,王英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检察出版社
  • ISBN:9787510218620
  • 出版时间:2017
  • 标注页数:382页
  • 文件大小:55MB
  • 文件页数:406页
  • 主题词:青少年犯罪-刑事诉讼-研究-中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未成年人检察问题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序一:爱从来不是负担&宋英辉1

序二:未检人的激情与理性&姚建龙1

前言&张寒玉1

法律法规、规范性文件一览表1

上编 未成年人刑事案件诉讼程序的执行问题3

专题一 特别程序的立法意图:追逐惩罚犯罪的未成年人,还是帮助、教育他们?3

一、特别程序设置的必要性3

(一)未成年人身心特殊性3

(二)对未成年人采取与成年人不同的刑事政策5

(三)国家对未成年人负有特殊保护义务6

二、特别程序的“特别”6

(一)特别程序的设计原理与普通程序不同6

(二)特别程序的基本原则“特别”7

(三)特别程序与普通程序功能不同7

三、特别程序与普通程序冲突时的执行8

四、特别程序的立法意图9

(一)从特别程序确立的基本原则看9

(二)从特别程序规定的制度、程序和要求看9

(三)从特别程序立法说明上看9

核心观点10

专题二 “教育、感化、挽救”方针和“教育为主、惩罚为辅”原则:仅具宣示意义,还是要求具体落实于办案?11

一、帮教原则是实体法原则还是程序原则12

二、对未成年人犯罪实行帮教原则的原因14

三、教育与惩罚之辩15

四、帮教原则与“宽严相济”刑事政策18

五、帮教原则与双向保护原则25

六、帮教原则是否仅具宣示意义31

七、如何具体规范帮教工作33

(一)一个悲剧引发的思考33

(二)从几个维度厘清帮教的内涵和外延35

(三)帮教的方式方法、重点环节和步骤流程39

(四)帮教工作中应当注意的问题57

核心观点62

专题三 刑事诉讼程序中未成年人诉讼权利保障:权利如何细微关怀?63

一、强制辩护64

(一)侦查阶段的法律援助问题66

(二)讯问环节律师到场问题69

(三)法律援助质量的保证问题71

二、合适成年人(法定代理人)到场74

(一)合适成年人到场的功能77

(二)合适成年人到场的法律效力78

(三)合适成年人的选择80

(四)合适成年人的权利义务及履职保障83

三、分别办理84

四、隐私保护85

(一)禁止公开的未成年人信息的界定86

(二)不当公开未成年人信息的问责机制87

(三)未成年人隐私保护的时间节点88

(四)未成年人案件应否公开宣判89

(五)如何平衡未成年人隐私权与公众知情权90

五、快速办理90

六、专业化办理92

七、犯罪记录封存94

(一)封存面要宽94

(二)封存措施要到位96

(三)查询面要窄、程序要严格97

(四)出具“无犯罪记录证明”97

(五)严格限制解封99

核心观点102

专题四 社会调查:“可以”调查也可以不调查?103

一、对“可以”进行社会调查的理解104

二、社会调查流于形式问题的解决107

(一)进一步明确社会调查何时启动、由谁来做107

(二)进一步明确社会调查报告的性质和功能111

(三)进一步规范社会调查的内容、程序等115

核心观点120

专题五 特别程序下讯问未成年人:是否容许“阴谋诡计”?121

一、特别程序下讯问未成年人的目标任务121

二、特别程序下讯问未成年人的策略手段123

(一)为何应当“特殊关照”124

(二)威胁等对抗性讯问策略是否适用128

(三)是否应当禁止使用带有欺骗性的策略手段130

(四)“许诺”“挑拨离间”的策略是否合适135

三、特别程序下讯问未成年人的程序规制137

(一)对讯问主体的规制137

(二)对讯问时间的规制138

(三)对讯问地点的规制139

(四)对语言、态度和方式的规制140

(五)对讯问流程、步骤及内容的规制140

核心观点143

专题六 特别程序下逮捕未成年人的标准:“径行逮捕”是否当然适用于未成年人?144

一、对逮捕未成年人条件的意见分歧144

二、比较视野下逮捕未成年人的条件156

(一)国际公约和联合国刑事司法准则的相关规定156

(二)域外国家和地区未成年人审前羁押情况借鉴158

三、特别程序下逮捕未成年人制度设计161

(一)明确对未成年人以不捕为原则、以逮捕为例外162

(二)准确把握对未成年人的逮捕标准163

(三)明确审查逮捕未成年人程序166

(四)建立与未成年人逮捕标准相应的配套制度169

核心观点170

专题七 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的和解:检察机关可否主持?171

一、少年司法的恢复模式172

二、未成年人刑事案件适用和解的条件和案件范围177

三、检察机关可否主持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的和解178

四、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和解应当特别注意的问题181

核心观点182

专题八 特别程序下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的审查起诉:如何做到“慎诉”?183

一、未成年人刑事案件起诉(不起诉)的原则186

二、未成年人刑事案件不起诉、起诉标准的把握187

(一)存疑不起诉:入罪证据的把握应当更为严格188

(二)绝对不起诉:入罪情节、危害性把握上从严189

(三)相对不起诉:在适用条件的把握上放宽190

三、附条件不起诉:转变执行中的消极、保守倾向193

(一)对“可能判处一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罚”的把握194

(二)特殊案件如少女杀婴案的附条件不起诉197

(三)附条件不起诉与相对不起诉、起诉的比较200

(四)附条件不起诉的适用程序及制约救济207

(五)不公开听证:建立附条件不起诉直接审查机制210

(六)附条件不起诉的核心环节:监督考察211

四、未成年人与成年人共同犯罪案件的分案起诉215

(一)关于刑事案件合并与分案审理相关问题217

(二)分案制度的意义和价值目标219

(三)构建分案制度的初步想法223

核心观点229

下编 未成年人检察工作专业化建设问题233

专题九 未检专业化的必要性:仅仅因为未成年人是弱势群体吗?233

一、各地检察机关自发的探索和努力233

二、最高人民检察院自上而下的引领233

三、专家学者“临门一脚”的推动235

四、未检专业化建设必要性论证236

(一)未检工作的特殊性要求未检工作专业化236

(二)未检工作的重要性要求未检工作专业化238

(三)未检机构独立对未检工作发展的促进240

(四)未检工作专业化是履行国际公约、落实国家立法的要求240

(五)未检工作专业化是落实司法体制改革精神的要求241

五、未成年人与其他弱势群体的不同242

核心观点243

专题十 什么是未检专业化:成立了独立的未检专门机构就标志着未检专业化了?244

一、未检专业化的前提:构建未检的专业标准体系244

二、未检专业化的核心:未检人的专业化245

三、未检专业化的保证:充分认识少年司法规律247

(一)少年司法是“预防性”司法而非“惩罚性”司法247

(二)少年司法是“柔性”司法而非“刚性”司法247

(三)少年司法是“能动性”司法而非“消极性”司法248

(四)少年司法是“协作性”司法而非“对抗性”司法248

核心观点249

专题十一 未检指引:如何构建未检的“专业标准”体系?250

一、未检指引:构建未检自己的专业标准251

二、突出强调未检工作的核心:司法保护253

三、依据法律,细化操作,填补空白254

核心观点259

专题十二 少年司法的特殊理念:未检“行动中的法”是什么?260

一、国家亲权理念264

二、未成年人最大利益理念265

三、尊重未成年人理念268

核心观点270

专题十三 未检的职责范围:业务“盘子”该多大?271

一、为何将未成年被害人的案件纳入未检受案范围272

二、在校成年学生犯罪案件应否纳入未检受案范围273

三、涉及未成年人的刑事执行和民事、行政监督工作应否纳入未检职责范围275

(一)将涉及未成年人的民事、行政案件法律监督工作纳入未检职责范围的理由275

(二)将涉及未成年人的刑事执行法律监督工作纳入未检职责范围的理由278

核心观点281

专题十四 未检的工作模式、工作机制:“一体化”下监督制约哪去了?282

一、未检工作模式发展的历史回顾282

二、质疑:缺乏内部监督制约283

三、“捕诉监防一体化”未检工作模式的目标和内涵285

(一)未检一体化的目标285

(二)未检工作机制强调联动、协作286

核心观点296

专题十五 未检的角色定位:国家公诉人抑或国家监护人?297

一、未检职能的历史演变及未检检察官角色争议297

二、未检检察官的“角色分工”299

三、未检工作理念为角色定位提供重要依据300

核心观点302

专题十六 未检的犯罪预防:与“捕、诉、监”是何关系?303

一、一个案例引出关于未检的犯罪预防的重要性304

二、再犯预防:跟踪三年305

三、临界预防:能否降低刑事责任年龄应对“熊孩子”305

四、类案预防:法律监督可以大有作为309

五、一般预防:未检“法治进校园”讲什么310

核心观点315

专题十七 未检工作考核评价:办案质量体现在事实证据没搞错?316

一、考评原则316

(一)独立评价316

(二)综合评价317

(三)找准核心317

(四)确保公平317

(五)具有一定的开放性318

二、关于评价内容318

(一)刑事案件办理318

(二)特殊检察制度落实319

(三)诉讼活动监督319

(四)犯罪预防319

(五)专业化建设320

(六)“两条龙”建设320

核心观点321

专题十八 未检人(未检检察官)的养成:如何能干“高级活”?322

一、问题的提出:未检人的眼光323

二、未检检察官的画像323

(一)未检检察官是法律人323

(二)未检检察官是“特殊之教育者”326

(三)未检检察官是儿童保护专家329

(四)未检检察官是感恩儿童的人338

三、未检素能标准的两个维度:“心”和“力”341

(一)未检人的态度342

(二)未检人的能力343

核心观点346

专题十九 未检业务竞赛:考什么?怎么考?347

一、首届全国检察机关未成年人检察业务竞赛回顾347

(一)为期一天的未检综合业务知识笔试347

(二)加试赛347

(三)点评351

二、未检业务竞赛应该考什么353

(一)通过什么样的题目来考出核心理念和能力353

(二)所出题目应当直面现实问题354

(三)考察未检人的独特眼光354

三、具体考察内容354

核心观点356

附:样题357

一、简答题357

二、案例题360

三、申论题365

附:《Last hope of G》节选373

主要参考文献375

后记381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