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证券业犯罪风险防范与罪刑适用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证券业犯罪风险防范与罪刑适用
  • 韩哲,李鄂贤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
  • ISBN:9787504994660
  • 出版时间:2018
  • 标注页数:453页
  • 文件大小:65MB
  • 文件页数:474页
  • 主题词:证券交易-金融犯罪-预防犯罪-中国;证券交易-金融犯罪-刑罚-法律适用-中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证券业犯罪风险防范与罪刑适用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证券期货犯罪背景研究1

第一节 证券期货的概念与变迁3

一、证券期货概念的界定3

二、法与证券期货的变迁7

第二节 证券期货犯罪的违法性考察14

一、证券期货违法与犯罪行为的界分15

二、证券期货犯罪的违法性本质探析18

三、关于证券期货犯罪的违法性认识问题20

第三节 证券期货犯罪的立法沿革21

一、域外证券期货犯罪的立法概况21

二、我国证券期货犯罪立法改革的实质性进展23

第二章 证券期货犯罪概述27

第一节 证券期货犯罪的概念29

一、广义学说的定位29

二、狭义学说的界定30

三、相关评析31

第二节 证券期货犯罪的特点33

一、一般性特征33

二、法律性特征34

第三节 证券期货犯罪的分类37

一、依据犯罪行为方式划分37

二、依据犯罪主体不同划分38

三、依据市场运行阶段划分38

第三章 证券期货犯罪的现状及趋势41

第一节 证券期货犯罪的现状分析43

一、犯罪黑数较大,移送刑事立案数量偏低43

二、传统类型案件居高不下,新型犯罪手法不断翻新44

三、涉案主体更加复杂,共同作案特征明显46

四、涉案金额不断创新高,金融风险境遇加剧47

五、信息网络化犯罪现象突出,查处难度较大48

第二节 证券期货犯罪的趋势预警49

一、犯罪形式日趋专业化、组织化和智能化49

二、违法“再犯率”奇高,严重挑战刑法底线50

三、犯罪面临跨境跨国趋势的严峻考验51

四、犯罪被害人涉及面日趋广泛且不特定52

五、新型犯罪不断涌现,刑事立法面临挑战53

第四章 证券期货犯罪的成因及防范55

第一节 证券期货犯罪的成因分析57

一、根本原因——经济利益的追逐57

二、重要原因——刑事法制的不完善58

三、直接原因——行政监管的有限性60

四、间接原因——股权分置的不合理61

五、心理原因——法定犯的危害性“难辨”62

第二节 证券期货犯罪的防治对策63

一、加强惩治力度,提高犯罪成本63

二、严密刑事法网,完善司法机制64

三、分离行政权力,强化查处力度66

四、深化股权改革,严惩“权力寻租”67

五、强化法制观念,充分认知危害68

第五章 欺诈发行股票、债券罪71

第一节 罪名、犯罪构成及立案追诉标准73

一、概念与罪名渊源73

二、本罪的犯罪构成要件73

三、本罪的立案追诉标准适用指南76

第二节 司法实务认定中的疑难问题77

一、如何认定犯罪成立的“时间点”77

二、故意遗漏“重大担保”是否构成刑法中的欺诈80

三、如何适用“后果严重”“其他严重情节”的定罪标准82

四、本罪与擅自发行股票、公司、企业债券罪的界限83

五、本罪与集资诈骗罪的界限84

第三节 典型司法案例解析——云南“绿大地”公司欺诈发行股票案86

一、基本案情回顾86

二、本案争议焦点及评议88

第六章 违规披露、不披露重要信息罪93

第一节 罪名、犯罪构成及立案追诉标准95

一、概念与罪名渊源95

二、本罪的犯罪构成要件96

三、本罪的立案追诉标准适用指南98

第二节 司法实务认定中的疑难问题99

一、如何确定本罪中信息披露的“期间”99

二、在发行阶段“延迟”披露重要信息该定何罪101

三、对保荐人“未遂”的教唆行为该如何认定103

四、本罪与提供虚假证明文件罪的界限109

五、本罪与编造并传播证券交易虚假信息罪的界限111

第三节 典型司法案例解析——珠海“博元”公司违规披露重要信息案112

一、基本案情回顾112

二、本案争议焦点及评议115

第七章 背信损害上市公司利益罪121

第一节 罪名、犯罪构成及立案追诉标准123

一、概念与罪名渊源123

二、本罪的犯罪构成要件124

三、本罪的立案追诉标准适用指南129

第二节 司法实务认定中的疑难问题130

一、经过董事会一致“同意”的行为能否构成本罪130

二、对“无偿捐赠”的行为应当如何定性133

三、如何适用“特别重大损失”的法定刑135

四、本罪与徇私舞弊低价折股、出售国有资产罪的界限137

第三节 典型司法案例解析——张杰背信损害上市公司利益案138

一、基本案情回顾138

二、本案争议焦点及评议139

第八章 伪造、变造国家有价证券罪147

第一节 罪名、犯罪构成及立案追诉标准149

一、概念与罪名渊源149

二、本罪的犯罪构成要件149

三、本罪的立案追诉标准适用指南152

第二节 司法实务认定中的疑难问题153

一、“彩票”能否成为本罪的犯罪对象153

二、本罪主观上是否需具备特定的犯罪目的155

三、伪造“作废”或“无客观对应”的国家有价证券该如何定性157

四、如何准确定性制造国家有价证券“版样”的行为160

五、本罪与伪造、变造金融票证罪的界限164

第三节 典型司法案例解析——张义伪造、变造国家有价证券案164

一、基本案情回顾164

二、本案争议焦点及评议167

第九章 伪造、变造股票、公司、企业债券罪171

第一节 罪名、犯罪构成及立案追诉标准173

一、概念与罪名渊源173

二、本罪的犯罪构成要件174

三、本罪的立案追诉标准适用指南177

第二节 司法实务认定中的疑难问题178

一、本罪是否存在犯罪的未完成形态178

二、对“既伪造、又变造”公司债券的行为能否数罪并罚180

三、本罪与擅自发行股票、公司、企业债券罪的界限183

四、本罪与伪造、变造国家有价证券罪的界限184

五、本罪与伪造、变造金融票证罪的界限184

第三节 典型司法案例解析——张春乐伪造股票并买卖委托单案185

一、基本案情回顾185

二、本案争议焦点及评议187

第十章 擅自发行股票、公司、企业债券罪193

第一节 罪名、犯罪构成及立案追诉标准195

一、概念与罪名渊源195

二、本罪的犯罪构成要件196

三、本罪的立案追诉标准适用指南200

第二节 司法实务认定中的疑难问题200

一、“超额发行”是否构成本罪200

二、对“私募发行”的行为应当如何定性203

三、如何准确把握“擅自发行”的几种情形206

四、本罪与擅自设立金融机构罪的界限207

五、本罪与集资诈骗罪的界限208

第三节 典型司法案例解析——于某某等擅自发行股票案210

一、基本案情回顾210

二、本案争议焦点及评议212

第十一章 内幕交易、泄露内幕信息罪217

第一节 罪名、犯罪构成及立案追诉标准219

一、概念与罪名渊源219

二、本罪的犯罪构成要件220

三、本罪的立案追诉标准适用指南225

第二节 司法实务认定中的疑难问题226

一、关于“内幕信息敏感期”的实务认定方法226

二、如何计算内幕交易案中“违法所得”的数额229

三、如何定性“明示、暗示他人从事上述交易活动”的行为231

四、“二次泄露内幕信息”的行为是否构成犯罪234

五、本罪与侵犯商业秘密罪的界限236

第三节 典型司法案例解析——肖时庆犯内幕交易案237

一、基本案情回顾237

二、本案争议焦点及评议239

第十二章 利用未公开信息交易罪245

第一节 罪名、犯罪构成及立案追诉标准247

一、概念与罪名渊源247

二、本罪的犯罪构成要件248

三、本罪的立案追诉标准适用指南251

第二节 司法实务认定中的疑难问题252

一、关于未公开信息与交易活动的“关联性”问题252

二、如何确定本罪中“被建议人”的刑事责任254

三、如何界定本罪中“从业人员”的范围257

四、本罪与内幕交易、泄露内幕信息罪的界限260

五、本罪与职务侵占罪的界限261

第三节 典型司法案例解析——马乐利用未公开信息交易案262

一、基本案情回顾262

二、本案争议焦点及评议265

第十三章 编造并传播证券、期货交易虚假信息罪275

第一节 罪名、犯罪构成及立案追诉标准277

一、概念与罪名渊源277

二、本罪的犯罪构成要件278

三、本罪的立案追诉标准适用指南280

第二节 司法实务认定中的疑难问题280

一、如何界定本罪中“虚假信息”的范围280

二、对于“预测或者推定”行为应如何定性282

三、如何定性“以诱使为目的而欺诈操纵市场”的行为285

四、本罪与内幕交易、泄露内幕信息罪的界限286

第三节 典型司法案例解析——李定兴编造并传播证券交易虚假信息案288

一、基本案情回顾288

二、本案争议焦点及评议290

第十四章 诱骗投资者买卖证券、期货合约罪293

第一节 罪名、犯罪构成及立案追诉标准295

一、概念与罪名渊源295

二、本罪的犯罪构成要件296

三、本罪的立案追诉标准适用指南299

第二节 司法实务认定中的疑难问题299

一、如何定性“非基于诱骗行为而买卖”的行为299

二、“证券登记结算机构等人员”能否成为本罪的主体301

三、本罪与编造并传播证券、期货交易虚假信息罪的界限303

四、本罪与提供虚假证明文件罪的界限304

第三节 典型司法案例解析——殷宏伟诱骗投资者购买股票案305

一、基本案情回顾305

二、本案争议焦点及评议307

第十五章 操纵证券、期货市场罪311

第一节 罪名、犯罪构成及立案追诉标准313

一、概念与罪名渊源313

二、本罪的犯罪构成要件314

三、本罪的立案追诉标准适用指南317

第二节 司法实务认定中的疑难问题318

一、关于“连续交易操纵”的司法判断规则问题318

二、如何认定“洗售交易操纵”的主观故意320

三、“蛊惑交易操纵”行为应当构成何罪322

四、“媒体人员”能否成为“抢帽子”交易的主体324

五、关于“安定操纵”抗辩事由之刑法审视问题328

第三节 典型司法案例解析——汪建中操纵证券市场案330

一、基本案情回顾330

二、本案争议焦点及评议333

第十六章 背信运用受托财产罪337

第一节 罪名、犯罪构成及立案追诉标准339

一、概念与罪名渊源339

二、本罪的犯罪构成要件340

三、本罪的立案追诉标准适用指南342

第二节 司法实务认定中的疑难问题343

一、关于本罪中擅自“运用”的法定内涵343

二、构成本罪是否须具备“特定目的”345

三、如何识别本罪中的“单位犯罪”347

四、本罪与背信损害上市公司利益罪的界限348

五、本罪与违法运用资金罪的界限349

第三节 典型司法案例解析——证券公司背信运用受托财产案350

一、基本案情回顾350

二、本案争议焦点及评议351

附录 法律法规资料选编(节录)355

一、刑事法律篇357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357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359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六)361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七)362

关于公安机关管辖的刑事案件立案追诉标准的规定(二)363

关于办理内幕交易、泄露信息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367

关于整治非法证券活动有关问题的通知369

全国法院审理金融犯罪案件工作会谈纪要371

关于办理证券期货违法犯罪案件工作若干问题的意见372

关于人民法院为企业兼并重组提供司法保障的指导意见374

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374

关于公安部证券犯罪侦查局直属分局办理证券期货领域刑事案件适用刑事诉讼程序若干问题的通知374

关于证券监督管理机构申请人民法院冻结资金账户、证券账户的若干规定376

关于查询、冻结、扣划证券和证券交易结算资金有关问题的通知377

二、证券法律篇380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380

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383

企业债券管理条例391

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投资基金法394

股票发行与交易管理暂行条例398

公司债券发行与交易管理办法401

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管理办法402

信息披露违法行为行政责任认定规则405

关于加强证券期货信息传播管理的若干规定410

关于规范上市公司对外担保行为的通知411

证券投资者保护基金管理办法413

三、期货法律篇415

期货交易管理条例415

期货公司监督管理办法420

期货交易所管理办法421

期货从业人员管理办法424

关于严厉打击以证券期货投资为名进行违法犯罪活动的通知424

关于严厉查处非法外汇期货和外汇按金交易活动的通知426

期货经纪公司客户保证金封闭管理暂行办法428

期货公司期货投资咨询业务试行办法429

股票期权交易试点管理办法430

四、综合性法律篇432

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432

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434

证券市场禁入规定435

证券、期货投资咨询管理暂行办法437

关于加强证券期货信息传播管理的若干规定438

证券期货业信息安全保障管理办法441

行政执法机关移送涉嫌犯罪案件的规定446

关于在行政执法中及时移送涉嫌犯罪案件的意见449

关于在打击证券期货违法犯罪中加强执法协作的通知451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