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病证效结合中医药研究思路与实践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病证效结合中医药研究思路与实践
  • 刘平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 ISBN:9787117253963
  • 出版时间:2018
  • 标注页数:348页
  • 文件大小:59MB
  • 文件页数:365页
  • 主题词:中国医药学-研究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病证效结合中医药研究思路与实践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总论 病证效结合研究思路与中医学发展2

第1节 病证效结合的概念与内涵2

第2节 病证效结合研究思路与中医理论的继承发展2

一、发展传统理论,拓展临床优势3

二、基于治疗效应,发展中医病机理论4

三、应用评价技术,汇聚实践证据5

第3节 病证效结合研究思路与中西医结合学科的基础建设8

一、病证结合与两种医学思维方法的聚焦8

二、病证效结合研究思路与中西医结合学科知识体系的构建9

三、应用数理信息技术,建立疾病证候分类的临床科学基础10

第4节 病证效结合研究思路与中药研发的创新14

一、病证效结合研究思路与中药复方创新研发实践14

二、病证效结合研究思路与中药创新研发体系的构建15

三、病证结合中药复方效应基础研究与理论发展16

第1章 疾病中医证候分类基本原理、方法与应用26

第1节 疾病中医证候分类方法与原理26

一、疾病证候分类的方法26

二、疾病中医证候分类的基本原理27

第2节 疾病中医证候分类的科学基础31

一、主观症状在疾病证候分类中的客观地位31

二、疾病证候分类的科学依据32

第3节 疾病中医证候分类的应用37

一、为中医临床疗效评价提供了更合适的方法学支持38

二、有助于中医临床客观标准的规范40

三、有利于对中药药效进行正确评价40

四、有利于客观评价中医药安全性41

五、有利于创新新药研发模式43

六、有助于促进现代医学对疾病的分类44

第2章 复杂疾病的中医证候不确定系统分析与评价方法研究51

第1节 信息熵理论及其在中医学研究中的应用51

一、熵的起源及其概念51

二、信息熵的度量51

三、基于信息熵的中医临床证候研究52

四、基于信息熵的中医证候与季节关联性分析57

第2节 灰色系统理论及其在中医学研究中的应用60

一、灰色信息和灰色系统60

二、灰色系统理论的研究对象61

三、灰色关联分析61

四、广义灰色关联分析65

第3节 粗糙集理论及其在中医学研究中的应用70

一、粗糙集理论的基本概念71

二、属性约简72

三、粗糙集属性约简方法在中医诊断学研究中的应用72

四、信息熵与灰色系统及粗糙集理论在脉象关联量化分析中的综合应用75

第3章 方证相应在病证效结合研究中的运用与发展82

第1节 方证相应的概念与内涵82

一、方证相应学说的学术源流82

二、方证相应的概念及其内涵82

三、方证相应研究的意义84

第2节 方证相应研究的现代科学设计85

一、中医理论的指导原则85

二、建立科学合理的参照体系85

三、符合循证医学要求的原则87

第3节 方证相应研究与证候疗效评价89

一、证候疗效评价标准问题89

二、证候的定性与定量问题91

三、证候疗效评价的主客观问题93

第4节 典型方证的研究和应用96

一、典型经典方证的文献研究96

二、病证结合、方证相应的临床研究98

三、方证相应的实验研究98

第4章 血管-神经-内分泌-免疫(VNEI)网络在病-证-效研究中的应用103

第1节 VNEI网络的提出及其方法学研究103

一、VNEI网络在中医药研究中的前景104

二、VNEI网络指标选择105

三、VNEI网络指标的检测108

四、VNEI网络多指标数据分析108

第2节 基于VNEI网络的病-证-效研究实例111

一、VNEI网络病证模型的建立与评价111

二、基于VNEI网络的药效学研究124

第5章 慢性乙型肝炎“病证效”结合临床研究137

第1节 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证候研究思路137

一、中医证候研究意义和现状137

二、慢性乙型肝炎证候研究的现状139

三、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证候规律研究141

第2节 中医药防治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评价142

一、临床疗效评价方法142

二、中医临床疗效评价实践146

第3节 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证候分类与中医药的免疫调控作用149

一、HBV感染的免疫应答分期和免疫特点149

二、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证候分类规律与HBV免疫应答152

三、中医药干预对慢性乙型肝炎免疫反应的影响156

第6章 基于正虚血瘀病机的中药复方抗肝纤维化效应与药理基础162

第1节 肝纤维化、肝硬化中医基本病机理论的认识与发展162

一、中医药抗肝纤维化研究的沿革162

二、肝纤维化的中医证候病机特点162

第2节 扶正化瘀方抗肝纤维化治疗的效应评价164

一、临床治疗效应评价164

二、实验动物模型的效应评价165

三、效应机制166

第3节 肝纤维化正虚血瘀病机深入研究的问题与思考171

一、肝纤维化、肝硬化的“虚损生积”假说171

二、肝肾阴精虚损可能是“正虚”的关键点172

第7章 原发性肝癌的证候与疗效评价178

第1节 对原发性肝癌证候研究的分析与思考178

一、对原发性肝癌证候研究的回顾178

二、对原发性肝癌证候分类研究的思考179

三、对肝癌证候的研究思路183

第2节 原发性肝癌证候研究的实践184

一、原发性肝癌证候研究的文献分析184

二、构建原发性肝癌常见基本证候的定性诊断模型185

三、构建原发性肝癌常见基本证候的量化评价模型187

四、癌毒与肝癌证候研究190

第3节 原发性肝癌的“证-效”结合研究194

一、以证候为中心的原发性肝癌疗效评价方法194

二、肝动脉栓塞联合解毒方药对肝癌疗效的回顾性分析197

三、中药解毒方为主的综合治疗方案与TACE术预防肝细胞癌术后复发或转移的病例对照研究204

第8章 慢性肾功能衰竭的病证效结合研究211

第1节 慢性肾功能衰竭中医证候分类211

第2节 慢性肾功能衰竭病证效结合的研究实践212

第3节 慢性肾功能衰竭病证效结合研究的效应评价214

一、清热解毒尿毒宁、降氮汤对慢性肾功能衰竭病证效结合的研究214

二、活血化瘀抗纤灵冲剂对慢性肾功能衰竭病证效结合的研究216

三、清热化湿健脾清化方对慢性肾衰病证效结合的研究实践与评价218

四、扶正泄浊肾衰冲剂对慢性肾功能衰竭病证效结合的研究224

五、活血温阳抗纤灵2号方对慢性肾功能衰竭病证效结合的研究227

第4节 慢性肾衰病证效结合研究的发展前景231

第5节 治疗慢性肾衰的治法与方药233

一、维护肾元,治病求本233

二、调理脾胃,升清降浊233

三、辨证施治,不泥于肾233

四、平补平泻,慎用温补234

五、泄浊和络,贯穿始终234

六、辨证论治与专方专药相结合234

七、病变后期的治疗235

第6节 中医药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优势与存在的问题236

第9章 基因表达谱在脾气虚病证研究中的应用241

第1节 基因差异表达在临床医学研究中的应用241

一、基因差异表达在疾病诊疗研究中的应用241

二、基因差异表达在中医证候研究中的应用245

第2节 慢性浅表性胃炎脾气虚证基因差异表达研究(应用实例)253

一、慢性浅表性胃炎脾气虚证差异表达基因的芯片筛选研究254

二、脾气虚证差异表达基因的荧光实时定量PCR检验261

三、慢性浅表性胃炎脾虚证差异表达基因RPS20的体外功能鉴定262

第10章 代谢组学在中医病证方效研究中的应用273

第1节 代谢组学与中医病证方效研究的结合273

一、利用代谢组学进行中医“证”的研究273

二、利用代谢组学进行中医脏象理论的研究275

三、利用代谢组学进行中医方剂整体疗效和毒理的研究276

四、利用代谢组学进行中药复方与肠道菌相互作用的研究278

第2节 代谢组学在中医病证方效研究中的应用现状278

一、代谢组学在中医“证”研究中的应用研究278

二、代谢组学在中医方剂整体疗效和毒理研究中的应用283

三、代谢组学在中药复方与肠道菌相互作用研究中的应用287

第3节 代谢组学在中医病证方效研究中的应用展望287

第11章 活血化瘀与改善肝脏微循环障碍295

第1节 慢性肝病中医血瘀证候理论的历史沿革295

第2节 慢性肝病血瘀病机的病理基础297

一、肝脏微循环与微循环障碍297

二、慢性肝病的肝脏微循环障碍的病理生物学基础300

三、肝纤维化和肝硬化的血瘀证与肝脏微循环障碍309

第3节 活血化瘀法与改善肝脏微循环障碍310

一、活血化瘀法调控肝脏微循环障碍的生物学基础310

二、活血化瘀中药纠正肝脏微循环的效应特征318

第4节 扶正化瘀方预防肝硬化食管曲张静脉破裂出血的临床效应322

第12章 方剂组成及中药配伍规律的研究与应用330

第1节 中药配伍的理论与应用330

一、中药配伍理论的形成与发展330

二、中药配伍的基本原则、规律和意义331

三、经典配伍方式的临床应用331

第2节 中药配伍的现代研究333

一、中药的物理配伍333

二、中药的化学配伍334

三、中药的药理药效配伍335

四、展望337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