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相遇 专业认证与人文社科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相遇 专业认证与人文社科](https://www.shukui.net/cover/75/34501499.jpg)
- 谢丹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
- ISBN:9787507841404
- 出版时间:2018
- 标注页数:211页
- 文件大小:27MB
- 文件页数:223页
- 主题词:中国传媒大学-新闻学-专业-认证-研究
PDF下载
下载说明
相遇 专业认证与人文社科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上篇3
第一章 生态位:高校发展与专业建设3
第一节 中国高等教育的长路漫漫3
一、新式学堂与新学制4
二、建国初期的院系大调整5
三、高等教育的“改革开放”6
四、扩招反思与强国梦8
第二节 高校生态位的效率与公平9
一、我国高校的生态谱系10
二、效率优先下的教育生态失衡12
三、高校生态位的混乱现状15
第三节 专业建设:高校发展的逻辑支点16
一、专业是高校的最小单位17
二、生态位因素对专业建设的影响19
三、生态位策略下的专业建设20
第二章 专业认证:教育范式的革新23
第一节 专业认证的内涵23
一、专业认证的概念23
二、专业认证的核心理念26
第二节 专业认证的概念辨析27
一、专业认证和院校评估的区别28
二、专业认证和学科评估的区别29
三、专业认证和专业评估的区别30
第三节 我国专业认证的发展与反思32
一、专业认证的发展历程32
二、我国专业认证实施的问题36
第三章 人文社科:专业认证的新战场39
第一节 “人与社会”的学问39
一、人文社科的概述39
二、人文社科的特点42
三、人文社科的发展趋势44
第二节 我国专业认证的体系构建45
一、专业认证的标准46
二、专业认证的特点47
第三节 专业认证向人文社科拓展的探索48
一、人文社科开展专业认证的必要性48
二、人文社科实施专业认证的困难点50
三、专业认证在人文社科展开的建议51
中篇55
第四章 美国派:高等教育质量的自治模式55
第一节 美国高等教育的演进55
一、美国高校的兴起与认证制度的出现55
二、二战后的美国高等教育58
第二节 美国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架构60
一、认证制度的建立60
二、政府的参与62
三、新闻媒体的高校排名64
第三节 美国的专业认证体系65
一、专业认证的缘起66
二、专业认证的架构67
三、专业认证的标准与流程69
第四节 美国的新闻学专业认证71
一、专业认证机构:ACEJMC72
二、ACEJMC的认证标准72
三、ACEJMC的认证流程74
第五章 欧洲维度:高等教育区的一体化与多彩性76
第一节 “博洛尼亚进程”的实施76
一、博洛尼亚进程的发展76
二、博洛尼亚进程中的“质量保障”79
第二节 英国:自治传统与革新84
一、“自治大学”的传统与演进84
二、英国的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87
三、英国的专业认证90
四、新闻学的专业认证92
第三节 荷兰:政府管控与公共治理95
一、管控者的改革95
二、荷兰的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97
三、荷兰的专业认证99
第四节 新进展与新方向102
一、博洛尼亚的十年102
二、后博洛尼亚时代104
第六章 亚洲经验:西方理想与东方现实105
第一节 日本:借鉴与创新105
一、日本的高等教育发展105
二、日本的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109
三、日本的专业认证111
第二节 印度:发展中国家的突围114
一、印度的高等教育发展114
二、印度的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117
三、印度的专业认证120
第三节 其他国家或地区的专业认证125
一、中国香港地区的专业认证125
二、韩国的专业认证127
三、新加坡的专业认证130
下篇137
第七章 定位:反向设计、正向实施137
第一节 结果导向的理念137
一、结果导向的概念137
二、国际国内发展情况139
三、专业认证中OBE的实现140
第二节 培养目标:同质化的尴尬143
一、培养目标的概念143
二、培养目标的同质化问题144
三、培养目标的实质:专业内涵化特色化148
四、专业认证中的做法151
第三节 毕业要求:学生的学习成果154
一、毕业要求的概念154
二、毕业要求的实质:学生的学习成果155
三、专业认证中的做法156
第八章 超越新闻学:以学生为中心的协同育人160
第一节 学生才是中心160
一、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解读160
二、国际国内的发展情况161
三、学生为中心与结果导向教育的关系161
四、专业认证中的协同育人机制164
第二节 新闻学课程体系的“学”与“术”165
一、课程体系的概述165
二、新闻学课程体系的现状及问题167
三、专业认证下课程体系的建构172
第三节 教师的意义175
一、教师对教学的意义175
二、新闻教育中师资队伍的矛盾与问题176
三、专业认证下师资队伍的建设179
第四节 支撑条件:传媒大课堂181
一、支撑条件的概念181
二、大课堂的建构182
第九章 持续改进: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之路186
第一节 质量保障体系的建构与关键186
一、质量保障的概念186
二、世界各国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及比较187
第二节 国家层面的质量保障体系189
一、我国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创建189
二、我国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基本框架及发展现状193
三、我国质量保障体系的问题197
第三节 学校层面的质量保障体系198
一、校级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构成199
二、校级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问题201
第四节 学院层面的质量保障体系202
一、学院及专业质量保障的侧重点202
二、质量保障的基本设计203
参考文献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