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燃烧场吸收光谱断层诊断技术 装备学院学术专著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燃烧场吸收光谱断层诊断技术 装备学院学术专著](https://www.shukui.net/cover/71/34496856.jpg)
- 宋俊玲,洪延姬,王广宇,潘虎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
- ISBN:9787118098204
- 出版时间:2014
- 标注页数:161页
- 文件大小:17MB
- 文件页数:172页
- 主题词:航空发动机燃烧-技术测量
PDF下载
下载说明
燃烧场吸收光谱断层诊断技术 装备学院学术专著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绪论1
1.1 燃烧流场测量方法1
1.1.1 测量方法分类1
1.1.2 光谱学测量方法2
1.2 激光吸收光谱技术的发展4
1.2.1 激光器4
1.2.2 分类5
1.3 均匀流场诊断研究进展6
1.4 非均匀流场一维诊断研究进展9
1.5 非均匀流场二维诊断研究进展10
1.5.1 基本原理10
1.5.2 实验研究11
1.5.3 算法研究17
1.6 本书梗概20
参考文献21
第2章 激光与吸收光谱27
2.1 激光及传播特性27
2.1.1 Gauss光束及传播特性28
2.1.2 ABCD定理29
2.2 激光与物质相互作用32
2.2.1 发射与吸收32
2.2.2 谱线34
2.2.3 Einstein理论35
2.3 分子光谱的线型36
2.3.1 Lorentz线型函数36
2.3.2 Gauss线型函数37
2.3.3 Voigt线型函数38
2.3.4 Dicke-narrowing效应39
2.4 线型分子的能级结构40
2.4.1 线型分子的振动能级41
2.4.2 线型分子的转动能级41
2.4.3 线型分子振转跃迁的选择定则43
2.5 吸收光谱技术44
2.5.1 激光腔内吸收光谱44
2.5.2 光腔增强吸收光谱44
2.5.3 光腔衰荡光谱45
2.5.4 傅里叶变换光谱47
2.6 吸收光谱的应用47
2.6.1 流场温度和组分浓度测量47
2.6.2 流场速度测量51
2.6.3 谱线选线原则52
2.6.4 多谱线测量方案53
参考文献55
第3章 非均匀流场一维诊断方法57
3.1 最小二乘法求解温度/浓度非均匀分布方法57
3.1.1 形状拟合法58
3.1.2 分区法60
3.2 最小二乘法数值仿真举例61
3.2.1 计算模型及谱线选择61
3.2.2 仿真结果63
3.3 最小二乘法实验举例64
3.4 TDLAS气体质量流量测量仿真66
3.4.1 速度测量基本原理67
3.4.2 计算模型68
3.4.3 质量流量测量仿真模块69
3.5 质量流量数值仿真举例70
3.5.1 流场分布70
3.5.2 隔离段质量流量仿真结果71
3.5.3 进气道唇口质量流量仿真结果74
3.6 超声速流场气体参数测量76
3.6.1 实验模型76
3.6.2 数值模拟结果77
3.6.3 实验测量结果78
参考文献81
第4章 滤波反投影算法的流场二维测量82
4.1 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的发展82
4.2 基本原理84
4.2.1 傅里叶切片定理84
4.2.2 滤波反投影算法85
4.3 扇形光束重建87
4.3.1 扇形光束到平行光束的重排87
4.3.2 等角采样的重建公式90
4.3.3 等距采样的重建公式93
4.4 数值仿真举例94
4.4.1 气体分布模型94
4.4.2 Gauss温度场重构95
4.4.3 投影数目对重建结果的影响98
4.4.4 噪声对重建结果的影响99
4.5 应用举例100
4.5.1 实验系统搭建100
4.5.2 实验测量结果102
参考文献103
第5章 代数重建算法的流场二维测量105
5.1 图像重建的离散模型105
5.2 奇异值分解107
5.3 代数重建算法108
5.3.1 ART基本形式108
5.3.2 ART其他形式110
5.4 最优准则112
5.4.1 最小二乘准则112
5.4.2 最大均匀性准则和平滑准则113
5.4.3 最大熵准则115
5.5 FBP与ART重建算法的比较115
5.6 光线分布参数对ART算法的影响115
5.6.1 光束旋转角度的影响115
5.6.2 光线数目对重建结果的影响117
5.7 虚拟光线方法121
5.7.1 虚拟光线方法的思想121
5.7.2 非对称分布流场重建结果122
5.8 应用举例126
5.8.1 实验装置126
5.8.2 吸收谱线拟合128
5.8.3 温度场和浓度场重建结果129
参考文献132
第6章 光线分布优化方法133
6.1 平行光束分布优化133
6.1.1 流场分布模型133
6.1.2 投影光线矩阵分析133
6.1.3 光线分布等价形式134
6.1.4 光线分布优化形式137
6.1.5 温度分布对重建结果的影响139
6.2 扇形光束分布优化141
6.2.1 物理模型及光线分布原则141
6.2.2 不同发射位置的优化结果142
6.2.3 发射数目的对重建结果的影响145
6.2.4 与平行光束投影结果的比较148
6.2.5 实验验证150
6.3 非规则光线分布153
6.3.1 光线分布优化方法154
6.3.2 气体分布模型及目标函数155
6.3.3 ASA与SQP优化光线分布156
6.3.4 与其他光线分布结果的比较158
参考文献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