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电路基础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电路基础](https://www.shukui.net/cover/64/34495556.jpg)
- 陈佳新,陈炳煌编;蔡金锭主审 著
- 出版社: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 ISBN:9787111481058
- 出版时间:2015
- 标注页数:284页
- 文件大小:127MB
- 文件页数:293页
- 主题词:电路理论-高等学校-教材
PDF下载
下载说明
电路基础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电路模型和电路定律1
1.1 电路和电路模型1
1.1.1 电路的作用及组成1
1.1.2 电路模型2
1.1.3 集总参数电路2
1.2 电流和电压的参考方向3
1.2.1 电流3
1.2.2 电压3
1.2.3 电位4
1.3 电功率和能量5
1.4 电路元件7
1.4.2 受控电源9
1.4.3 电阻元件10
1.4.4 电感元件11
1.4.5 电容元件12
1.4.6 运算放大器14
1.5 基尔霍夫定律15
1.5.1 基尔霍夫电流定律16
1.5.2 基尔霍夫电压定律16
习题18
第2章 电路的分析计算法之一——等效变换法22
2.1 电路等效变换的概念22
2.2 无源网络的等效变换22
2.2.1 电阻的串联和并联23
2.2.2 电容的串联和并联25
2.2.3 电感的串联和并联26
2.2.4 ?-△网络的等效变换26
2.2.5 无源网络的输入电阻28
2.3 电源的等效变换30
2.3.1 独立电源的串联和并联30
2.3.2 实际电源模型及其等效变换31
2.3.3 含受控电源电路的等效变换33
习题34
第3章 电路的分析计算法之二——电路方程法37
3.1 支路电流法37
3.1.1 基本思路37
3.1.2 分析步骤及要点37
3.2 回路(网孔)电流法38
3.2.1 基本思路38
3.2.2 分析步骤及要点39
3.3 节点电压法42
3.3.1 基本思路42
3.3.2 分析步骤及要点43
3.3.3 弥尔曼定理45
3.3.4 含有理想运算放大器电路的分析45
习题46
第4章 电路的分析计算法之三——电路定理法50
4.1 叠加定理50
4.1.1 叠加定理50
4.1.2 应用指导及要点51
4.1.3 齐性定理53
4.2 戴维南定理和诺顿定理54
4.2.1 戴维南定理54
4.2.2 诺顿定理55
4.2.3 应用指导及要点55
4.3 最大功率传输定理58
4.3.1 最大功率的传输条件58
4.3.2 匹配条件下的传输效率59
4.4 互易定理60
4.5 对偶原理62
4.6 替代定理62
习题64
第5章 正弦稳态电路的分析67
5.1 正弦量的基本概念67
5.1.1 正弦量67
5.1.2 正弦量的有效值69
5.1.3 正弦量的相量表示——相量法70
5.2 正弦稳态电路的相量模型73
5.2.1 基尔霍夫定律的相量形式73
5.2.2 RLC元件VCR的相量形式73
5.3 正弦稳态电路的分析76
5.3.1 阻抗和导纳76
5.3.2 电路的相量图80
5.3.3 正弦稳态电路的分析计算82
5.4 正弦稳态电路的功率85
5.4.1 瞬时功率、有功功率、无功功率和视在功率85
5.4.2 复功率88
5.4.3 功率因数的提高89
5.5 最大功率传输定理90
习题93
第6章 耦合电感电路的分析97
6.1 互感97
6.1.1 互感现象97
6.1.2 互感系数和耦合因数98
6.1.3 耦合线圈的同名端和互感电压99
6.2 含有耦合电感电路的计算100
6.2.1 应用耦合电感电路模型的分析计算101
6.2.2 耦合电感的去耦等效103
6.3 变压器107
6.3.1 空心变压器108
6.3.2 理想变压器111
习题114
第7章 电路的频率响应118
7.1 网络函数118
7.1.1 网络函数与电路的频率特性118
7.1.2 网络函数类型119
7.2 RLC串联电路的谐振120
7.2.1 RLC串联谐振电路的条件120
7.2.2 RLC串联谐振电路的特点121
7.2.3 RLC串联谐振电路的频率特性123
7.3 RLC并联电路的谐振127
7.3.1 RLC并联电路谐振的条件和特点127
7.3.2 电感线圈与电容并联电路的谐振128
7.4 滤波器简介130
习题133
第8章 三相电路136
8.1 三相电路的电源和负载136
8.1.1 对称三相电源136
8.1.2 对称三相电源和负载的连接方式137
8.2 对称三相电路的计算139
8.2.1 ?-?联结对称三相电路的计算139
8.2.2 对称三相电路的主要分析步骤140
8.3 不对称三相电路的概念143
8.3.1 三角形联结情况143
8.3.2 星形联结有中性线情况143
8.3.3 星形联结无中性线情况144
8.4 三相电路的功率146
习题149
第9章 非正弦周期电路的稳态分析151
9.1 非正弦周期函数的傅里叶级数分解151
9.1.1 非正弦周期信号151
9.1.2 非正弦周期函数的傅里叶级数分解152
9.1.3 对称周期函数的谐波分析156
9.2 非正弦周期函数的有效值和平均功率157
9.2.1 非正弦周期函数的有效值157
9.2.2 非正弦周期函数的平均功率158
9.3 非正弦周期信号激励下的稳态电路分析159
习题163
第10章 线性动态电路的时域分析166
10.1 线性动态电路的初始条件166
10.1.1 动态电路的概念166
10.1.2 换路定则167
10.1.3 动态电路初始值的确定168
10.2 一阶电路的分析171
10.2.1 一阶电路的全响应171
10.2.2 一阶电路的零输入响应和零状态响应173
10.2.3 一阶电路暂态分析的三要素法175
10.2.4 RC电路暂态过程的应用182
10.3 一阶电路的阶跃响应和冲激响应184
10.3.1 阶跃函数184
10.3.2 一阶电路的阶跃响应185
10.3.3 冲激函数186
10.3.4 一阶电路的冲激响应187
10.4 二阶电路的分析189
10.4.1 二阶电路的零输入响应189
10.4.2 二阶电路的零状态响应和全响应194
习题196
第11章 线性动态电路的复频域分析201
11.1 拉普拉斯变换与反变换201
11.1.1 拉普拉斯变换的定义201
11.1.2 拉普拉斯变换的基本性质202
11.1.3 拉普拉斯反变换的部分分式展开205
11.2 运算电路208
11.2.1 电路元件的运算电路模型209
11.2.2 电路定律的运算形式210
11.3 用拉普拉斯变换法分析线性电路211
习题215
第12章 二端口网络219
12.1 二端口网络的概念219
12.2 二端口网络的方程和参数220
12.2.1 Z参数方程和开路阻抗参数矩阵220
12.2.2 Y参数方程和短路导纳参数矩阵222
12.2.3 7参数方程和传输参数矩阵223
12.2.4 H参数方程和混合参数矩阵225
12.3 二端口网络的等效电路226
12.3.1 用Z参数表征的等效电路227
12.3.2 用Y参数表征的等效电路227
12.4 二端口网络的连接228
12.4.1 二端口网络的级联228
12.4.2 二端口网络的并联229
12.4.3 二端口网络的串联229
12.5 二端口网络的网络函数230
12.5.1 二端口网络的策动点函数230
12.5.2 二端口网络的转移函数231
12.6 回转器和负阻抗变换器232
12.6.1 回转器232
12.6.2 负阻抗变换器233
习题234
第13章 电路方程的矩阵形式237
13.1 图的概念237
13.1.1 电路的图237
13.1.2 割集238
13.2 关联矩阵、回路矩阵和割集矩阵240
13.2.1 关联矩阵240
13.2.2 回路矩阵242
13.2.3 割集矩阵243
13.3 节点电压方程的矩阵形式245
13.4 回路电流方程的矩阵形式247
13.5 割集电压方程的矩阵形式249
习题250
第14章 非线性电路252
14.1 非线性电路元件252
14.1.1 非线性电阻元件252
14.1.2 非线性电容元件和非线性电感元件254
14.2 非线性电阻电路的分析255
14.2.1 图解法255
14.2.2 解析法257
14.2.3 小信号分析法258
习题259
附录 Muitisim简介261
习题参考答案271
参考文献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