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全国普通高等教育护理学本科专业十二五规划教材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全国普通高等教育护理学本科专业十二五规划教材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 王万铁,蒙山主编;王桂芝,其木格,张琳琳副主编 著
  • 出版社: 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 ISBN:9787553711331
  • 出版时间:2013
  • 标注页数:392页
  • 文件大小:82MB
  • 文件页数:409页
  • 主题词:病理学-高等学校-教材;病理生理学-高等学校-教材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全国普通高等教育护理学本科专业十二五规划教材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1

第一节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的任务、地位与内容1

第二节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的研究方法2

一、尸体解剖检查3

二、活体组织检查3

三、细胞学检查3

四、动物实验研究3

五、临床实验研究3

第三节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发展简史3

第一章 疾病概论5

第一节 健康与疾病5

一、健康的概念5

二、疾病的概念6

第二节 病因学6

一、疾病发生的原因6

二、疾病发生的条件7

第三节 发病学8

一、疾病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8

二、疾病发生的基本机制8

第四节 疾病的转归9

一、康复9

二、死亡9

第五节 临终关怀与安乐死10

一、临终关怀10

二、安乐死11

第二章 细胞和组织的适应、损伤与修复12

第一节 细胞和组织的适应13

一、萎缩13

二、肥大14

三、增生14

四、化生15

第二节 组织、细胞的损伤15

一、损伤的原因与发生的机制15

二、损伤的形态学变化16

第三节 损伤的修复21

一、再生22

二、细胞的生长与调控24

三、纤维性修复25

四、创伤愈合26

五、损伤的修复与护理的联系29

第三章 局部血液循环障碍31

第一节 充血与出血31

一、充血31

二、出血33

第二节 血栓形成34

一、血栓形成的条件和机制34

二、血栓的形成过程和形态36

三、血栓的结局37

四、血栓对机体的影响37

第三节 栓塞38

一、栓子运行的途径38

二、栓塞类型及对机体的影响38

第四节 梗死40

一、梗死形成的原因和条件40

二、梗死的病变及类型40

三、梗死的结局及对机体的影响41

第五节 血液循环障碍与护理的联系42

第四章 炎症43

第一节 概述43

一、概念43

二、炎症的常见原因43

第二节 炎症的基本病理变化44

一、变质44

二、渗出44

三、增生45

第三节 炎症介质45

一、细胞释放的炎症介质45

二、体液中产生的炎症介质46

三、炎症介质的作用特点47

第四节 炎症的局部表现和全身反应47

一、炎症的局部表现47

二、炎症的全身反应47

第五节 炎症的类型48

一、急性炎症48

二、慢性炎症53

第六节 炎症的结局54

一、痊愈54

二、迁延不愈55

三、蔓延扩散55

第七节 炎症与临床护理的关系55

第五章 肿瘤57

第一节 肿瘤的概念和形态57

一、肿瘤的概念58

二、肿瘤的形态58

第二节 肿瘤的分化与异型性59

一、肿瘤细胞的异型性59

二、肿瘤组织结构的异型性60

第三节 肿瘤的命名与分类60

一、肿瘤的命名原则60

二、肿瘤的分类61

第四节 肿瘤代谢特点62

一、核酸代谢62

二、蛋白质代谢62

三、酶系统62

四、糖代谢63

第五节 肿瘤的生长与扩散63

一、肿瘤的生长63

二、肿瘤的扩散63

第六节 肿瘤的分级与分期65

第七节 肿瘤对机体的影响65

一、良性肿瘤65

二、恶性肿瘤66

第八节 良性肿瘤与恶性肿瘤的区别66

第九节 癌前病变、非典型性增生和原位癌67

一、癌前病变67

二、非典型性增生68

三、原位癌68

第十节 常见肿瘤举例69

一、上皮性肿瘤69

二、间叶组织肿瘤71

三、神经外胚叶肿瘤73

四、多种组织构成的肿瘤74

第十一节 肿瘤的病因学和发病学74

一、肿瘤发生的分子生物学74

二、环境致癌因素及致癌机制79

第十二节 肿瘤与护理学的联系83

第六章 水、电解质代谢紊乱84

第一节 水、钠代谢障碍84

一、正常水、钠代谢84

二、水、钠代谢障碍88

第二节 钾代谢障碍93

一、正常钾代谢93

二、低钾血症94

三、高钾血症97

第七章 酸碱平衡失调100

第一节 正常机体酸碱平衡101

一、酸碱的概念、来源101

二、酸碱平衡的调节机制101

第二节 酸碱平衡失调的分类及常用检测指标104

一、酸碱平衡失调的分类104

二、反映酸碱平衡状况的常用指标及意义105

第三节 单纯型酸碱平衡失调106

一、代谢性酸中毒106

二、呼吸性酸中毒109

三、代谢性碱中毒110

四、呼吸性碱中毒112

第四节 混合型酸碱平衡失调113

一、双重性酸碱平衡失调113

二、三重性混合型酸碱平衡失调114

第五节 判断酸碱平衡失调的基本方法在护理学中的应用114

第八章 缺氧116

第一节 常用的血氧指标及其意义116

第二节 缺氧的类型、原因和机制118

一、低张性缺氧118

二、血液性缺氧118

三、循环性缺氧120

四、组织性缺氧120

第三节 缺氧时组织细胞的变化121

一、组织细胞的代偿性反应121

二、细胞损伤122

第四节 缺氧时机体的功能和代谢变化122

一、呼吸系统变化123

二、循环系统的变化123

三、血液系统的变化125

四、中枢神经系统的变化126

第五节 缺氧的防治与护理原则126

一、防治原则126

二、护理原则127

第九章 发热129

第一节 概述129

第二节 发热的原因和机制130

一、发热激活物130

二、内生致热原131

三、发热时的体温调节机制132

四、发热的时相和热型134

第三节 发热时机体的功能代谢变化135

一、物质代谢135

二、生理功能改变136

三、防御功能改变136

第四节 发热防治和护理的原则137

一、防治原则137

二、护理原则137

第十章 应激139

第一节 概述140

一、应激和应激原的概念及其分类140

二、全身适应综合征141

第二节 应激的基本表现及其发生机制141

一、应激的神经-内分泌反应141

二、应激的细胞体液反应144

三、应激时机体的功能代谢变化147

第三节 应激与疾病148

一、应激性溃疡149

二、应激与心血管疾病149

三、应激与免疫功能障碍149

四、应激与内分泌功能障碍150

五、应激与心理、精神障碍150

第四节 防治和护理应激性疾病的原则150

第十一章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152

第一节 概述152

第二节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原因和发病机制153

一、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常见的原因153

二、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发病机制154

第三节 影响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发生和发展的因素155

一、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功能受损155

二、肝功能严重障碍155

三、血液的高凝状态155

四、微循环障碍156

第四节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分期和分型156

一、分期156

二、分型156

第五节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功能代谢变化与临床表现157

一、出血157

二、微血管栓塞引起的器官功能障碍158

三、休克158

四、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158

第六节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防治和护理的原则159

一、防治原则159

二、护理原则159

第十二章 休克161

第一节 概述161

第二节 休克的病因与分类162

一、休克的病因162

二、休克的分类163

第三节 休克的发展过程和发病机制164

一、休克Ⅰ期164

二、休克Ⅱ期166

三、休克Ⅲ期168

第四节 休克时的细胞损伤和代谢障碍169

一、细胞损伤169

二、代谢障碍170

第五节 休克时器官功能变化170

一、各器官系统的功能变化170

二、多器官功能衰竭173

第六节 休克防治和护理的原则174

一、病因学防治174

二、发病学治疗174

三、护理原则176

第十三章 缺血-再灌注损伤178

第一节 概述178

一、概念178

二、病因及条件179

第二节 发生机制179

一、自由基的作用179

二、钙超载181

三、白细胞的作用182

第三节 机体的功能、代谢变化184

一、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变化184

二、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变化185

第四节 防治和护理的原则185

一、防治原则185

二、护理原则187

第十四章 细胞凋亡188

第一节 概述188

第二节 细胞凋亡的过程与调控189

一、细胞凋亡的大致过程189

二、凋亡时细胞的主要变化190

三、细胞凋亡的分子机制191

第三节 细胞凋亡与疾病196

一、细胞凋亡不足196

二、细胞凋亡过度197

三、细胞凋亡不足与过度并存198

第四节 细胞凋亡在疾病防治中的意义198

第十五章 心血管系统疾病200

第一节 动脉粥样硬化201

一、病因和发病机制201

二、病理变化203

三、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及冠状动脉性心脏病204

第二节 高血压病206

一、病因与发病机制206

二、类型和病理变化207

第三节 风湿病209

一、病因及发病机制210

二、基本病理变化210

三、风湿病各器官的病变211

第四节 感染性心内膜炎212

一、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212

二、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213

第五节 慢性心瓣膜病214

一、二尖瓣狭窄214

二、二尖瓣关闭不全214

三、主动脉瓣关闭不全215

四、主动脉瓣狭窄215

第六节 心肌病与病毒性心肌炎215

一、心肌病215

二、病毒性心肌炎217

第七节 心包炎217

一、病因与发病机制217

二、类型及病理变化217

第八节 心功能不全218

一、心力衰竭的病因、诱因和分类218

二、心功能不全时机体的代偿反应220

三、心力衰竭的发生机制222

四、心力衰竭时机体的功能和代谢变化224

五、心力衰竭防治和护理的原则225

第十六章 呼吸系统疾病228

第一节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229

一、慢性支气管炎229

二、肺气肿230

三、支气管哮喘231

四、支气管扩张症231

第二节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232

一、病因与发病机制232

二、病理变化232

三、临床病理联系233

第三节 肺炎233

一、细菌性肺炎233

二、病毒性肺炎235

三、支原体肺炎236

第四节 肺尘埃沉着症236

一、病因与发病机制237

二、病理变化237

三、并发症237

第五节 呼吸系统肿瘤237

一、鼻咽癌237

二、肺癌238

第六节 呼吸功能不全240

一、概述240

二、发生机制241

三、主要功能代谢变化245

四、呼吸功能不全防治与护理的原则246

第十七章 消化系统疾病249

第一节 胃肠疾病250

一、慢性胃炎250

二、消化性溃疡251

三、阑尾炎253

四、非特异性肠炎254

五、消化道常见肿瘤255

第二节 肝胆疾病259

一、病毒性肝炎259

二、肝硬化263

三、原发性肝癌266

四、胆石症与胆囊炎267

第三节 胰腺疾病268

一、胰腺炎268

二、胰腺癌269

第四节 肝功能不全270

一、概述270

二、肝功能障碍对机体的影响270

三、肝性脑病272

四、肝肾综合征278

第十八章 泌尿系统疾病281

第一节 肾小球疾病282

一、病因和发病机制284

二、肾小球肾炎的病理类型285

第二节 肾盂肾炎291

一、急性肾盂肾炎291

二、慢性肾盂肾炎293

第三节 泌尿系统常见肿瘤294

一、肾细胞癌294

二、肾母细胞瘤295

三、膀胱尿路上皮肿瘤295

第四节 肾功能不全296

一、肾功能不全的原因和基本发病环节297

二、急性肾衰竭298

三、慢性肾功能不全302

四、尿毒症305

第十九章 生殖系统和乳腺疾病309

第一节 女性生殖系统疾病309

一、子宫颈疾病309

二、子宫体疾病312

三、妊娠滋养层细胞疾病314

四、卵巢肿瘤315

第二节 男性生殖系统疾病318

一、前列腺增生症318

二、前列腺癌319

三、睾丸和阴茎肿瘤319

第三节 乳腺疾病320

一、乳腺增生性病变320

二、乳腺纤维腺瘤320

三、乳腺癌321

第四节 生殖系统和乳腺疾病的防治及护理原则323

第二十章 淋巴造血系统疾病324

第一节 恶性淋巴瘤324

一、霍奇金淋巴瘤324

二、非霍奇金淋巴瘤326

第二节 髓系肿瘤331

一、急性髓性白血病331

二、慢性骨髓增生性疾病332

三、类白血病反应332

第三节 淋巴造血系统疾病的防治及护理原则333

第二十一章 内分泌系统疾病334

第一节 甲状腺疾病334

一、弥漫性非毒性甲状腺肿334

二、弥漫性毒性甲状腺肿335

三、甲状腺功能低下336

四、甲状腺炎336

五、甲状腺肿瘤337

第二节 肾上腺疾病338

一、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338

二、肾上腺皮质功能低下339

三、肾上腺肿瘤339

第三节 胰岛疾病339

一、糖尿病339

二、胰岛细胞瘤340

第四节 内分泌系统疾病的防治及护理原则340

第二十二章 神经系统疾病342

第一节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343

一、流行性脑脊髓膜炎343

二、流行性乙型脑炎344

第二节 大脑变性疾病345

一、阿尔茨海默病346

二、帕金森病347

第三节 神经系统肿瘤347

一、中枢神经系统肿瘤347

二、周围神经肿瘤349

第四节 脑功能不全350

一、认知障碍350

二、意识障碍355

第二十三章 传染病及寄生虫病360

第一节 结核病361

一、概述361

二、肺结核病362

三、肺外结核病365

第二节 细菌性痢疾367

一、病因与发病机制367

二、病理变化与临床病理联系367

第三节 伤寒368

一、病因及发病机制368

二、病理变化及临床病理联系369

第四节 流行性出血热370

第五节 钩端螺旋体病370

一、病因及发病机制370

二、病理变化及临床病理联系370

第六节 性传播疾病371

一、梅毒371

二、淋病372

三、尖锐湿疣373

四、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373

第七节 阿米巴病374

一、肠阿米巴病374

二、肠外阿米巴病375

第八节 血吸虫病376

一、病因及感染途径376

二、发病机制及病理变化376

第九节 传染病与寄生虫疾病的防治及护理原则377

一、防治原则377

二、护理原则377

中英文名词对照379

参考文献392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