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黄帝内经》文化专题研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黄帝内经》文化专题研究](https://www.shukui.net/cover/60/34488463.jpg)
- 王庆其主编;王庆其,田永衍,赵心华,马凤奇,姜青松编写 著
- 出版社: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309106961
- 出版时间:2014
- 标注页数:298页
- 文件大小:59MB
- 文件页数:312页
- 主题词:《内经》-文化研究
PDF下载
下载说明
《黄帝内经》文化专题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黄帝内经》的文化内涵1
一、《内经》关于生命、健康、疾病、生死的价值观念1
(一)关于生命的观念1
(二)关于健康的观念2
(三)关于疾病的观念3
(四)关于生死的观念4
二、《内经》的认知思维方式5
(一)天人合一,五脏一体——整体系统思维5
(二)“候之所始,道之所生”——取象思维5
(三)“人生有形,不离阴阳”——辩证思维6
(四)直觉领悟——灵感思维7
三、防治疾病的实践方式8
(一)防病的方式——“不治已病治未病”8
(二)治病的方式——因人、因时、因地制宜8
四、《内经》的医德伦理思想9
(一)关于医德9
(二)医患关系9
(三)人生境界10
第二章 《黄帝内经》的文化渊源及价值研究11
一、《黄帝内经》文化内涵探析11
(一)文化的含义11
(二)中医药文化及《黄帝内经》文化的含义12
二、《黄帝内经》文化渊源探究13
(一)先秦文化与《黄帝内经》的哲学思想13
(二)先秦文化与《黄帝内经》的思维方式29
(三)先秦文化与《黄帝内经》的医学观念38
(四)先秦文化与《黄帝内经》的人文精神50
三、《黄帝内经》文化价值探讨56
(一)为构建中医学的理论体系奠定了文化基础56
(二)直接影响了中医学思维方法的形成58
(三)百家争鸣的先秦文化启迪中医学术的多学科发展60
(四)适应和促进未来医学的发展71
四、《黄帝内经》文化思想引发的思考73
(一)从医学的特殊性看重视文化的必要性73
(二)作为医者需要文化的滋养75
(三)中医人需要文化自觉76
第三章 《黄帝内经》的人与天地相应观78
一、古代哲学中的“天人合一”78
二、《内经》中的“人与天地相应(参)”观80
三、评析81
(一)关于“天人合一”81
(二)关于“人与天地相应(参)”82
四、“人与天地相应”观在中医学的运用83
(一)异常气候变化是致病之因,天人失和是发病的根本机制83
(二)诊察疾病必须联系自然界的变化84
(三)立法用方因时因地制宜84
(四)养生防病效法自然85
五、结语85
第四章 《黄帝内经》的心身观87
一、心身医学的概念87
二、《黄帝内经》对心身关系的基本认识88
(一)心身关系的理论基础:天地人三才一体医学模式88
(二)心身关系的本质:形神合一88
(三)《内经》心身观的特点:心总统形神功能90
三、心身相关疾病的发病机理90
四、心身相关疾病的防治原则93
(一)心身相关疾病的预防93
(二)心身相关疾病的治疗94
五、心身相关理论的研究前景96
(一)发扬中医特色和优势96
(二)完善病因病机学96
(三)提高诊治疗效97
(四)增强心理保健意识97
第五章 《黄帝内经》的生命观98
一、“气-精-神”是《黄帝内经》生命观的核心内容102
(一)《黄帝内经》生命观受古代哲学影响102
(二)生命本源103
(三)生命过程106
(四)“气-精-神”是《黄帝内经》生命观的核心内容109
二、《黄帝内经》“气-精-神”生命核心理论的发生学112
(一)“气”的发生学112
(二)“精(气)”的发生学122
(三)“神”的发生学129
三、《黄帝内经》中的“气-精-神”生命核心理论内涵147
(一)《黄帝内经》之“气”147
(二)《黄帝内经》之“精(气)”166
(三)《黄帝内经》与哲学的精(气)比较174
(四)《黄帝内经》之“神”175
(五)《黄帝内经》气、精、神三者之间的关系186
四、《黄帝内经》“气-精-神”生命核心理论的意义和启示198
(一)促进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198
(二)对中医临床实践的指导199
(三)为解决当代天人矛盾提供启示201
(四)为促进心身和谐健康提供启示201
(五)为当今研究和发展生命科学提供启示203
第六章 《黄帝内经》“天地人三才观”研究概述206
一、《内经》“三才观”的思想来源206
(一)源于《周易》206
(二)源于儒家思想206
(三)源于先秦诸子思想之融合207
二、三才观与《内经》理论的构建207
(一)三才贯通一气207
(二)三才观与中医整体观框架207
(三)三才观与《内经》三分法208
三、“三才观”与中医临床209
(一)三才观与脉诊209
(二)三才观与治疗原则210
(三)三才观与方剂配伍210
(四)三才观与针灸210
(五)三才观与养生212
四、天地人三才医学模式的提出213
五、讨论与展望214
第七章 《黄帝内经》“和”思想研究216
一、“和”的含义218
(一)“和”义考释218
(二)“和”的内涵219
二、先秦“和”思想渊源221
(一)“和”思想产生的社会基础221
(二)先秦“和”思想述略223
三、《内经》“和”思想探析239
(一)《内经》天道观中的“和”思想探析239
(二)《内经》天人观中的“和”思想探析242
(三)《内经》人事观中的“和”思想探析244
(四)《内经》生命观中的“和”思想探析246
四、《内经》后“和”思想在医疗实践中的丰富与发展258
(一)仲景之“和”思想及“和”法研究258
(二)仲景后“和法”的流变262
五、“和”思想的评价与反思266
(一)“和”思想的文化价值267
(二)“和”思想的医学价值268
(三)“和”思想的反思271
第八章 《黄帝内经》“治未病”思想的文化意义275
一、“治未病”思想是传统文化中忧患意识的集中体现275
二、“治未病”思想的实质是对生命的尊爱,是医学的最高境界277
三、“治未病”思想显现了未来世界医学发展的趋势278
四、弘扬“治未病”思想,传承中医学文化,发挥中医学的特色和优势279
第九章 《黄帝内经》的养生文化280
一、《内经》关于生命、健康、长寿、疾病及其防治的基本理念281
(一)生命的本源——阴阳两气的交会融合281
(二)健康的本质——和谐283
(三)长寿的秘诀——天寿过度、气血常通、肾气有余284
(四)疾病发生的主要原因——生病起于过用285
(五)防治的原则——不治已病治未病286
二、《内经》养生的基本原则288
(一)基于“天人合一”的顺时养生288
(二)基于道家“淡泊清静”的精神养生290
(三)基于“谨和无味”的饮食养生294
(四)基于“气血以流通为贵”的运动养生295
(五)基于儒家“仁者寿”的道德养生2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