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走向民间生活的明代儒学教化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走向民间生活的明代儒学教化
  • 刘静著;黄书光主编 著
  • 出版社: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 ISBN:9787544455688
  • 出版时间:2014
  • 标注页数:305页
  • 文件大小:41MB
  • 文件页数:314页
  • 主题词:儒学-教育-研究-中国-明代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走向民间生活的明代儒学教化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导论1

第一节 明代儒学教化研究的缘起3

一、研究的视角、方法及资料3

二、已有研究成果7

第二节 儒学教化研究基本概念的诠释9

一、教化与教化权力9

二、儒学教化与儒学的三种形态13

第三节 明代儒学教化的研究背景及总体描述15

一、文化与思想史的背景:朱学与王学教化思想的比较15

二、明代儒学教化的总体描述20

三、本书的基本框架22

第二章 学校组织与儒学教化25

第一节 官学与儒学教化27

一、学校:道理之原与教化之本27

二、教材:被“编修”的儒家经典与“家孔孟户程朱”的教化企图32

三、以夏变夷:边疆与偏远地区的儒学教化实践38

四、学校与地方社会:叙彝伦,美风俗40

第二节 书院与儒学教化43

一、书院的兴衰与学术下移43

二、书院的发展与乡俗教化47

三、家族书院与地方社会教化54

第三节 社学与儒学教化56

一、社学:乡间里巷的儒学教化56

二、社学的办学情况61

三、社学与乡村教化权力之争65

四、边疆地区的社学68

五、义学、塾、馆的社会教化之功70

第三章 儒学教化的社会网络75

第一节 家规族法与儒学教化77

一、家规族法中的儒学教化77

二、国家与宗族:关于教化权力的讨论89

第二节 乡约与儒学教化93

一、官办乡约:儒家道德理想的社会实践93

二、民办乡约:以地方绅士为核心的乡村自我教化98

三、乡约与保甲结合:道德教化与惩戒100

第三节 仪式、象征与儒学教化102

一、仪式与象征的儒学教化意义102

二、乡饮酒礼:道德的盛宴105

三、儒学象征体系:对先贤的纪念与标榜108

四、民间宗教对儒学教化的挑战110

五、坊、乡的命名:社区的教化符号113

第四节 道德的审判:民间诉讼与儒学教化117

一、“非礼则无法”:明代礼与法的辩证关系117

二、“教化为先”:成讼前的道德干预120

三、“教谕式调停”:民间诉讼的儒家化审判122

第四章 通俗文艺与儒学教化131

第一节 社会文化与通俗文艺133

一、官方的态度:坚决的压制与暧昧的喜爱133

二、民间的态度:支持与反对137

第二节 小说:儒、释、道外的“第四教”146

一、说书:智俗共喻的教化方式147

二、书坊主与通俗小说的传播151

三、通俗小说与儒学教化155

第三节 戏剧:“以人情之大窦,为名教之至乐”161

一、官方戏剧:“备他时世曲,寓我圣贤言”162

二、乡村戏剧:“寓教于乐”167

三、“反教化”的市场戏剧171

第五章 官绅与儒学教化175

第一节 地方官与儒学教化177

一、地方官:“转移化导”之责任177

二、教官:儒学教义的传播者186

第二节 绅士与儒学教化191

一、文人讲学与儒学意识形态的传播192

二、乡绅:儒家伦理的“卫道士”197

第六章 儒学教化视野下的妇女与儿童209

第一节 儒学伦理与闺门教化211

一、家庭教化:“三从四德”211

二、社会教化:无名者的贞节牌坊220

第二节 蒙以养正:儿童与儒学教化229

一、家庭对儿童的教化229

二、塾、馆里的儿童教化236

三、多样化的蒙学教材238

第七章 琼州与吴县的儒学教化比较:以地方志为基础的考察245

第一节 “化外”海岛:琼州的儒学教化247

一、学校:儒学教化的核心机构248

二、塔形绅士结构与地方儒学教化254

第二节 “江南望邑”:吴县的儒学教化261

一、完善的学校教化体系261

二、绅士:下层绅士为主的教化群体267

第八章 结语:教化是一个永恒的话题277

一、明代儒学教化的宿命:教化与异化279

二、明代儒学教化的实践智慧:成功的基层文化实践283

三、全球化视野下儒学教化的现代使命:高尚人格与中华民族精神的培育285

主要参考文献289

后记305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