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营改增”财政经济效应研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营改增”财政经济效应研究
  • 胡怡建,田志伟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税务出版社
  • ISBN:9787567801295
  • 出版时间:2014
  • 标注页数:318页
  • 文件大小:45MB
  • 文件页数:352页
  • 主题词:增值税-税收管理-研究-中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营改增”财政经济效应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改革背景1

1.1 营业税不适应现代服务业发展3

1.1.1 营业税建立在传统服务业基础上3

1.1.2 营业税不适应现代服务业发展5

1.2 营业税存在严重制度性缺陷9

1.2.1 营业税的制度性缺陷9

1.2.2 营业税不利于现代服务业发展13

1.3 工商业增值税改革重要启示17

1.3.1 我国工商业增值税改革17

1.3.2 工商业增值税改革重要启示19

1.4 世界服务税制改革共同趋势20

1.4.1 运用增值税消除服务业重复征税20

1.4.2 产品和服务全面推行增值税21

1.4.3 增值税改革产生日益重要影响21

1.4.4 增值税改革探索艰难曲折22

1.5 推进服务业增值税改革意义23

1.5.1 有助于消除制度性税收障碍23

1.5.2 有利于我国服务经济崛起24

第2章 上海试点25

2.1 上海提出“营改增”试点27

2.1.1 上海提出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发展战略27

2.1.2 上海服务经济转型发展需要税收制度保障30

2.2 “营改增”由上海先行先试31

2.2.1 从增值税改革历史看31

2.2.2 从增值税改革现实看32

2.2.3 从增值税改革管理看33

2.3 上海“营改增”选择“1+6”行业33

2.3.1 以交通运输业引领“营改增”33

2.3.2 生产性服务业先行试点37

2.4 上海“营改增”试点成功关键40

2.4.1 选择方向突破41

2.4.2 改革路径突破42

2.4.3 政策制度突破42

2.4.4 分税体制突破43

2.4.5 动力机制突破44

第3章 制度变革47

3.1 确立改革原则49

3.1.1 促进经济发展50

3.1.2 合理税收制度50

3.1.3 优化税负结构50

3.1.4 形成改革合力51

3.1.5 管理操作可行51

3.1.6 分步推进实施52

3.2 扩大征税范围52

3.2.1 交通运输服务53

3.2.2 邮政服务53

3.2.3 研发和技术服务54

3.2.4 信息技术服务54

3.2.5 文化创意服务55

3.2.6 物流辅助服务55

3.2.7 有形动产租赁服务56

3.2.8 鉴证咨询服务57

3.2.9 广播影视服务57

3.3 合理课税基础58

3.3.1 正常征税和简易办法征税58

3.3.2 简易办法征税适用对象59

3.3.3 一般纳税人和小规模纳税人划分59

3.4 调整税率结构60

3.4.1 一般纳税人税率结构61

3.4.2 特殊纳税人税率结构62

3.5 实施过渡免税62

3.5.1 增值税免税项目62

3.5.2 增值税即征即退64

3.5.3 出口服务免税和零税率65

3.5.4 剩余时间减免税66

3.6 改进计征方式66

3.6.1 一般计税方法67

3.6.2 简易计税方法69

3.6.3 计税方法转换69

3.7 规范征收管理70

3.7.1 纳税时间70

3.7.2 纳税地点70

3.7.3 征收管理71

3.7.4 总分机构纳税72

第4章 税负影响75

4.1 “营改增”企业税负影响77

4.1.1 试点企业减税影响77

4.1.2 产业链减税影响82

4.1.3 两类纳税人减税比较83

4.2 “营改增”财政收入影响84

4.2.1 财政减收影响85

4.2.2 财政补贴影响86

4.2.3 财政分担影响87

4.3 “营改增”企业行为影响87

4.3.1 议价能力提升88

4.3.2 设备更新加快89

4.3.3 服务外包增多90

4.3.4 组织结构调整91

4.3.5 生存能力增强93

4.3.6 境外业务拓展93

4.4 “营改增”经济转型影响94

4.4.1 经济结构调整94

4.4.2 产业层次提升94

4.4.3 重点产业发展95

4.4.4 经营规模扩大96

4.4.5 新兴业态成长96

4.4.6 总部集聚效应97

4.4.7 服务贸易增强99

4.4.8 区域竞争优势99

4.5 “营改增”收入分配影响101

4.5.1 以“营改增”推进城乡居民实现收入倍增101

4.5.2 以“营改增”保障和维护中低收入者权利102

4.5.3 以“营改增”完善公平收入分配税收体系103

第5章 财政效应105

5.1 “营改增”计量模型构建107

5.1.1 标准CGE模型生产模块的生成108

5.1.2 “营改增”CGE模型的构建109

5.1.3 宏观闭合规则选择113

5.1.4 数据基础与参数选择114

5.1.5 政策情景设置114

5.2 “营改增”财政收入效应115

5.2.1 对税收收入总量影响115

5.2.2 “1+7”行业扩围对税收收入结构影响117

5.2.3 “1+7”行业扩围对不同行业两税税负影响119

5.2.4 基本结论121

第6章 经济效应123

6.1 文献综述125

6.2 “营改增”对经济的影响方式分析128

6.3 模拟测算结果130

6.3.1 “1+7”行业扩围对GDP的影响130

6.3.2 “1+7”行业扩围对其他主要经济变量影响132

6.3.3 “1+7”行业扩围对各行业总产出的影响133

6.4 基本结论135

第7章 社会效应137

7.1 引言139

7.2 数据处理141

7.2.1 城镇不同组别收入情况141

7.2.2 农村不同组别收入情况143

7.2.3 CGE模型相关数据147

7.3 测算结果147

7.3.1 “1+7”行业扩围对城乡收入分配影响147

7.3.2 “1+7”行业扩围对城镇家庭收入分配差距影响148

7.3.3 “1+7”行业扩围对农村家庭收入分配影响148

7.4 基本结论150

第8章 行业效应151

8.1 行业扩围的财政经济效应分析154

8.1.1 行业扩围对国家税收直接影响154

8.1.2 行业扩围对国家税收综合影响156

8.1.3 行业扩围对国内生产总值影响157

8.1.4 行业扩围对产业结构影响158

8.2 建筑业“营改增”的财政经济效应分析175

8.2.1 建筑物不允许抵扣进项税额时的财政经济效应分析175

8.2.2 建筑物允许抵扣进项税额时的财政经济效应分析179

8.3 金融业“营改增”的财政经济效应分析183

8.3.1 对国家税收直接影响183

8.3.2 对国家税收综合影响184

8.3.3 金融业扩围对国内生产总值影响184

8.3.4 对行业总产出影响185

第9章 地区效应——上海试点效应189

9.1 “营改增”地区扩围对上海效应理论分析191

9.1.1 “营改增”试点地区扩围的企业减税效应192

9.1.2 “营改增”地区扩围的企业经济效应192

9.1.3 “营改增”试点扩围的上海地区效应192

9.1.4 “营改增”地区扩围的上海地方财政效应193

9.2 “营改增”对上海与全国财政经济影响差异的研究方法193

9.2.1 “营改增”区域CGE模型区域贸易模块设计194

9.2.2 投资与储蓄规则设计196

9.2.3 宏观闭合规则选择196

9.2.4 数据基础与参数选择197

9.2.5 政策情景设置198

9.3 模拟测算结果198

9.3.1 “营改增”扩围对上海先发效应影响198

9.3.2 全国“1+6”行业扩围对财政经济影响201

9.4 基本结论202

9.4.1 对财政收入影响202

9.4.2 对GDP影响203

9.4.3 对产业结构以及区域间贸易影响203

第10章 风险控制205

10.1 财政减收风险207

10.1.1 “营改增”产生财政减税效果207

10.1.2 实际减税具有不确定性208

10.1.3 “营改增”面临三大减税因素冲击考验210

10.2 政策制度风险211

10.2.1 差别税率风险211

10.2.2 差额征税风险212

10.2.3 即征即退风险213

10.3 财政补贴风险214

10.3.1 税负增加原因214

10.3.2 财政补贴政策216

10.3.3 财政补贴风险217

10.4 征收管理风险219

10.4.1 发票管理风险219

10.4.2 税务登记风险220

10.4.3 征管衔接风险221

10.4.4 企业避税风险223

10.5 纳税管理风险227

10.5.1 增值税纳税管理风险227

10.5.2 增值税纳税风险控制230

第11章 国际经验233

11.1 增值税改革理想目标235

11.1.1 增值税设计原则235

11.1.2 理想增值税制度236

11.1.3 增值税改革现实选择238

11.2 增值税发展新特征239

11.2.1 增值税比重提高239

11.2.2 提高增值税比重主要途径244

11.3 增值税改革模式245

11.3.1 增值税改革两种模式246

11.3.2 澳大利亚和新西兰模式247

11.4 增值税税率结构249

11.4.1 增值税基本税率249

11.4.2 增值税优惠税率253

11.4.3 增值税优惠税率效果254

11.5 增值税豁免255

11.5.1 增值税豁免255

11.5.2 增值税豁免效果256

11.6 增值税起征点257

第12章 深化改革259

12.1 “营改增”制度缺陷分析261

12.1.1 制度有待合理262

12.1.2 管理有待加强266

12.2 “营改增”现实效果评价269

12.2.1 “营改增”效果有待提升269

12.2.2 “营改增”改革难度加大270

12.3 “营改增”深化改革研究271

12.3.1 分步扩大征税行业范围272

12.3.2 逐步完善税收政策制度277

12.3.3 有效降低征收管理成本280

12.4 “营改增”目标模式探讨282

12.4.1 由传统增值税向现代增值税转型282

12.4.2 由生产型增值税向消费型增值税转型283

第13章 配套措施285

13.1 财政体制改革287

13.1.1 财政体制现实分析288

13.1.2 财政体制改革选择289

13.1.3 财政体制改革处理290

13.1.4 财政体制综合改革294

13.2 征管机构改革297

13.2.1 “营改增”后征管机构的比较和选择297

13.2.2 “营改增”后国地税机构分设缺陷299

13.2.3 “营改增”后征管机构的改革方向和出路299

13.3 立法体制改革302

13.3.1 增值税立法提上议事日程302

13.3.2 面临立法与改革两难选择303

13.3.3 以立法促进增值税改革303

13.4 价格机制改革304

13.4.1 “营改增”形成价格冲击影响305

13.4.2 “营改增”减轻价格上升压力305

13.4.3 “营改增”促使调整定价体系307

13.4..4 “营改增”降低市场准入门槛308

13.5 完善税收体系308

13.5.1 我国现行税制结构308

13.5.2 间接税型政策制度缺陷309

13.5.3 由间接税向直接税转型310

参考文献313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