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社会心理学 从社会学的角度看清社会心理现象 原书第3版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社会心理学 从社会学的角度看清社会心理现象 原书第3版](https://www.shukui.net/cover/66/34475681.jpg)
- (美)罗哈尔,(美)卢卡斯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 ISBN:9787111486374
- 出版时间:2015
- 标注页数:343页
- 文件大小:83MB
- 文件页数:364页
- 主题词:社会心理学-教材
PDF下载
下载说明
社会心理学 从社会学的角度看清社会心理现象 原书第3版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篇 视角与方法3
第一章 社会学的社会心理学引言3
第一节 社会学、心理学与社会心理学4
一、宏观社会学和微观社会学6
二、社会学的和心理学的社会心理学8
三、社会学的社会心理学的历史背景10
本节小结11
读后思考12
第二节 社会学的社会心理学视角12
一、符号互动论13
二、社会结构和个性13
三、群体过程13
四、三种视角的整合14
本节小结14
读后思考15
第三节 你的社会心理学工具包15
一、社会学的想象力15
二、包里的其他工具17
本节小结22
读后思考22
要点整合22
总结23
第二章 社会学的社会心理学视角25
第一节 符号互动论视角26
一、社会和能动性26
二、符号互动论的基本原理28
三、符号互动论的两种学派35
本节小结37
读后思考37
第二节 社会结构和个性视角37
一、构成原则38
二、接近性原则41
三、心理学原则42
本节小结43
读后思考44
第三节 群体过程的视角44
一、过程研究45
二、群体结构48
三、群体间的各种关系50
本节小结50
读后思考51
要点整合51
总结52
第三章 对人的研究53
第一节 基本概念和问题54
一、理论和假设54
二、自变量和因变量56
三、抽样问题56
四、信度和效度57
五、对人的研究中的伦理问题58
本节小结59
读后思考59
第二节 对人的研究的不同方法59
一、定性研究60
二、定量研究66
三、混合研究方法72
本节小结74
读后思考74
第三节 开展研究项目的各个步骤75
本节小结78
读后思考79
要点整合79
总结80
第二篇 社会中的个体83
第四章 社会分层的社会心理学83
第一节 建构不平等84
一、基本的社会分层过程84
二、他群化现象87
三、社会性别实践88
四、多重的不平等:差异化实践和相互交叉89
五、操纵和安排游戏91
本节小结92
读后思考92
第二节 不平等的结构92
一、社会分层的微观基础93
二、社会网络和社会资本95
三、社会地位和个性97
本节小结100
读后思考100
第三节 群体当中的社会分层过程100
一、社会交换过程的地位和权力101
二、群体中的地位103
三、社会网络中的权力108
四、权力和地位的区别111
本节小结112
读后思考113
要点整合113
总结113
第五章 自我和身份115
第一节 作为过程的自我116
一、主我、客我和自我的叙事117
二、认同理论119
三、情感控制理论121
四、戏剧论的社会学123
五、情境化的和多重的自我126
本节小结127
读后思考127
第二节 自我和社会结构128
一、自我概念的评价维度129
二、种族、社会阶层、性别和自我132
三、社会地位和社会身份134
四、自我概念的测量134
本节小结137
读后思考137
第三节 认同和群体过程138
社会认同理论138
本节小结140
读后思考140
要点整合140
总结141
第六章 终身社会化143
第一节 发展中的自我144
一、发展的阶段144
二、其他人的角色146
三、了解种族、阶级和性别147
四、成人的社会化149
五、儿童社会学149
本节总结151
读后思考151
第二节 社会化的结构维度和时间维度152
一、生命历程152
二、社会化的载体161
本节小结168
读后思考169
第三节 群体过程和社会化169
一、寻找群体过程中的社会化169
二、评估社会化的作用171
本节小结175
读后思考175
要点整合175
总结176
第三篇 社会生活领域179
第七章 越轨的社会心理学179
第一节 越轨的互动论视角180
一、民族方法学与越轨的社会建构181
二、越轨的标签理论183
三、去标签:放弃越轨身份190
本节小结190
读后思考190
第二节 社会结构和越轨行为191
一、失范和社会紧张192
二、社会和自我控制理论194
三、社会解体和遗传197
本节小结197
读后思考198
第三节 群体关系和越轨198
一、差别接触理论的原则199
二、差别接触、性别和荣耀文化201
三、实验室里越轨行为的研究202
本节小结205
读后思考205
要点整合206
总结206
第八章 精神健康与疾病209
第一节 精神健康的社会建构210
一、定义精神疾病210
二、精神健康与自我214
三、修正的标签理论217
本节小结218
读后思考218
第二节 压力产生的社会原因218
一、应激源和结果219
二、中介与调节资源221
三、社会和经济特征:心理健康流行病学222
本节小结226
读后思考226
第三节 作为身份特征的精神健康226
本节小结228
读后思考228
要点整合228
总结229
第九章 社会态度231
第一节 态度的性质和形成232
一、态度的维度233
二、态度和行为的联系234
三、偏见236
四、改变偏见242
五、亲社会行为和态度243
本节小结244
读后思考244
第二节 社会结构、态度以及行为244
一、态度和社会化媒介245
二、社会地位、认同以及态度246
三、认同和态度的社会学模型248
四、不同生命阶段的态度250
本节小结251
读后思考251
第三节 群体过程和态度251
一、身份建构理论251
二、社会认同理论和态度253
本节小结255
读后思考255
要点整合255
总结256
第十章 情绪和关系中的社会学257
第一节 构建情绪与关系258
一、定义情绪259
二、情绪的社会化262
三、身份、交往及情绪263
四、从情绪到关系265
本节小结267
读后思考267
第二节 影响情绪和关系的构造条件267
一、权力、地位和情绪268
二、感受的规则和标准269
三、社区与关系272
本节小结273
读后思考273
第三节 群体过程和情绪273
一、感觉和社会交换274
二、亲密关系的社会交换理论279
本节小结280
读后思考280
要点整合280
总结281
第十一章 集群行为283
第一节 构建集群行为284
一、群体性歇斯底里理论285
二、集群行为中的理智选择:紧急规范理论289
三、价值累加理论291
四、感知控制理论293
本节小结293
读后思考294
第二节 聚众的结构和社会运动294
一、社会结构和社会运动294
二、集群事件中的行为295
三、集体记忆299
本节小节300
读后思考300
第三节 群体过程和集群行为300
本节小节303
读后思考303
要点整合303
总结304
参考文献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