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十二五”我国温室气体排放控制综合研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十二五”我国温室气体排放控制综合研究](https://www.shukui.net/cover/65/34449063.jpg)
- 徐华清,郑爽,朱松丽等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
- ISBN:9787513617093
- 出版时间:2014
- 标注页数:347页
- 文件大小:72MB
- 文件页数:365页
- 主题词:有害气体-大气扩散-污染控制-研究-中国-2011~2015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十二五”我国温室气体排放控制综合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摘要1
综合篇2
第一章 “十一五”我国控制温室气体排放总体评价2
第一节 “十一五”我国温室气体排放现状2
第二节 “十一五”我国控制温室气体排放主要目标4
第三节 “十一五”我国控制温室气体排放主要政策措施4
第四节 “十一五”我国控制温室气体排放效果初步评价9
第五节 “十一五”我国地方控制温室气体排放主要进展10
第二章 “十二五”及2020年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态势分析13
第一节 “十一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情况13
第二节 “十二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宏观环境14
第三节 2020年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趋势初步分析14
第四节 2020年我国能源需求趋势初步分析15
第五节 2020年我国二氧化碳排放趋势初步分析16
第六节 我国二氧化碳排放主要驱动因子分析16
第三章 2020年主要发展中国家温室气体减缓行动目标分析19
第一节 2020年主要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预期19
第二节 2020年主要发展中国家能源需求预期21
第三节 2020年主要发展中国家二氧化碳排放预期22
第四节 2020年主要发展中国家国内减缓行动的主要目标24
第四章 “十二五”我国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行动目标分析27
第一节 对2020年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行动目标的理解27
第二节 “十二五”我国控制温室气体排放面临的形势与挑战28
第三节 “十二五”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下降目标确定29
第四节 “十二五”降低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的主要途径30
第五章 “十二五”我国控制温室气体排放评价考核方法探讨32
第一节 构建控制温室气体排放评价指标及考核方法的总体思路32
第二节 构建控制温室气体排放评价指标及考核方法的主要原则32
第三节 地方控制二氧化碳排放评价指标及考核方法的初步框架33
第四节 行业控制二氧化碳排放评价指标及考核方法的初步框架34
第六章 “十二五”期间我国控制温室气体排放政策建议36
第一节 尽早分解落实温室气体控制目标36
第二节 加快制定统计、监测和考核办法37
第三节 进一步落实节能降耗及发展非化石能源主要目标37
第四节 尽快明确电力、水泥等重点领域的主要任务38
第五节 积极探索低碳发展新模式39
第六节 充分发挥市场手段和机制作用40
地区篇43
地区篇(一)吉林省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综合研究43
第一章 吉林省“十一五”温室气体排放控制措施评价43
第一节 温室气体排放现状及特点分析43
第二节 三产结构及工业行业结构调整评价43
第三节 节能和提高能效措施评价45
第四节 能源结构调整与可再生能源发展评价46
第五节 生态保护与生态省建设评价47
第二章 吉林省“十一五”温室气体排放控制目标进展评价48
第一节 节能和碳排放控制目标完成情况评价方法48
第二节 节能目标完成情况评价48
第三节 可再生能源发展目标完成情况评价49
第四节 温室气体排放控制目标完成情况评价49
第五节 吉林省碳排放强度下降的主要驱动因素分析49
第三章 吉林省“十二五”二氧化碳排放强度下降目标研究51
第一节 能源排放评估模型说明51
第二节 吉林省“十二五”期间主要经济社会发展指标设定52
第三节 吉林省“十二五”二氧化碳排放预测53
第四节 确定吉林省碳排放下降目标的主要依据54
第五节 目标及主要任务56
第四章 吉林省实现“十二五”碳排放强度下降目标途径分析57
第一节 分析方法57
第二节 结构调整的作用分析59
第三节 能效和节能的作用分析59
第四节 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的作用分析60
第五节 生态保护的作用分析60
第五章 吉林省“十二五”低碳发展的重点领域及相关需求分析61
第一节 结构调整领域61
第二节 能效提高领域主要技术与资金需求分析61
第三节 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领域主要技术与资金需求分析64
第四节 生态保护领域65
第六章 吉林省实现“十二五”碳排放强度下降目标的保障措施66
第一节 法律法规66
第二节 管理体系66
第三节 建立健全省级人民政府控制温室气体排放考核办法67
第四节 资金70
第五节 技术71
第六节 国际合作71
第七节 公众意识71
第七章 吉林省案例研究的总结及对全国的借鉴意义73
地区篇(二)上海市交通运输温室气体排放控制综合研究75
第一章 上海市交通运输能源消费及温室气体排放现状分析75
第一节 上海市交通运输业发展现状75
第二节 上海市能源消费状况和温室气体排放清单编制80
第三节 上海市能源平衡表改造:方法和结果84
第二章 城市交通温室气体控制指标体系研究及上海市初步评价87
第一节 城市交通温室气体控制评价指标体系87
第二节 上海市“十一五”中前期交通运输温室气体控制初步评价89
第三章 国内外城市交通减排技术和政策措施评述93
第一节 城市交通减排技术评述93
第二节 城市交通减排政策评述98
第四章 上海市“十二五”城市交通温室气体控制目标分析101
第一节 城市交通能源环境模型的建立101
第二节 上海市城市交通“十二五”和2020年发展情景简析102
第三节 上海市城市交通“十二五”及2020年温室气体控制目标105
第五章 上海市“十二五”对外交通温室气体控制目标简析106
第一节 “十一五”交通运输业之动荡106
第二节 “十二五”对外交通运输发展前景106
第三节 上海市交通运输低碳发展之路108
地区篇(三)上海市建筑部门温室气体排放控制综合研究113
第一章 上海市建筑部门温室气体排放及其控制措施113
第一节 上海市概况113
第二节 上海市建筑部门温室气体排放现状116
第三节 上海市建筑部门温室气体排放控制措施118
第四节 上海市建筑部门温室气体排放控制措施的成效和问题128
第二章 建筑部门温室气体排放测算方法131
第一节 国外建筑能耗统计方法131
第二节 建筑能耗统计现状及上海的实践132
第三节 建筑部门温室气体排放测算方法133
第四节 上海市建筑部门温室气体排放测算135
第三章 上海市建筑部门温室气体排放趋势分析140
第一节 上海市经济社会发展情景预期140
第二节 上海市建筑部门温室气体排放情景143
第四章 上海市建筑部门温室气体排放控制目标分析153
第一节 上海市建筑部门温室气体排放参考情景153
第二节 住宅建筑排放控制目标153
第三节 商业与公共服务建筑排放控制目标154
第四节 建筑排放整体控制目标155
第五章 建筑部门温室气体排放控制措施政策建议156
第一节 以低碳理念贯穿建筑设计、使用和维护156
第二节 调整能源结构157
第三节 引导建筑使用者行为节能157
行业篇161
行业篇(一)电力行业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综合研究161
第一章 我国电力行业发展及温室气体排放161
第一节 发电增长及结构变化161
第二节 火电装机构成162
第三节 燃煤火电效率162
第四节 发电燃料消费及二氧化碳排放163
第二章 “十一五”我国电力行业二氧化碳减排效果分析165
第一节 “十一五”我国电力行业温室气体排放控制的相关措施165
第二节 “十一五”我国电力行业二氧化碳减排效果168
第三节 我国电力行业温室气体减排的代价170
第三章 电力行业二氧化碳减排评价方法及案例研究171
第一节 电力行业温室气体减排量的MRV方法研究171
第二节 我国与其他国家发电二氧化碳排放比较173
第三节 华能玉环电厂案例研究174
第四章 “十二五”我国电力行业温室气体排放控制措施分析177
第一节 加快核电和水电发展177
第二节 加快发展可再生能源发电177
第三节 适度发展天然气发电178
第四节 继续淘汰低效火电机组179
第五节 加快高效清洁燃煤机组建设180
第六节 促进热电联产发展180
第七节 加强管理,推动系统节能180
第八节 加快先进发电技术研发,为进一步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奠定基础180
第五章 “十二五”我国发电二氧化碳排放控制目标及保障条件181
第一节 二氧化碳排放控制目标181
第二节 主要温室气体排放控制措施减排效果分析182
第三节 影响排放控制目标落实的不确定性因素183
第四节 实现电力行业二氧化碳排放控制目标的保障条件184
行业篇(二)水泥行业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综合研究186
第一章 我国水泥行业二氧化碳排放状况186
第一节 “十一五”以来水泥行业发展状况186
第二节 水泥行业二氧化碳排放计算方法190
第三节 2005年水泥行业二氧化碳排放量计算191
第四节 “十一五”前四年水泥行业二氧化碳排放量计算193
第二章 我国水泥行业“十二五”发展趋势194
第一节 “十二五”水泥产量影响因素分析194
第二节 “十二五”及2020年水泥产量预测195
第三节 “十二五”水泥发展趋势198
第三章 我国水泥行业“十二五”二氧化碳排放控制目标研究200
第一节 水泥行业二氧化碳排放趋势分析200
第二节 实现国家目标对水泥行业二氧化碳排放的要求201
第三节 水泥行业控制二氧化碳排放的国际、国内对比分析201
第四节 2020年和“十二五”我国水泥行业可能的二氧化碳排放控制目标203
第四章 我国水泥行业二氧化碳排放控制的技术选择205
第一节 熟料烧成节能技术205
第二节 粉磨节能技术205
第三节 助磨剂技术205
第四节 纯低温余热发电技术206
第五节 变频调速节能技术206
第六节 工业废渣替代原料和混合材206
第七节 水泥窑协同处置危险废弃物207
第五章 我国水泥行业“十二五”控制二氧化碳排放政策建议208
第一节 完善标准法规,研究制定吨水泥排放标准208
第二节 研究建立水泥行业二氧化碳考核评价体系208
第三节 加快结构调整,淘汰落后产能213
第四节 积极开展能效对标,大力发展低碳水泥产品214
第五节 加强财税政策支持力度214
第六节 加强CDM项目开发等领域的国际合作215
县域篇218
县级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综合研究218
第一章 慈溪市“十二五”及2020年温室气体控制目标研究218
第一节 前言218
第二节 2005年慈溪市温室气体清单编制219
第三节 慈溪市温室气体排放预测233
第四节 “十二五”及2020年慈溪市温室气体控制目标确定238
第五节 政策和措施239
第六节 结论和建议242
第二章 慈溪市“十二五”低碳发展规划建议245
第一节 实施低碳发展战略的必要性245
第二节 推进低碳发展的有利条件246
第三节 指导思想和目标248
第四节 “十二五”期间重点领域248
第五节 保障措施253
第三章 县域低碳发展评价指标和考核体系研究——慈溪市低碳发展评价和考核方法研究256
第一节 对低碳发展的基本认识256
第二节 国家和区域低碳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现有研究评述257
第三节 县域低碳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262
第四节 慈溪市低碳发展评价265
第五节 县级政府低碳发展考核指标初步设计267
第六节 促进慈溪低碳经济发展的政策建议271
政策篇274
温室气体排放贸易平台及地区间排放贸易研究274
第一章 排放贸易理论研究与实践评述274
第一节 排放贸易定义274
第二节 排放权交易的经济学基础274
第三节 环境经济管理手段的有效性276
第四节 联合国框架下《京都议定书》有关规定277
第二章 国外主要温室气体减排量交易平台的技术特征279
第一节 世界主要排放贸易平台介绍279
第二节 世界主要排放贸易体系现状282
第三章 我国建立温室气体排放贸易制度的技术可行性308
第一节 中国建立碳排放权交易制度的需求分析308
第二节 建立我国碳排放权交易平台的制度环境315
第四章 我国电力部门碳排放交易体系案例研究320
第一节 电力行业建立排放权交易的意义320
第二节 确定总量控制目标322
第三节 分配二氧化碳初始排放权326
第四节 遵约制度329
第五节 制定交易规则331
第五章 构建我国碳排放权交易框架333
第一节 构建我国碳排放权交易框架的必要性和紧迫性333
第二节 构建以电力行业为示范的碳排放权交易框架335
第六章 构建我国碳排放交易体系的政策建议337
第一节 积极推进我国自愿减排交易及其试点337
第二节 我国碳排放权交易制度实施过程中可能存在问题的建议338
第三节 我国碳排放权交易制度优化设计339
参考文献3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