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2015全国一-二级注册结构工程师专业考试教程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执业资格注册中心组编;宋玉普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 ISBN:9787111490074
- 出版时间:2015
- 标注页数:1107页
- 文件大小:193MB
- 文件页数:1122页
- 主题词:建筑结构-工程师-资格考试-教材
PDF下载
下载说明
2015全国一-二级注册结构工程师专业考试教程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荷载和地震作用1
1.1 荷载分类和荷载效应组合1
1.1.1 荷载分类和荷载代表值1
1.1.2 荷载组合3
1.2 楼面和屋面活荷载9
1.2.1 民用建筑楼面均布活荷载9
1.2.2 工业建筑楼面活荷载16
1.2.3 屋面活荷载17
1.2.4 屋面积灰荷载17
1.2.5 施工和检修荷载及栏杆荷载18
1.2.6 动力系数19
1.3 吊车荷载19
1.3.1 吊车竖向和水平荷载19
1.3.2 多台吊车的组合20
1.3.3 吊车荷载的动力系数20
1.3.4 吊车荷载的组合值、频遇值及准永久值20
1.4 雪荷载26
1.4.1 雪荷载标准值及基本雪压26
1.4.2 屋面积雪分布系数27
1.5 风荷载32
1.5.1 风荷载标准值及基本风压32
1.5.2 风压高度变化系数33
1.5.3 风荷载体型系数34
1.5.4 顺风向风振和风振系数37
1.5.5 横风向和扭转风振38
1.5.6 结构基本自振周期的经验公式41
1.5.7 阵风系数42
1.6 抗震设计的基本要求49
1.6.1 建筑抗震设防分类和设防标准49
1.6.2 地震影响50
1.6.3 场地和地基51
1.6.4 建筑形体及其构件布置的规则性53
1.6.5 结构体系54
1.6.6 结构分析55
1.6.7 非结构构件56
1.6.8 隔震与消能减震设计56
1.6.9 结构材料与施工57
1.6.10 建筑抗震性能化设计58
1.6.11 建筑物地震反应观测系统59
1.7 地震作用和结构抗震验算61
1.7.1 一般规定61
1.7.2 水平地震作用计算64
1.7.3 竖向地震作用计算67
1.7.4 截面抗震验算68
1.7.5 抗震变形验算69
1.8 内力分析方法78
1.8.1 力法78
1.8.2 力矩分配法80
1.8.3 静定桁架的计算方法87
1.9 温度作用88
1.9.1 一般规定88
1.9.2 基本气温88
1.9.3 均匀温度作用88
1.10 偶然荷载89
1.10.1 一般规定89
1.10.2 爆炸90
1.10.3 撞击90
参考文献91
第2章 钢筋混凝土结构92
2.1 基本设计规定93
2.1.1 一般规定93
2.1.2 结构方案94
2.1.3 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计算94
2.1.4 正常使用极限状态验算95
2.1.5 耐久性设计97
2.1.6 防连续倒塌设计原则99
2.1.7 既有结构设计原则99
2.1.8 结构分析101
2.2 材料104
2.2.1 混凝土104
2.2.2 钢筋106
2.3 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力计算110
2.3.1 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力计算的一般规定110
2.3.2 单筋矩形截面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113
2.3.3 双筋矩形截面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116
2.3.4 T形截面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119
2.4 钢筋混凝土受压构件正截面承载力计算124
2.4.1 概述124
2.4.2 轴心受压构件正截面承载力计算124
2.4.3 偏心受压构件正截面承载力计算128
2.4.4 双向偏心受压构件正截面承载力计算150
2.5 钢筋混凝土受拉构件正截面承载力计算151
2.5.1 概述151
2.5.2 轴心受拉构件承载力计算152
2.5.3 大偏心受拉构件正截面承载力计算152
2.5.4 小偏心受拉构件正截面承载力计算153
2.5.5 对称配筋双向偏心受拉构件承载力计算154
2.6 斜截面承载力计算157
2.6.1 受弯构件斜截面承载力计算157
2.6.2 偏心受压构件斜截面受剪承载力计算171
2.6.3 偏心受拉构件斜截面受剪承载力计算173
2.6.4 矩形截面双向受剪的钢筋混凝土框架柱斜截面受剪承载力计算175
2.6.5 钢筋混凝土剪力墙斜截面受剪承载力计算175
2.7 扭曲截面承载力计算176
2.7.1 受扭构件截面限制条件176
2.7.2 不需进行构件受剪扭承载力计算的条件177
2.7.3 受扭构件的截面受扭塑性抵抗矩178
2.7.4 纯扭构件的受扭承载力计算178
2.7.5 在轴向压力和扭矩共同作用下的矩形截面钢筋混凝土构件的受扭承载力计算180
2.7.6 在剪力和扭矩共同作用下构件受剪扭承载力计算180
2.7.7 在弯矩、剪力和扭矩共同作用下的弯剪扭构件承载力计算181
2.7.8 多项作用下钢筋混凝土矩形截面框架柱的承载力计算182
2.7.9 协调扭转的钢筋混凝土构件计算183
2.8 受冲切承载力计算187
2.8.1 不配置箍筋或弯起钢筋的板受冲切承载力计算187
2.8.2 配置箍筋或弯起钢筋的板受冲切承载力计算188
2.8.3 矩形截面柱与基础交接处的受冲切承载力计算189
2.9 局部受压承载力计算192
2.9.1 截面尺寸限制条件192
2.9.2 局部受压承载力计算193
2.10 疲劳验算196
2.10.1 基本假定196
2.10.2 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的疲劳验算197
2.10.3 预应力混凝土受弯构件的疲劳验算198
2.11 正常使用极限状态验算199
2.11.1 裂缝控制等级200
2.11.2 裂缝宽度计算方法200
2.11.3 混凝土压应力、钢筋拉应力和预应力筋的等效应力计算202
2.11.4 抗裂验算203
2.11.5 变形验算208
2.12 构造规定212
2.12.1 伸缩缝212
2.12.2 混凝土保护层213
2.12.3 钢筋的锚固214
2.12.4 钢筋的连接216
2.12.5 纵向受力钢筋的最小配筋率218
2.13 结构构件的基本规定219
2.13.1 板219
2.13.2 梁223
2.13.3 柱、梁柱节点及牛腿230
2.13.4 墙237
2.13.5 叠合构件238
2.13.6 装配式结构245
2.13.7 深受弯构件246
2.13.8 预埋件及连接件250
2.14 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构件254
2.14.1 一般规定254
2.14.2 预应力损失值计算261
2.14.3 预应力混凝土构造规定264
2.15 混凝土结构构件抗震设计274
2.15.1 一般规定274
2.15.2 材料279
2.15.3 框架梁279
2.15.4 框架柱及框支柱282
2.15.5 铰接排架柱288
2.15.6 框架梁柱节点290
2.15.7 剪力墙及连梁293
2.15.8 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构件301
2.15.9 板柱节点303
2.16 梁板结构325
2.16.1 单向板肋梁楼盖325
2.16.2 双向板肋梁楼盖330
2.17 单层厂房334
2.17.1 结构组成335
2.17.2 支撑作用和布置原则336
2.17.3 排架计算337
2.17.4 单层厂房柱的设计341
2.17.5 吊车梁设计342
2.17.6 屋架设计344
2.17.7 柱下锥形(阶形)单独基础设计347
2.17.8 厂房抗震计算要点352
2.17.9 抗震构造措施354
参考文献362
第3章 钢结构364
3.1 基本设计规定365
3.1.1 设计原则365
3.1.2 荷载和荷载效应计算365
3.1.3 材料选用367
3.1.4 设计指标368
3.2 受弯构件的强度及其整体稳定和局部稳定计算374
3.2.1 受弯构件强度计算374
3.2.2 受弯构件整体稳定计算376
3.2.3 受弯构件局部稳定计算及加劲肋设计378
3.2.4 梁的刚度385
3.2.5 组合梁腹板考虑屈曲后强度的计算386
3.3 轴心受力构件和拉弯、压弯构件的计算400
3.3.1 轴心受力构件的强度计算400
3.3.2 轴心受力构件的长细比计算401
3.3.3 轴心受压构件的整体稳定402
3.3.4 轴心受压构件的局部稳定406
3.3.5 格构式轴心受压构件设计409
3.3.6 拉弯、压弯构件的强度计算416
3.3.7 拉弯、压弯构件的长细比计算416
3.3.8 实腹式单向弯曲压弯构件的整体稳定计算417
3.3.9 实腹式双向弯曲压弯构件的整体稳定计算418
3.3.10 实腹式压弯构件的局部稳定计算419
3.3.11 格构式单向弯曲压弯构件的整体稳定计算420
3.3.12 格构式双向弯曲压弯构件的整体稳定计算421
3.3.13 格构式压弯构件的缀件计算422
3.3.14 构件的计算长度422
3.4 构件的连接计算、构造要求及其连接材料的选用442
3.4.1 焊缝连接的构造要求442
3.4.2 螺栓连接和铆钉连接的构造要求442
3.4.3 焊缝连接计算443
3.4.4 螺栓(铆钉)连接计算449
3.4.5 组合工字梁翼缘连接455
3.4.6 梁与柱的刚性连接456
3.4.7 连接节点处板件的计算457
3.5 钢与混凝土组合梁、组合板及混合结构设计469
3.5.1 钢与混凝土组合梁设计的一般规定469
3.5.2 钢与混凝土组合梁设计的构造要求469
3.5.3 钢与混凝土组合梁抗弯设计470
3.5.4 钢与混凝土组合梁抗剪设计472
3.5.5 抗剪连接件的计算472
3.5.6 组合梁挠度计算474
3.5.7 压型钢板组合楼板设计476
3.5.8 混合结构设计478
3.6 钢结构的疲劳计算及其构造要求487
3.6.1 钢结构疲劳计算的一般规定487
3.6.2 钢结构的疲劳计算487
3.7 塑性设计的适用范围和计算方法492
3.7.1 塑性设计的一般规定492
3.7.2 塑性设计时构件截面板件宽厚比限值492
3.7.3 塑性设计时的容许长细比493
3.7.4 构件的计算493
3.8 钢管结构计算496
3.8.1 构造要求及一般规定496
3.8.2 支管与主管的连接焊缝计算496
3.8.3 杆件和节点承载力497
3.9 钢结构的防锈、隔热和防火措施504
3.10 钢结构的制作、焊接、运输和安装505
3.11 单层钢结构厂房抗震设计505
3.11.1 一般规定505
3.11.2 抗震验算505
3.11.3 抗震构造措施507
参考文献510
第4章 砌体结构与木结构511
4.1 砌体的分类及其力学性能512
4.1.1 砌体的分类512
4.1.2 材料强度等级513
4.1.3 砌体的计算指标514
4.2 基本设计规定520
4.2.1 设计原则520
4.2.2 房屋的静力计算522
4.2.3 耐久性规定529
4.3 无筋砌体构件的承载力计算531
4.3.1 受压构件531
4.3.2 局压构件536
4.3.3 轴心受拉构件541
4.3.4 受弯构件541
4.3.5 受剪构件542
4.4 圈梁、过梁、墙梁及挑梁的设计方法543
4.4.1 圈梁543
4.4.2 过梁544
4.4.3 墙梁545
4.4.4 挑梁552
4.5 配筋砖砌体的设计方法555
4.5.1 网状配筋砖砌体构件555
4.5.2 砖砌体和钢筋混凝土面层或钢筋砂浆面层的组合砌体构件558
4.5.3 砖砌体和钢筋混凝土构造柱组成的组合砖墙561
4.6 配筋砌块砌体的设计方法562
4.6.1 正截面受压承载力计算562
4.6.2 斜截面受剪承载力计算565
4.6.3 构造规定566
4.7 砌体结构的构造要求571
4.7.1 墙、柱的高厚比571
4.7.2 一般构造要求574
4.7.3 框架填充墙575
4.7.4 夹心墙576
4.7.5 防止或减轻墙体开裂的主要措施577
4.8 砌体结构构件抗震设计579
4.8.1 一般规定579
4.8.2 砖砌体构件583
4.8.3 混凝土砌块砌体构件592
4.8.4 底部框架—抗震墙砌体房屋抗震构件594
4.8.5 配筋砌块砌体抗震墙596
4.9 常用木结构的构件、连接计算和构造要求600
4.9.1 木结构构件的计算600
4.9.2 木结构连接的计算607
参考文献613
第5章 地基与基础614
5.1 地基基础设计原则615
5.1.1 地基基础设计等级615
5.1.2 地基基础设计内容615
5.1.3 岩土工程勘察规定618
5.1.4 荷载规定619
5.2 土的工程性质指标和岩土的分类621
5.2.1 土的物理性质指标621
5.2.2 土的物理状态指标625
5.2.3 其他工程特性指标628
5.2.4 岩土的工程分类632
5.3 土中应力计算635
5.3.1 自重应力635
5.3.2 基底压力和基底附加压力636
5.3.3 地基中的附加应力643
5.4 地基最终变形量计算650
5.4.1 单一土层的变形计算650
5.4.2 单向压缩分层总和法651
5.4.3 《规范》推荐的最终变形计算法652
5.5 挡土墙土压力与稳定性分析665
5.5.1 土压力产生的条件及种类665
5.5.2 朗肯土压力理论666
5.5.3 《规范》推荐的土压力计算方法678
5.5.4 挡土墙设计681
5.5.5 地基稳定性计算686
5.6 地基承载力计算687
5.6.1 地基承载力的有关概念687
5.6.2 地基承载力的确定687
5.6.3 地基承载力的验算695
5.7 岩土工程勘察简介703
5.7.1 岩土工程勘探方法703
5.7.2 岩土工程测试704
5.8 天然地基上的浅基础设计706
5.8.1 基础埋置深度706
5.8.2 无筋扩展基础设计710
5.8.3 扩展基础——墙下条形基础设计712
5.8.4 扩展基础——柱下独立基础设计717
5.8.5 钢筋混凝土联合基础设计726
5.8.6 柱下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设计731
5.8.7 高层建筑筏形基础设计732
5.9 桩基础设计742
5.9.1 桩基础的基本概念743
5.9.2 桩的竖向承载力的确定——《规范》方法743
5.9.3 桩基础的承载力验算——《规范》方法745
5.9.4 桩基沉降计算——《规范》方法747
5.9.5 桩基承台设计与计算——《规范》方法750
5.9.6 岩石锚杆基础——《规范》方法758
5.9.7 桩基计算——《桩规》方法760
5.10 软弱地基处理790
5.10.1 地基处理后地基承载力特征值的修正790
5.10.2 换填垫层法791
5.10.3 预压地基794
5.10.4 压实地基和夯实地基800
5.10.5 复合地基804
5.10.6 注浆加固822
5.10.7 微型桩加固822
5.11 场地、液化与地基基础的抗震验算823
5.11.1 场地、地基和基础823
5.11.2 天然地基和基础825
5.11.3 液化土与软土地基826
5.11.4 低承台桩基础抗震承载力验算832
参考文献833
第6章 高层建筑结构和高耸结构835
6.1 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的基本规定836
6.1.1 一般规定836
6.1.2 房屋适用高度与高宽比837
6.1.3 结构布置839
6.1.4 楼盖结构844
6.1.5 水平位移限值和舒适度要求845
6.1.6 构件承载力设计表达式847
6.1.7 设防标准和抗震等级847
6.1.8 特一级钢筋混凝土构件850
6.1.9 结构抗震性能设计851
6.1.10 抗连续倒塌设计854
6.2 高层结构计算分析855
6.2.1 一般规定855
6.2.2 荷载效应组合858
6.2.3 构件内力的调整860
6.2.4 重力二阶效应与结构整体稳定861
6.2.5 结构变形验算864
6.3 框架结构设计865
6.3.1 框架结构设计的一般规定865
6.3.2 框架梁设计868
6.3.3 框架柱设计873
6.3.4 框架梁柱节点核心区截面抗震验算878
6.3.5 钢筋的锚固和连接882
6.4 剪力墙结构设计884
6.4.1 一般设计原则884
6.4.2 剪力墙设计886
6.4.3 连梁的设计896
6.5 框架及板柱—剪力墙结构设计899
6.5.1 框架—剪力墙结构设计899
6.5.2 板柱—剪力墙结构设计901
6.6 筒体结构设计905
6.6.1 一般规定905
6.6.2 框架—核心筒结构906
6.6.3 筒中筒结构907
6.7 复杂高层建筑结构设计908
6.7.1 一般规定908
6.7.2 带转换层高层建筑结构909
6.7.3 带加强层高层建筑结构915
6.7.4 错层结构915
6.7.5 连体结构916
6.7.6 竖向体型收进、悬挑结构916
6.8 混合结构设计918
6.8.1 一般规定918
6.8.2 结构布置919
6.8.3 结构设计920
6.8.4 构件设计920
6.9 地下室设计927
6.9.1 一般规定927
6.9.2 地下室设计规定927
6.10 高层建筑结构施工928
6.10.1 一般规定928
6.10.2 施工测量928
6.10.3 基础施工930
6.10.4 垂直运输931
6.10.5 脚手架及模板支架932
6.10.6 模板工程932
6.10.7 钢筋工程934
6.10.8 混凝土工程935
6.10.9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936
6.10.10 混合结构施工937
6.10.11 复杂混凝土结构施工938
6.10.12 施工安全938
6.10.13 绿色施工938
6.11 高耸结构设计940
6.11.1 基本规定940
6.11.2 荷载与作用944
6.11.3 钢塔架和桅杆结构946
6.11.4 混凝土圆筒形塔954
6.12 多层和高层建筑钢结构设计960
6.12.1 结构体系和布置960
6.12.2 作用效应计算961
6.12.3 钢构件设计964
6.12.4 节点设计970
参考文献986
第7章 桥梁结构987
7.1 桥梁结构的总体布置987
7.1.1 概述987
7.1.2 桥梁横断面设计988
7.1.3 桥梁平面设计990
7.1.4 桥梁纵断面设计991
7.1.5 桥面系布置994
7.2 桥梁结构设计荷载及荷载组合996
7.2.1 永久作用997
7.2.2 公路桥涵设计可变作用998
7.2.3 城市桥梁设计可变作用1006
7.2.4 偶然作用1008
7.2.5 荷载组合1010
7.3 钢桥基本构件的设计与计算1013
7.3.1 钢桥的材料1013
7.3.2 设计方法1014
7.3.3 结构构件的强度计算1015
7.3.4 构件的疲劳验算1017
7.4 钢筋混凝土构件的承载力计算1018
7.4.1 材料1018
7.4.2 承载力计算1021
7.5 钢筋混凝土梁式桥的设计计算1029
7.5.1 行车道板计算1029
7.5.2 钢筋混凝土主梁的计算1040
7.5.3 挠度、预拱度计算1061
7.6 桥梁墩台的设计1062
7.6.1 桥梁墩台上的作用和作用组合1062
7.6.2 重力式桥墩计算1072
7.6.3 桩柱式桥墩的计算1079
7.6.4 柔性墩计算1085
7.7 桥梁支座设计与计算1090
7.7.1 支座的布置1090
7.7.2 支座的计算1091
7.8 桥梁抗震设计1098
7.8.1 抗震设防分类和设防标准1098
7.8.2 抗震设计方法分类1099
7.8.3 地震力的计算1099
7.8.4 抗震验算1101
7.8.5 抗震措施和对策1104
参考文献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