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修身金言 徽商的智慧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孔令刚,李季林主编 著
- 出版社: 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
- ISBN:9787212072285
- 出版时间:2014
- 标注页数:186页
- 文件大小:22MB
- 文件页数:203页
- 主题词:道德修养-通俗读物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修身金言 徽商的智慧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一、修身养性1
名心澹在如黄菊,诗旦清求似白鸥1
欲除烦恼须无我,历尽艰难好作人2
练达人情皆学问,精明世故即经纶3
不苟言笑,以正贻范4
方格肃整有尊严之仪,不为欺谩半言6
慎言语,节饮食7
与用事僮仆同苦乐8
不可月底潜行,不可夜饮过度9
见人博弈赌戏,宜远而不宜近10
二、斯文君子12
励志读书,勉力为人12
读圣贤书,非徒学文章掇科名13
人不读书则鲜礼义以养其心14
为学当修养身心15
存仁之意当顾名思义也17
案头惟时花数瓶,旧书数种18
以作兴斯文为急务19
持躬处世,有士君子之风21
三、希圣超凡24
朱子之风传子若孙24
自朱子以后,多明义理之学25
讲之(天理)熟,说之详,守之固26
凡六经传注,必经朱子论定者27
居尝精研理学,欲希圣超凡29
膺服天理,五常万善由之30
习儒旁通于贾31
象山之学以治生为先32
年过四十,心犹不死34
以诗起家,得从士游35
虽终日做买卖,不害其为圣为贤37
四、天性好儒39
结客觞咏竟日夕,其志不在贾39
好读书其天性,雅善诗史40
纵谈古今得失,宿儒以为不及42
昼筹盐策,夜究简编43
吾为儒不卒,然麓书未尽蠹44
以儒为贾,不能以贾为儒46
非儒术无以亢吾宗47
筑室舍旁,聚书万卷49
五、亦儒亦贾50
昼则与人昂华货殖,夜则焚膏翻书弗倦50
一弛一张,迭相为用51
虽在客中,手不释卷52
取其有益身心以自励53
习礼义,或商或儒55
无庸显亲扬名,利亦名也56
六、谦让坚忍59
快乐每从辛苦得,便宜多自吃亏来59
世事让三分天空海阔,心田存一点种子孙耕60
世事每逢谦处好,人伦常在忍中全61
遇事虚怀观一事,与人和气誉群言62
厚之一字,一生学不尽,亦做不尽也63
流浪湖海,战惕风涛64
七、勤俭持家67
寿本乎仁乐生于智,勤能补拙俭可养廉67
读书好营商好效好便好,创业难守成难知难不难68
传家无别法非耕即读,裕后有良图惟俭与勤70
惜衣惜食非为惜财缘惜福,求名求利但须求己莫求人71
凛遗绪于前人克勤克俭,善贻谋于后嗣学礼学诗72
经百滩,不知其若干数73
不敢以侈美相奔趋75
大富之家,日食不过一脔76
孜孜勤苦于栉风沐雨中,炼成一生事业77
八、孝悌传家79
惟孝惟忠聪听祖考彝训,克勤克俭先知稼穑艰难79
孝弟传家根本,诗书经世文章80
忠厚留有余地步,和平养无限天机81
复梦周公志共千秋不朽,德称泰伯愿同百世弥光82
诗书执礼,孝弟力田84
先诸兄弟而后其人,孺人(翁妻)惟诺无违85
率孝悌力田86
九、背恶向善89
欲高门第须为善,要好儿孙必读书89
非关因果方为善,不为科名始读书90
近报己身,远报儿孙91
凡遇善事力稍能为即为之92
居家俭而好施94
造桥梁,修道路,乐善好施95
君家世有令德,不患无吉壤96
凡待人,良善忠厚98
存好心,行好事,说好话,亲好人99
便宜察言观色,务要背恶向善100
十、忠信立身101
谦卦六爻皆吉,恕字终身可行101
能受苦方为志士,肯吃亏不是痴人102
不以五尺童子而饰价为欺103
任术御物,物终不亲105
诚笃不欺人,亦不疑人欺106
治生莫若勤俭,立身莫若忠信107
性端悫,然诺必矜108
十一、国而忘家111
有为有守而忘我家身111
公而忘私,国而忘家112
汝曹以此四言终其身可也114
经时务,佐明时115
吾力自能得,不欲用是遗儿子辈117
恐天下之人如余厄于歧路者多也118
十二、为官本分121
愿汝曹为本分官121
虽家人子弟不闻不知122
胆欲大而心欲小124
忍耐是应事第一法126
能忍则天下无不可处之人128
自居蕴蓄,不言人过130
第合之则盈,分之则啬132
上官有所筹画,春皆指顾集事133
十三、治生为本136
富者无可耕之田,不贾何待136
服贾以奉父母138
不能养母,顾使母养耶139
不妨吾母失供养,故弃本而事末140
欲父母见之有余“以快其心”142
鳌弃业驰归,竭力侍奉终身143
仰事俯育为生人事,功名身外物144
学者以治生为本,安能久拘笔墨145
丈夫有志,当壮游四方146
十四、利济宗族148
故一家得业,不独一家食148
仿古立义田、置义塾为经久计149
祭之犹言察也150
祠而弗祭,与无祠同152
能尊详其所自出153
派少丁稀,难于梨枣154
中人之性得教则习于善156
子弟七岁以上则入小学157
专务利济,族中茕苦者159
令有恒业,可以糊口160
苦志读书者,众加奖励161
十五、培育子弟164
仲季守明经,他日必大我宗事164
吾独不能为陈伯乎165
须知难得惟兄弟,务在相孚以性情166
积德不倾择交不败,读书不贱守田不饥167
以市业分之,其善自保可无饥寒169
奈何以岁一不登而辍耕170
十六、贤德贞节172
处士既得孺人,无内顾虑172
贾能蓄积,亦犹内德助焉173
绕膝怡愉务洽其心174
视姑如母,姑亦子视安人175
妇女类能崇尚廉贞,保持清白176
为女而贞烈,为妇而贞节178
吾为君侍养,必当而父母心179
秋毫皆伯氏功,第纳伯氏千金181
重宗义,讲世好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