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重庆工业遗产保护利用与城市振兴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重庆工业遗产保护利用与城市振兴
  • 许东风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 ISBN:9787112171910
  • 出版时间:2014
  • 标注页数:213页
  • 文件大小:42MB
  • 文件页数:224页
  • 主题词:工业建筑-文化遗产-保护-重庆市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重庆工业遗产保护利用与城市振兴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1绪论1

1.1 研究的意义3

1.2 相关研究动态5

1.3 研究内容和方法7

1.3.1 研究内容7

1.3.2 研究方法9

2重庆工业发展史评11

2.1 第一阶段:近代工业初创时期(1891~1937年)13

2.1.1 重庆开埠与近代工业兴起13

2.1.2 主要工业特征13

2.1.3 从农业城市向工商业城市演变19

2.2 第二阶段:陪都工业兴盛时期(1938~1949年)20

2.2.1 全国工业第一次内迁20

2.2.2 战时工业性质21

2.2.3 近代工业的壮大31

2.3 第三阶段:现代工业奠基时期(1950~1963年)33

2.3.1 奠基重工业城市地位33

2.3.2 重工业典型企业34

2.3.3 发挥现代重工业城市的辐射作用35

2.4 第四阶段:三线建设加速时期(1964~1980年)36

2.4.1 中国现代工业建设的第二次内迁36

2.4.2 三线建设的主要内容38

2.4.3 三线建设对城镇体系形成的推动42

2.5 第五阶段:改革开放后重庆工业的新时期(1980年至今)43

2.6 本章小结44

3重庆工业遗产类型与特征47

3.1 工业遗产分布特点49

3.1.1 三条工业聚集带49

3.1.2 靠山、隐蔽、分散50

3.1.3 多中心组团式52

3.2 工业遗产空间环境的山地特色53

3.2.1 与环境相融合的整体性53

3.2.2 与地貌相结合的层次性53

3.2.3 与重工业相联系的标志性54

3.3 工业遗产类型特征55

3.3.1 行业性质55

3.3.2 建筑形态57

3.3.3 结构形式60

3.4 工业建筑风格特征63

3.4.1 折中式63

3.4.2 仿苏式64

3.4.3 古典中式65

3.4.4 传统民居式66

3.4.5 重工业建筑形象68

3.5 本章小结69

4工业遗产保护理论与策略71

4.1 国外工业遗产保护理论的兴起和发展73

4.1.1 国外工业遗产保护国际宪章73

4.1.2 国外工业遗产保护理论研究的趋势76

4.1.3 工业遗产整体性保护典型案例经验76

4.1.4 西方工业遗产保护的启示81

4.2 国内工业遗产的保护发展84

4.2.1 国内工业遗产保护认识的觉醒84

4.2.2 国内工业遗产保护理念和实践探索85

4.3 重庆工业遗产保护挑战与机遇90

4.3.1 面临的主要问题90

4.3.2 保护工业遗产对重庆城市发展的意义92

4.3.3 重庆文化建设中的时代机遇94

4.4 构建工业遗产保护理论框架94

4.4.1 坚持保护基本原则94

4.4.2 明确保护核心理念95

4.4.3 制订保护目标要求96

4.4.4 筹划保护方法程序97

4.5 重庆工业遗产整体性保护策略98

4.5.1 整体性保护是遗产保护的主攻方向98

4.5.2 整体保护的必要性和可行性99

4.5.3 工业遗产整体性保护的特点100

4.5.4 规划先行是整体保护的技术保证101

4.6 本章小结101

5工业遗产价值评价与保护制度103

5.1 工业遗产价值特征105

5.1.1 价值综合评判105

5.1.2 认定工业遗产的本质特征108

5.2 重庆工业遗产的独特价值109

5.2.1 重庆工业遗产价值综述109

5.2.2 抗战工业遗产的珍稀性111

5.2.3 三线建设工业遗产的特殊性111

5.2.4 山地工业遗产的典型性112

5.3 价值评价方法112

5.3.1 评价方法可行性的探索112

5.3.2 建立合理有效评价方法的原则114

5.3.3 评价方法指标体系的确立115

5.3.4 重庆工业遗产价值评价方法与实践118

5.4 工业遗产保护制度的完善123

5.4.1 建立登录制度124

5.4.2 重庆工业遗产登录对象的选择124

5.4.3 登录制度及指定制度的运作建议125

5.5 工业遗产保护的法制建设126

5.5.1 强化保护法制建设126

5.5.2 建立地方工业遗产保护法规体系127

5.5.3 保护级别的划分与确定128

5.6 本章小结130

6保护规划编制及实施131

6.1 提升工业遗产在城市规划体系中的战略地位133

6.1.1 强化工业遗产保护优先的规划地位133

6.1.2 在总体规划中保护专项规划的确立134

6.1.3 工业遗产保护在控规中的全面落实134

6.2 工业遗产保护专项规划135

6.2.1 充分认识工业遗产保护专项规划的作用和意义135

6.2.2 保护规划的基本原则136

6.2.3 保护规划的主要内容137

6.2.4 重庆专项规划建议137

6.3 工业历史风貌区保护规划140

6.3.1 历史风貌区保护规划要点140

6.3.2 保护发展统筹与协调142

6.3.3 保护规划的城市设计方法143

6.4 规划实施举措144

6.4.1 政府职能到位是关键144

6.4.2 民间参与的政策引导147

6.4.3 加大社会宣传和参与力度148

6.5 案例分析:重钢工业历史风貌区保护性规划构思149

6.5.1 百年重钢历史见证149

6.5.2 国内外钢铁工业遗产保护实践比较研究150

6.5.3 确立保护钢铁工业技术价值特征的规划思路152

6.5.4 规划保护策略153

6.5.5 规划保护方案157

6.5.6 保护规划的实施160

6.6 本章小结160

7工业遗产利用与更新161

7.1 保护与利用的互促关系163

7.1.1 利用是保护的有效途径163

7.1.2 保护前提下的再利用164

7.1.3 再利用原则165

7.2 工业遗产地段与环境再利用策略167

7.2.1 整体定位与规划167

7.2.2 环境治理与改善167

7.2.3 以工业遗产主题展示为导向进行综合发展170

7.2.4 多模式的再利用171

7.2.5 小规模渐进式更新173

7.3 工业历史建筑的再利用更新方法173

7.3.1 再利用设计理念173

7.3.2 建筑更新手法175

7.3.3 再利用的技术措施178

7.4 发展文化创意产业179

7.4.1 新的朝阳产业179

7.4.2 工业遗产的文化优势180

7.4.3 利用工业遗产发展重庆创意文化产业181

7.4.4 工业文化旅游方兴未艾182

7.5 重庆工业遗产整体利用建议184

7.5.1 嘉陵厂、特钢厂历史风貌区创意产业集聚区构思184

7.5.2 重钢历史风貌区工业文化博览园再利用构思185

7.5.3 天府煤矿历史风貌区工业旅游休闲区再利用构思186

7.5.4 长安厂滨江历史风貌区文创休闲体验区再利用构思187

7.5.5 特殊地段工业历史建筑再利用187

7.6 本章小结190

8工业遗产保护利用与城市振兴191

8.1 推动城市老工业区复兴193

8.1.1 城市复兴运动与工业遗产保护利用193

8.1.2 工业遗产保护助推工业城市复兴194

8.2 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195

8.2.1 实现低碳城市目标195

8.2.2 利用工业遗产价值构建紧凑型综合城区196

8.3 重塑工业城市鲜明特色197

8.3.1 老工业城市文脉的保护和发扬197

8.3.2 强化重庆工业城市形象199

8.4 推动走向文化城市200

8.4.1 工业遗产保护促进城市文化振兴200

8.4.2 从功能城市到文化城市202

结语205

参考文献207

致谢213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