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法律发展报告 2012 中国法律工作者的职业化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法律发展报告 2012 中国法律工作者的职业化](https://www.shukui.net/cover/22/30361969.jpg)
- 朱景文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300172293
- 出版时间:2013
- 标注页数:575页
- 文件大小:269MB
- 文件页数:603页
- 主题词:法律-研究报告-中国;法律工作者-研究-中国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法律发展报告 2012 中国法律工作者的职业化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导论 中国法律工作者职业化的数据分析1
一、中国法律工作者职业化的发展趋势1
二、职业化对其他法律工作者的影响7
三、法律职业发展的不平衡性11
四、司法腐败问题15
第一章 法官25
第一节 历史沿革27
一、新中国成立之前我国审判人员的基本情况27
二、新中国法官队伍建设历程33
三、新中国人民陪审员队伍建设历程60
第二节 有关法官和人民陪审员建设的规范性文件64
一、法官64
二、人民陪审员76
第三节 人员状况80
一、数量81
二、素质99
第二章 检察官126
第一节 我国检察官制度的历史沿革126
一、初建时期(1949—1953年)126
二、迅速发展时期(1954—1957年)127
三、挫折与中断时期(1957—1977年)127
四、恢复重建时期(1978—1988年)128
五、改革和纵深发展时期(1988年至今)128
第二节 有关检察官制度的法律以及相关规定129
一、初建时期的规范性文件129
二、迅速发展时期的规范性文件130
三、挫折与中断时期的规范性文件132
四、恢复重建时期的规范性文件135
五、改革和纵深发展时期的规范性文件140
第三节 我国检察官队伍的人员构成146
一、初建时期检察人员的构成146
二、迅速发展时期检察人员的构成148
三、挫折与中断时期检察人员的构成149
四、恢复重建时期检察人员的构成150
五、改革和纵深发展时期检察人员的构成150
第四节 我国检察官的基本职能154
一、初建时期检察人员的基本职能154
二、迅速发展时期检察人员的基本职能155
三、挫折与中断时期检察人员的基本职能156
四、恢复重建时期检察人员的基本职能157
五、改革和纵深发展时期检察人员的基本职能157
第五节 我国检察官的队伍管理161
一、初建时期检察人员队伍管理制度161
二、迅速发展时期检察人员队伍管理制度162
三、挫折与中断时期检察人员队伍管理制度163
四、恢复重建时期检察人员队伍管理制度163
五、改革和纵深发展时期队伍管理情况165
第六节 我国检察职能活动的经费179
一、建国初期检察机关的经费保障体制179
二、检察机关挫折与中断时期的经费保障体制180
三、当下我国检察机关的经费保障体制180
第三章 律师188
第一节 历史沿革188
一、1949—1957年:从废旧立新到初步建成188
二、1957—1977年:遭遇极左冲击最后消亡189
三、1978—1987年:在恢复中试行改革190
四、1988—1996年:从全面改革到基本建成191
五、1997年至今:继续改革,快速发展192
第二节 律师的身份和类型193
一、律师身份的演变193
二、律师工作人员的类型194
三、各类从业人员之间的关系198
第三节 律师队伍的规模200
一、改革开放以前律师队伍的规模200
二、律师工作人员的数量及其变化201
三、每10万人口拥有律师数量212
第四节 律师队伍的构成214
一、律师工作人员的类型构成214
二、律师工作人员的性别构成215
三、律师工作人员的文化构成215
第五节 职能活动219
一、律师职能活动的内容和类型219
二、律师业务活动的数量变化221
三、律师业务数量变化的两个对比分析225
第六节 律师管理232
一、基本体制232
二、管理依据240
三、管理方式245
第七节 收费和收入251
一、律师收费标准251
二、律师业务收费总额260
三、律师的收入262
第八节 律师发展地区差异265
一、律师发展地区差异基本情况265
二、律师数量地区分布267
三、每10万人口拥有律师数量分布267
四、律师人均业务收费的地区差异269
第四章 公证员273
第一节 我国公证制度的历史沿革273
一、法院公证阶段274
二、行政公证阶段274
三、形式公证阶段275
第二节 公证相关的法律规定276
一、《公证法》和《公证暂行条例》276
二、司法部颁布的部门规章277
第三节 公证机构及公证人员278
一、公证机构278
二、公证人员281
三、公证协会291
第四节 公证业务294
一、概述294
二、国内公证业务299
三、涉外公证业务336
四、涉港澳台公证业务349
第五节 公证的效力351
一、预防效力351
二、证据效力351
三、在域外使用的效力352
四、赋予强制执行的效力352
五、法律行为生效的效力353
第六节 公证费用353
一、公证费用的性质353
二、公证费用的标准354
第五章 仲裁员359
第一节 商事仲裁员360
一、历史沿革360
二、仲裁员的资格362
三、仲裁员的人员组成和培训工作368
四、仲裁员的执业纪律371
五、仲裁员报酬375
六、仲裁员的职权378
第二节 劳动仲裁员379
一、历史沿革379
二、仲裁员的资格381
三、仲裁员的人员组成和培训工作382
四、仲裁员的执业纪律383
总结384
第六章 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386
第一节 历史沿革386
一、萌芽期(1980—1986年)387
二、制度化规范化时期(1987—1991年)387
三、蓬勃发展时期(1992—2000年)389
四、改革时期(2001年至今)390
第二节 法律规定391
一、部门规章391
二、其他重要规范性文件392
三、其他相关法律392
四、其他文件393
五、地方规范性文件394
第三节 机构与人员394
一、基层法律服务机构394
二、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402
第四节 工作职能406
一、担任法律顾问410
二、代理非刑事案件412
三、代理非诉讼法律事务413
四、主持调解纠纷415
五、解答法律询问415
六、代写法律事务文书417
七、协助办理公证417
八、其他业务工作419
九、个案分析:山东省青岛市420
第五节 执业纪律421
第六节 经费与收费424
一、经费424
二、收费425
第七节 回顾与展望429
一、中国基层法律服务工作的现状总结429
二、基层法律服务存在必要性的探讨431
三、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的未来发展探索433
第七章 人民调解员436
第一节 历史沿革436
一、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人民调解员制度437
二、《人民调解委员会暂行组织通则》颁行之后的人民调解员制度440
三、《人民调解委员会组织条例》颁布以后的人民调解员制度442
四、新时期人民调解员制度的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人民调解法》的颁布实施446
第二节 有关人民调解员选任的法律规定450
一、人民调解员选任条件450
二、人民调解员的选任451
三、人民调解员的权利、义务和法律责任451
四、人民调解员的增补和撤换453
第三节 人民调解员的数量、构成和素质454
一、人民调解员的数量454
二、人员构成455
三、人民调解员在各省份的分布458
四、人民调解员的素质459
第四节 人民调解员的组织机构461
一、人民调解委员会的设置461
二、人民调解委员会的组成466
三、人民调解委员会委员的产生方式469
四、人民调解委员会的工作制度471
五、人民调解委员会的类型、数量和比例(2011年)473
第五节 人民调解员的功能475
一、调解民间纠纷的数量475
二、调解的作用——调解与民事诉讼的比例476
三、调解民间纠纷的效果477
四、2011年人民调解员工作情况478
第六节 对人民调解员的指导和管理481
一、司法行政机关及其职责481
二、基层人民政府及其职责484
三、基层人民法院及其职责485
四、人民调解员协会及其职责487
第七节 经费保障489
一、人民调解员调解民间纠纷不收费489
二、人民调解工作的经费保障491
第八章 职业准入497
第一节 我国国家统一司法考试的形成与发展498
一、历史沿革498
二、报名条件502
三、考试内容、方式与组织505
四、法律职业资格授予507
五、历年司法考试情况508
第二节 律师的职业准入机制521
一、律师职业准入制度的历史沿革521
二、律师职业准入的条件524
三、律师职业准入的程序527
四、港澳台居民在内地的律师职业准入529
第三节 法官的职业准入机制534
一、法官职业准入制度的历史沿革534
二、法官职业准入的条件536
三、法官职业准入的程序539
第四节 检察官的职业准入机制543
一、检察官职业准入制度的历史沿革543
二、检察官职业准入的条件546
三、检察官职业准入的程序548
第五节 公证员的职业准入机制551
一、公证员职业准入制度的历史沿革551
二、公证员职业准入的条件554
三、公证员职业准入的程序555
第六节 其他法律职业的准入机制559
一、仲裁员的职业准入559
二、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的职业准入5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