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基层党代会常任制推进条件及制度建构研究 上海吕巷镇十年试点演绎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基层党代会常任制推进条件及制度建构研究 上海吕巷镇十年试点演绎](https://www.shukui.net/cover/12/30361262.jpg)
- 郜工农著 著
- 出版社: 上海:东方出版中心
- ISBN:9787547303993
- 出版时间:2011
- 标注页数:319页
- 文件大小:80MB
- 文件页数:331页
- 主题词:中国共产党-代表会议-研究-上海市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基层党代会常任制推进条件及制度建构研究 上海吕巷镇十年试点演绎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导论1
一 选题意义1
二 研究现状4
三 研究思路8
四 研究方法9
第一章 价值承载:党代会常任制与政党民主12
一 政党民主与党代会制度12
(一)直接民主与代议制民主12
(二)代议制民主的组织形式:党代表大会16
(三)党代会制度是代议制民主的最高组织形式19
二 党代会制度与党代会常任制21
(一)党代表大会与党代表会议21
(二)基层党代会常任制与地方党代会常任制22
(三)基层党代会常任制与基层党代会制度22
三 党代会常任制承载:执政合法性23
(一)权力、权威与政治合法性23
(二)执政合法性与执政危机25
(三)党代会常任制增强执政合法性29
第二章 历史维度:党代会常任制的实践演进31
一 党代会年会制的历史演进31
(一)马恩创立党代会年会制31
(二)列宁对年会制的继承与发展34
(三)中共对年会制的继承与发展35
二 党代会常任制“三波”实践38
(一)“第一波”实践38
(二)“第二波”探索46
(三)“第三波”探索49
三 实践问题及原因分析53
(一)存在问题54
(二)原因分析56
四 突破原则58
(一)价值取向:置于政党政治、现代国家与公民社会的框架下探讨发展党内民主的体制性改革59
(二)依赖路径:让党员主体地位替代传统的领导本位和组织本位60
(三)瓶颈突破:激发党员主体的内在动力61
第三章 吕巷轨迹:党代会常任制的基层实践63
一 吕巷溯源63
二 吕巷实践的演进65
(一)早期试点阶段(2000年1月—2005年3月)66
(二)重点拓展阶段(2005年4月—2007年10月)72
(三)体系建构阶段(2007年11月至今)75
三 吕巷实践的基本成效82
四 吕巷实践的启示与思考86
(一)发掘党员主体积极性,集聚基层党代会常任制的内在驱动力86
(二)构筑一套开放式的制度体系,铸就基层党代会常任制的持续推进力87
(三)融合基层经济社会发展,维系基层党代会常任制实践的强大生命力88
第四章 吕巷演绎:基层党代会常任制实践的推进条件93
一 社会基础:基层党代会常任制实践的可能性93
(一)吕巷实践的社会经济基础95
(二)吕巷实践的民主政治基础97
(三)吕巷实践的社会文化基础102
二 直接动因:基层党代会常任制实践的现实性105
(一)吕巷实践顺应了经济转型期发展需要106
(二)吕巷实践是基层党建制度创新的延伸110
(三)吕巷实践源自上级组织的倡导114
三 行为基础:基层党代会常任制的可操作性119
(一)群众基础:“摸着石头过河”119
(二)策略基础:“积小胜为大胜”120
(三)政策基础:“区域标本”123
(四)规范基础:“关键是管用”124
四 深化基础:基层党代会常任制实践的普适性124
(一)从单兵独进到区域推进124
(二)领域拓展,激活资源126
(三)信念内化128
第五章 吕巷解构:党代会常任制实践的制度框架134
一 吕巷实践的问题与困惑134
(一)党代表结构不合理134
(二)党代表参与党内决策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137
(三)党代会常任制领导机构职能不够清晰141
(四)党代会常任制实践绩效有待进一步增强142
(五)党代会常任制实践机制有待激活143
二 建构党代会常任制的制度体系145
(一)党代表任期制度145
(二)党代表和党员权利保障制度160
(三)党代会年会制度165
三 党代会常任制制度体系评价175
(一)制度构成分析176
(二)问题制度的主要表现178
(三)制度评价的原则标准180
第六章 超越昨天:探索党代会常任制的权力运作体系183
一 党代会常设机构设置184
(一)组织结构决定民主功能184
(二)常设机构构成及职能187
(三)专门机构设置的意义193
二 正确处理党代会与人代会、政协会的关系194
(一)科学区分“外三会”的职能194
(二)正确处理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三者关系197
(三)协调程序,充分发挥“三会”职能199
三 正确处理党代会、全委会、常委会的关系200
(一)正确认识“内三会”的权力关系200
(二)明确“内三会”之间权力授受关系202
(三)建立合理的“内三会”关系203
四 科学处理党代会与党委会、纪委会的关系208
(一)现行党代会、党委会、纪委会之间的权力关系状态208
(二)党代会、党委会、纪委会关系扭曲的原因分析209
(三)实现党代会、党委会、纪委会之间权力配置与运作211
五 基层党委“公推直选”与党代会制度214
结语219
附录一 相关个人调研文章223
附录二 相关部门调研文章257
附录三 吕巷试点制度精选266
附录四 吕巷试点大事记292
参考文献308
后记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