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实施条例》解读与案例剖析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实施条例》解读与案例剖析](https://www.shukui.net/cover/71/34416420.jpg)
- 李志生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 ISBN:9787112169702
- 出版时间:2014
- 标注页数:218页
- 文件大小:41MB
- 文件页数:233页
- 主题词:招标投标法-法律解释-中国;招标投标法-案例-中国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实施条例》解读与案例剖析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绪论1
1.1 《实施条例》出台的背景1
1.1.1 招投标工作的社会形势发生了新的变化1
1.1.2 招投标的法律法规需要完善2
1.2 《实施条例》颁布的意义2
1.2.1 招标投标的意义2
1.2.2 《实施条例》颁布实施的意义4
1.3 《实施条例》的亮点5
1.3.1 《实施条例》在制度设计上进一步显现了科学性5
1.3.2 《实施条例》增强了可操作性5
1.3.3 《实施条例》突显了直面招投标违法行为的针对性6
1.4 我国其他工程招投标相关法规的修改与修订6
1.4.1 建设工程招投标法规修改修订概述6
1.4.2 《实施条例》对建设工程招标规定的新变化7
1.5 21世纪我国招标投标制度的发展趋势8
1.5.1 招标投标将继续国际化8
1.5.2 招标投标将更加完善法制化和规范化8
1.5.3 招标代理服务将更加专业和系统化8
1.5.4 招标投标将更加信息化8
1.6 本章案例分析9
1.6.1 案例背景9
1.6.2 案例分析9
习题与思考题11
第2章 招标投标监管机构的法律解读13
2.1 概述13
2.1.1 监管职责的变化13
2.1.2 监管职责的分工13
2.2 政府行政主管部门对招投标的监管14
2.2.1 发改部门14
2.2.2 纪检监察部门14
2.2.3 财政部门14
2.2.4 商务部门14
2.2.5 其他部委15
2.3 招投标平台与服务场所15
2.3.1 公共资源交易中心15
2.3.2 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与行政主管部门的关系16
2.4 招投标监管范围与监管责任16
2.4.1 监管范围16
2.4.2 监管责任及对监管机构违法的处理16
2.4.3 国家工作人员违法的处理17
2.5 本章案例分析17
2.5.1 案例背景17
2.5.2 案例分析17
习题与思考题18
第3章 规避招标的形式与预防21
3.1 概述21
3.1.1 招标方式的分类21
3.1.2 公开招标与邀请招标的区别22
3.1.3 法律规定的招标方式有何要求23
3.2 建设工程公开招标的要求23
3.2.1 工程建设项目的概念23
3.2.2 工程建设公开招标的范围23
3.2.3 工程建设招标方式的核准25
3.2.4 工程建设招标方式的变更27
3.2.5 公开招标方式的信息公开要求27
3.3 邀请招标27
3.3.1 邀请招标的概念27
3.3.2 邀请招标的特点28
3.3.3 邀请招标的范围28
3.3.4 邀请招标方式的基本要求28
3.4 建设工程自行招标与不需进行招标的情况29
3.4.1 建设工程自行招标的概念29
3.4.2 建设工程自行招标的条件29
3.4.3 建设工程自行招标的审核30
3.4.4 法律法规对不招标情况的规定30
3.5 规避招标31
3.5.1 规避招标的概念31
3.5.2 容易发生规避招标的项目31
3.5.3 规避招标与可以不进行招标的区别31
3.5.4 规避招标的认定32
3.5.5 常见的规避招标行为32
3.5.6 规避招标的预防33
3.5.7 对规避招标的处罚34
3.6 本章案例分析34
3.6.1 如此规避招标为哪般34
3.6.2 规避招标还是分开招标35
习题与思考题36
第4章 串标的认定及查处38
4.1 概述38
4.1.1 串标的定义38
4.1.2 串标的表现形式38
4.2 串标行为的原因分析40
4.2.1 社会大环境的原因40
4.2.2 主观操作和工作上的原因41
4.3 串标行为的预防42
4.3.1 从法律和制度上预防42
4.3.2 从技术操作上预防43
4.4 投标人串标行为的认定44
4.4.1 招标人与投标人之间串标行为的认定44
4.4.2 投标人之间相互串标行为的认定44
4.5 各种串标行为主体的处罚45
4.5.1 对招标人的处罚45
4.5.2 对投标人的处罚46
4.5.3 对招标代理机构违法的处理47
4.6 本章案例分析48
4.6.1 案例背景48
4.6.2 案例分析48
习题与思考题49
第5章 招投标过程中的收费解读51
5.1 概述51
5.1.1 招投标过程的收费种类51
5.1.2 招投标过程的收费目的与意义51
5.2 报名费51
5.2.1 报名费的定义51
5.2.2 报名费的收取51
5.2.3 报名费由谁收取52
5.3 投标保证金52
5.3.1 投标保证金的定义和作用52
5.3.2 投标保证金的收取53
5.3.3 投标保证金的有效期54
5.3.4 投标保证金的管理与退还54
5.3.5 不能退还投标保证金的原因55
5.3.6 《实施条例》有关投标保证金的其他解读55
5.4 履约保证金56
5.4.1 概述56
5.4.2 履约保证金的数额56
5.4.3 履约保证金的收取56
5.4.4 履约保证金的管理与退还57
5.4.5 不提交履约保证金的后果58
5.5 招标代理费58
5.5.1 概述58
5.5.2 代理费的收取方法58
5.6 本章案例分析60
5.6.1 案例背景60
5.6.2 案例分析60
习题与思考题61
第6章 招投标的信息公示解读63
6.1 概述63
6.1.1 招投标信息公告与公示的不足63
6.1.2 《实施条例》在信息公告与公示方面的不足63
6.2 招标公告与资格预审文件公告64
6.2.1 招标公告的发布要求64
6.2.2 招标公告违反规定的处罚65
6.3 中标公告信息的公开与公示65
6.3.1 中标信息公开与公示时间65
6.3.2 中标信息公开与公示内容66
6.4 本章案例分析67
6.4.1 案例背景67
6.4.2 案例分析67
习题与思考题68
第7章 招标文件的编制与发售解读70
7.1 概述70
7.1.1 招标文件的规范化70
7.1.2 招标文件的标准文本70
7.2 招标文件的编制71
7.2.1 招标文件编制的要求71
7.2.2 招标文件编制要点71
7.2.3 投标有效期的解读72
7.2.4 招标文件中的限价和标底解读73
7.3 招标文件的内容与组成74
7.3.1 招标文件的主要内容74
7.3.2 两阶段招标的招标文件74
7.4 招标文件的澄清75
7.4.1 澄清文件是招标文件的重要组成部分75
7.4.2 澄清要求76
7.5 招标文件的评标标准和方法76
7.5.1 概述76
7.5.2 评标办法与评标方法解读77
7.5.3 相关法律法规对评标方法的规定78
7.5.4 摇号评标法81
7.6 如何设计招标文件防范投标人串通投标82
7.6.1 掌握串标形式,分享经常参与串标企业的信息82
7.6.2 在招标文件中制订串通投标行为的具体认定标准82
7.6.3 采用资格后审方式及其他措施83
7.6.4 采用统一的电子招投标平台83
7.7 招标文件对于投标人挂靠的防范对策83
7.7.1 严格投标人资格审查83
7.7.2 严格投标保证金结算管理83
7.7.3 中标公示期招标人实地考察制度84
7.7.4 将疑似借资质挂靠情形列入资格预审文件或招标文件条款84
7.8 招标文件的发售84
7.8.1 招标文件的发售时间和地点84
7.8.2 招标文件发售的费用85
7.8.3 招标文件的发售要对投标人保密85
7.8.4 招标文件发售违反法律法规的惩处85
7.9 本章案例分析86
7.9.1 临时更改评标方法吃官司86
7.9.2 售价2000元的招标文件案87
习题与思考题88
第8章 投标文件的编制、提交、修改、撤回解读91
8.1 投标文件的编制91
8.1.1 投标文件的要求91
8.1.2 投标文件的编制步骤92
8.1.3 投标文件的主要内容93
8.1.4 投标文件的编制程序94
8.1.5 投标文件的编制回避规定95
8.2 投标文件的提交95
8.2.1 投标文件提交的规定95
8.2.2 投标文件提交的法律解读举例95
8.3 投标文件的补充、修改和撤回96
8.3.1 投标文件的补充、修改和再次提交96
8.3.2 投标文件的撤回96
8.3.3 补充提交投标文件的案例解读96
8.4 投标文件的签名、盖章与密封97
8.4.1 投标文件的签名与盖章97
8.4.2 投标文件的密封97
8.5 细节决定成败——投标文件应注意的几个细节问题98
8.5.1 投标文件的格式不对98
8.5.2 投标文件的内容前后矛盾99
8.5.3 尽量把标书做到尽善尽美99
8.5.4 给业主、招标机构和评标专家留下良好记录100
8.6 投标文件案例中的法律解读举例101
8.6.1 投标文件没有签名盖章而废标101
8.6.2 多家招标工程同时要“原件”101
8.6.3 投标文件缺保证金文件复印件而废标102
8.6.4 投标文件装订混乱而废标102
习题与思考题102
第9章 招投标的信息化与电子化评标105
9.1 概述105
9.1.1 招投标信息化的法律依据105
9.1.2 招投标信息化的主要内容106
9.2 电子化评标106
9.2.1 电子化评标的法律解读106
9.2.2 电子化评标的法律效力107
9.3 本章案例分析107
9.3.1 案例背景107
9.3.2 案例分析108
习题与思考题108
第10章 投标人与联合体投标的法律解读112
10.1 投标人112
10.1.1 合格投标人概述112
10.1.2 政府采购招标的投标人条件112
10.1.3 工程项目招标的投标人条件113
10.1.4 投标人的禁入条件114
10.2 投标人应禁止的行为114
10.2.1 禁止投标人之间串通投标114
10.2.2 禁止投标人与招标人之间串通投标115
10.2.3 禁止投标人弄虚作假投标115
10.3 联合体投标116
10.3.1 概述116
10.3.2 联合体各方的组成116
10.3.3 联合体的法律地位和责任划分116
10.3.4 联合体各方的资格要求117
10.3.5 联合体的签署和盖章118
10.3.6 联合体的法律处罚119
10.4 本章案例分析119
10.4.1 案例背景119
10.4.2 案例分析120
习题与思考题120
第11章 评标、评标专家与专家库的法律解读123
11.1 评标过程的法律解读123
11.1.1 评标之前的开标123
11.1.2 评标委员会的组成123
11.1.3 评委会的更换124
11.1.4 评标要求124
11.1.5 评标操作的实务125
11.1.6 评标需要否决的几种情形128
11.1.7 评标过程中的案例分析128
11.2 评标专家的法律解读130
11.2.1 评标专家的管理130
11.2.2 评标专家违法的处罚131
11.2.3 对评标委员会组建、评标违规的处罚132
11.3 评标专家库管理的法律解读132
11.4 本章案例分析133
11.4.1 第一中标候选人造假是废标还是顺延133
11.4.2 临时改变评标方法被投诉134
习题与思考题136
第12章 中标的法律解读139
12.1 中标公示与中标通知书139
12.1.1 定标的日期规定139
12.1.2 中标公示139
12.1.3 中标通知书140
12.2 中标人的法律解读141
12.2.1 中标人的义务141
12.2.2 中标人的法律处罚142
12.3 中标合同的法律解读142
12.3.1 合同的概念和特征142
12.3.2 中标合同的签订142
12.3.3 中标合同的违规处罚143
12.3.4 中标后保证金的退还144
12.4 本章案例分析144
12.4.1 中标公告内容不合法惹投诉144
12.4.2 未明确时间的合同是否有效146
12.4.3 董事会的内部决议是否有效146
习题与思考题147
第13章 招标代理机构的法律解读150
13.1 概述150
13.1.1 招标代理机构的定义与基本条件150
13.1.2 招标决策与执行的分离150
13.1.3 招标代理机构诚信代理原则151
13.2 招标代理业务的委托151
13.2.1 一般规定151
13.2.2 自主委托,签订合同152
13.3 招标代理机构的从业资格与资质152
13.3.1 招标代理机构的类别及资质152
13.3.2 中央投资项目的招标代理资格与资质管理155
13.4 招标代理机构的人员数量与质量要求158
13.4.1 招标师的工作职责158
13.4.2 招标师的考试与注册制度158
13.4.3 招标师执业制度159
13.5 招标代理机构的监管160
13.5.1 监管部门与职责160
13.5.2 监管的主要内容161
13.6 招标代理机构的法律责任与处罚161
13.6.1 招标代理机构超出资质范围经营的处罚161
13.6.2 招标代理机构串通投标的处罚162
13.6.3 招标代理机构泄密的处罚162
13.6.4 招标代理机构造假的处罚162
13.6.5 招标代理机构其他方面违法违规的处罚162
13.7 本章案例分析163
13.7.1 案例背景163
13.7.2 案例分析163
习题与思考题164
第14章 招投标质疑、投诉与处理的法律解读166
14.1 概述166
14.1.1 质疑、投诉的法律法规依据166
14.1.2 《实施条例》在投诉规定方面的亮点166
14.2 投标人质疑与投诉的法律解读166
14.2.1 质疑与投诉的期限166
14.2.2 投标人该向谁质疑和投诉167
14.2.3 投诉方式168
14.2.4 投诉材料168
14.2.5 投诉不受理怎么办168
14.3 招标人如何处理投诉169
14.3.1 处理投诉的期限169
14.3.2 处理投诉的保密与范围169
14.4 监管机构如何处理投诉169
14.4.1 同时投诉或先后投诉如何处理169
14.4.2 受理投诉的期限169
14.4.3 受理投诉的处理方式170
14.4.4 投诉处理的结论170
14.4.5 投诉人中途不投诉了怎么处理170
14.4.6 监管机构不受理投诉的情形171
14.5 招投标恶意投诉的特征与处理171
14.5.1 招投标恶意投诉的特征171
14.5.2 面对恶意投诉的处理171
14.5.3 如何有效避免投诉的发生172
14.6 有关招投标投诉及处理的法律责任173
14.6.1 招标人违法责任与处理173
14.6.2 投标人恶意投诉的处理173
14.6.3 对评标专家的规定173
14.6.4 监管机构违法的处理173
14.7 本章案例分析174
14.7.1 案例背景174
14.7.2 案例分析174
习题与思考题175
附录1 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177
附录2 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实施条例185
附录3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197
附录4 政府采购货物和服务招标投标管理办法206
附录5 国内主要工程交易中心和政府采购机构网址217
参考文献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