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教育概论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教育概论](https://www.shukui.net/cover/71/34416038.jpg)
- 倪文宙,陈子明编 著
- 出版社: 上海:中华书局
- ISBN:
- 出版时间:1932
- 标注页数:272页
- 文件大小:26MB
- 文件页数:287页
- 主题词:教育理论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教育概论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绪论1
教育二字之普通解释1
西洋旧有之教育定义2
中国各家之教育定义3
现代流行之四定义4
杜威之生长说6
新教育之精神7
广义的教育8
狭义或有形的教育(本书所讨论)8
教育之责任8
新教育之环境9
方法教材9
受教人之性质及比较10
因才施教11
各级教育11
参考用书12
第二章 受教人之性质15
人生各时期15
儿童学研究史16
儿童时代之分期17
说话与走路18
模仿之意义19
「我」的观念19
初步团体生活21
少年时代之分期22
青年营养得当之重要22
人生之再造23
余力之善用23
成熟期之特徵24
壮年及老年时代24
个别24
差别之三大因26
蒙台尔律27
种族差别27
性及年龄差别27
遗传之重要28
教育之任务29
参考用书29
第三章 学习与游戏31
学习与游戏之异同31
活动之天性32
刺激物与反动32
快感与不快之感32
学习之根本原则33
学习曲线34
停顿不进34
学习时之要点35
习惯与技能36
知识及观念37
态度38
天然学习法38
游戏在教育史中之位置39
西人对于游戏之态度40
国人对于游戏之态度40
游戏分类40
今后方针41
野外生活42
态度之改变42
童子军史43
中国之童子军43
童子军之利益44
特点45
方针45
参考用书45
第四章 环境与卫生47
环境分类47
校舍地点47
空地之重要48
校舍之建筑48
建筑上应注意之点49
校舍内容49
二层式厕所50
阴雨操场50
教室50
讲台及黑板50
衣服51
制服及短裤51
饮食之重要51
滋养料与儿童52
蛋白质52
脂肪53
淀粉53
助消化之食物53
饮水之重要54
生活素54
中国人饮食通病54
消化不良55
大便55
食后之卫生55
上课时间之久暂56
洗浴56
日光浴56
身体检查57
耳喉口鼻之卫生57
眼之卫生58
露天学校59
欧美新教育运动59
德国青年运动60
一种报告61
参考用书64
第五章 教法与分级67
形式上教法分类67
观察及调查之重要68
中国人赏鉴力薄弱69
赫巴脱之五段教法69
论理的教法70
心理的教法71
儿童兴趣之利用71
儿童天性之利用71
重心点之转移72
设计法之精神与意义73
设计法举例74
优点及缺点75
分班制度之由来76
分班制之弊及补救法77
道尔顿制之创始79
道尔顿制之办法80
各种表格之重要80
优点与缺点80
参考用书81
第六章 课程与教材83
广义与狭义的教材83
课程与教材之关系83
古代之课程83
斯宾塞之教育论84
人生活动分类84
自存保家社会义务美术娱乐85
教育四大目标86
各级教育之中心87
课程之要点87
教材之分配88
教材之选择88
选择教材示例89
中国之字汇研究90
错字研究91
教材之运用92
新教育运动中之课程93
参考用书95
第七章 测验与统计99
测验较个人评判为客观99
测验略史99
个别之分配100
测验之功用101
智力与职业之关系102
编制测验应注意之点104
人数与可靠程度106
中国之各种测验107
常模108
智力商数110
TBCF分数之意义111
新单位之便利112
集中趋势114
差异量数114
相关系数115
统计之用处115
比较之功用116
参考用书116
第八章 课外事业119
课外事业之范围及重要119
团体生活120
学生会120
贩卖及饍食121
政治运动121
工读生活之不可免122
指导方法123
绩点与最低标准制124
学生自治124
自治乃责任非权利125
运动之畸形发达125
模范学生126
国际协助的训育研究129
学潮调查130
学潮原因经过及结束131
治本方法132
参考用书134
第九章 学校制度135
新教育与学制135
中国新学制史135
学制之形式与精神140
欧洲学制史140
单轨制之创始141
双轨制之变通141
日本之学制142
中国新学制之特色142
新制与旧制之比较147
新制困难之焦点148
新制年限与各国比较148
结论149
参考用书150
第十章 幼稚教育153
胎教不可靠153
初步之习惯养成153
说话之教育154
卫生习惯154
适当之伴侣155
幼稚园史155
福氏之教育方针155
幼稚园之发达156
在美国之风行156
蒙台梭利156
蒙氏学说之特点及其教育方法157
儿童院157
福蒙二氏之影响158
母道学校159
幼儿班及幼儿学校159
中国之幼稚教育概况160
今后之努力161
幼稚园课程之最新研究161
儿童经验与教材162
幼稚园与小学初年级162
十岁以前非必需正式教育163
家庭教育之重要原则163
施行幼稚教育之困难166
参考用书167
第十一章 初等教育169
性质及目的169
年龄169
制度169
趋势170
西洋最初之初等教育170
中古状况170
新教育之功171
强迫教育之起源171
原理及方法之进步171
旧教会所办之学校172
英国之初等教育172
裴氏方法与英美173
赫巴脱之贡献173
杜威与设计法174
新小学课程原则174
儿童与教材175
课程分类175
中国旧式初等教育175
新式小学教育史176
民国小学教育最近之趋势177
现行小学课程草案178
小学生数与各国比较179
义务教育之推行182
全国实施义教计划185
参考用书185
第十二章 中等教育187
性质及年龄187
西洋古代之中等教育187
中古之中等教育188
新式之阿克特美188
美国之高等学校189
中等学校之社会化189
欧美各国比较190
法之中学职业补习及师范教育191
德之中学职业补习及师范教育192
英之中学职业补习及师范教育195
美之中学职业补习及师范教育196
我国之中学及其他中等学校197
中学课程无标准198
职业教育之困难199
师范教育现状199
结论199
参考用书199
第十三章 高等教育201
性质及程度201
西洋古代之高等教育201
中古之高等教育202
意及法之大学202
文法医神四科之创始203
新旧教之争203
讲学自由之始204
美国大学教育之起源205
西洋专门学校之崛起205
英美与德法高等教育之比较206
英美之大学本科教育207
初级大学之发生207
美国高等教育之发达207
高级师范教育208
我国高等教育制度沿革209
新式高等教育制之创始210
留学生211
教会大学211
专门学校211
高等师范212
大学制度212
预科之由来及任务212
大学之联合213
参考用书213
第十四章 特殊教育215
聋哑教育史及现状215
盲人教育史及现状216
残废教育史及现状216
成人教育史217
美国成人教育机关217
法国之成人教育220
丹麦之人民高等学校221
中国之成人教育222
概况223
通俗教育机关224
平民教育之起源试验224
总会及分会事业225
成年补习教育计划226
图书馆史227
英美之图书馆228
图书馆学校229
中国之图书馆230
博物院史231
欧美现况232
中国之博物院233
参考用书234
第十五章 教育行政与经费237
西洋古代之教育管理237
中古之教育权237
德教育集权之始238
德教育行政制度238
革命后趋势238
法之教育行政制度与经费239
英之教育行政与经费240
美国教育行政与经费241
我国教育行政制度略史242
民国教育行政制度243
县教育局组织及工作244
经费之分配与来源245
山西筹划经费方法246
希望247
统计247
与美比较248
今后教育经费来源249
改进方案需款总数250
参考用书252
第十六章 教育之研究255
教育学之独立255
赫巴脱生世及贡献255
斯宾塞生世及贡献256
二氏比较256
各国之教育研究256
教育研究之三大类257
历史的研究257
康背来258
包而生258
阿旦生及阿旦司259
孟禄259
哲学的研究与杜威259
科学的研究260
皮奈260
施比门及不脱260
桑代克261
三种研究比较261
今日研究教育之途径262
专精与目的264
对象及工具264
书报264
杂志一览265
辞典及百科全书269
中国今日急需之研究2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