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清朝全史 第2册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清朝全史 第2册](https://www.shukui.net/cover/2/34406996.jpg)
- 但焘译订 著
- 出版社: 上海:中华书局
- ISBN:
- 出版时间:1920
- 标注页数:310页
- 文件大小:77MB
- 文件页数:312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清朝全史 第2册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二十五章 北京迁都1
明将吴三桂之请援1
山海关之破3
世祖入北京5
辫发令之起原6
明人与辫发令6
辫发令之强行7
北京迁都之理由及南方自立之容认10
第二十六章 明人恢复事业之悉败上12
福王拥立于南京12
睿亲王与史可法13
李自成之死18
福王被执19
唐王拥立于福州19
鲁王拥立于浙江20
明义士各地起兵21
洪承畴招抚南方21
唐王被执22
第二十七章 明人恢复事业之悉败下23
鲁王建行宫于舟山岛23
永明王即位肇庆23
瞿式耜固守桂林24
恢复之曙光24
义士王翊之死25
舟山岛陷26
郑成功据厦门26
海澂之攻守28
桂林之陷落29
张献忠之余党据云贵30
清军之侍内变31
孙可望降清军31
清师入云贵32
永明王入缅甸33
郑成功败于南京34
第二十八章 明末清初时日本之位置35
奴儿哈赤欲讨日本35
日本之名为朝鲜所利用36
第二次朝鲜之役与日本37
明使之至长崎37
唐王及郑芝龙请援兵41
郑成功及朱舜水之请援44
朝鲜王孝宗谋讨清47
睿亲王解送日本漂流人48
永明王太后遣使者见罗马教皇49
第二十九章 睿亲王之死53
睿亲王暴死53
追讨摄政王之理由54
顺治帝亲政55
第三十章 三藩之平定56
后三藩与军费56
撤藩谕文之宣布57
吴三桂举兵59
西南六省陷落61
察哈尔叛62
王辅臣降62
福建广东之平定63
吴三桂即帝位64
四川湖南之恢复64
吴世璠死65
支那本部之统一66
八旗兵力顿衰66
任用汉人诸将68
第三十一章 台湾入清领68
以琉球著名之台湾69
琉球与台湾之区别70
倭寇之驻屯所72
中国人种之大移动73
各国殖民地之台湾75
荷兰之东航76
荷兰人之经营告成77
滨田弥兵卫擒〔拏意支〕总督78
西班牙人来台湾79
郑成功取台湾80
郑氏之末路82
第三十二章 创业期之财政84
万历朝之明国财政85
明季之三饷及其免除87
顺治朝徵税之内容89
军费与财政91
康熙之初政与三藩之叛乱92
三藩叛乱与财政之得失93
康熙朝之蠲免租税95
会计检查法亦渐就绪96
第三十三章 康熙大帝97
论治乱之数97
幼时之机略98
好学之天资99
内圣外王之学100
提倡宋学101
西洋科学之尊信101
为公仆之康熙帝102
第三十四章 清俄关系之始105
黑龙江之种族105
征服索伦107
再征呼尔喀部108
俄人发见黑龙江108
哈吧鲁夫之探险109
俄人肆行剽掠111
施代吧懦夫之穷困112
建设尼布楚城114
建设雅克萨城115
频陷俄塞118
清廷要求俄人离雅克萨119
俄人之俟清兵120
雅克萨之陷落120
俄人再建雅克萨城121
媾和之原因123
清国亦欲媾和125
媾和使节出发126
清使再出发127
会见之准备128
初次会见129
二次会见129
两国使节之交涉129
两军战斗之准备130
条约之确定131
交换条约132
两国使节之赠答及归国133
第三十五章 外蒙古之并合134
喀尔喀九白之纳贡134
准噶尔部崛兴135
巴图尔珲台吉据伊犂136
噶尔丹之立136
西套之合并136
回疆并于准部137
喀尔喀之内讧138
噶尔丹蹂躏喀尔喀139
康熙帝调停未成140
乌兰布通之战141
俄国不应噶尔丹141
康熙帝追噶尔丹142
昭莫多之会战143
噶尔丹仰药而死143
康熙帝之对蒙意见144
第三十六章 剌麻教之利用145
太宗起嘛哈噶喇楼145
西藏之教王146
达赖剌麻及班禅额尔德尼146
剌麻教入外蒙古148
达赖剌麻关于哲布尊丹巴之宣言148
格根之权利扩大149
格根求北京之保护150
格根奉支那之正朔151
康熙帝对于呼图克图之关系152
格根还喀尔喀153
呼毕尔罕之选定权移于清廷153
乾隆帝减格根之权力154
喀尔喀人失格根之推选权154
喀尔喀人之觖望155
库伦与额尔德尼招156
第三十七章 西洋文明东渐156
外国人之传道事业156
几何原本之译述157
利玛窦说明帝158
加特力教与北京传道160
邪教之禁161
铳炮之需要161
汤若望入北京163
顺治帝采用西法164
汤若望幽愤而死166
康熙帝亲政与历法恢复166
观象台之造成167
铸炮及测绘地图168
明清间在中国之教士及著书一览表169
第三十八章 外人传道事业之失败179
传道方法与中国思想179
宣教师大起内讧180
罗马教皇使者次鲁囊幽愤而死182
传教之方法一变184
第三十九章 康熙朝之庶绩185
十三衙门之撤废185
封爵制度之创置186
黄河之溃决186
康熙帝之治河事业187
满洲之防备189
长白山之定界189
封禁与柳条边192
皇位承继之纷争193
皇太子被废193
康熙帝痛哭仆地194
诸王之朋党195
皇太子再废196
第四十章 雍正帝禁抑宗室197
诸王之骄傲197
诸王要求封建198
陆生柟之文字狱199
禁抑之手段方法201
第四十一章 颠覆清朝之思想202
汉族本位之主张202
宋末与明季之对照204
史学之发生206
黄宗羲之开创史学206
顾炎武之民族思想208
明夷代访录之行世209
第四十二章 满汉思想之调和211
压迫达于极度211
查嗣庭之狱212
劝岳钟琪谋反213
吕晚村之学说与曾静213
曾静历举帝之罪恶214
雍正帝恶浙江人215
颁行大义觉迷录216
雍正帝之清朝建国论216
建国论之批评221
曾静之放逐222
破除满汉之见223
康熙帝之祭明太祖225
满洲国俗渐坏226
优容回教徒227
弹劾回民之疏被斥228
第四十三章 雍正帝及其政绩229
皇太子之密建229
军机处之创设229
唯一最高统治机关232
福建广东与正音书院232
贱民之解除232
雍正帝与康熙帝之比较233
帝之密探及微行234
派间谍于地方官235
血书圣组二字236
祯祥频至236
第四十四章 清俄通商及恰克图条约237
中俄交际之始237
视俄国大使如朝贡使237
北京与库伦之通商并停止238
俄国索还雅克萨之捕虏240
恰克图条约告成241
实物交换之通商242
第四十五章 扩大外藩及治藩事业242
(一)承认西藏及达赖242
西藏与青海蒙古242
达赖至北京243
第巴秘不发丧243
达赖推选权之混乱244
准噶尔部侵西藏245
达赖册立权移于清廷245
(二)青海蒙古之畧定246
青海蒙古与准噶尔部246
丹津所意想之霸业246
年岳二将立功青海247
岳钟琪追击丹津247
分设阿拉善蒙古248
(三)与准噶尔汗之战事248
准部之复强248
清兵大举北伐249
筑科布多城250
清兵败于和通泊250
车战之得失251
准部三次入喀尔喀253
光显寺之战254
三音诺颜部成立254
(四)平定准噶尔255
准部内乱255
阿睦尔撒纳奔清廷256
热河谒见256
达瓦齐被执256
阿睦尔撒纳之叛257
伊犂平定258
(五)驻藏大臣及活佛制签259
驻藏大臣之始259
增加西藏驻防259
呼图克图之化身制签260
(六)平定回部262
回部宗党分派262
大小和卓木263
围困库车城263
黑水之战264
回部诸城皆陷265
(七)缅甸之服属266
木疏部长瓮籍牙之雄图266
缅酋寇云南西边266
边吏弄兵266
将军明瑞战死267
缅人请降268
缅甸服属268
(八)安南黎氏之册封与阮朝之创立269
明朝之册封与安南269
阮氏起于广南269
西山党举兵269
佛兰西教士悲柔与嘉隆王270
与嘉隆王缔结条约271
西山党入交都272
黎氏求援于清廷273
清兵入河内273
西山党夺回河内274
阮光平受封274
越南王之封275
(九)两属之琉球276
尚巴志统一三山276
日琉关系之初期277
岛津家久讨琉球278
两属关系之经过278
(十)廓尔喀之归服279
廓尔喀侵西藏279
清将约纳岁币280
福康安败于尼泊尔280
英人拒廓尔喀之请援281
(十一)土尔扈特之来归281
土尔扈特入于俄领281
俄国改土尔扈特之政教282
乾隆帝收容土尔扈特283
(十二)苗疆之剿治283
苗族与土司制度283
改土归流之议284
苗局之动摇285
张广泗治苗疆286
(十三)金川之平定286
大金川及小金川287
莎罗奔归降287
金川又叛288
木果木之败288
大金川平定289
(十四)外藩政策及对于理藩事业之批评289
内外蒙古与长城289
与蒙古之血族关系290
内外蒙古与理藩院291
蒙古旗地典卖于汉人292
勅建剌麻寺之分布292
章嘉剌麻与乾隆293
外藩扩张之次序及利病294
回民与汉人之交际296
回疆平定与香妃296
公中地域与缓冲地带297
用兵外藩及经费298
政府之所谓理藩事业299
第四十六章 盛运期之财政300
壮丁税之定限300
正税之亏空甚多301
康熙时财政之丰歉302
雍正帝之财政策302
火耗与廉吏303
火耗归公之议304
常例之捐输305
盐课之增收306
关税之整顿307
乾隆时之全盛308
大学士阿桂忧虑将来之财政308
银货之变化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