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化学工业奠基者“永久黄”团体研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中国化学工业奠基者“永久黄”团体研究
  • 赵津,李健英著;万新平主编 著
  • 出版社: 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
  • ISBN:9787201089386
  • 出版时间:2014
  • 标注页数:479页
  • 文件大小:82MB
  • 文件页数:496页
  • 主题词:化学工业-工业企业-史料-研究-天津市-近代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国化学工业奠基者“永久黄”团体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引言:一个时代的文明足迹1

第一章 蜕变的开端:久大精盐公司10

第一节 久大精盐公司的萌生10

一、变革之旅:赴欧考察与精盐厂的立项10

二、国内首家精盐厂的创办14

第二节 久大打破盐业引岸专商制的努力17

一、引岸专商制的政策性难题18

二、精盐销区的艰难拓展19

三、精盐公会与精盐公卖26

第三节 精盐业背后的权力魅影30

一、军阀的横征暴敛30

二、政府强加给精盐公司的额外经济负担33

三、政府对精盐业的重重干扰36

第四节 盐务改革与精盐业的发展39

一、稽核所的成立39

二、多方推动的第二次盐务改革40

第五节 战前久大的发展44

一、原料自给的努力44

二、创办永裕公司46

三、创办大浦盐厂及久大重心的南移53

第二章 “红三角”的辉煌——永利突破苏尔维法制碱技术57

第一节 碱业技术变迁中的“跨国”影响57

一、卜内门的本土化策略与传统天然碱业的没落60

二、一战契机与天然碱改制的短暂春天66

三、化学制碱之惑67

四、跨国公司的挑战与碱业的未来76

第二节 永利制碱公司的创办79

一、赴欧考察与盐碱工业的发展主题79

二、钾矿风波83

三、永利的成立87

第三节 中外创新要素的首次搭配与碱厂规模化的成功89

一、碱厂的三次设计:技术引进的苦涩经历89

二、铁工房及其对技术创新的作用98

三、技术人才的引入和规模化生产的成功105

四、血色的成功116

第四节 苏尔维法制碱的最终成功121

一、研发分立与本土化的实现121

二、“红三角”的辉煌126

第三章 再续辉煌——永利创办硫酸铔厂131

第一节 大博弈:铔厂合资对象的选择131

第二节 铔厂承办权的获得142

第三节 “准国企”和政府的保护148

第四节 铔厂的顺利建成与投产154

第四章 永利与卜内门的竞争与合作173

第一节 卜内门控制市场的“努力”173

一、第一次大连会议174

二、“后入者”难题180

三、日本市场的救赎187

第二节 永卜合资谈判196

第三节 永卜市场合作202

一、从“联工”到“联商”的转变203

二、外碱威胁与永卜合作205

三、永卜配销的实现210

第四节 抗战期间卜内门的“图谋”220

第五章 抗战期间的“永久黄”团体225

第一节 抗战期间久大模范厂的建立225

一、模范厂的诞生225

二、黄海社的技术支持与模范厂的技术扩散229

第二节 永利技术能力的展现:侯氏碱法的成功231

第三节 永利川厂:一个难以完成的使命241

第四节 永利战后发展蓝图——十厂计划257

一、危机中的生机257

二、美借款与化工雄心实现的希望263

三、守候的困惑266

第六章 “永久黄”团体的资金筹措271

第一节 碱厂的惶惶十年271

一、创新者的困境271

二、金城银行的扶持策略及对“永久黄”团体的重点放款275

第二节 永利发展资金的筹措281

一、南京政府加入公股的拟议282

二、铔厂建设时期的银团放款292

第三节 抗战期间政府对永利的支持302

一、大企业的生存责任与政府加入公股的企图302

二、政府、大企业和金融界关系的加强306

第七章 “永久黄”团体的技术创新与扩散310

第一节 黄海化学工业研究社的成立310

第二节 集团神经中枢定位的体现317

一、受限的创新空间及黄海社的作用318

二、守望未来320

第三节 战时黄海社324

一、战时黄海社的技术成就325

二、服务社会的黄海社328

第四节 “永久黄”团体的技术扩散331

一、“永久黄”团体的“全球航线”331

二、永利的技术服务334

三、黄海社的技术扩散336

四、机构化扩散通道“中国工业服务社”的建立340

第八章 理想之翼353

第一节 企业高福利的雏形353

第二节 “永久黄”团体的企业文化建设360

一、团体凝聚力的引擎——海王社360

二、抗战期间的《海王》363

三、四大信条的订立364

第九章 “中国式”管理难题368

第一节 人才的引进及培养368

一、群英谱368

二、多层次人才梯队的培养376

第二节 技术英才的管理381

一、厂长轮换制381

二、企业家精神与集团同心圆结构的形成385

第三节 艰难的传承392

一、生荣死哀392

二、接替者的选择395

三、战后迷局400

四、走向合营403

附录412

一、公私合营永利久大化学工业公司历年大事记(1914—1956)412

二、“永久黄”团体人名录434

参考文献452

一、档案和史料类452

二、著作类455

三、论文类462

四、外文类471

图表索引473

后记478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