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环境地理学 上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中国环境地理学 上](https://www.shukui.net/cover/63/34400317.jpg)
- 练力华编著;张长青,罗锦添副主编;施经纬,郭汉谋,梁超,温建平,郭站铭成品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
- ISBN:9787511722324
- 出版时间:2014
- 标注页数:299页
- 文件大小:57MB
- 文件页数:322页
- 主题词:环境地理学-研究-中国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国环境地理学 上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篇 基础理论2
本篇概要2
第一章 构建当代传统环境地理学新范式3
第一节 当代传统环境地理学新范式的基本内容3
一、范式概念释义3
二、构建当代传统环境地理学新范式的意义4
三、当代传统环境地理学新范式的理论体系4
第二节 传统环境地理学的研究对象6
一、历史上传统地理学研究对象概念的缺失6
二、目前地理学定义面面观7
三、传统地理学的研究对象与定义8
第三节 传统环境地理学的基本特征11
一、传统环境地理学是一门交叉学科11
二、地理文化与中华传统主流文化有着浓厚的共通性13
三、地理文化具有极大的包容性13
四、地理文化还具有草根性的特征14
第四节 传统环境地理学的核心价值14
一、保合太和实现兴旺吉祥14
二、燮理阴阳追求自然之美15
三、执常迎变选取最佳时空15
四、与时俱进推动生态平衡16
第五节 地理称谓嬗变16
一、卜宅与相宅17
二、堪舆与地理18
第六节 本章结语20
本章习题21
第二章 传统环境地理学的理论基础22
第一节 元气自然学说是传统环境地理学自然观的核心22
一、元气是天地万物的本原和始基22
二、元气自然学说为地理学形势理论提供了理论依据23
三、元气自然学说为地理学理气学说提供了理论依据24
第二节 河图洛书与八卦模型是传统环境地理学的体用之源25
一、河图与先天八卦25
二、洛书与后天八卦26
三、河图洛书与八卦模型为地理学提供了理气依据26
第三节 天人合一理论是传统环境地理学的最高纲领27
一、天人之际三纲领27
二、天人观是中国传统哲学的重要思想28
三、天人合一理论在地理学上的具体运用28
第四节 阴阳五行思想是传统环境地理学的核心内容29
一、阴阳思想是中国传统哲学的灵魂29
二、阴阳思想在地理学上的具体运用30
三、五行理论在地理学上的具体运用31
第五节 整体思维模式是传统环境地理学的思维范式32
一、整体思维模式是周易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32
二、整体思维模式在地理学上的运用33
第六节 常变贯通法则是传统环境地理学的魅力源泉34
一、“常”与“变”是中国哲学的一对范畴34
二、常变贯通法则在地理学上的运用35
三、坚持“常变贯通法则”对地理学的意义36
第七节 本章结语36
元气自然学说37
河图洛书与八卦模型37
天人合一理论38
阴阳五行思想39
整体思维模式39
常变贯通法则40
本章习题40
第三章 传统环境地理学的物质基础41
第一节 气的本质是物质41
一、气之概说41
二、气是地理学的核心43
第二节 气的表现形式44
一、有形之气44
二、无形之气46
第三节 地理纳气揭秘51
一、如何纳有形之气的生气51
二、如何纳无形之气的生气53
三、对“遗体受荫说”的讨论59
第四节 本章结语64
气的本质是物质65
有形之气65
无形之气65
地理如何纳气66
对“遗体受荫说”的讨论66
本章习题67
第二篇 操作规程70
本篇概要70
一、“一总则”要旨70
二、“三纲领”要旨71
三、“八条目”要旨73
第四章 山龙形势理论78
第一节 寻龙78
一、一脉三龙78
二、祖宗父母与穴星78
三、开帐过峡与脱卸剥换80
四、龙之行止老嫩生死与贵贱贫富81
五、龙之三势三落干枝与四格82
六、龙之五星与杨公九星83
第二节 认砂88
一、砂法总论88
二、龙虎之砂90
三、朱雀之砂92
四、鬼乐官砂曜砂与禽星93
第三节 识水94
一、水与水口的重要性95
二、水有五局95
三、水城(图4—20)96
四、水之分合97
五、明堂99
第四节 太极100
一、明确太极的局势101
二、细审情状101
三、认真求证102
四、定太极之法104
五、奇怪太极106
六、寻找太极的几个诀窍106
第五节 本章结语107
本章习题110
第五章 水龙形势理论111
第一节 水龙之地理结构111
一、水龙与山龙之异同111
二、水龙之龙112
三、水龙之砂113
四、水龙之水113
五、水龙之太极113
第二节 水龙三大格114
一、坐水骑龙格114
二、挟龙倚水格116
三、向水攀龙格117
第三节 水龙格局吉凶图示117
一、水龙吉格117
二、水龙凶格123
三、水龙立极应注意的问题125
第四节 本章结语126
本章习题127
第六章 时空理气学说128
第一节 理气的基础知识128
一、河图洛书的具体运用128
二、阴阳五行的地理学解释129
三、先天卦后天卦与六十四卦131
四、先天数后天数与洛书数131
五、干支六十甲子与廿四山132
第二节 三元理气133
一、沈氏玄空134
二、玄空大卦139
三、大玄空145
第三节 三合八宅金锁玉关理气149
一、三合法149
二、八宅法154
三、金锁玉关156
四、其他理气159
第四节 本章结语159
本章习题160
第七章 传统环境地理学的技术基础162
第一节 正确认识和使用罗盘162
一、罗盘的起源与构成162
二、罗盘的文化内涵164
三、罗盘的使用方法168
第二节 立向与判向169
一、建筑物立向169
二、建筑物判向171
第三节 建筑平面图的绘制方法172
一、识图与绘图对地理勘察的重要性172
二、总平面图与室内平面图的识读172
三、总平面图的绘制方法174
四、室内平面图的绘制方法175
五、八宫线的绘制方法176
第四节 现代测量仪器简介177
一、谷歌地球177
二、安卓3D罗盘178
三、手持GPS179
第五节 本章结语180
本章习题186
第八章 地理选址188
第一节 地理选址的重要性188
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需要188
二、孕育优质后代的需要188
三、共同富裕的需要189
第二节 地理选址的原则189
一、顺乘生气原则190
二、藏风聚气原则191
三、地质检验原则193
四、水质分析原则194
五、合理朝向原则195
第三节 地理选址应注意的问题196
一、避旷196
二、避压逼197
三、避狭窄198
四、避煞198
五、避空亡199
第四节 本章结语200
本章习题201
第九章 地理规划与设计202
第一节 地理规划的含义与重要性202
一、地理规划的含义202
二、地理规划的重要性202
第二节 地理规划的原则204
一、因地制宜原则204
二、一物一太极原则206
三、对称平衡原则207
四、补偏救弊原则209
五、动线顺畅原则210
第三节 地理规划应注意的问题210
一、盲目定位中心区210
二、盲目规划道路211
三、盲目进行功能分区213
四、盲目破坏自然环境214
五、盲目规划屋形与水景215
第四节 地理与室内设计216
一、室内地理设计的重要性216
二、室内地理设计的方法216
三、室内地理设计应注意的问题218
第五节 本章结语221
本章习题222
第十章 阳宅的判断与选择224
第一节 阳宅的判断224
一、峦头断224
二、理气断228
三、客星断230
四、断验举例232
第二节 房屋选择的地理原则232
一、宾主有情原则232
二、龙虎抱身原则233
三、高矮适中原则233
四、线位合法原则234
五、人体气场原则234
第三节 房屋选择在地理上应注意的事项235
一、避开室外形煞235
二、避开特殊场所235
三、避开室内凶局236
第四节 本章结语237
本章习题238
第十一章 地理改造与化煞239
第一节 补偏救弊239
一、开渠引水或筑塘蓄水239
二、培龙补砂239
三、修补住宅239
四、采用地理镇物240
五、种植花草树木240
第二节 形煞的化解240
一、形煞释义241
二、形煞的危害性241
三、形煞的化解方法241
第三节 气煞的化解248
一、气煞释义248
二、气煞的危害性249
三、气煞的化解方法249
第四节 本章结语256
本章习题257
第十二章 时间选择258
第一节 源流依据与作用258
一、源流258
二、依据260
三、作用260
第二节 基础知识261
一、天干地支、六十甲子与五行生克关系261
二、五鼠遁与五虎遁263
三、廿八宿263
四、历法常识264
五、用事术语释义270
第三节 流派简介272
一、以虚拟天星为运算依据的流派272
二、以真实天星为运算依据的流派273
三、以天干地支和五行为运算依据的流派274
四、以河洛数或八卦数为运算依据的流派276
第四节 紫白法277
一、紫白星释义与重要性277
二、九星的查找278
三、紫白选择方法281
第五节 快速选择的程序与方法285
一、客星趋避285
二、干支搭配286
三、天地人沟通287
第六节 本章结语289
本章习题2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