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数字电视接收技术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数字电视接收技术
  • (美)Jerry Whitaker主编;姚冬苹,蔡超时等译 著
  • 出版社: 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 ISBN:7505389920
  • 出版时间:2003
  • 标注页数:408页
  • 文件大小:29MB
  • 文件页数:425页
  • 主题词:数字电视-电视接收机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数字电视接收技术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目录1

第1章 电磁波谱1

1.1 引言1

1.2 谱的划分1

1.2.1 光谱2

1.2.2 直流(DC)到光3

1.2.3 光到伽马射线7

参考文献9

2.2 自由空间的电波传播10

2.1 引言10

第2章 电波传播10

2.3 平面大地上的电波传播14

2.3.1 平面大地上的电场强度14

2.3.2 平面大地上天线间的传输损耗16

2.3.3 球面大地上的电波传播18

2.3.4 视线距离以外的电波传播18

2.3.5 山丘、建筑物、植被和大气层的影响20

2.3.6 低空大气层(对流层)的影响25

2.3.7 大气衰耗26

参考文献27

第3章 频率源和基准28

3.1 引言128

3.2 晶体器件的特性28

3.2.1 频率稳定度29

3.2.2 石英谐振器的等效电路29

3.2.3 温度补偿30

3.2.4 压力补偿31

3.2.5 老化效应31

3.3 振荡器32

3.4 锁相环合成器34

3.4.1 实际的PLL电路36

3.4.2 分数分频合成器37

3.5 多环合成器38

3.6 直接数字合成40

参考文献42

第4章 接收机的特性44

4.1 引言44

4.2 接收系统45

4.3 选择性48

4.4 动态范围49

4.4.1 灵敏度抑制50

4.4.2 AM交调51

4.4.3 互调(IM)51

4.4.4 误差矢量幅度53

4.5 增益控制54

4.6 数字接收机特性56

4.6.1 BER的测试56

参考文献58

4.6.2 发送和接收质量58

第5章 无线信道59

5.1 引言59

5.2 信道冲激响应60

5.3 多普勒效应62

5.4 传输函数64

5.5 信道冲激响应的时域响应和传输函数65

第6章 低功率放大器67

6.1 引言67

6.2 单级晶体管或FET放大器67

6.2.2 输入阻抗、输出阻抗、电压和电流增益68

6.2.1 DC特性68

6.2.3 多级放大器71

6.2.4 功率输出级75

6.3 放大器的分类77

6.4 增益模块和运算放大器78

6.4.1 反馈和前馈79

6.4.2 输出阻抗和输入阻抗81

6.4.4 差分放大器82

参考文献82

6.4.3 前馈和估计误差的修正82

第7章 模/数信号转换84

7.1 引言84

7.2 奈奎斯特(Nyquist)极限及混叠现象84

7.3 A/D转换过程85

7.3.1 逐次逼近87

7.3.2 并行(闪烁)转换87

7.4 D/A转换过程88

7.5 转换器的性能标准90

参考文献91

8.1 引言92

8.2 FIR滤波器92

第8章 数字滤波器92

8.2.1 各种设计技术93

8.2.2 各种应用94

8.2.3 有限字长效应95

8.3 无限冲激响应滤波器95

参考文献97

9.1 引言98

9.2 数字调制技术98

第9章 数字调制98

9.2.1 QPSK99

9.2.2 信号分析99

9.3 数字编码100

9.3.1 信源编码100

9.3.2 信道编码101

9.3.3 纠错编码101

参考文献101

10.2 数字信号处理基础1103

10.2.1 离散系统103

10.1 引言103

第10章 DSP器件和系统103

10.2.2 冲激响应和卷积104

10.2.3 复数106

10.2.4 数学变换107

10.2.5 单位圆和收敛域109

10.2.6 极点和零点110

10.3 DSP的基本单元111

10.3.1 误差源112

10.3.2 DSP集成电路112

10.3.3 DSP的应用114

10.3.4 DSP举例115

参考文献118

第11章 自适应接收机119

11.1 引言119

11.2 自适应天线处理119

11.3 自适应均衡124

参考文献127

第12章 电视接收原理129

12.1 引言129

12.2 基本工作原理129

12.2.1 调谐器的工作原理130

12.2.2 先进的调谐系统134

12.2.3 对中频放大器的要求137

12.2.4 视频信号的解调141

12.2.5 自动增益控制(AGC)143

12.2.6 自动频率控制(AFC)145

12.2.7 声音载波的分离系统145

12.2.8 视频放大147

12.2.9 彩色接收机的亮度信道149

12.2.10 色度副载波的处理150

12.2.11 RGB矩阵和CRT驱动152

12.2.12 扫描同步156

12.2.13 高压的形成161

参考文献164

第13章 ATSC DTV接收系统165

13.1 引言165

13.2 接收系统概述166

13.2.1 调谐器167

13.2.2 频道滤波和VSB载波恢复168

13.2.3 段同步和符号时钟恢复168

13.2.5 数据场同步170

13.2.6 干扰抑制滤波器170

13.2.4 非相干AGC和相干AGC170

13.2.7 频道均衡器172

13.2.8 相位跟踪环路174

13.2.9 网格解码器174

13.2.10 数据解交织器176

13.2.11 其他接收机功能模块176

13.2.12 接收机均衡器问题177

13.2.13 接收机的接收场强179

13.2.14 兼容性标准184

13.3 8-VSB接收机性能问题185

13.2.15 数字接收机的改进185

13.3.1 DTV调谐器186

13.3.2 中频处理186

13.3.3 模/数转换和数字解调187

13.3.4 自动增益控制187

13.3.5 载波同步188

13.3.6 符号同步188

13.3.7 自适应均衡188

13.3.8 电子导向天线189

13.3.9 天线(空间)分集189

参考文献190

13.3.10 极化分集190

13.3.11 接收机结构上的改变190

第14章 消费视频与连网的问题192

14.1 引言1192

14.2 IEEE 1394193

14.3 数字家庭网络194

14.4 先进电视增强论坛195

14.4.1 规范196

14.4.2 内容类型196

14.4.4 触发信号和声明197

14.4.3 传输197

14.4.5 绑定198

14.4.6 UHTTP198

14.5 实时电视198

14.6 数字电视应用软件环境199

14.7 数字电视产品分类200

参考文献202

第15章 有线电视系统203

15.1 引言203

15.2 基于同轴电缆的有线电视系统203

15.2.4 有线电视系统的组成204

15.2.3 频道配置204

15.2.1 节目源204

15.2.2 频道容量204

15.3 基于光纤的有线系统218

15.3.1 混合光纤/同轴电缆218

15.3.2 HFC结构219

15.3.3 返回路径221

15.4 管理规定222

15.4.1 初始权限和规则222

15.4.4 1996年国会政策和法规223

15.4.5 有线电视的定义223

15.4.3 1992年国会政策和法规223

15.4.2 1984年国会政策和法规223

15.4.6 信号传输要求224

15.4.7 技术标准225

参考文献226

第16章 卫星传输系统227

16.1 引言227

16.2 卫星通信链路227

16.2.2 转发器228

16.2.1 卫星228

16.2.3 电源229

16.2.4 卫星的监控230

16.2.5 电视的卫星传输方式232

16.2.6 上行链路232

16.2.7 下行链路233

16.3 性能因素233

16.4 数字传输236

参考文献237

17.1 引言238

第17章 接收天线系统238

17.2 VHF/UHF接收天线240

17.2.1 对称振子天线240

17.2.2 四分之一波长单极天线242

17.2.3 环形天线243

17.2.4 多元阵列244

17.3 直播卫星(DBS)接收245

17.4 分集接收247

17.5 传输线253

17.6 有源天线系统256

参考文献257

18.1 引言258

18.2 因特网内容的发展趋势258

18.2.1 因特网基础设施的局限性258

第18章 内容分配258

18.2.2 内容分配网络的出现259

18.2.3 广播因特网260

18.2.4 数字电视内容分配模式262

18.3 基于个人计算机(PC)的数字电视接收机263

18.3.1 DTVPC解决方案的要求263

18.3.3 实际执行的考虑264

18.3.2 基本的特点264

18.4 交互式视频会议267

18.4.1 基础设施问题267

18.4.2 全运动视频268

18.4.3 应用标准268

18.4.4 桌面系统——硬件和软件269

18.4.5 系统运行269

18.4.6 建立连接270

19.2 交互电视的实现272

19.1 引言272

第19章 交互电视272

19.2.1 版权保护273

19.2.2 因特网协议的总览273

19.2.3 数据广播273

19.2.4 数据广播的体系结构275

19.3 高级电视论坛275

19.4 数字电视应用软件环境276

参考文献278

20.1.1 荫罩式阴极射线管279

第20章 阴极射线管显示设备279

20.1 引言279

20.1.2 荫栅式彩色阴极射线管280

20.2 显像管几何结构282

20.2.1 保护带284

20.2.2 荫罩的设计284

20.2.3 屏幕尺寸288

20.2.4 提高分辨率的技术288

20.3 电子枪289

20.4 多电子束的偏转292

参考文献295

20.5 新的用户设备295

第21章 投影显示系统299

21.1 引言299

21.1.1 高清晰度电视应用的显示器299

21.1.2 投影系统的基本原理300

21.2 光学投影系统303

21.2.1 光学失真305

21.2.2 图像设备305

21.3.1 艾多福反射光学系统308

21.2.3 应用实例308

21.3 光阀系统308

21.3.2 Talaria彩色透射系统309

21.3.3 激光束投影扫描系统311

21.3.4 电子束投影系统313

21.4 液晶显示投影系统313

21.4.1 同向性LCLV315

21.4.2 激光定址液晶光栅317

21.4.3 图像光放大器(ILA)318

21.5.1 数字微镜设备321

21.5 机械转换系统321

21.5.2 光栅光阀系统324

21.6 影院应用时投影需求326

参考文献328

第22章 平板显示330

22.1 引言330

22.2 液晶显示器330

22.2.1 工作原理330

22.2.2 AMLCD的性能参数334

22.2.3 等离子寻址液晶显示器336

22.3.1 气体放电特性338

22.3 等离子体显示器338

22.3.2 存储型交流等离子体显示器341

22.3.3 交流-直流混合等离子体显示器342

22.3.4 彩色等离子体显示器343

22.3.5 视频应用中的性能特征344

22.3.6 先进的XGA显示器344

22.4 场致发射显示器件345

22.5 固定像素方式347

参考文献347

23.1 引言349

第23章 彩色显示器的测量349

23.2 显示器测量技术353

23.2.1 CRT显示器的主观测量354

23.2.2 CRT客观测量356

23.3 观看环境的考虑357

参考文献359

第24章 波带片的应用360

24.1 引言360

24.2 简单的波带图360

24.3 合成图形363

24.4 时间(运动)维364

参考文献366

第25章 图像质量测量367

25.1 引言367

25.2 信号/图像质量367

25.3 自动的图像质量测量369

参考文献371

附录A 电视/视频标准373

索引393

关于编者408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