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蜀中文章冠天下 巴蜀文学史稿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蜀中文章冠天下 巴蜀文学史稿
  • 谭兴国著 著
  • 出版社: 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
  • ISBN:7220053215
  • 出版时间:2001
  • 标注页数:419页
  • 文件大小:17MB
  • 文件页数:445页
  • 主题词:文学史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蜀中文章冠天下 巴蜀文学史稿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目录1

前言1

第一章古代1

——巴蜀神话和传说1

第一节概说1

第二节巴蜀神话传说的特点:零散性、与“史”的混杂3

第三节巴人神话传说和蜀人神话传说5

第四节巴蜀神话传说的差异性7

第五节巴蜀神话传说的影响10

第一节概说:巴蜀汉赋兴起的原因13

第一峰13

——巴蜀文学13

第二章汉代13

第二节巴蜀文化的渊源16

关于彭祖的传说和记载:道家学术的开创者16

关于周苌弘的传说和记载:占星术的开拓18

关于周商瞿的传说和记载:孔子在蜀的惟一弟子18

儒道并举的巴蜀文化特征及文化土壤19

第三节汉代词赋的革新和集大成者司马相如20

*附王褒++20

汉代词赋的发展20

司马相如的生平、创作及其时代21

《子虚》、《上林》的杰出成就25

王褒的生平及创作30

《洞箫赋》对咏物小赋的开拓31

《僮约》幽默风格32

第四节扬雄对巴蜀文化的杰出贡献32

扬雄的生平及时代32

早期词赋33

以人为中心的天、地、人三位一体的哲学思想,儒、道、法相补相承的政治主张33

他对文字学和地方史的贡献34

晚节和评价34

第三章汉—晋37

——晋散文及志传文学37

第一节概说37

一、李尤的赋与铭40

第二节词赋与散文40

二、蜀汉时期的实用文:秦宓和谯周43

三、抒情散文:李密和《陈情表》46

第三节巴蜀的史志文学48

一、巴蜀文学的史志传统48

二、陈寿与《三国志》49

三、常璩与《华阳国志》54

第四章隋唐、五代60

——再度崛起的巴蜀文学60

第一节概说60

历代对他的评价64

第二节开一代诗风的陈子昂64

生平、政治活动及文学主张66

诗和政论70

第三节走出夔门,雄踞中原的诗仙李白76

一、居蜀时期79

二、漫游与求仕85

三、入朝时期88

三、流放黄州*191

四、再度漫游,创作鼎盛期94

五、晚年遭洗劫——造反、入狱、流放、死亡99

第四节中晚唐诗人104

一、巴蜀多隐士104

二、女诗人薛涛106

三、两位叛逆者:李治、苏焕117

四、雍陶与李远121

五、隐逸诗人唐求127

第五节五代前后蜀词129

一、前蜀、后蜀与“花间词”派129

二、两位带头写艳词的风流皇帝:王衍、孟昶133

三、韦庄和牛峤135

四、在巴蜀的135

第一位少数民族词人李珣139

五、其他“花间派”词人142

六、两位女词人:黄崇嘏与花蕊夫人145

第六节五代前后蜀诗和传奇148

一、词人的诗148

二、道士作家杜光庭的诗和传奇*附彭晓的诗++150

三、佛徒诗人贯休153

第五章宋代155

——巴蜀文学的高峰155

第一节概说155

第二节宋初文学革新运动中的两位蜀人前驱160

第三节巴蜀文学史上最灿烂的篇章:170

苏洵、苏轼、苏辙170

一、“苏门家学”:巴蜀文化的杰出代170

二、苏洵:生平及其政论散文177

三、苏辙:生平及创作183

第三节苏轼:巴蜀文学的集大成者186

一、求学时代187

二、入朝作官189

四、“元祐”更化,东山再起199

五、最后八年203

第四节名臣、名将及其著作213

范镇及其诗文214

宇文虚中及其诗文216

张浚及其诗文217

第五节史学、理学与文学221

范祖禹的《唐鉴》及其参与编撰的《资治通鉴》221

虞允文及其诗文221

李焘与《续资治通鉴长编》222

李心传及高斯得的史学著作223

张栻理学思想及文学著作224

魏了翁的文学观及诗文227

第六节其他作家与作品229

爱国词人张孝祥230

吴泳的《鹤林词》232

程垓与《书舟词》233

刘光祖与《鹤林词》235

卢祖皋与《蒲江词》235

其他词人:李石、杨恢、利登237

两位宋朝遗民的词:家铉翁、文及翁237

一、词239

民间妓女词239

“江西诗派”干将韩驹242

述说民间疾苦的张俞245

画家文同的诗245

道家学者张商英的诗246

二、诗247

诗评家兼诗人唐子西247

第二节专制和隔离257

——巴蜀文学的衰落和复苏257

第一节元代巴蜀文学的衰落257

第六章元、明、清代257

三、散文、小说:史传、评论257

——明代巴蜀文学263

一、专制、压迫下的明代文学263

二、明初诗人杨基的诗和词270

三、杨升庵的文学成就273

四、女诗人黄峨284

五、其他文人287

第三节清代:重建四川文化290

一、明末清初的动乱及其影响290

二、明代遗民文学292

三、四川文学的恢复与重建298

彭端淑的散文和诗299

李调元对重建四川文艺的多方面贡献301

诗人张问陶304

其他文人309

第四节晚清:重振雄风的四川文学313

一、鸦片战争后四川文学与外地“接轨”313

二、“维新”烈士刘光第、杨锐的诗著318

三、“民国第一功臣”邹容和他的《革命军》323

四、跨代作家:廖季平、宋育人、赵熙等326

五、川剧文学的高峰:黄吉安330

六、民间“竹枝词”及楹联331

“五四”前后,从孤军作战的吴虞到成批勇士的登台,《新青年》带动下诞生的刊物和组织338

第一节概说338

——巴蜀文学的新生和繁荣338

第七章近、现代338

“五四”运动落潮,走出夔门的川人活跃文坛,创造社、《浅草》、《沉钟》、《左联》中的川籍作家345

“抗战”爆发,四川文学空前繁荣,文艺报刊和社团348

第二节小说352

吴虞《*松冈小史〉序》352

曾兰的《孽缘》354

李劼人早期短篇小说的成就354

《浅草》、《沉钟》的陈翔鹤、林如稷、陈炜谟的短篇小说355

小说观念的转变和新小说的实验:358

郭沫若的抒情小说和历史小说358

李劼人和他的长篇三部曲359

巴金的长篇《家》、《春》、《秋》、《憩园》、《寒夜》及其他363

中国流浪文学的开拓者艾芜370

三四十年代,四川小说的大丰收:374

杰出的短篇讽刺艺术家沙汀374

罗淑的《生人妻》和其他作品378

周文写川康边区旧军队生活的作品379

刘盛亚写艺人生活的作品379

邵子南写晋察冀边区反扫荡斗争的《李勇大摆地雷阵》380

萧蔓若、萧萸的讽刺小说381

其他作家:382

李寿民*还珠楼主++的武侠小说《蜀山剑侠传》382

第三节诗歌382

叶伯和:四川最早的新诗倡导者383

郭沫若:中国新诗的奠基人、浪漫主义文学的旗帜384

吴芳吉:对诗歌民族化、群众化的有益尝试386

康白情:“新潮”诗人,对白话新诗的推进389

王光祈和周太玄390

邓均吾393

何其芳:从个人内心的开掘到对现实社会的反映394

方敬、覃子豪、陈敬容及其他非诗人的诗著399

民间讽刺大师刘师亮的竹枝词及楹联旧体词诗405

第四节散文、报告文学、传记文学407

一、散文407

白话散文的兴起:吴虞、王光祈、李劼人407

郭沫若的《三叶集》及其他409

巴金的抒情散文410

艾芜的《漂泊杂记》411

何其芳对美文的贡献*411++罗念生的学者散文413

二、报告文学413

从文艺通讯到报告文学414

范长江的《中国的西北角》和《塞上行》及其他415

胡兰畦的《在德国女牢中》及其他417

三、自传体传记文学418

郭沫若的《少年时代》、《学生时代》、《革命春秋》、《洪波曲》418

巴金的回忆散文《忆》418

艾芜《幼年时代》和《青年时代》418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