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神农之魂 大地长歌 中国工业化进程中的当代农业(1949-2009)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神农之魂 大地长歌 中国工业化进程中的当代农业(1949-2009)
  • 郭书田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金盾出版社
  • ISBN:9787508259734
  • 出版时间:2009
  • 标注页数:1114页
  • 文件大小:102MB
  • 文件页数:1137页
  • 主题词:农业经济-经济史-中国-1949~2009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神农之魂 大地长歌 中国工业化进程中的当代农业(1949-2009)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引论 农业帝国的工业化尝试3

第一章 辉煌的农业文明与帝国的日渐衰落3

第一节 世界农业文明的发源地之一3

第二节 悠久绵长的农业文明史6

第三节 辉煌的农业文明成就8

第四节 博大精深的农业思想13

第五节 帝国日渐衰落的农业19

第二章 世界工业化背景下中国的工业化23

第一节 世界各国的工业化23

第二节 中国的工业化实践31

第三节 传统农业的改造之路40

第三章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工业化以及农业的贡献44

第一节 中国工业化进程概述44

第二节 中国工业化的特点54

第三节 中国工业化取得的成就及其原因60

第四节 农业对我国工业化的贡献69

第五节 对我国工业化存在问题的反思77

第六节 结语80

上篇 制度变革85

第四章 农村制度变革的成就85

第一节 土地改革与农业生产的恢复85

第二节 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与生产发展87

第三节 人民公社与农业的曲折发展90

第四节 改革开放与农业农村发展95

第五节 统筹城乡与农村全面发展100

第五章 国家的农业政策104

第一节 改革开放前的工农业产品价格“剪刀差”政策105

第二节 改革开放后的非均衡发展观和农业政策108

第三节 协调发展观与农业保护政策111

第四节 2003年以来的支农政策113

第五节 金融危机背景下拉动内需中的惠农政策118

第六节 新中国六十年来农业政策的总结及展望119

第六章 土地制度122

第一节 新中国建立后的土地改革与土地制度122

第二节 农业合作化与人民公社时期的土地制度127

第三节 家庭承包经营责任制131

第四节 家庭承包经营责任制后土地制度的不断探索136

第七章 农业经济组织153

第一节 新中国初农业合作经济组织的产生及发展153

第二节 人民公社的起落162

第三节 家庭承包经营责任制:中国农业发展的制度平台164

第四节 新型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165

第五节 农业产业化经营182

第八章 农业投入体制193

第一节 农业资金的投入193

第二节 农业投入的作用和效益196

第三节 农业投入的问题和建议200

第九章 农产品流通体系203

第一节 统购统销政策出台的原因和过程203

第二节 统购统销政策的内容及执行过程206

第三节 统购统销政策实施中的问题及解决办法208

第四节 统购统销政策的作用和影响210

第五节 改革开放后农产品流通体制的演进回顾213

第六节 农产品流通体系的现状及问题215

第七节 农产品流通体系发展的对策219

第十章 农村金融223

第一节 中国农村金融体系的构建223

第二节 发展农村金融的构想242

第十一章 乡镇企业249

第一节 乡镇企业的由来249

第二节 国家为什么要发展乡镇企业250

第三节 农民为什么要发展乡镇企业253

第四节 乡镇企业发展时的外部环境255

第五节 乡镇企业发展的曲折道路256

第六节 国家对乡镇企业的呵护和扶持257

第七节 乡镇企业在发展和管理上的创新259

第八节 乡镇企业与时俱进260

第九节 乡镇企业在解决物资紧缺中的贡献262

第十节 乡镇企业在初步实现工业化中的贡献262

第十一节 乡镇企业在城镇化中的贡献264

第十二节 乡镇企业在实现温饱和小康中的贡献266

第十三节 乡镇企业在农业现代化中的贡献268

第十四节 乡镇企业在外向型经济中的贡献269

第十五节 乡镇企业在城乡一体化中继续做出贡献270

第十二章 农民工272

第一节 城乡二元结构与农民工272

第二节 农民工与工业化、城市化281

第三节 农民工的就业和工资290

第四节 农民工的社会保障297

第五节 农民工权益的缺失与保护303

第十三章 乡村政治制度308

第一节 乡村政治制度变迁的阶段性308

第二节 走向民主的乡镇政治制度310

第三节 村级政治制度的民主化与村民自治313

第四节 强农惠农政策和乡村政治制度创新320

第五节 乡村政治制度变革的内在机制323

第六节 乡村政治制度变革的成就与存在问题324

第十四章 农业法制建设329

第一节 农业法制建设历程329

第二节 重要法律法规对农村改革、稳定、发展的法律支撑331

第三节 农业法律建设的成就与特点334

第四节 农业法制建设的基本经验337

第五节 农业法制建设面临的形势和任务339

第十五章 农村行政管理体制342

第一节 改革的成效与问题342

第二节 行政管理职能的调整346

第三节 行政问责制度350

第四节 行政诉讼制度355

第五节 精简行政审批程序360

第六节 接待群众来访制度361

第七节 一条龙办事程序362

中篇 经济增长(上部)369

第十六章 粮食生产与粮食安全369

第一节 我国粮食生产发展历程369

第二节 粮食安全生产体系与农业科技发展历程372

第三节 粮食安全管理体系建设与政策379

第四节 粮食安全现状与发展展望382

第五节 21世纪我国粮食安全形势385

第六节 粮食安全基本策略388

第十七章 经济作物394

第一节 油料作物394

第二节 糖料作物401

第三节 棉花407

第四节 麻类作物414

第五节 茶叶419

第六节 桑蚕业421

第七节 中草药423

第八节 烟草425

第十八章 园艺作物430

第一节 蔬菜430

第二节 果树444

第三节 花卉456

第十九章 林业470

第一节 改革开放前的林业建设与发展470

第二节 改革开放后的林业建设与发展473

第三节 改革开放后的林业改革486

第二十章 畜牧业497

第一节 畜牧业的发展成就497

第二节 饲料产业的发展499

第三节 草地状况和改良建设成就503

第四节 兽医药的发展成就509

第二十一章 渔业513

第一节 渔业的发展历程513

第二节 渔业的辉煌成就524

第三节 渔业发展规律的思考529

第二十二章 农垦企业536

第一节 新中国成立前的农垦事业537

第二节 新中国成立后的农垦事业537

第三节 文革期间的农垦企业547

第四节 改革开放后的农垦企业556

第五节 农垦企业的地位与作用561

第二十三章 农产品加工业565

第一节 发展农产品加工业的重要意义566

第二节 农产品加工业的主要成就569

第三节 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现状及面临问题575

第四节 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趋势和思路578

第五节 延长农业生产链,形成农业产业化经营580

第六节 龙头企业多元化经营,提高防范自然与市场风险能力583

中篇 经济增长(下部)589

第二十四章 依靠农业科技进步589

第一节 依靠农业科技进步指导思想的形成589

第二节 农业科学研究体制的调整591

第三节 农业技术推广体制的调整596

第四节 农业科技队伍的组建599

第五节 农业科技的获奖成果602

第六节 科技创新对农业发展的推动作用606

第二十五章 农业机械化613

第一节 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613

第二节 农业机械化的主要成就616

第三节 农民成为农业机械化的发展主体623

第四节 国家对农业机械化的扶持政策626

第五节 农业机械化服务体系建设629

第二十六章 农田水利建设635

第一节 农田水利发展历程635

第二节 农田水利管理体制机制建设638

第三节 节水灌溉技术蓬勃发展641

第四节 灌区改造及信息化建设645

第五节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649

第六节 农村小水电发展迅速652

第七节 农田水利防汛抗旱减灾体系655

第二十七章 农村电气化662

第一节 农村电气化发展历程662

第二节 农村电气化的成就和对“三农”的贡献670

第三节 农村电气化的特点676

第四节 农村电气化的发展前景678

第二十八章 农业技术现代化681

第一节 农业技术现代化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必由之路681

第二节 农业技术现代化发展历程682

第三节 农业技术现代化领域关键技术创新688

第四节 农业技术现代化的发展前景696

第二十九章 农业信息化699

第一节 农业信息化的萌芽699

第二节 农业信息化的起步700

第三节 农业信息化的发育701

第四节 农业信息化的快速发展703

第五节 农业信息化的高速发展707

第三十章 农业资源与农业生态环境710

第一节 土地资源利用与保护710

第二节 科学施肥与农业生态环境保护714

第三节 开发利用生物质能源720

第四节 建设循环农业725

第五节 保护我国动植物基因730

第六节 防止外来有害生物侵入734

第七节 发展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生产739

第三十一章 农业气象744

第一节 农业气象的创立与发展744

第二节 农业气象事业的创建与初期发展746

第三节 农业气象事业的曲折发展过程748

第四节 向现代化迈进的农业气象752

第五节 农业气象的主要成就753

第六节 农业气象发展的展望759

第三十二章 农村庭院经济763

第一节 农村庭院经济概念763

第二节 农村庭院经济的特性及作用765

第三节 农村庭院经济的类型与典型案例768

第四节 发展农村庭院经济的对策775

第五节 农村庭院经济发展的趋势及前景777

第三十三章 农业对外科技合作780

第一节 引进农业技术,推进科技进步780

第二节 引进智力,促进农业技术自主创新783

第三节 农业技术输出与援外,推动世界农业共同发展787

第三十四章 农产品国际贸易789

第一节 农产品国际贸易体制的转变789

第二节 农产品国际贸易发展状况792

第三节 农产品国际贸易的作用801

第三十五章 农业利用外资806

第一节 利用外资促进农业发展806

第二节 农业引进外资的措施807

第三节 农业利用外资的重点项目808

第四节 农业引进外资的几点认识811

下篇 社会发展817

第三十六章 农村教育817

第一节 农村基础教育817

第二节 农村职业教育824

第三节 农村成人教育837

第四节 农民技能培训848

第五节 农业高等教育857

第三十七章 农村文化868

第一节 改革开放前的农村文化868

第二节 改革开放后的农村文化873

第三节 农村文化发展的趋势878

第三十八章 农村的扶贫开发883

第一节 扶贫开发的历程与成就883

第二节 扶贫开发的做法与经验884

第三节 扶贫开发的挑战与展望887

第三十九章 农民收入与生活质量891

第一节 农民收入变化的特征与影响因素891

第二节 农村居民生活质量现状899

第三节 农村居民农业生产状况和就业能力的变化905

第四节 农村居民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分析910

第五节 农业公共政策与农村社会公共品供给913

第四十章 农村社会保障922

第一节 改革开放前农村社会保障发展历程922

第二节 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933

第四十一章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958

第一节 改革开放前的新农村建设958

第二节 新时期新农村建设的目标与内容961

第三节 农业和农村现代化964

第四节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968

第五节 构建和谐社会971

第六节 缩小城乡和区域之间的差别975

第七节 不同地区农村建设的经验模式978

结语 总结历史经验,改变二元结构一、未来10年的农村986

二、新的十大关系989

三、总结经验,改变城乡二元结构996

四、转变经济发展战略重点999

附录1007

附录一 新中国农村60年变革回顾1007

附录二 新中国农业60年统计资料1017

附录三 新中国农业60年大事记1051

附录四 新中国60年农业部组织机构沿革及领导人名录1104

附录五 新中国60年“三农”模范人物名录1110

后记1113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