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食用菌制种指南 第2版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食用菌制种指南 第2版](https://www.shukui.net/cover/76/34364408.jpg)
- 张甫安等编著 著
- 出版社: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 ISBN:7532330281
- 出版时间:1992
- 标注页数:278页
- 文件大小:15MB
- 文件页数:289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食用菌制种指南 第2版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节 食用菌的形态结构1
(一)营养器官1
第一章 制种基础知识1
(二)繁殖器官3
第二节 食用菌的生长繁殖10
(一)生活史10
(二)无性繁殖14
(三)有性繁殖16
第三节 食用菌的生态和生理24
(一)食用菌的生态环境24
(二)食用菌的营养生理33
第二章 制种工厂及设备39
第一节 厂房选建39
(一)厂房的选建39
(二)厂房的布局39
(一)衡量器具41
(二)拌料机具41
(三)装料机具44
(四)打穴器具45
第三节 灭菌设备46
(一)高压蒸汽灭菌锅46
第二节 配料设备47
(二)常压蒸汽灭菌锅51
第四节 接种设备61
(一)接种室61
(二)超净工作台63
(三)行车式净化工作台63
(四)接种箱65
(五)组合接种室66
(六)紫外线灭菌灯68
(七)电炉接种器68
(九)火炉接种器69
(八)蚊香烟云接种台69
(十)接种工具70
(十一)塑料套环和无棉塑料盖体72
第五节 培养设备73
(一)恒温培养箱73
(二)煤油灯保温培养箱76
(三)恒温培养室77
(四)摇瓶机77
(五)空气调节器80
第六节 实验室及设备81
(二)常用仪器设备82
(一)实验室的设计82
(三)电冰箱和冷藏箱87
第三章 培养基的制备90
第一节 培养基的类型90
(一)按营养物质分类90
(二)按培养基质的物理性状分类91
第二节 母种培养基的配制92
(一)配方举例92
(二)制作方法103
(一)木屑、竹屑培养基108
第三节 原种和栽培种培养基的配制108
(二)棉子壳、蔗渣培养基110
(三)玉米芯、花生壳培养基112
(四)谷粒培养基113
(五)粪草培养基115
(六)木块、木条培养基118
第四章 消毒与灭菌120
第一节 物理方法120
(一)干热灭菌120
(二)湿热灭菌122
(三)紫外线灭菌125
(四)过滤除菌126
(一)影响消毒剂作用的因素128
第二节 化学方法128
(二)常用的化学消毒剂129
第三节 应用实例136
(一)接种室(箱)的消毒灭菌136
(二)玻璃器皿的洗涤与灭菌137
(三)无菌操作规程140
(一)培养基灭菌效果检验141
(二)接种室(箱)消毒灭菌效果检验141
第四节 消毒与灭菌的效果检验141
第五节 免高温灭菌技术143
(一)灭菌药剂的配方143
(二)原种栽培种的制作144
(三)必须注意的问题144
第五章 纯种的分离培养145
第一节 孢子分离法145
(一)孢子的采集146
(二)孢子的分离149
第二节 组织分离法158
(一)组织分离的常规方法159
(二)组织分离技术的改进161
(一)耳(菇)木分离法165
第三节 基内菌丝分离法165
(二)土中菌丝分离法166
第四节 分离物的提纯167
(一)菌丝的再提纯167
(二)污染分离物的排除167
(三)菌丝生长的测定169
第一节 母种扩大繁殖170
(一)单一型菌丝类母种的扩繁170
第六章 菌种扩大培养170
(二)混合型菌丝类母种的扩繁172
第二节 原种的制作174
(一)单一型菌丝类原种的制作175
(二)混合型菌丝类原种的制作180
第三节 栽培种的制作182
(一)单一型菌丝类栽培种的制作182
(二)混合型菌丝类栽培种的制作187
第四节 液体菌种的制种188
(一)液体菌种的优点188
(二)液体菌种的培养190
(三)发酵液的杂菌检验200
(四)液体菌种的使用201
第七章 菌种鉴定和保藏203
第一节 菌种的鉴定203
(一)优质菌种的标准204
(二)菌种质量检验法209
第二节 菌种的保藏211
(一)传代培养保藏法213
(二)液体石蜡覆盖保藏法214
(三)载体保藏法215
(四)冷冻干燥保藏法218
(五)液态氮超低温保藏法221
(六)悬液保藏法223
(七)自然基质简易保藏法224
第八章 常见的杂菌及预防227
第一节 常见的杂菌种类227
(一)细菌227
(二)放线菌229
(三)酵母菌232
(四)霉菌233
(一)菌种污染原因分类检索表238
(二)菌种污染原因分析238
第二节 污染原因及预防措施238
(三)减少污染的措施239
第九章 实验技术241
第一节 食用菌标本的采制241
(一)标本的采集241
(二)标本的鉴定246
(三)标本的制作保存248
第二节 食用菌的显微观察技术250
(一)非切片制片250
(二)封片与染色252
(四)显微镜测微法253
(三)标本的封固253
第三节 食用菌的营养生理实验254
(一)方法原理254
(二)实例256
第四节 常用试剂的配制方法258
(一)百分比浓度溶液的配制258
(二)容积比溶液的配制259
(三)常用标准液的配制259
(四)特殊试剂的配制260
(五)洗涤液的配制260
(六)缓冲液的配制261
第五节 食用菌自然选育技术262
(一)收集品种资源263
(二)生理性能测定263
(三)品种比较试验263
(四)扩大试验和示范推广264
第六节 食用菌杂交育种技术264
(一)基本原理264
(二)杂交步骤266
(三)筛选鉴定267
(一)材料和器具268
第七节 食用菌原生质体融合实验268
(二)实验步骤269
第八节 食用菌营养缺陷型的筛选270
(一)收集子实体孢子271
(二)紫外线诱变271
(三)浓缩缺陷型271
(四)挑取缺陷型菌落272
(五)鉴定缺陷型273
附录274
一、食用菌培养料的主要营养成分(%)274
二、摄氏温湿度换算表275
参考文献2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