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现代教育改革理性批判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现代教育改革理性批判](https://www.shukui.net/cover/3/34357983.jpg)
- 郑新蓉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 ISBN:7107164236
- 出版时间:2003
- 标注页数:257页
- 文件大小:12MB
- 文件页数:271页
- 主题词:教育改革-研究-中国
PDF下载
下载说明
现代教育改革理性批判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上篇 百年教育改革的理性基础、特征与批判3
第一章 理性自觉性与现代教育的产生和发展3
第一节 理性自觉性与现代教育3
一、关于“理性自觉性”的界定3
二、现代教育的一般特征5
第二节 现代教育发生的理性基础8
一、西方现代教育理性产生的基础9
二、西方现代教育理性的基本内容13
三、现代教育改革与理性14
第二章 中国现代教育初始阶段的理性建构和特征23
第一节 中国现代教育的生成特征23
一、快速照搬的半殖民地特征24
三、批评和抗拒的心态特征25
二、外侮逼成的动力特征25
第二节 中国教育现代化早期的理性建构及特征27
一、中国现代教育的早期理性启蒙27
二、关于早期理性启蒙和教育改革的几个问题41
第三章 1949~1976年教育改革的理性基础和特征55
第一节 新中国初期的教育改革及其理性基础和特征55
一、教育改革目标和方针的确立55
二、新中国教育制度的建立及其特征57
三、新中国初期教育改革的特色和理性的内在矛盾59
第二节 “大跃进”时期的教育改革及其理性基础和特征63
一、教育改革产生的时代背景63
二、教育改革的内在动力和目标65
三、教育改革的内容和重点66
四、教育改革的性质和成效68
五、教育改革的方法、途径和特色71
第三节 “文革”时期的“教育革命”76
一、“教育革命”的性质和任务77
二、“教育革命”的非理性因素分析80
第四章 毛泽东教育思想与中国教育现代化89
第一节 毛泽东的教育改革思想89
一、矛盾哲学是教育改革的方法论基础89
二、教育转型的历史背景与教育改革主题90
三、个人的教育经历与教育改革意向92
第二节 毛泽东的教育民主化思想94
一、教育民主化的目标95
二、教育民主化的实质97
三、教育民主化是社会主义的政治理想101
一、毛泽东的认识论103
第三节 毛泽东关于知识和知识分子的观点103
二、毛泽东的知识分子观105
三、毛泽东的知识论与学校教育107
第五章 新时期教育改革的理性基础和特征110
第一节 新时期教育改革发生的理性基础110
一、新时期教育改革的背景110
二、新时期教育改革的价值取向112
第二节 关于教育改革的理论建设114
一、新时期教育改革理论建设的成绩114
二、应加强对教育改革主体的研究119
第三节 素质教育改革的理性基础125
一、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历史背景和现实问题125
二、推行素质教育的进程回顾128
三、关于素质教育的推进和展望130
一、国家与公共教育权力135
第一节 家庭、学校和国家的教育权力135
第六章 关于义务教育和教师教育的理性分析135
下篇 教育热点问题的分与反思135
二、学校教育权力137
三、家庭(父母)教育权力141
第二节 义务教育课程观念和制度的改革143
一、课程观念是建立课程制度的基础143
二、课程观念是关于课程价值的认识144
三、课程观念是关于课程存在的认识145
四、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的价值目标147
五、关于知识价值的认识149
六、中小学课程改革的新动向152
第三节 义务教育的基本价值与素质教育154
一、教育民主化内涵的发展154
二、义务教育公平性和普及性原则155
三、国际社会关于儿童权利的共识156
四、中国教育现代化的特殊进程与素质教育158
第四节 社会转型时期教师教育的属性161
一、教师教育的公共性、公平性和国家性161
二、我国教师教育改革的理性分析165
第七章 几个教育热点问题的理性思考171
第一节 关于我国的私立教育171
一、对国家与社会关系的重新认识172
二、国家公共教育投入的不足174
三、教育需要的多样化和分化176
四、私立教育与我国公立教育改革的关系179
第二节 关于教育产业化的讨论182
一、国家对教育的职责182
二、市场经济与教育184
一、教育政策与社会性别187
第三节 关于教育政策的性别分析187
二、计划经济时代教育政策的社会性别公平性分析189
三、社会转型时期教育政策与实践的特征191
四、我国现行教育政策的性别公平分析195
五、挑战与回应199
第四节 关于西部教育的思考204
一、用不同的视角看教育的国际化和本土化204
二、西部开发——全民学习和教育的过程206
第八章 反思与批判——面对挑战的教育理性215
第一节 学校教育的文化复制理论216
一、背景216
二、教育对经济模式的再生产217
三、教育的文化再复制模式220
四、福柯“知识—权力”的理论221
五、葛兰西的文化霸权理论222
第二节 女性主义教育学223
一、妇女学学科与学术立场224
二、女性主义教育学的基本理论和观点226
三、女性主义教育学的独特视角228
四、女性主义教育学的研究方法230
五、女性主义教育学的推进与发展232
第三节 后现代主义的课程理论233
一、后现代主义的意义233
二、吉罗克斯后现代主义的课程理论236
第四节 多元文化的教育理论和实践242
一、多元文化教育的基本主张243
二、多元文化教育的课程理论245
三、多元文化教育的国际性246
主要参考书目248
后记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