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入世后企业应对策略与运作方式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中国入世后企业应对策略与运作方式](https://www.shukui.net/cover/74/34357024.jpg)
- 宋力刚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
- ISBN:7801463765
- 出版时间:2000
- 标注页数:458页
- 文件大小:21MB
- 文件页数:474页
- 主题词:世界贸易组织(学科: 关系 地点: 中国) 世界贸易组织-影响-企业-中国 企业-中国-影响因素-世界贸易组织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国入世后企业应对策略与运作方式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篇 “入世”中国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3
第一章 世贸组织的庐山真面目3
第一节 世贸组织的诞生及其基本原则3
一、世贸组织的诞生3
二、世贸组织的基本原则5
第二节 世贸组织的组织机构13
第三节 世贸组织的职能、权利和义务15
一、世贸组织的职能15
二、参加世贸组织的权利和义务17
第四节 世贸组织的主要活动和成绩18
第二章 世贸组织的“入世”方式和面临的挑战22
第一节 世贸组织的“入世”22
第二节 世贸组织的权力真空29
第三节 世贸组织面临的挑战33
第二篇 中国复关、入世的风雨历程41
第一章 中国十三年“复关”、“入世”的艰苦努力41
第一节 美国最惠国待遇年审制促使中国“复关”41
第二节 中国没有成员国的权利却为乌拉圭回合尽了义务44
一、乌拉圭回合谈判的主要内容44
二、乌拉圭回合谈判临近破裂边缘46
三、克林顿要求中国支持其亚太经合组织战略48
四、法国被迫接受“城下之盟”51
第三节 世界贸易协议没有使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利益均沾52
一、乌拉圭回合谈判的主要成果52
二、发达国家的矛盾并未了结57
三、发展中国家是这次谈判的输家58
第四节 美国为中国“复关”设定的新门槛59
一、美国用购买力平价法取代汇率法评估中国GDP59
二、中国为“复关”冲刺做体制改革准备62
三、美国要求中国按发达国家标准入关71
第五节 十道绊马索绊倒了中国第一次“复关”冲刺73
第六节 美国不让中国扬长而去76
第七节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努力82
第八节 世界贸易组织达成全球基础电信协议87
第九节 中美讨论市场准入一揽子框架协议90
第十节 世界贸易组织达成金融服务贸易协议95
第十一节 克林顿只要中国作出单方面的让步96
第二章 中国入世的最后冲刺99
第一节 中国实施扩大内需政策使美国感到担心99
第二节 克林顿派部长、国务卿、贸易代表来华探路103
第三节 中国政府发出了尽快解决“入世”问题的信号107
第四节 朱镕基访美拉开了中国“入世”冲刺的帷幕111
第五节 美国提出了中国“入世”的新要价116
第六节 谈判从华盛顿延续到纽约127
第三篇 “入世”后的中国企业的应对策略与运作发展137
第一章 中国企业“入世”,需千锤百炼137
第一节 “入世”对中国企业是不是“狼”来了137
第二节 “入世”后,中国企业的经营环境139
一、企业自主经营的自由度迅速加大,潇洒走市场139
二、国内市场结构发生变化,演义“春秋战国”139
三、出口市场将趋于稳定和扩大,光明在前140
五、新产品开发的竞争日益激烈,市场百花争艳141
四、外国企业直接参与国内市场竞争,“群雄逐鹿中原”141
六、劳动力市场逐渐完善,劳动力价值充分体现142
七、政府将扶植民族工业,后盾坚强143
第三节 面对“入世”,中国企业如何百炼成钢143
一、树立新观念,增强竞争意识143
二、学习新的游戏规则146
三、制定新的发展战略148
第二章 中国“入世”与汽车工业的承受力和竞争力157
第一节 美国等发达国家汽车工业的竞争力157
一、三足鼎立的美国汽车工业157
二、两虎共居的德国汽车工业160
三、双雄并立的法国汽车工业163
四、意大利汽车工业的独角兽165
第二节 美国等汽车王国对中国的扩张欲望167
一、世界汽车生产过剩与日美德汽车战167
二、中国汽车市场是西方汽车王国征服的主要对象172
第三节 汽车工业提高竞争力的产业重组政策178
一、中国汽车工业的集团化对策180
二、中国汽车工业的国产化对策186
三、中国汽车工业的民族品牌对策192
四、中国汽车市场的保护对策197
一、中国汽车工业的低档车战略201
第四节 汽车工业提高竞争力的产品战略201
二、中国汽车工业的技术发展路线204
三、中国汽车工业的零部件先行战略208
四、中国汽车工业的产品出口战略211
第三章 中国“入世”与化学工业的承受力和竞争力217
第一节 中国化学工业的总体实力和对外开放217
第二节 石油化工的对外开放度和“入世”承受力220
第三节 农用化工的对外开放度和“入世”承受力230
第四节 医药化工的对外开放度和“入世”承受力233
第五节 日用化工的对外开放度和“入世”承受力238
第六节 提高石化工业国际竞争力的对策244
第七节 提高农化工业国际竞争力的对策251
第八节 提高医药工业国际竞争力的对策253
第九节 提高日化工业国际竞争力的对策269
第四章 轻工业的承受力和竞争力273
第一节 “入世”对轻工业的利与弊274
一、“入世”趋利,扬民族之帆274
二、“入世”避弊,减少冲击276
第二节 战略调整,时不我待278
一、转变观念,迎接冲击278
二、放开企业,自主经营278
五、要给轻工企业外贸外经自主权279
三、公平竞争,优胜劣汰279
四、加快结构调整,提高生产能力279
六、利用“例外”条款,保护民族轻工业280
七、调整国内政策,顺应国际趋势280
第三节 “入世”对部分轻工行业的影响280
一、计算机281
二、彩色电视机281
三、录像机281
七、彩色感光材料282
六、电冰箱282
五、空调器282
四、洗衣机282
八、非酒饮料284
九、钟表285
十、纸及纸板285
十一、皮革及其制品286
十二、鞋类287
十三、自行车287
十四、香精香料288
第一节 克林顿要求增加保护美国纺织业条款289
第五章 对中国纺织品“入世”机遇的限制289
第二节 美国的最惠国待遇继续是有条件的290
第三节 中国纺织品的普惠制待遇风险293
第四节 美国加强对中国纺织品的配额限制296
第五节 欧盟等也会加强对华配额限制302
第六节 美国强化对中国纺织品的原产地限制306
第六章 中国“入世”后造纸工业面临的倾销压力309
第一节 中国造纸工业遭受的倾销打击309
第二节 提高造纸工业反倾销能力的对策313
第七章 中国“入世”与第三产业的承受力和竞争力319
第一节 中国金融保险业的对外开放实力319
第二节 增强金融保险业国际竞争力的对策331
第三节 中国A股市场向外资开放的条件没有成熟335
第四节 中国电信服务业的巨大市场潜力347
第五节 中国电信服务业对外开放的限度352
第六节 美国打开中国影视业市场的计划360
第八章 中国“入世”与电信工业的承受力和竞争力375
第一节 西方跨国公司进入中国电信工业的方式375
第二节 外资急于兼并的中国电信工业精华381
第三节 提高电信工业竞争力的扶持对策386
第四节 提高电信工业竞争力的市场保护对策392
第五节 提高电信工业竞争力的结构调整对策398
第四篇 他山之石——其他国家“入世”的经验与教训409
第一章 墨西哥入关和贸易自由化的经验409
第一节 入关前墨西哥的对外贸易体制410
第二节 入关情况及入关后的政策调整411
一、墨西哥入关谈判情况411
二、入关前后对外贸易政策和外贸体制的变化413
三、其他方面的发展与改革措施417
第三节 入关后的经济发展和贸易状况420
一、经济状况好转420
二、巨额对外贸易逆差问题420
第四节 中墨贸易争端和墨西哥入关经验的启示422
第二章 韩国入关前后的体制转换与政策调整426
第一节 入关前的体制转换和政策调整426
一、把握产业调整的有利时机,促使本国生产和贸易国际化426
二、适时调整和转换关税与汇率体制,以适应参与经济国际化的要求428
三、培养、扶植金融市场体系429
第三节 入关后政府的保护与对策430
一、政府主导型经济体制模式在入关后的作用431
二、以企业集团为依托,并加以扶植保护431
三、对汽车工业的扶植保护432
四、电子工业在入关过程中的发展与保护434
五、入关前后对纺织业的政策调整435
第四节 参与国际竞争与保护本国工业437
第三章 巴西入关后的工业化进程440
第一节 巴西入关前后对外经济贸易体制的变化441
一、入关初期对外贸易的状况和对外贸易体制的变化441
二、为进口替代工业化服务的对外贸易和对外贸易体制443
第二节 战略调整和体制的变化446
第三节 国际收支和外债问题453
一、对外贸易状况的恶化及相应的政策调整453
二、债务危机的出现及其影响456
第四节 发展经验与应有启示4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