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反贫困 理论·方法·战略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中国反贫困 理论·方法·战略](https://www.shukui.net/cover/72/34305036.jpg)
- 黄承伟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 ISBN:750055446X
- 出版时间:2002
- 标注页数:333页
- 文件大小:17MB
- 文件页数:352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国反贫困 理论·方法·战略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生存环境及贫困与反贫困问题1
一、贫困与反贫困基本理论3
(一)贫困的涵义与状态划分3
(二)贫困的成因与类型9
(三)反贫困理论17
(四)石山地区生存环境与反贫困战略选择21
二、石山地区生存环境与贫困、反贫困问题26
(一)石山地区生存环境的基本特点26
(二)石山地区的贫困与反贫困问题32
(三)研究桂西北地区生存环境与反贫困战略的主要考虑47
三、研究目标、重点、方法50
(一)研究目标与重点50
(三)基本框架51
(二)研究方法51
第二章 人地系统分析54
一、石山地区人地系统构成及因素分析54
(一)石山地区土地利用结构54
(二)影响石山地区土地利用的因素分析56
二、石山地区人地系统的变化60
(一)石山地区土地负荷动态变化分析60
(二)影响石山地区人地系统变化的相关因素63
三、石山地区不同发展模式对人地系统变化的影响64
(一)就地开发模式65
(二)异地扶贫开发模式67
(三)生态农业建设模式69
一、石山地区地貌特征与岩溶类型72
(一)岩溶地貌特征72
第三章 资源承载力与类型划分72
(二)石山地区地貌类型74
(三)岩溶地貌类型76
(四)石山地区区划77
二、石山地区生存与发展环境类型划分82
(一)类型分区原则82
(二)分区指标体系83
(三)分区方法和分区结果85
(四)三大类型地区基本特征86
三、石山地区生产潜力及人口承载力分析87
(一)耕地生产潜力87
(二)石山地区人口承载力92
(三)对石山地区人口承载力趋势的初步判断104
(一)国内生产总值结构对比分析106
四、不同类型石山地区经济社会结构分析106
(二)农业内部结构对比分析108
(三)耕地资源状况对比分析110
(四)农民人均纯收入来源构成对比分析111
(五)人口分布特点113
第四章 生存与发展环境评价115
一、石山地区生存环境评价主导因子——岩溶地貌组合形态117
二、石山地区县域生存与发展环境评价指标体系与评价分析119
(一)石山地区县域生存与发展环境评价体系119
(二)石山地区县域生存与发展环境评价指标体系121
(三)石山地区县域生存与发展环境评价分析124
三、石山地区村屯生存与发展环境评价分析128
(一)村(屯)生存与发展环境评价指标体系128
(二)典型代表村(屯)的选择129
(三)典型代表村(屯)生存与发展环境评价分析130
(四)不同生存与发展类型的主要特征133
四、不同生存与发展环境类型石山地区的发展模式设计134
(一)难以生存类型的移民搬迁发展模式135
(二)可生存难发展或可生存发展环境类型的适当移民与劳务输出相结合模式135
(三)可生存发展环境类型的生态重建模式136
(四)可持续发展环境类型的产业化发展模式136
第五章 贫困程度动态监测方法137
一、贫困标准与贫困程度的基本概念138
(一)贫困标准138
(二)贫困衡量139
二、贫困程度衡量的理论模型与应用分析140
(一)基本模型140
(二)应用分析141
(三)基本结论142
三、需讨论的问题144
第六章 反贫困战略145
一、反贫困战略选择的理论基础145
(一)区域发展理论145
(二)区域可持续发展理论150
二、反贫困战略选择的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155
(一)反贫困战略选择的指导思想155
(二)反贫困可持续发展战略选择的基本思路160
(三)反贫困战略选择的基本原则166
三、反贫困战略的构成与可操作性框架168
(一)生存与发展的基础战略169
(二)异地安置(搬迁移民)战略185
(三)综合治理与生态重建战略190
(四)持续农业发展战略192
(五)产业化发展战略198
第七章 可持续发展模式203
一、科教扶贫模式203
二、劳务输出扶贫模式204
三、地头水柜建设与综合开发利用模式208
四、小流域综合治理模式215
五、主导产业培育模式219
六、生态农业发展模式223
七、农业产业化发展模式230
八、生态工业发展模式233
九、小额信贷扶贫模式237
第八章 异地安置扶贫战略实施的问题与对策241
一、异地安置扶贫战略实施的必然性242
二、异地安置扶贫战略实施的运作模式246
三、异地安置扶贫战略实施存在的主要问题252
四、异地安置扶贫战略实施的可持续发展对策254
第九章 综合性扶贫战略实施的理想形式——世界银行西南扶贫项目模式的实践与探索261
一、西南扶贫项目设计的探索与创新思想263
二、西南扶贫项目的缓贫机理及其设计特点276
三、西南扶贫项目实施管理系统设计、运行与评价286
四、西南扶贫项目农户参与系统设计与管理297
五、西南扶贫项目的可持续发展模式304
第十章 综合性扶贫项目农户信息管理系统311
一、综合性扶贫项目信息管理系统的基本特点312
二、综合性扶贫项目农户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314
参考文献321
后记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