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电信技术基础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电信技术基础
  • (美)Lillian Goleniewski著;唐宝民等译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 ISBN:7115113521
  • 出版时间:2003
  • 标注页数:386页
  • 文件大小:102MB
  • 文件页数:407页
  • 主题词:电信-技术-高等学校-教材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电信技术基础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目录3

第一部分电信基础3

第1章电信的发展变化3

1.1 电信业的变化4

1.1.1 电信与人类意识的结合4

15.2.2家庭局部网络的类型 315

1.1.2佩戴式设备的出现5

1.1.3向渗透式计算演变6

1.1.4向机器-机器通信演变6

1.1.5适应新的通信业务7

1.1.6处理新类型应用8

1.1.7增加主干线带宽8

1.1.8对政策和法规部门的反应9

1.2新型公共网络12

1.3融合13

第2章电信技术基础15

2.1传输链路15

2.1.1 电路15

2.1.2信道17

2.1.3线路和干线17

2.1.4虚电路18

2.2网络连接的类型19

2.3 电磁波频谱和带宽20

2.3.1 电磁波频谱20

2.3.2带宽23

2.4模拟传输和数字传输24

2.4.1模拟传输24

2.4.2数字传输25

2.4.3模拟传输和数字传输的比较26

2.4.4模拟与数字的相互转换26

2.5复用27

2.5.1 FDM29

2.5.2TDM29

2.5.3 STDM30

2.5.4智能复用器31

2.5.5逆复用32

2.5.6 WDM/DWDM33

2.6标准组织34

第3章传输介质:特征和应用37

3.1双绞电缆38

3.1.1双绞电缆的类型39

3.1.2双绞电缆的应用40

3.1.3模拟和数字双绞电缆40

3.1.4双绞电缆的优点和缺点42

3.2同轴电缆43

3.2.1同轴电缆的特征43

3.2.2同轴电缆的应用44

3.3微波45

3.3.1微波的特征45

3.3.2微波的应用46

3.3.4微波的新兴应用和开发48

3.4卫星48

3.3.3微波的优点和缺点48

3.4.1卫星的频谱分配50

3.4.2卫星网络分段51

3.4.3卫星轨道51

3.4.4卫星的应用54

3.4.5卫星的优点和缺点54

3.4.6卫星的新兴应用和开发55

3.5光纤56

3.5.1光纤的特征56

3.5.2光纤部件56

3.5.3光纤传输的工作方式58

3.5.4光纤技术进展:EDFA、WDM和DWDM58

3.5.5光纤的应用59

3.5.6光纤的优点和缺点60

3.5.7海底光缆60

第4章建立通信信道62

4.1建立连接:网络模式和交换模式62

4.1.1网络模式62

4.1.2交换模式63

4.2.1 PSTN的特征71

4.2.2因特网的特征71

4.2 PSTN和因特网71

4.2.3融合网:下一代网络72

第5章PSTN73

5.1 PSTN基础设施73

5.1.1服务提供商74

5.1.2网络接入74

5.1.3接入业务75

5.1.4传送业务76

5.1.5 PSTN的结构77

5.2传送网基础设施79

5.2.1 PDH基础设施79

5.2.2 SDH/SONET基础设施84

5.3信令系统88

5.3.1 SS7结构90

5.3.2 SS7和因特网91

5.4智能网91

5.4.1高级智能网92

5.4.2下一代网络93

第二部分数据网络基础99

第6章数据通信基础99

6.1数据通信的演变99

6.1.1数据通信体系结构99

6.1.2数据通信业务量101

6.2数据流102

6.2.1 DTE、DCE、传输信道和物理接口102

6.2.2调制解调器和调制方式103

6.2.3单工、半双工和全双工数据传输106

6.2.4编码:ASCII、EBCDIC、Unicode及其他107

6.2.5传输模式:同步传输和异步传输108

6.2.6差错控制109

6.3 OSI参考模型和协议110

6.3.1OSI参考模型110

6.3.2协议和协议栈111

第7章广域网113

7.1 电路交换网114

7.1.1租用线114

7.1.2ISDN120

7.2分组交换网122

7.2.1 X.25125

7.2.2帧中继127

7.2.3 ATM133

第8章局域网140

8.1 LAN基础140

8.1.1 LAN的概念和优点140

8.1.2 LAN组件141

8.2 LAN特征141

8.2.1 LAN传输介质142

8.2.2 LAN传送技术142

8.2.3 LAN接入方法145

8.2.4 LAN拓扑结构146

8.3 LAN的互联与互通148

8.3.1集线器148

8.3.2 LAN交换机149

8.3.3虚拟局域网150

8.3.4网桥151

8.3.5路由器153

8.3.6 IP交换机155

8.4企业网发展趋势156

第9章因特网:基础设施和服务提供商158

9.1因特网基础158

9.1.1 因特网简史159

9.1.2因特网工作原理160

9.1.3网际协议161

9.1.4因特网地址164

9.1.5域名系统167

9.2因特网的结构169

9.2.1 POP结构的演变169

9.2.2因特网的挑战和变化172

9.3因特网服务提供商173

9.3.1服务提供商的特征175

9.3.2服务提供商价值链179

9.4因特网互联和交换180

10.1宽带的演进185

10.1.1通信业务量的发展趋势185

第10章下一代网络185

第三部分下一代网络185

10.1.2通信骨干网的发展趋势186

10.1.3通信带宽的发展趋势186

10.1.4通信应用的发展趋势187

10.2多媒体网络需求187

10.2.1数字视频188

10.2.2电视标准190

10.3宽带网基础设施192

10.3.1融合中的公众网基础设施193

10.3.2宽带业务需求193

10.3.3下一代网络的特征194

10.3.4 IP和ATM195

10.4宽带网结构:多业务网络198

10.4.1三层体系结构199

10.4.2下一代网络的交换结构203

10.4.3服务质量206

第11章下一代网络业务215

11.1传统的因特网应用215

11.2 VPN216

11.2.1 VPN框架218

11.2.2 VPN应用221

11.2.3 VPN网关功能224

11.2.4 VPN的特点和演变224

11.3安全225

11.3.1防火墙225

11.3.2认证226

11.3.3加密226

11.3.4数字认证229

11.4 VoIP229

11.4.1 VoIP发展趋势和经济效益229

11.4.2VoIP的优点230

11.4.3 VoIP应用231

11.4.4 VoIP业务种类233

11.4.5 VoIP网元234

11.4.6下一代标准和互用性238

11.4.7 IP PBX239

11.4.8 VoIP的前景240

11.5因特网上的多媒体:流媒体240

11.5.1流媒体的趋势241

11.5.2流媒体的应用241

11.5.3因特网上的流媒体241

第12章光网络244

12.1光网络发展的动力244

12.2端到端光网络的组成部分245

12.2.1 EDFA246

12.2.2 WDM和DWDM247

12.2.3光纤分插复用器250

12.2.4光交换机250

12.2.5其他光学器件254

12.4光网络管理255

12.3基于光纤的IP标准255

第13章宽带接入257

13.1 xDSL258

13.1.1 HDSL260

13.1.2 IDSL261

13.1.3 SDSL261

13.1.4 M/SDSL261

13.1.5 ADSL262

13.1.6 RADSL264

13.1.7 VDSL264

13.2 HFC265

1 3.2.1HFC结构266

13.2.2电缆调制解调器266

13.2.3数字有线电视设备268

13.3.1 FTTC270

13.3光纤270

13.3.2 FTTH272

13.3.3 PON273

13.4无线宽带接入274

13.4.1直接广播卫星275

13.4.2 MMDS276

13.4.3 LMDS277

13.4.4自由空间光系统278

13.4.5未许可的频带279

13.5新兴介质279

13.5.1家庭PNA279

13.5.2以太网环路280

13.5.3电力线通信280

第14章无线通信282

14.1.1空分283

14.1 频谱复用283

14.1.2多址技术285

14.1.3扩频技术288

14.1.4双工技术289

14.1.5压缩技术289

14.2无线WAN:蜂窝无线电通信和PCS网290

14.2.1模拟蜂窝网290

14.2.2数字蜂窝网291

14.2.3无线数据网292

14.2.4蜂窝网和PCS标准294

14.2.5 3G移动系统和B3G系统297

14.2.6移动因特网302

14.3无线MAN304

14.3.2无线本地环路的选择305

14.3.1无线本地环路应用305

14.4无线局域网307

14.5无线个人区域网308

14.5.1 IrDA308

14.5.2蓝牙309

14.5.3 HomeRF309

第15章宽带家庭和家庭局部网络310

15.1 宽带家庭310

15.1.1智能住宅310

15.1.2智能家用电器311

15.2家庭局部网络313

15.2.1家庭局部网络的市场、应用和组成314

15.2.3家庭局部网络网关和服务器318

15.2.4未来的规划319

术语表320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