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新编政治经济学教程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新编政治经济学教程](https://www.shukui.net/cover/63/34296752.jpg)
- 李英主编 著
- 出版社: 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
- ISBN:7222017364
- 出版时间:1995
- 标注页数:382页
- 文件大小:15MB
- 文件页数:397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新编政治经济学教程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商品价值理论20
第一节 商品和货币20
一 商品的二因素:使用价值和价值20
二 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22
三 商品的价值量23
四 货币的起源和本质(价值形式的发展)25
五 货币的职能28
六 货币流通规律30
第二节 商品经济的产生和发展31
一 商品经济的产生及其历史地位31
二 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33
三 商品经济的发展阶段33
四 市场经济是高度发达的商品经济34
第三节 商品经济的一般规律35
一 价值规律——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35
二 供求规律37
三 竞争规律38
四 资本集中规律40
第二章 剩余价值理论43
第一节 货币转化为资本43
一 货币与资本的区别43
二 资本的总公式及其矛盾44
三 劳动力成为商品45
四 劳动力特殊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46
第二节 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48
一 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48
二 资本的本质、资本的划分、剩余价值率50
三 绝对剩余价值和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53
四 剩余价值规律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规律55
第三节 资本主义工资56
一 工资的本质56
二 工资的基本形式57
三 决定工资水平变动的各种因素和工资量的变动趋势59
四 工人阶级争取提高工资的斗争61
第四节 资本积累及其历史趋势61
一 资本主义再生产和资本积累62
二 资本积累的一般规律63
三 资本主义积累的历史趋势66
第一节 单个产业资本的循环和周转68
一 产业资本的循环68
第三章 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68
二 产业资本的周转时间和周转次数71
三 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73
四 预付资本的总周转和年剩余价值率74
第二节 社会资本的再生产和宏观经济的运行77
一 社会资本再生产的核心问题77
二 社会资本的简单再生产80
三 社会资本的扩大再生产82
四 资本主义宏观经济的调节 机制87
第三节 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的现实意义87
一 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揭示了社会化大生产的87
一 般规律87
二 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对社会主义经济实现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有重要的现实意义88
第一节 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90
一 商品的成本价格和利润90
第四章 剩余价值分配理论90
二 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93
三 平均利润率下降趋势的规律和资本主义矛盾的深化96
第二节 商业资本和商业利润98
一 商业资本的职能和作用98
二 商业利润和商品价格99
三 商业的流通费用及其补偿100
第三节 借贷资本和信用102
一 借贷资本的本质和特点102
二 利息的本质和利息率103
三 股份公司和股票104
四 信用在资本主义经济中的作用106
一 资本主义的土地所有制和地租107
第四节 资本主义地租107
二 级差地租的两种形式108
三 绝对地租109
四 土地价格111
第五节 当代资本主义剩余价值分配新格局113
一 剩余价值直接分配的范围扩大113
二 国家财政在剩余价值的分配和再分配中的作用加强114
三 剩余价值分配的国际化趋势114
第五章 垄断资本主义理论116
第一节 一般垄断资本主义116
一 自由竞争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的过渡116
二 垄断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特征119
第二节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125
一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形成的原因和形成的历史过程125
二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体系和基本形式129
三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和历史局限性132
第六章 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趋势139
第一节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在当代的新发展139
一 当代资本主义发展的新特点139
二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在当代的新发展146
三 资本主义灭亡的历史必然性154
第二节 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是一个长期、曲折的历史过程157
一 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种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的并存与较量157
二 苏联、东欧国家的解体和演变是曲折性的重要表现159
三 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是一个长期曲折的历史过程162
第七章 社会主义的本质164
第一节 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的本质164
一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164
二 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是共同福裕171
三 完整准确地把握社会主义的本质176
第二节 一切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180
一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客观实际181
二 坚持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不动摇183
三 要警惕右,但主要是防止“左”185
第三节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目标186
一 分三步走的战略目标186
二 战略重点和措施188
三 社会主义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共同发展189
第八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所有制结构190
第一节 社会主义公有制的理论与实践190
一 马克思和恩格斯关于社会主义公有制的理论190
二 列宁和斯大林关于社会主义公有制的理论和实践192
三 我国公有制的建立及其经验教训193
一 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份并存的客观必然性196
第二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所有制结构196
二 公有制在多种经济成份中的主体地位197
三 鼓励发展非公有制经济201
第九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个人收入分配结构205
第一节 社会主义必须坚持按劳分配205
一 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的分配原则205
二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按劳分配的特点210
第二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多种分配方式212
一 多种分配方式存在的客观必然性212
二 坚持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213
三 按劳分配以外的其他多种分配方式214
第三节 现阶段必须实行效率优先、兼顾公平,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的原则217
一 正确把握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217
二 合理拉开收入差距,防止两极分化221
三 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提倡先富带动和帮助后富,逐步实现共同富裕223
第十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与实践227
第一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探索过程227
一 在计划与市场关系问题上的传统观念227
二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理论探索过程231
三 邓小平同志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创立中的卓越贡献234
第二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理论237
一 市场经济的一般内涵、共同特征237
二 市场经济与商品经济的关系243
三 市场与计划和宏观调控的关系246
四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249
第三节 深化改革,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51
一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模式251
二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252
一 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特征256
第十一章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256
第一节 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特征和基本内容256
二 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内容257
三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主要任务259
第二节 产权清晰、权责明确的产权制度是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前提和基础261
一 现代企业产权制度261
二 出资者所有权与企业法人财产权264
三 理顺产权关系,完善企业法人制度265
第三节 政企分开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保证266
一 政企不分是旧体制的根本弊端267
二 政企分开的关键是政资分开268
三 政企分开的核心是落实企业经营自主权269
一 公司制度的基本内容270
第四节 国有企业实行公司制,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有益探索270
二 公司的治理结构271
三 公司的两种基本类型273
四 公司企业中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和职工民主管理制度275
五 国有企业进行公司制改组,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实施步骤276
第十二章 社会主义市场体系280
第一节 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体系280
一 市场体系的功能和作用280
二 我国市场体系发育的现状和问题282
三 建立和完善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283
第二节 社会主义市场结构285
一 商品市场285
二 金融市场287
三 劳动力市场291
四 房地产市场293
五 技术、信息市场296
第三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形式299
一 现货市场299
二 批发市场300
三 期货市场302
四 市场中介组织303
第四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法律体系304
一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305
二 市场经济的法律体系306
三 市场的监督和管理309
四 尊重国际惯例与“复关”313
一 建立健全宏观调控体系,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本质要求316
第一节 建立健全宏观经济调控体系316
第十三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宏观调控体系316
二 宏观调控的主要任务和基本手段319
三 建立计划、金融、财政之间相互配合和制约的机制322
第二节 财税体制改革323
一 财税体制改革的基本目标323
二 改革和?善税收制度324
三 建立分级分税财政管理体制327
第三节 金融体制改革330
一 金融体制改革的基本目标330
二 确立强有力的中央银行调控体系330
三 建立政策性银行332
四 把国有专业银行办成真正的商业银行,发展城市和农村合作银行332
五 改革外汇管理体制333
一 投资体制改革的目标334
第四节 投资体制改单334
二 投资体制改革的内容336
三 健全固定资产投资调控体系337
第五节 计划体制改革338
第十四章 深化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发展农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340
第一节 深化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农村经济运行机制和管理体制340
一 进一步完善农村经营体制,使农村市场主体更加充满生机和活力341
二 加快市场体系的培育与建设,建立公平竞争、开放有序和城乡统一的市场体系,形成大流通的新体制346
三 建立科学有效的农村经济宏观调控体系,增强宏观调控能力351
第二节 全面振兴农村经济不断增加农民收入352
一 充分认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业的基础地位坚持把加强农业放在首位353
二 调整农村产业结构,优化资源配置,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357
三 积极发展乡镇企业,加强小城镇建设358
四 坚定不移地实施教育、科技兴农的发展战略360
五 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361
第十五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对外经济关系363
第一节 市场经济是开放经济363
一 世界经济是一个统一整体363
二 社会主义经济是开放经济367
三 发展是当今世界的核心问题370
第二节 我国对外开放的基本格局371
一 经济特区371
二 沿海港口开放城市373
三 沿海经济开放区374
四 内地和沿边地区的开放375
第三节 对外经济关系的基本形式377
一 对外贸易377
二 积极引进外来资金、技术、人才和管理经验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