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宏观经济分析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宏观经济分析](https://www.shukui.net/cover/68/34292050.jpg)
- 张小斐,李宝元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
- ISBN:7501733899
- 出版时间:1994
- 标注页数:497页
- 文件大小:36MB
- 文件页数:508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宏观经济分析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0.导论1
0.1.从“国民经济”说到“宏观经济”1
O.2.“五维一体”的宏观理论构架5
0.3.一条红线、“三结合”的广义分析11
0.4.中国宏观经济学科建设与创新16
Ⅰ.体制分析篇22
第1章 经济体制比较分析22
1.1.经济体制原理23
1.1.1.经济体制指的什么23
1.1.2.经济体制的基本构成要素25
1.1.3.评价经济体制的标尺32
1.2.市场经济体制36
1.2.1.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史实概述36
1.2.2.市场经济的历史必然性:一种理论说明39
1.2.3.现代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43
1.3.若干国家经济体制简析46
1.3.1.有宏观协调的市场经济体制:美国46
1.3.2.计划主导下的市场经济体制:法国49
1.3.3.有计划的市场经济体制:日本53
1.3.4.“福利国家”的市场经济体制:瑞典56
第2章 经济体制改革分析60
2.1.1.体制改革:从体制非均衡到体制均衡61
2.1.体制改革要义61
2.1.2.收益与成本: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65
2.1.3.两种改革成本:实施成本与摩擦成本69
2.2.体制改革取向72
2.2.1.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市场取向72
2.2.2.市场化改革:新制度经济学的有关解释76
2.2.3.市场取向改革的战略焦点81
2.3.体制改革方式83
2.3.1.激进式改革与渐进式改革83
2.3.2.诱致性改革与强制性改革88
2.3.3.中国式改革:总体特征述要90
第3章 总量流程描述分析96
Ⅱ.总量分析篇96
3.1.概念与方法97
3.1.1.总量分析的部门分类97
3.1.2.流量、存量及节点网络定律101
3.1.3.衡量体系:SNA与MPS104
3.2.总量流程图106
3.2.1.两部门经济总量流程图106
3.2.2.三部门经济总量流程图110
3.2.3.四部门经济总量流程图116
3.3.总量指标解析119
3.3.1.总量指标核算的原则和方法119
3.3.2.GNP:生产、收入与支出120
3.3.3.五大总量指标构成及其相互关系122
3.4.1.中国GNP的总量测算问题129
3.4.中国经济总量简析129
3.4.2.国民收入分配状况及其演变134
3.4.3.GNP的使用和支出结构139
第4章 总量供求关系分析143
4.1.总供求意义144
4.1.1.总供求核算平衡与总供求均衡关系144
4.1.2.总供求分析的内容及理论假定146
4.1.3.总供求关系与经济体制背景148
4.1.4.均衡概念与总供求状态150
4.2.1.国民收入分配与总需求形成154
4.2.总需求形成154
4.2.2.消费需求:“收入幻觉消费理论”158
4.2.3.投资需求的形成和决定165
4.2.4.储蓄、利率与投资170
4.2.5.货币供给机制与总需求形成173
4.3.总供给决定176
4.3.1.总供给函数:决定总供给的基本因素176
4.3.2.潜在总供给与实际总供给179
4.3.3.公有制经济中的潜在总供给183
4.4.总供求关系187
4.4.1.总供求缺口或总量短缺187
4.4.2.总量短缺成因:需求决定论189
4.4.3.超额总需求函数191
4.4.4.总供求缺口的弥合:非均衡的事后平衡195
4.4.5.短缺下的增长与过度增长197
Ⅲ.结构分析篇202
第5章 产业经济结构分析202
5.1.产业结构分类203
5.1.1.产业结构分类的基本方法203
5.1.2.三次产业分类法204
5.1.3.标准行业分类法206
5.1.4.产业结构的其他分类方法207
5.2.1.产业结构演变的一般趋势210
5.2.产业结构演变210
5.2.2.不同发展阶段的产业结构变动差异217
5.2.3.先行国与后起国的产业结构变动差异226
5.2.4.大国与小国的产业结构变动差异229
5.3.产业结构高级化232
5.3.1.主导产业:结构高级化的作用机制232
5.3.2.产业结构高级化运动形态238
5.3.3.中国产业结构成长所处的阶段241
5.3.4.中国主导产业的选择问题245
第6章 区域经济结构分析252
6.1.几个基本问题253
6.1.1.区域及区域经济问题253
6.1.2.区域经济结构分析的角度和内容255
6.1.3.区域经济结构分类的基本方法256
6.1.4.中国经济区划问题258
6.2.区际关联262
6.2.1.区域分工:意义、机制、动因262
6.2.2.区际关联分析的基本方法266
6.2.3.中国区际关联的实证分析269
6.3.区域差异275
6.3.1.区域差异分析:内容概述与方法解释275
6.3.2.中国区域差异变动的基本态势281
6.3.3.区域差异变动态势的理论说明286
6.4.1.关于“梯度推移”的理论与实践290
6.4.区域结构优化思路评介290
6.4.2.“点线面”协同优化的区域发展模式293
6.4.3.若干非梯度发展模式和思路简介297
Ⅳ.动态分析篇301
第7章 经济增长趋势分析301
7.1.经济增长原理302
7.1.1.经济增长及其量度方法302
7.1.2.经济增长:因素、理论及模型305
7.1.3.经济增长模式与经济效益310
7.2.经济增长实证考察313
7.2.1.中国经济增长的历史概况313
7.2.2.经济增长的国际比较315
7.2.3.传统体制下经济增长的特征319
7.3.增长模式转换322
7.3.1.改革以来增长模式的演变及效果322
7.3.2.速度问题:高速增长还是适度增长324
7.3.3.经济增长模式转换的条件和途径328
第8章 经济周期波动分析332
8.1.周期波动原理333
8.1.1.经济周期波动的界定333
8.1.2.经济周期波动特征的抽象刻划335
8.1.3.经济周期波动长度的分类338
8.1.4.经济周期波动的一般机理343
8.2.1.中国经济的周期波动形态346
8.2.周期波动实证描述346
8.2.2.短波表征:无规则的强波震荡350
8.2.3.总量波动的结构特征:工业决定型353
8.2.4.中国经济周期波动的非商业循环性355
8.3.周期波动成因357
8.3.1.经济周期波动的投资决定357
8.3.2.强周期波动与政令计划经济体制362
8.3.3.经济周期波动的“发展”背景366
8.3.4.新增长阶段的周期波动及其成因369
8.4.周期波动监测371
8.4.1.经济周期波动监测的由来与意义371
8.4.2.经济周期监测指标的选取374
8.4.3.基准循环与景气指标时差分类377
8.4.4.扩散指数及其监测意义380
Ⅴ.调控分析篇386
第9章 经济发展战略分析386
9.1.基本问题阐释387
9.1.1.什么是宏观经济发展战略387
9.1.2.宏观经济发展战略的基本要素388
9.1.3.发展战略分析与西方发展理论390
9.1.4.宏观经济发展战略在中国392
9.2.战略目标确定394
9.2.1.目标回归:从经济增长到基本需要394
9.2.2.目标选择规则:最优目标还是现实目标398
9.2.3.战略目标的衡量指标及其选用400
9.3.宏观战略重点403
9.3.1.工业化:经济现代化的主题403
9.3.2.教育:人力资源开发利用的关键408
9.3.3.科学技术:具有第一推动力的精神产业411
9.3.4.基础部门:瓶颈约束问题说明414
9.4.发展策略选择417
9.4.1.平衡增长与非平衡增长的策略417
9.4.2.国际经济环境中的发展策略422
第10章 政府宏观调控分析429
10.1.1.市场调节与政府宏观调控430
10.1.宏观调控体系430
10.1.2.政府:宏观调控主体432
10.1.3.宏观调控的目标和任务436
10.1.4.宏观调控手段及其与目标的关系442
10.2.宏观计划449
10.2.1.宏观计划调控的一般意义449
10.2.2.计划调控与中长期资源配置451
10.2.3.市场运行过程中的计划调控453
10.2.4.指令性计划:宏观调控的备用手段454
10.3.货币政策457
10.3.1.货币政策及其目标457
10.3.2.货币政策工具459
10.3.3.货币政策工具的比较及选用463
10.4.财政政策470
10.4.1.财政政策及其目标470
10.4.2.财政政策工具474
10.4.3.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协调运用480
10.5.宏观调控效应482
10.5.1.政府行为特征与宏观调控482
10.5.2.政府宏观调控的局限性486
10.5.3.体制转轨时期的宏观调控488
附记492
主要参考文献4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