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发展经济学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何炼成主编 著
- 出版社: 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
- ISBN:7224047724
- 出版时间:1999
- 标注页数:817页
- 文件大小:27MB
- 文件页数:840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国发展经济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序言 谭崇台1
自序 何炼成1
第一章 导论1
第一节 西方发展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2
一 西方发展经济学的奠基人和奠基之作2
二 西方发展经济学的形成6
三 西方发展经济学的发展7
一 西方发展经济学的困境11
第二节 西方发展经济学的困境及其新趋势11
二 早期发展经济学与新古典经济学之争13
三 西方发展经济学的危机18
四 西方发展经济学的新趋势20
第三节 走出西方发展经济学困境创立新发展经济学25
一 西方发展经济学陷入困境的原因25
二 创立新发展经济学30
三 新发展经济学的新内容36
一 创建中国发展经济学的条件40
第四节 创建中国发展经济学40
二 中国发展经济学的主要内容42
三 中国发展经济学的方法论特点47
第二章 工业化与城市化50
第一节 工业化与经济发展51
一 工业化的概念与实质51
二 工业化是经济发展的重要阶段53
三 工业化是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主题57
第二节 工业化的发动及其模式61
一 工业化发动的条件62
二 工业化的发展过程71
三 工业化的模式及其比较分析75
第三节 新中国的工业化道路与模式85
一 计划经济下的工业化道路与模式85
二 市场经济下的工业化道路与模式97
三 中国农村工业化的发展102
第四节 工业化过程中的城市化问题124
一 工业化与城市化的相互关系125
二 城市化发展的一般规律132
三 中国的城市化问题136
第三章 商品化与市场化153
第一节 商品化与市场化一般理论154
一 商品化与市场化的涵义及其相互关系154
二 商品经济与市场经济的涵义及其相互关系157
三 市场经济的产生和发展160
四 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169
第二节 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商品化与市场化173
一 社会主义与商品化、市场化的关系173
二 社会主义与商品化、市场化的统一181
三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征185
四 社会主义现代市场经济规律体系191
第三节 我国现阶段的商品化与市场化196
一 我国商品化与市场化的必然性196
二 我国现阶段商品化与市场化的实质199
三 我国商品化与市场化的现实特征201
四 我国现阶段商品化与市场化的目标205
五 我国现阶段商品化与市场化的主要途径206
第四节 我国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210
一 对计划与市场关系的认识过程210
二 市场经济体制与计划经济体制的区别215
三 我国现代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219
四 构建我国现代市场经济体制基本框架的关键225
一 我国经济商品化与市场化的趋势229
第五节 我国经济商品化与市场化的趋势及其对策229
二 我国现行管理体制同商品化与市场化的矛盾234
三 促进我国经济商品化与市场化的对策237
第四章 社会化与国际化241
第一节 社会化与国际化概述242
一 社会化与国际化一般特征242
二 社会化与国际化的历史与现状245
三 社会化的过程与模式250
四 中国的社会化与国际化问题概述251
第二节 生产和流通的社会化与国际化253
一 生产的社会化与国际化253
二 流通的社会化与国际化257
三 中国的生产和流通的社会化与国际化264
第三节 资本经营的社会化与国际化267
一 资本经营的社会化与国际化进程267
二 资本经营的社会化与国际化的特点270
三 资本经营的社会化与国际化模式271
四 我国资本经营的社会化与国际化273
第五章 现代化与信息化276
第一节 现代化概述276
一 现代化概念276
二 现代化理论281
三 现代化实践291
第二节 经济发展与现代化294
一 经济发展中的现代化294
二 通向现代化道路的经济发展模式296
三 中国现代化过程中的经济发展模式选择298
第三节 中国农业现代化304
一 农业与现代化的关系304
二 农业现代化比较308
三 我国不同体制下的农业现代化314
四 中国农业现代化模式与政策选择318
第四节 中国工业现代化320
一 工业现代化与现代化的关系320
二 工业现代化比较323
三 我国不同体制下的工业现代化325
四 中国工业现代化模式与政策329
第五节 现代化与制度创新330
一 制度创新与现代化330
二 现代化过程中制度创新比较333
三 中国现代化过程中的制度创新337
第六节 现代化与信息化341
一 经济发展与信息化341
二 现代化中的信息化比较348
三 我国信息化战略354
第六章 基本经济制度与经济发展357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关于所有制的一般理论358
一 所有制的概念及其内容358
二 生产资料所有制与财产所有权361
三 所有制与分配、交换、消费的关系364
第二节 马克思和恩格斯对社会主义所有制的设想366
一 单一的全社会公有制366
二 直接的社会主义公有制368
三 不存在商品货币的全社会公有制370
四 关于“重建个人所有制”问题372
第三节 列宁斯大林的社会主义所有制理论和苏联的实践374
一 列宁关于社会主义所有制理论374
二 斯大林的社会主义所有制理论与苏联的实践379
三 苏联模式在东欧的实践和演变381
一 我国现阶段所有制结构的形成及其演进趋势388
第四节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388
二 我国现阶段的国有制及其改革392
三 我国现阶段非国有经济的性质、地位、作用及其发展趋势401
第七章 经济发展要素特征与市场化411
第一节 经济发展要素与创新411
一 经济发展的一般解释411
二 经济发展的逻辑进程与要素创新414
三 经济发展要素决定理论415
一 经济发展中的资本理论417
第二节 经济发展中的资本形成与有效配置417
二 中国资本形成的模式424
三 中国资本形成的供求分析427
四 我国资本形成制度的创新430
第三节 中国人力资本的形成与配置432
一 经济发展中的人力资本理论432
二 我国人力资本形成模式435
三 我国人力资本形成供求分析436
四 我国人力资本形成体制转换与对策440
一 经济发展的技术理论445
第四节 技术开发、创新与经济发展445
二 技术形成与转移理论450
三 技术引进与中国经济发展455
第五节 自然资源与中国经济发展462
一 经济发展中的自然资源要素462
二 自然资源配置机制与绩效464
三 经济发展与环境资源468
第六节 基础设施与中国经济发展470
一 基础设施与经济发展470
二 经济发展中基础设施投资的优先次序473
三 中国经济发展中的基础设施“瓶颈”475
第七节 经济发展要素配置机制与制度477
一 经济发展与要素配置规则、制度477
二 经济发展要素的配置理论480
三 经济发展中的产权制度:企业、市场与政府484
第一节 经济发展与二元经济结构488
第八章 经济发展与产业结构的演进488
一 二元经济结构的理论模型489
二 中国二元经济结构的形成及现状492
三 二元经济结构对经济发展的影响496
四 中国二元经济结构的调整对策497
第二节 农业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499
一 农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和前提499
二 中国传统农业的改造与现代农业的发展503
三 中国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510
第三节 工业化过程中的第三产业发展518
一 对第三产业的界定519
二 第三产业的理论520
三 第三产业发展是工业化的内在要求525
四 我国工业化过程中第三产业发展战略528
第四节 工业化与产业结构转换532
一 工业化过程中产业结构的转换532
二 我国产业结构的演进过程及存在问题539
三 我国产业结构合理化的机制及政策542
第九章 区域经济与中国经济发展552
第一节 区域经济发展的基本原理553
一 区域经济成长阶段论553
二 区域经济增长论555
三 区域二元经济论557
四 区域经济生长极论559
第二节 区域经济政策562
一 区域经济政策含义562
二 区域经济政策目标563
三 区域经济政策手段564
四 区域经济政策效应评价566
第三节 区域经济发展战略570
一 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涵义570
二 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主要内容570
三 不同类型地区的区域经济发展战略572
第四节 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历史、现状、问题与对策575
一 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历史回顾575
二 当前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现状580
三 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中存在问题的原因584
四 解决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中问题的对策585
第五节 我国区域经济的发展战略587
一 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总体战略587
二 东部沿海区域经济发展战略589
三 中西部区域经济发展战略591
第十章 影响我国经济发展的三大难题597
第一节 人口问题与我国经济发展597
一 关于人口问题的一般理论598
二 人力资源与经济发展601
三 我国目前的人口问题604
第二节 自然资源与我国经济发展608
一 自然资源开发、利用、保护与经济发展608
二 土地资源与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612
三 我国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614
第三节 我国工业化过程中的环境问题619
一 对环境问题的分析及其治理619
二 环境问题与经济发展的矛盾与对策624
三 我国的环境问题及其控制627
第十一章 经济发展与国际经济关系630
第一节 经济发展与对外贸易631
一 国际贸易理论及其新发展631
二 发展经济学的国际贸易理论633
三 国际贸易对工业化的推动637
四 我国对外贸易发展战略及其绩效640
第二节 对外开放与外向型经济645
一 对外开放是外向型经济的客观要求645
二 外向型经济发展的国际比较648
三 中国特色的外向型经济及其发展650
第三节 经济发展与外资利用653
一 双重均衡、国际收支与缺口分析653
二 外国投资的主要形式和发展趋势658
三 中国工业化进程中的外资利用663
第四节 工业化与国际经济关系674
一 国际经济关系的本质及其构成674
二 国际经济新秩序与我国经济的发展675
三 当前国际经济新格局的特点与我国的对策678
第十二章 金融发展理论与中国金融发展683
第一节金 融发展的一般性分析683
一 金融制度与经济发展683
二 金融发展阶段685
三 金融发展理论概述688
第二节 马克思金融发展理论690
一 商品货币化690
二 货币资本化692
三 货币信用化693
四 资本虚拟化695
第三节 现代金融发展理论698
一 金融抑制和深化理论698
二 金融结构与金融发展702
三 金融创新704
第四节 中国金融控制与金融市场707
一 中国金融发展与金融控制707
二 中国金融工具创新708
三 中国金融机构的深化711
四 中国金融结构问题及长期发展趋势712
五 中国金融市场现状及发展趋势714
第十三章 社会主义文化与经济发展719
第一节 文化的内涵与外延720
一 文化的本质与起源720
二 文化的内容723
三 文化的特征726
四 文化的基本功能729
第二节 文化与经济一体化732
一 文化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732
二 社会经济发展中的文化取向735
三 文化与经济一体化738
第三节 社会主义文化与经济协调发展742
一 我国社会主义文化的基本特征743
二 文化与经济协调发展的制约条件746
三 社会主义文化与经济协调发展战略748
四 社会主义文化与经济协调发展的政策机制750
第十四章 邓小平的经济发展思想755
第一节 国民经济发展的目标——中国共产党两代领导人的现代化理想755
一 周恩来关于四个现代化构想的产生与形成756
二 邓小平关于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宏伟蓝图与战略部署759
第二节 邓小平在新时期的产业结构思想762
一 走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农业现代化新路子762
二 加强交通、能源等基础产业的建设,为国民经济整体发展创造条件770
第三节 中国历史上的“义利之辩”与新时期邓小平的“义利”观774
一 以物质利益规律为国民经济发展的动力机制——邓小平“义利”观的第一个层次775
二 “先富后富”论与精神文明建设论——邓小平“义利”观的第二个层次778
第四节 “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邓小平对社会主义国民经济运行机制理论的重大发展786
一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构想的形成过程786
二 邓小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是对马克思科学社会主义学说的重大发展790
三 邓小平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新构想是我国历史两千多年来关于国民经济发展的运行机制理论与实践发展的最高阶段795
第五节 对外开放——国民经济发展的战略方针796
一 50~70年代中期,打开国门,走向世界的艰难探索798
二 邓小平在新时期关于对外开放的理论与实践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