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平顶山市土地志 鲁山卷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平顶山市土地志 鲁山卷
  • 平顶山市土地管理局 著
  • 出版社: 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
  • ISBN:7534817315
  • 出版时间:1999
  • 标注页数:302页
  • 文件大小:17MB
  • 文件页数:332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平顶山市土地志 鲁山卷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篇 自然地理63

第一章 位置、疆域63

第二章 建置、政区64

第一节 建置64

第二节 政区64

附:插花地66

第三章 地质67

第一节 地质分区67

第二节 地质构造69

第四章 地貌70

第一节 山脉70

第二节 丘陵、岗地、平原70

第五章 水文71

第一节 水资源71

第二节 河流71

第三节 泉水73

第四节 降水74

第一节 气温77

第六章 气候77

第二节 地温79

第三节 日照与辐射79

第七章 自然灾害81

第八章 生物、矿藏84

第一节 动物84

第二节 植物84

第三节 矿藏89

第九章 土地资源92

第一节 土壤种类93

第十章 土壤93

第二节 土壤分布94

第二篇 土地制度99

第一章 土地所有制99

第一节 土地公有制99

一、原始社会土地公有制99

二、奴隶社会土地国有制99

三、封建社会土地国有制99

四、社会主义土地集体所有制和全民所有制100

一、地主阶级土地所有制101

第二节 土地私有制101

二、农民土地所有制103

第二章 土地使用制度104

第一节 原始社会和奴隶社会土地使用制104

第二节 封建社会土地使用制104

一、汉代假田制104

二、西晋占田制104

三、北魏均田制104

四、宋代授田、职田和新法105

五、元、明、清代官田制105

六、民国时期几种土地使用形式105

第三节 建国后土地使用制106

一、农民土地使用制106

二、农民合作土地使用制106

三、土地集体使用制107

二、土地双层经营制108

四、“四荒地”使用权拍卖108

三、林地承包责任制108

第一节 农业用地制度改革108

第三章 土地制度改革108

一、土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08

第二节 非农业用地制度改革109

一、居民宅基地使用制改革109

二、国有土地使用制改革110

第三篇 土地利用113

第一章 土地结构113

第一节 耕地113

第三节 林地115

第二节 园地115

第四节 牧草地116

第五节 荒地与难利用地118

一、荒地118

二、难利用地118

第六节 居民点及工矿用地118

第七节 交通用地118

第八节 水域119

第二章 土地规划119

第一节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19

第二节 县城建设用地规划121

第三节 农业区划122

第三章 土地开发125

第一节 开荒造田与复垦125

第二节 开发建设石人山风景名胜区127

第三节 植树造林129

第四节 节约用地130

第四章 土地保护132

第一节 耕地保护132

第二节 水土保持133

第五章 土地与人口134

第六章 土地利用率135

第七章 土地科研136

第八章 先进模范单位137

第四篇 地价、地税、地费139

第一章 地价139

第二章 地税140

第一节 古代田赋140

第三节 解放后农业税141

第二节 民国时期田赋141

第四节 耕地占用税145

第五节 城镇土地使用税145

第六节 农林特产税146

第三章 地费146

第一节 土地登记费146

第二节 水利建设基金147

第四节 土地管理费148

第五节 其它税费148

第三节 土地使用权出让金148

第五篇 土地管理149

第一章 管理机构149

第一节 古代管理机构149

第二节 民国时期管理机构149

第三节 建国后管理机构149

一、县级职能行政机构150

二、中国共产党组织153

三、乡(镇)土地管理所154

第二章 国家建设用地管理154

第一节 征用土地审批权限154

第二节 征用土地程序156

第三节 征用土地补偿195

第三章 乡(镇)村建设用地管理205

第四章 居民宅基地管理206

第五章 地籍管理209

第一节 土地登记209

第二节 确权发证210

第三节 地契213

第四节 土地档案管理215

第一节 土地测量216

第六章 土地统计216

第二节 土地利用现状调查217

第三节 土地等级220

第四节 土地资产评估220

第七章 土地监察223

第一节 清查处理非农业建设用地223

第二节 清理整顿土地市场226

第四节 “三无”乡(镇)建设229

第五节 土地信访与处理土地纠纷229

第三节 冻结耕地229

第八章 行政复议与行政诉讼232

第九章 土地宣传234

第六篇 人物237

第一章 模范人物237

一、人物简介237

二、人物名录243

第二章 中级以上专业技术人员246

第三章 古代重视开发利用土地的知县246

第四章 清代屯田官与名人247

第七篇 附录251

第一章 重要文献辑录251

第二章 土地谚语、对联、民谣、方言286

一、土地谚语286

二、对联287

三、民谣289

四、方言290

第三章 重要文件索引291

庆祝六·二五土地日书法展作品选297

编后记302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