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新编政治经济学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新编政治经济学](https://www.shukui.net/cover/64/34258498.jpg)
- 聂肇峰等主编 著
- 出版社: 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
- ISBN:7215030970
- 出版时间:1994
- 标注页数:432页
- 文件大小:33MB
- 文件页数:444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新编政治经济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导论1
第一节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1
一、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1
目录1
二、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对象5
二、资本主义剥削形式的新变化 (215
一、商品生产的产生 (17
三、劳资关系的新变化 (217
第三节社会主义经济全方位的对外开放 (419
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任务10
一、学习政治经济学的方法12
第二节学习政治经济学的方法和意义12
二、学习政治经济学的意义15
第二章商品经济及其运动规律17
第一节商品17
二、商品的二因素18
三、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21
四、商品的价值量23
五、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26
第二节货币28
一、货币的起源和本质28
二、货币的职能32
三、货币流通规律36
第三节商品经济的规律38
一、价值规律38
二、竞争规律40
三、供求规律42
一、资本主义生产的基本前提45
第一节资本主义生产的实质45
第三章资本主义的生产过程45
二、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50
三、剩余价值的生产方法55
第二节资本主义工资64
一、工资的本质64
二、期货交易的功能 (164
二、工资的基本形式66
三、工资的变动趋势69
二、资本主义再生产的周期性 (171
第三节资本主义再生产和资本积累73
一、资本主义的再生产73
二、资本积累的实质76
第一节垄断的形成及其特征 (177
三、资本积累的一般规律79
第一节个别资本的循环和周转86
第四章资本的流通过程86
一、资本的循环86
二、资本的周转94
第二节社会资本的再生产和流通105
一、研究社会资本再生产的出发点105
二、社会资本的简单再生产109
三、社会资本的扩大再生产113
一、资本主义微观经济运行机制119
第三节资本主义经济运行机制119
二、资本主义宏观经济调节机制121
第五章资本与剩余价值的具体形式123
第一节平均利润与生产价格123
一、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123
二、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125
三、平均利润率下降趋势的规律127
四、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129
第二节商业资本和商业利润131
一、商业资本131
二、商业利润132
三、商业流通费用及其补偿133
第三节借贷资本和利息135
一、借贷资本135
二、利息和利息率136
三、银行资本和银行利润137
第四节资本主义地租138
一、资本主义土地私有制的形成和特点138
二、资本主义地租的实质139
三、资本主义地租的形式140
四、土地价格145
第六章资本主义信用和经济危机147
第一节资本主义信用及其形式147
一、信用的形式147
二、信用在资本主义经济中的作用152
一、股份公司及其性质154
第二节股份公司和股票交易154
二、股票与股息156
三、股票价格157
四、股票交易158
五、虚拟资本160
一、期货与期货交易的概念和特点161
第三节期货与期货交易161
三、期货交易的类型与程序165
第四节资本主义经济危机169
一、经济危机的实质和根源169
三、战后经济危机的新特点173
四、对资产阶级危机理论的批判174
第七章垄断资本主义及其发展177
一、国内垄断的形成与发展177
二、国际垄断的形成与发展187
三、垄断是帝国主义的经济实质194
第二节垄断利润与垄断竞争196
一、垄断利润196
二、垄断统治下的竞争198
一、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200
第三节国家垄断资本主义200
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形式202
三、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作用204
第八章战后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新变化206
一、第三次科学技术革命206
第一节科技革命与垄断资本主义经济206
二、科技革命对当代资本主义经济的影响208
三、垄断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调控的加强210
第二节 国内经济关系的新变化213
一、劳动力再生产条件的新变化213
一、垄断资本主义的对外扩张221
第三节国际经济关系的新变化221
二、垄断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的不平衡222
三、垄断资本主义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关系225
第四节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趋势226
一、现代资本主义发展的两种趋势227
二、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客观必然性230
三、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一个曲折的历史过程232
第九章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和我国社会主义235
初级阶段235
第一节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235
一、马克思关于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建立的一般原理235
二、我国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具体途径238
第二节 我国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241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含义和基本经济特征241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和基本路线242
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根本任务243
一、社会主义劳动的性质和特点245
第十章社会主义生产的实质245
物质利益关系245
第一节社会主义劳动的性质和社会主义245
二、社会主义物质利益关系247
第二节社会主义生产目的和249
实现目的的手段249
一、社会主义的生产目的249
二、实现社会主义生产目的的手段250
三、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经济规律252
第三节社会主义经济效益254
一、社会主义经济效益的含义和内容254
二、提高社会主义经济效益的意义和途径256
第十一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259
一、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长期探索的结果259
第一节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历史必然性259
二、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经济体制改革261
实践的产物261
三、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进一步扩大263
对外开放的要求263
第二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涵义的界定263
一、市场经济的一般含义与特征263
二、市场经济的功能266
三、市场经济的发展阶段267
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含义269
第三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270
一、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与经济体制270
二、我国原有经济体制的形成及弊端271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273
一、多种经济成分长期并存的必要性279
第十二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主要经济特征279
第一节 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长期并存279
二、现存的经济成分及其地位283
三、判断经济成分优劣的标准297
第二节 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长期并存………299
一、多种分配方式长期并存的必然性299
二、现存的分配方式及其地位302
第三节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307
一、从一部分人先富起来逐步达到共同富裕307
二、坚持共同富裕防止两极分化310
第十三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企业312
第一节企业制度的一般理论312
一、企业的性质312
二、企业的特征313
四、社会主义企业的涵义316
三、企业的作用316
第二节社会主义企业资金的运动317
一、社会主义企业的资金317
二、社会主义企业的资金循环317
三、社会主义企业的资金周转319
第三节社会主义企业的经营机制与经营方式320
一、社会主义企业经营机制的基本内涵320
二、国有企业经营机制的转换323
三、国有企业的经营方式325
第十四章社会主义的市场和流通329
第一节社会主义市场329
一、市场与市场机制329
二、社会主义市场的性质、特点和作用332
三、社会主义市场体系334
第二节社会主义制度下的价格338
一、价格形成的基础及影响价格的因素338
二、价格体系及其改革339
三、价格管理体制及其改革341
第三节社会主义商品流通343
一、社会主义商品流通的性质和特点343
二、社会主义商品流通的地位和作用344
三、社会主义商品流通形式346
四、社会主义商品流通体制348
第四节社会主义货币流通349
一、社会主义货币流通及其规律350
二、社会主义信贷和利息352
三、社会主义银行356
第一节社会主义国民收入的形成和分配360
一、社会主义国民收入的形成和增长360
第十五章社会主义国民收入及其分配360
二、社会主义国民收入的分配363
第二节社会主义财政和国家预算367
一、社会主义财政的本质和职能367
二、国家预算和财政收支平衡369
第三节社会主义积累基金和消费基金372
一、社会主义积累基金和消费基金372
二、正确处理积累基金和消费基金的比例关系374
第四节社会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基本平衡378
一、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平衡的涵义378
二、努力保持社会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基本平衡379
第十六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宏观调控383
第一节宏观经济调控的涵义和必要性383
一、宏观经济调控的涵义383
二、宏观经济调控的必要性384
第二节宏观经济调控的基本环节和层次386
一、宏观经济调控的基本环节386
二、宏观经济调控的层次388
第三节宏观经济调控的主要任务和目标389
一、宏观经济调控的主要任务389
二、宏观经济调控的基本目标391
第四节宏观经济调控的基本方式和手段393
一、宏观经济调控的基本方式393
二、宏观经济调控的手段395
第五节宏观经济调控系统399
一、宏观经济调控的组织系统399
二、宏观经济调控的信息系统400
三、宏观经济调控的决策系统401
四、宏观经济调节和监督系统401
五、转变政府职能、建立键全宏观经济调控体系402
第一节社会主义经济是开放型经济404
一、社会主义国家实行对外开放的必要性404
第十七章社会主义国家的对外开放404
二、社会主义国家发展对外经济关系的基本原则407
第二节社会主义国家发展对外经济关系的内容409
一、发展对外贸易410
二、扩大技术交流、引进先进技术413
三、加强对外资金交流,利用国外资金415
四、发展国际劳务合作和国际旅游业418
一、有中国特色的对外开放格局419
二、经济特区和经济开放地区422
三、关贸总协定与中国425
后记4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