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华掌故类编 古文今译 第3辑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中华掌故类编 古文今译 第3辑](https://www.shukui.net/cover/54/34258004.jpg)
- 朱祖延,张金煌主编;湖北大学古籍研究所编纂 著
- 出版社: 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
- ISBN:721500712X
- 出版时间:1990
- 标注页数:988页
- 文件大小:26MB
- 文件页数:1047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华掌故类编 古文今译 第3辑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目 次1
一 政事类1
(一)为政1
子路论从政1
孔子论田赋2
魏相冤狱,千人请愿3
金堤防汛,太守率先5
郄雍视盗6
一字值五万金 (2)6
乌合之众,一以当百 (807
“上下雷同,非陛下之福”8
韩褒以盗治盗8
裙带风10
何虑天下人语11
以民为本,国泰民安12
以人民富贵为乐13
令狐宰相听灾民诉苦14
记恶碑16
苏轼首罢万花会16
唐太宗与群臣论止盗17
唐太宗以至诚治天下18
仁宗逐奸佞19
刘涣赈灾21
王安石引咎辞职22
王丝关心百姓疾苦23
宋仁宗怒碎红瓷24
韩琦撤帘25
蔡君谟罢灯25
范纯仁开仓赈灾26
王安石自信27
贪墨县令被撤职28
楚女达情知礼30
(二)教化30
人有耻恶之心必能改善33
长孙晟教诲部落开御道34
不战而定35
“及第时犹未风耳”37
“破天荒”38
“创业守成孰难?”39
宋仁宗恻隐寒士40
赵匡胤的誓碑40
查道谕寇42
王师旦选才43
龙汝霖移风易俗44
(三)邦交45
屈完与诸侯盟45
“泛舟之役”47
晋惠公以怨报德48
烛之武说秦伯还师49
楚子无假道于宋52
向戌弭兵53
卫人叛晋54
西周君不入秦57
魏王送温囿于周君58
郑申为楚使韩60
虞卿论合纵61
谅毅使秦62
魏文侯息兵65
突厥可汗拜受隋文帝诏书66
“和亲之策,实天下幸甚”67
来使索要地图,升之聚而焚之68
沈括使辽69
李献甫能言折夏使71
李鸿章使俄72
(四)执法73
李离过杀而伏剑73
枉杀孝妇74
“定国为廷尉,民自以不冤”75
张敞捕贼77
柳庆不畏权贵78
于仲文断牛79
荣毗不因人废法80
功臣违法依罪服刑81
“立威名当以卿应之”82
法不罪无知83
斗殴罚款84
李余庆临死除恶84
宋法禁匿名信85
张昭及不畏权势87
刘皓惩豪医87
章綖含冤90
徐大理据法廷争91
具案后一年行杖刑92
马仁瑀不以私亲乱法93
张咏明断遗产案94
执法不公94
永功平冤96
石皋救无辜97
法无二门98
伯嘉明断98
董天眷断案99
(五)荐任100
汗明自荐100
孝成王用李伯101
魏惠王不用公孙鞅102
田仁和任安各有所任用103
有吏如班超,何须另选人104
周?举荐令仆才105
太宗授李道裕刑部侍郎106
李实荐萧祐107
赵憬荐王蒙108
“盆池之鱼犹陛下任人”110
县令须得三员保任112
蔡京任命官吏113
司马光推荐刘器之115
郭进以权道任人116
欲加之罪,其无辞乎118
(六)待士118
“此将材也”118
江上处女120
赵威后论待士121
魏文侯见翟璜123
汉文帝召见季布124
王生故辱廷尉以重之125
唐太宗赐李纲便轿126
食瓜不忘杜如晦127
“陛下投臣以赤心”127
刘蕡屈声播天下129
孟浩然奉诏吟诗受黜130
萧嵩草诏131
宣仁太后善待苏轼133
直言受奖135
“今日得二文士”136
宋太宗录用旧朝遗老137
宋神宗深纳王安石138
金世宗信人不疑140
宣宗畏陈规141
明英宗厚礼待士142
朱元璋深夜召士改册文145
张咏见诗留同僚147
(七)谏诤148
用人不当,国将灭亡148
田叔讽谏鲁王罢猎150
班偼伃辞辇151
谤木与谏鼓152
刘行本据理廷争153
魏征力谏太宗不纳人妻154
唐太宗纳谏赐诤臣157
孔颖达规劝太子158
唐太宗允准王珪之奏159
?死怀中161
张玄素谏太宗停建洛阳宫161
沈伦谏宋太宗赈灾163
吕蒙正直谏164
宋仁宗纳谏出民女165
陈禾碎御衣以直谏166
刘大夏谏罢揭帖168
刘大夏谏阻出兵169
屠侨谏止擒生虎171
“时事得失,言官须极论”171
(八)赏罚173
公孙龙谏平原君勿受赏173
齐威王赏罚严明174
“二将俱合上勋”176
王达因索贿而获罪177
吕元膺提升守陴者178
“赏罚之设,功过所归”178
宋神宗悬赏擒贼首179
吕惠卿戒宗泽杀逃卒180
宰相生日的赏赐181
罚不当罪182
(九)廉官183
邵伯拒造新居183
杨震不收礼185
王思政不隐私186
“凡受人委任,当如此也”187
厍狄士文公私分明188
李汭不受赠189
韩令掘牡丹190
王安石不受馈赠191
吕蒙正拒受古镜191
范仲淹受金授金192
刘温叟柜封王赠193
无宅相公194
宰相之子视银如污垢196
张伯行廉洁俭朴197
居官清廉的鱼侃198
严太守践城隍约199
洁身自好的刘熙载200
到任离任一样清贫202
(十)污吏203
卢昂瑟瑟枕203
“金牛御史”203
李锜贪酷204
如此“清风亮节”206
如此父子208
(十一)昏庸208
“南皮佐史总姓王”209
“驱驴宰相”209
陈希闵雅号210
玄宗、贵妃宠爱安禄山211
“三觉侍郎”212
昏君佞臣213
视师不知生兵为何物214
(十二)兴亡214
“有一于此,足以亡其国”214
楚灵王饿死山中216
“倾覆之祸,为世所传”217
京房与汉元帝论兴亡218
亡国之君219
越王侗之死220
隋炀帝的败亡222
宋太宗以金之亡为戒223
“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224
南唐亡国之君李煜225
二家事类227
(一)训诲227
赵母嫁女227
络秀诲子228
齐武成帝及后宠子229
柳僧习赞子231
“清白”二字遗子孙232
刘义隆训子识饥苦233
郭进知子233
陈尧咨受母训235
银工家出相何耻焉236
节妇训子236
陈翁补过237
(二)事亲239
薛包孝感双亲239
陆襄不吃切过的菜240
孝子徐孝肃241
刘子业不侍母疾242
萧衍居丧243
史行昌舍肉奉母243
终身不复临镜245
景旸笃于孝义245
明神宗侍母赏花247
杨果请为母试炷248
某知州忘母被革职248
(三)夫妇249
妻励夫志249
许允嫌妻丑250
阮新娘作粥待夫归252
卢夫人剔目253
公乘亿异乡遇妻254
尧臣夫妇对句255
梁贾弃妇256
陆游钟情前室258
秦桧妻阴险超其夫259
“忆人全在不言中”260
“陈也罢”260
“公胡我爱?”261
柳如是以死保夫产262
夫妇唱和,相得益彰263
(四)兄弟264
陈平兄弟264
薛包兄弟分家产265
兄弟争死266
妹代姊嫁267
“兄弟集见,如布衣之礼”268
虞世南请代兄死269
兄弟篱隔门庭270
太祖示袍让帝位与弟271
兄弟与学究272
完颜勖不阿附亲兄273
兄友弟恭274
章溢义救兄子275
严凤感悟施佐兄弟277
三德行类278
(一)忠直278
狐突谏晋怀公被杀278
“甚矣,汲黯之戆也”279
朱云折栏280
“议已出口,虽死不悔”282
虽死不易志284
晋阼存亡,在此一行285
为国除奸,死亦甘心286
各事其主287
“真社稷臣矣!”289
韦相拒撰碑志290
王弘瞻送道子291
白头老监292
横直其梃293
范公“三光”294
敬德自辩296
杨凝式责父297
范纯仁为苏辙廷争298
王安石请黜邓绾299
庄善辞母赴难300
陈贤违逆君命301
燕王即位,高贤宁辞不就职302
王忱百日约303
继盛自有胆304
赵贞吉怒斥权贵304
吴伟业拒改诗句305
汤斌驾前直陈306
狼曋死国308
(二)节烈308
唐雎不辱使命309
宁死不屈的松赟312
林摅拒习辽礼313
唐琦死节314
言官之女不屈而死316
苏缄义不死贼手317
徐徽言宁死不屈317
移室懑怒斥叛贼而死318
文天祥就义320
(三)任侠321
郗超散财321
“人有义声,卖药宋清”322
曹洽杀小使323
郭震助人323
庞籍代司马光受责324
吕氏兄弟赈济中表亲325
曾公亮救人危难326
侠义心肠328
世杰不以非道害物329
伏兵金山庙329
沈鲤不忍邻居卖树…………………………(331 )杨荣义助金幼孜332
宋琰勇于行义333
二卒义救富人334
顾贞观以曲救友335
(四)放诞336
陈遵嗜酒336
周嵩“火攻”周?337
蔡、谢争座338
阮籍求为步兵校尉339
“诸君何为入我?中?”340
王济伐李341
朱龄石放纵杀舅342
李泌以虚诞自任342
孝武帝狎侮群臣343
谢超宗恃才任诞344
谢朏不解玺346
张百杯347
张齐贤不拘小节349
汪道昆啜酒350
冯班酒醉应岁考350
许伯彦好说大话352
刘坤一筵前失礼353
“此虱福分大佳”354
(五)宽容355
士无不可容355
陈实诲“梁上君子”357
曹腾不恨种暠358
牛弘宽以待人359
元褒自诬360
伊娄谦以德报怨362
卢昌衡宽厚不校363
“呷醋节帅”364
唐太宗笑赦刘洎365
金兀术释妾366
王昭素宽宥盗者367
于令仪诲盗为良民368
宽以待人的宋神宗369
宋真宗宽宥狂士何宗韩370
宋太祖优容学士371
宋理宗度量恢宏372
宋太祖宽赦有过之臣373
乌古乃宽恕容物374
毛硕善待谤己者375
楚惠王食葅吞蛭376
俞公免使偷儿受窘377
“若不闻其声”378
杨翥卖驴378
(六)诚伪379
苏子说西周君放水379
张仪欺楚怀王380
以诚感敌而解围383
腹击自营华屋383
伪者反受厚遇386
王先生美言获嘉奖387
张敞画眉390
有求于我不受礼390
伪孝子郭纯哭母391
唐太宗以大信行于天下392
裴度拾金不昧393
裴思谦行贿取状元395
晏殊诚实396
设计扩城398
“小人之孝”399
王先生市物不可虚索400
文书欺骗王安石401
窃文骗官……………………………………(402 )宋太宗施威404
陆元方卖宅405
富不易妻406
王元之却马赠马407
蔡京兄弟依附名阀408
秦桧舞弊409
姚雄不嫌贫毁约410
柳州土人耕地得金411
“一猪不忍,宁自忍乎”412
心自有主413
曾振宗洁身自好414
纪昀随机应对415
曾国藩受骗416
巧对蛋价417
(七)俭侈419
宗楚客新宅419
刘裕清简寡约而有法度420
饼缘瓜皮422
刘公子独办樱桃宴423
嚼麝之谈424
“口刺其奢,而心服其盛”425
张知白清廉俭约427
宋仁宗与哲宗崇尚节俭427
王安石买瓦盆428
宋徽宗好奇喜异429
“王家钻天,司马入地”431
新官上任自牵驴431
王安石不择衣食432
周太祖遗嘱薄葬433
“不以口腹之故妄费一钱”434
曾国藩吃素菜436
(八)悭吝437
王戎悭吝437
王戎卖李钻核437
女遽还钱,王戎释然438
吞蝇吐脔438
韦庄殓子439
(九)谦傲440
“我有德于人也,不可不忘”440
郭解调解纠纷441
贺若弼自许为大将442
孙搴要誓443
以“忍”为上444
萧颖士嘲笑王尚书445
肃王善记不骄446
“柳开千轴,不如张景一书”447
“朕不如也”448
欧阳修不夺人功449
杨翥义让馆师450
缪彤对门下士仍称许伯451
高名贾祸452
(十)妒忌453
靳尚妒忌屈原之才453
老臣妒贾生454
妒妇吐蛇457
谢超宗妒陷王莹458
马融忌高才459
谢廷循妒忌进谗言460
兄妹窃国462
(十一)贪鄙462
奇货可居464
贪鄙的领军470
杨庆易姓求荣470
王锷“散财”472
御史扰同州473
“贪人败类”474
脸皮厚如甲475
外廉内贪476
“国之精华,尽于是矣”477
贪狡的世爵478
王西庄自掩贪陋480
(十二)怪癖481
潘彦好双陆481
唐衢唯善哭482
章谊谢客483
陆云的笑癖483
倪瓒有洁癖484
傅青主看花治病485
(十三)趋附486
翟公的得势与失势486
蒋乂宰臣录487
背作马镫487
请尝陈粪488
杨国忠子弟趋附朝士489
“向火乞儿”489
武后善逢迎490
“百两所迎,皆权要之子”492
太尉足香493
佞人冯希乐494
杨愿善佞495
蔡君谟作贡品496
孝廉阿谀巡抚497
甲鱼风波498
(十四)谗陷499
骊姬陷害太子申生499
郑袖阴除楚王爱妾500
建信君信谗进谗言501
杨素忌功、构陷忠良503
扬员外因衣受谗误前程504
李林甫口蜜腹剑505
张说伺机排姚崇506
高力士谗李白507
东坡“升仙”508
沈畸不附会权要被贬斥510
海陵王逼臣造伪证511
卢忠诬陷无辜512
冯舒语触县令受构陷513
金圣叹受陷罹难515
《长生殿》的风波516
(十五)残忍519
商臣弑父519
郑伟恼杀口吃牧童521
炀帝缢杀薛道衡521
脔割斛斯政523
田式专以立威为务524
燕荣残暴成性525
“取公铁笼头”527
史牟杀外甥528
废帝萧宝卷残忍无道528
北齐后主用蝎螫人取乐530
丞相喜吃活驴肠531
王彦升笑啖人耳532
萧耨斤弑齐天后533
麻答贪残535
明成祖杀人如儿戏536
(十六)淫泆537
竹叶盐汁引帝车537
曹丕无行538
山阴公主淫恣无度538
明帝以裸妇为乐539
“拥帐”540
书生误入蔡京花园541
(一)韬晦543
四处世类543
“纵心事外,无迹可间”543
锥舌缄口544
祸在老不知退545
董彦远炫才贾祸546
苏辙劝苏轼戒言547
韩世忠求田自安548
杨一清献策除奸贼549
“人言舅作贼若何?”550
吕楠进退有方551
杜安道慎密不泄553
(二)识见553
蹇叔哭师553
江乙谏楚王兼听善恶555
监门女之忧556
汲黯矫制赈灾558
郗鉴选婿560
李荣治盗561
唐太宗劝勉侍臣戒贪562
“岂以吾一妇人而乱天下法”563
宁王相马564
曹彬识李煜566
小处见大节567
杨王孙论裸葬569
长公主面杖逐太祖570
太祖“三带”571
杨云翼进言救众人572
刘大夏具有先识远量573
但识“廉耻”二字573
张居正知人575
“如此可大用”576
李馥的藏书图记577
“死灰复燃”579
(三)器量579
内省不疚,何患人言580
褚公住牛屋581
王衍嘱族人办事582
顾雍丧子节哀583
宽宏大量的房文烈584
郝南容设馔585
“不解事仆射”586
裴垍报崖枢587
杜甫酒醉戏严武588
王旦局量宽厚589
寇准的器量591
胡松与台使592
杨一清吊门下士593
太宰“晦气”594
器量可学595
孙得原与少年596
(四)辨惑597
“信然,为盗明矣”597
徐中行的雅量597
“黄犊子韦”599
猫犬互乳其子600
神仙之俦无异于凡人600
讹谬坊中语601
郑薰误认颜标602
萧颖士猜疑遭唾骂603
宰我非叛臣604
“遮说”辨惑605
世祖审察人心向背607
“杜十姨”嫁“五卒须”608
赏与罚之间610
(五)时势610
“得时者昌,失时者亡”611
贾彪首案母子相残罪613
(六)疑断614
当断不断,反受其乱614
秦武王求医616
客说春申君617
陈平渡河618
朱晖果断驱群贼619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620
智擒陈王621
以礼安邦622
失犊不惊624
仆散忠义临危不乱625
赵元察颜捉凶手626
刘徽柔明敏善听断626
李复亨推理破疑案627
“不信则无事可为”628
(七)智愚629
臧文仲谏焚女巫629
范痤智免于难630
楚庄王葬马631
周宣帝不欲令人同己633
柜中刺史634
斫窗舍人634
夜半集船人635
武则天服长生不老药636
七姨信邪636
无理的诉讼637
温峤机智杜谗638
“五福临门”风波639
(八)偏见……………………… ………(640)…“恐后代称唐家卖马粪”640
许棠轻侮汪遵640
“鞠狱岂贤者不可为之事耶?”642
罗隐讥裴筠642
朱绂易名求升官643
王黼二妾645
赵普不采人言645
欲除新法而后快646
宋庠误解吕夷简647
虞讷诋张率649
(九)褊急650
子公弑灵公650
周天子怒齐威王后往奔丧651
窦太后爱《老子》652
侯知一不伏致仕653
李凝道怒嚼酸枣653
唐太宗憎唐俭654
误放包谊655
性高而褊的尹师鲁657
至死不赞一词658
(十)恩仇659
夫差不忘父仇659
小臣借刀报私仇660
豫让刺襄子661
丁公释刘邦反为刘邦所杀665
冒顿复仇自立665
柳雄亮手刃父仇667
魏谟公报私仇668
李淑借机泄私怨670
张孝纯义娶吉氏女671
申屠希光报杀夫之仇672
张彦泽为恶受恶报674
“恩张”676
诸生毁赵居677
(十一)得失678
淳于髡搬兵678
刀闲使豪奴自愿效力680
赵简子放生680
郭璞哭陈述681
骂贼丧命682
武夫贪鄙,事与愿违683
物归原主684
赵普论取幽燕之得失685
(十二)交往686
“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686
信士必不乖违687
李宜得遇旧主688
唐玄宗邂逅王琚689
布衣之交691
方勺游东坡门692
马巨济不称门生于他人693
穷书生同途应试694
东坡待客695
愿君少作诗695
“桃杏嫁东风”郎中696
仲淹、夷简无私憾697
刘过会辛弃疾698
完颜?好交文士700
子敬赠马701
陈在之毁师得名702
唐寅作书劝文林703
顾璘谢客704
慷慨赠诗扇705
东阳与编修途中酣饮705
袁世凯怒辞张之洞706
秦大士贫而有志708
(十三)俊辩709
“率土之滨,莫非王臣”709
游腾说楚王710
陈轸妙对解谗言711
庸芮说宣太后勿以魏子为殉712
郑同论兵713
苏秦为燕说齐王715
“大虫、老鼠俱为十二相属”717
张建封巧言免友罪717
宋济答客嘲718
“艺眉有效,然后树须”719
孙卿醉梦之言720
绝欲为难721
“示有宰天下之志”722
涸梁山泊为农田722
黄幡绰讽喻唐玄宗723
“獐边是鹿,鹿边是獐”724
吴山论旌典725
“旗开得胜”726
老僧俊辩折毕沅727
(十四)悔悟728
郑庄公隧而见母728
秦穆公引咎自责730
胡常自省………………………………………(731 )“朕有怒过之美”732
谢朓临诛愧悔733
富人之子自新734
韩缜闻过则改735
汉高祖悔悟释萧何736
宋太祖悔杀坐骑737
宋孝宗悟收前诏738
宋英宗采纳正言738
儿子惧诗养父740
五事业类741
(一)立志741
原宪安贫乐道741
班超投笔743
陈蕃少有清世之志744
勉夫立志求学744
司马光发誓不复出游745
“敌未灭,何以家为?”746
杨鼎箪瓢不贪富747
“志节如是,吾见其败矣”748
阎正衡笃志于学749
(二)求知751
黄霸狱中学经751
翟方进京师受经752
纪昌学射753
笃好经史,遗落世事754
褚遂良问书法755
“绣囊”马融756
段维四十而学757
吹火照书诵读758
蔡邕学书发愤忘食759
钟繇精心学书760
欧阳修劝人勤读多写761
“男何以跪而女不跪?”762
闻一知十763
赵普遇事读《论语》764
欧阳修改文章765
王安石改诗766
手不释卷767
宗雄托疾学契丹文字768
王安石嚼石莲768
读书如遇友769
活死人770
吴历临摹《醉翁亭》真迹771
(三)功名773
“宋五又坦率矣!”773
“果然衔得锦标归”774
今非昔比775
尹枢自放状头776
白敏中不以功名负至交777
王羲之字体价高779
冯当世未第题诗780
杜默谒项王781
(四)成败782
“视吾舌尚在不?”782
刘昼自视高才783
“湛郎及第,彭伉落驴”784
张倬落第785
司马光深得民心786
方苞以文名天下788
六战伐类790
(一)备战790
天下久安,兵不知战790
胸中自有数万甲兵791
种世衡筑城练兵792
忠义备劲弓794
(二)士气795
“有力如虎”795
赵匡胤阵前鼓士气796
军校稳定军心797
劾里钵激励士气破强敌798
置之死地而后生800
众志成城,寡能敌众801
(三)纪律803
“非诏不可以取”804
折御卿守纪尽职804
拊循招徕,威惠甚著805
郑庄公御敌有方809
(四)攻守809
晋师围鼓810
陈茂固止大将军挑战813
问罪之师不袭葬813
世无曹翰,不讨幽燕814
种彝叔知兵815
完颜霆智取朐山816
高琪巧用车轮战817
燕军不战而取扬州818
(五)计谋820
毁车为行,战而胜之820
桓臧为昭雎说楚王821
赵国计取中山822
唐太宗巧计退敌823
王翦灭赵823
李穆智救宇文泰824
维州复陷827
曹玮计胜疲敌828
韩世忠计沉敌兵船830
宋太祖计杀林仁肇832
定方计复汝州833
彀英献策败吴玠834
完颜晏计平叛乱836
裂衣为旗,吓退敌军837
声东击西838
萧干计退宋军839
王真计杀敌军841
计讨入侵之敌841
(六)救援842
乘夜驰援842
耶律逊宁受命救援幽州844
(七)官兵845
庾亮宽宥误射舵工者845
唐太宗爱护将士846
狄青留面文以劝士卒847
将帅遭陷,军情不悦848
老兵帮赵抃克制邪念848
统帅智创神箭850
(八)敌我851
“怒我而怠寇”851
助敌撤退853
韩不战而割地与秦854
轻敌之国,命不长矣855
董庆为质于齐857
史万岁威震敌胆858
杨武通孤军奋战遇害859
李愬以诚待敌将860
寇准临敌不惊861
秦桧以诚待敌862
魏矼说服三帅团结对敌863
辽主轻敌,众不敌寡864
完颜昂料敌如神865
谭渊尽杀降敌867
“师克在和,不在众”868
(九)胜负868
齐、晋媾和869
虞卿论媾和872
卫青大捷后固谢封子874
尹继伦大败契丹军875
陈友定兵败身亡878
丘福拒谏而金军覆没879
七杂俎类882
(一)哲理882
孔子观欹器882
楼缓说赵王883
南辕北辙885
塞翁失马886
“穷其下能不危者,未之有也”887
造父学驾车890
路见桑妇891
九方皋相马892
修身历894
苏轼与司马光论茶和墨895
苏轼谈用兵896
(二)诙谐897
汉明帝亲手打人897
陇西“牛”与扶风“马”898
“何需郎中”899
蝎为“主簿虫”899
徐之才好剧谈体语900
勿近“禁脔”901
“首冠蓬山”902
钱昆求任“螃蟹”州903
“澡豆其如予何”904
杨朴还山905
名士吃屎906
“枢密副使”可治淋病907
“三耳”与“二心”908
“皛饭”与“毳饭”909
苏轼解字910
“卖公直甚分文?”911
“之乎者也,助得甚事”912
“换羊书”912
文天祥戏同僚914
不传秘方“独睡丸”915
余音绕梁916
(三)才艺916
神童元嘉917
大力士彭博通918
十二辰车919
“莲花漏”计时器919
陈谏强记920
神口祖莹921
平阳公主的娘子军922
六十日内官三品922
“此真天才,当垂不朽矣”924
顾况赞居易925
七岁李贺名动京华926
老妇艾灸治脐风928
黄庭坚五岁诵六经929
“移巢别处觅雕梁”929
阿骨打善射930
接矢射兔931
一日十赋932
金农为盐商解围………………………………(933 )(四)怪异934
蓟子训异术934
彭高斗豪935
过失杀人者936
仡佬族活食胎鼠937
瞽人同寅断占奇中937
渤海妒妇939
(五)轶事940
蔡邕善识音乐940
王安石笑纳老妇人酬礼941
“射雉之符,今日验不?”942
郭司法问品秩943
唐太宗吞蝗945
韩愈登华山945
伎伶讴诗分高下946
画龙点睛949
兰陵王戴假面上阵949
“徐妃半妆”950
牵红丝娶妇951
王羲之以书法换鹅952
画能除病953
真宗改文,杨亿辞职954
杨亿对句955
寿禅师放生955
昭宪太后956
“其仆即尔,主可知矣”957
美髯须958
米芾偷《道林诗》牌959
苏洵论王安石960
宋高宗投珠汴水961
赵匡胤的澶州之行962
“大肚”宰相964
东台御史惜妖娆966
不以残食与宫人967
“以天下无气义丈夫为钓饵”968
“人样子”969
东坡得名由来970
陆树声辞官971
朱国祚当众责奴972
元旦日食不行朝贺礼974
“兽面人心,何害!”975
半字师976
“救命钟”976
陈友谅私访宋濂978
朱彝尊搜求古书979
叶天士治穷病981
(六)民俗982
五溪的悬棺葬982
麻胡983
狐神983
公主遵民俗984
越人娶织妇985
温热族男女自媒985
粤闽间的械斗陋俗9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