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动脉粥样硬化与冠心病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动脉粥样硬化与冠心病
  • 蔡海江等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 ISBN:14048·4175
  • 出版时间:1982
  • 标注页数:583页
  • 文件大小:21MB
  • 文件页数:590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动脉粥样硬化与冠心病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目录1

第一篇 动脉粥样硬化1

第一章 动脉粥样硬化的病理形态变化1

第一节 动脉的正常结构1

第二节 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态学和形态发生学7

第三节 动脉粥样硬化在各部位的特点及其临床意义20

第二章 动脉粥样硬化的病因学31

第一节 年龄因素的作用31

第二节 饮食因素的作用33

第三节 高血压与动脉粥样硬化36

第四节 吸烟与动脉粥样硬化38

第五节 体力活动与动脉粥样硬化41

第六节 性别与动脉粥样硬化43

第七节 精神因素与动脉粥样硬化43

第八节 其它因素45

第三章 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学50

第一节 血浆脂蛋白与动脉粥样硬化51

第二节 动脉粥样硬化与力学因素86

第三节 血管内皮损伤与动脉粥样硬化104

第四节 动脉壁代谢和动脉粥样硬化130

第五节 动脉平滑肌细胞与动脉粥样硬化153

第六节 血小板、血栓形成与动脉粥样硬化174

第七节 免疫与动脉粥样硬化191

第八节 遗传与动脉粥样硬化205

第九节 神经内分泌与动脉粥样硬化222

第四章 动脉粥样硬化的消退246

第一节 消退的概念及其研究方法的评价246

第二节 几种主要动物模型上的消退研究进展248

第三节 消退时细胞和亚细胞形态结构的改变256

第四节 消退时的生化改变263

第五节 人类动脉粥样硬化消退的现代证据269

第六节 动脉粥样硬化消退的可能机理271

第七节 展望和结语279

第五章 实验性动脉粥样硬化的研究方法286

第一节 实验性高脂血症的复制方法286

第二节 动脉内皮损伤的方法296

第三节 流变学在动脉粥样硬化造型中的应用303

第四节 组织和细胞培养在动脉粥样硬化研究中的应用306

第五节 细胞化学中的几种特殊技术在动脉粥样硬化研究中的应用313

第六章 动脉粥样硬化的防治原则320

第一节 预防和治疗高脂血症320

第二节 抗凝与抗血小板治疗327

第三节 加强管壁屏障,限制平滑肌细胞增殖328

第七章 总论334

第二篇 冠心病334

第八章 冠脉循环及其调节339

第一节 冠脉循环的特征及研究冠脉血流的意义339

第二节 冠脉血流的调节343

附录 冠脉流量的测定原理385

第九章 心肌需氧的调节及急性心肌缺氧的病理生理406

第一节 心肌需氧与供氧间的平衡406

第二节 心肌力学的基本概念407

第三节 心肌耗氧量的决定因素410

第四节 研究心肌耗氧量决定因素的临床意义417

第五节 急性心肌缺氧时心肌的形态变化420

第六节 急性心肌缺氧时心肌的代谢变化424

第七节 急性心肌缺氧时心肌收缩力的变化433

第八节 心肌缺氧与缺血性影响的差别435

附录 心肌耗氧量的测定436

第十章 心绞痛445

第一节 临床表现及其诱因445

第二节 疼痛的产生及冲动传导途径446

第三节 病理所见447

第四节 心绞痛的发生原理447

第五节 心绞痛的治疗450

第六节 不稳定型心绞痛451

第七节 变异型心绞痛455

第十一章 心肌梗死465

第一节 概述465

第二节 病因发病机制469

第三节 心肌缺血的病理生理变化481

第四节 心肌梗死的代谢变化和心肌酶的释放486

第五节 心肌梗死的病理形态学变化491

第六节 心肌梗死时心功能及血液动力学改变(包括心源性休克)493

第七节 预后512

第八节 防治问题513

附录 心肌梗死范围的测定原理和方法520

第十二章 心力衰竭(心功能不全)540

第一节 临床表现540

第二节 发病原因541

第三节 发病机制545

第四节 治疗原则550

第十三章 心律失常556

第一节 心肌梗死时心电图的基本特征及其形成机制556

第二节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的心律失常561

第三节 慢性冠状动脉疾病以及愈合的心肌梗死并发的心律失常576

第四节 猝死579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