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生态学概论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生态学概论
  • 曹凑贵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 ISBN:7040106019
  • 出版时间:2002
  • 标注页数:421页
  • 文件大小:21MB
  • 文件页数:436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生态学概论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1 绪论1

1.1 生态学的产生及发展2

1.1.1 生态学的定义2

1.1.2 生态学的发展简史3

1.2 生态学的学科体系7

1.2.1 生态学的研究对象及内容7

1.2.2 生态学的分支学科8

1.2.3 生态学的研究方法及方法论9

复习与思考10

主要参考文献11

2 生态系统12

2.1 系统观与生态系统13

2.1.1 “系统”观念的引入13

2.1.2 系统的基本性质13

2.1.3 系统方法15

2.1.4 生态系统的含义17

2.2 生态系统的一般特性18

2.2.1 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18

2.2.2 生态系统的一般结构20

2.2.3 生态系统的基本功能及过程20

2.2.4 生态系统的特点23

2.2.5 生态系统研究与一般系统的差异24

2.3 生态系统的类型25

2.3.1 按环境性质划分26

2.3.2 按人类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划分27

2.4 一般生态系统概述29

2.4.1 生物圈生态系统29

2.4.2 水域生态系统30

2.4.3 湿地生态系统33

2.4.4 陆地生态系统36

2.4.5 农业生态系统38

2.4.6 城市生态系统41

复习与思考41

主要参考文献42

3 生态系统中的生物与环境43

3.1 生物种及个体生态学44

3.2 生态因子及其时空变化45

3.2.1 环境的概念与类型45

3.2.2 生态因子的概念与类型47

3.2.3 生态因子的时空变化及生物分布48

3.3 生态因子的作用规律54

3.3.1 限制因子定律54

3.3.2 耐性定律56

3.3.3 生态因子综合作用定律58

3.4 生态因子对生物的影响62

3.4.1 光的作用及生物的适应性62

3.4.2 温度的作用及生物的适应性66

3.4.3 水的作用及生物的适应性73

3.4.4 土壤的作用及生物的适应性77

3.4.5 大气的作用及生物的适应性80

3.5 生物对生态因子的适应82

3.5.1 生态适应及生物进化82

3.5.2 生态型83

3.5.3 生活型84

3.5.4 生境与生态位86

3.6 生物的环境改造作用87

3.6.1 森林植被的生态效应87

3.6.2 海洋生物的生态效应89

3.6.3 淡水生物的生态效应90

3.6.4 土壤生物的生态效应90

3.6.5 草原植被的生态效应91

复习与思考92

主要参考文献92

4 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种群94

4.1 生物种群及种群生态学95

4.2 种群的基本特征96

4.2.1 种群的大小和密度96

4.2.2 种群的年龄结构和性别比96

4.2.3 种群的出生率与死亡率98

4.2.4 种群的生命表和生存曲线99

4.2.5 种群的内禀增长率100

4.2.6 种群的环境容纳量101

4.3 种群的数量动态及调节102

4.3.1 种群的增长的理论模型102

4.3.2 种群的实际数量动态105

4.3.3 种群调节108

4.3.4 生态对策112

4.4 种群的种内关系113

4.4.1 种群内个体的空间分布113

4.4.2 群聚与阿利氏原则115

4.4.3 种内竞争与自疏116

4.4.4 隔离和领域性118

4.4.5 种群的社会等级及分工118

4.5 种群的种间关系119

4.5.1 种间相互作用的类型119

4.5.2 种间正相互作用120

4.5.3 种间负相互作用121

4.5.4 种间协同进化127

复习与思考127

主要参考文献128

5 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群落129

5.1 生物群落及群落生态学130

5.1.1 生物群落的定义130

5.1.2 群落的基本特征131

5.1.3 群落生态学132

5.2 群落的组成133

5.2.1 物种组成的性质分析133

5.2.2 物种组成的数量特征136

5.3 群落的结构137

5.3.1 群落的外貌137

5.3.2 群落的水平结构137

5.3.3 群落的垂直结构138

5.3.4 群落的时间结构140

5.3.5 群落的交错区与边缘效应141

5.3.6 岛屿效应143

5.3.7 干扰对群落结构的影响146

5.4 群落的演替147

5.4.1 群落演替的概念147

5.4.2 演替序列150

5.4.3 群落演替的影响因素156

5.4.4 顶极群落157

5.5 生物多样性与群落稳定性160

5.5.1 生物多样性160

5.5.2 群落多样性的影响因子163

5.5.3 群落的稳定性165

复习与思考166

主要参考文献167

6 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168

6.1 能量流动的基本原理169

6.1.1 能量的概念、形式及转化169

6.1.2 生态系统的能源170

6.1.3 热力学第一定律170

6.1.4 热力学第二定律171

6.1.5 序、熵与耗散结构172

6.2 能量流动的渠道174

6.2.1 食物链174

6.2.2 营养级176

6.2.3 食物网176

6.3 能量流动过程178

6.3.1 能量流动途径178

6.3.2 生态效率181

6.3.3 生态学金字塔183

6.4 能流模型184

6.4.1 能流符号184

6.4.2 能流模型185

6.5 能流与生态系统生产力186

6.5.1 生物生产及生产力的有关概念186

6.5.2 初级生产188

6.5.3 次级生产190

复习与思考191

主要参考文献192

7 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193

7.1 物质循环的基本原理194

7.1.1 物质循环的有关概念194

7.1.2 物质循环的基本形式196

7.1.3 物质循环的类型196

7.1.4 物质循环的特点197

7.2 几种重要循环的概述199

7.2.1 水循环199

7.2.2 碳循环201

7.2.3 氮循环204

7.2.4 磷循环207

7.2.5 硫循环209

7.2.6 养分循环211

7.3 物质循环与环境问题213

7.3.1 生物放大作用213

7.3.2 化学农药与物质循环215

7.3.3 化学肥料与物质循环218

复习与思考220

主要参考文献220

8 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221

8.1 信息流的概念222

8.1.1 信息的概念222

8.1.2 信息的主要特征223

8.1.3 信息的类型223

8.2 信息在生态系统中的传递226

8.2.1 生态系统的信息特点226

8.2.2 生态系统信息流的过程环节227

8.2.3 信息传递的模型228

8.2.4 信息传递实例230

8.3 植物的信息传递232

8.3.1 阳光与植物间的信息联系232

8.3.2 植物间的化学信息联系233

8.3.3 植物与微生物间的信息传递235

8.3.4 植物与动物间的信息传递236

8.4 动物间的信息传递237

8.4.1 动物间信息通讯的特点237

8.4.2 视觉信号通讯238

8.4.3 声音信号通讯239

8.4.4 接触通讯240

8.4.5 舞蹈信号通讯241

8.4.6 电通讯242

8.4.7 动物间的化学通讯242

8.5 信息流的人工调控245

8.5.1 光信息的应用245

8.5.2 化学信息的应用245

8.5.3 声信息的应用246

复习与思考246

主要参考文献247

9 生态系统的结构248

9.1 生态系统结构概述249

9.1.1 生态系统结构概述249

9.1.2 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的关系249

9.2 生态系统的层次结构251

9.2.1 层次系统理论和生态系统的层次结构251

9.2.2 生态系统层次结构的特征253

9.2.3 研究生态系统层次结构的意义254

9.3 生态系统的时空形态结构255

9.3.1 生态系统的垂直结构特征256

9.3.2 生态系统的水平结构特征258

9.3.3 生态系统的时间结构特征259

9.3.4 生态系统时空结构的高效利用260

9.4 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261

9.4.1 食物链加环261

9.4.2 食物链网结构设计262

复习与思考264

主要参考文献265

10 生态系统的调控266

10.1 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及稳态机制267

10.1.1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反馈控制267

10.1.2 生态系统的自我调控270

10.1.3 生态系统不同层次的稳态机制273

10.2 生态系统的发展276

10.2.1 生态系统的动态276

10.2.2 生态系统的进货279

10.3 生态平衡及其人工调控281

10.3.1 生态平衡281

10.3.2 生态平衡失调284

10.3.3 生态重建与恢复生态学285

10.3.4 生态系统的人工调控290

复习与思考292

主要参考文献293

11 生态环境资源294

11.1 环境资源概述295

11.1.1 环境资源的概念及特点295

11.1.2 环境资源的生态经济规律299

11.2 土地资源308

11.2.1 我国土地资源的基本特征308

11.2.2 土地资源退化问题309

11.2.3 土地资源利用与保护311

11.3 气候资源313

11.3.1 我国光、热、降水等气候资源的分布状况313

11.3.2 气候资源的开发利用315

11.4 水资源316

11.4.1 我国水资源的特点316

11.4.2 水资源的利用与开发317

11.5 生物资源319

11.5.1 我国生物资源的现状及问题319

11.5.2生物资源保护322

复习与思考323

主要参考文献324

第12章 生态学的应用325

12.1 景观生态学326

12.1.1 景观和景观生态学326

12.1.2 景观生态学的一般概念327

12.1.3 景观生态学的研究方法329

12.1.4 景观生态学的应用330

12.2 城市生态学331

12.2.1 城市生态学及其发展331

12.2.2 城市生态学研究的几种观点332

12.2.3 城市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334

12.2.4 城市生态系统的调控方法336

12.3 污染生态学337

12.3.1 污染生态学产生的背景与内涵337

12.3.2 环境污染338

12.3.3 环境污染的生物监测340

12.3.4 废弃物的生物处理342

12.4 生态旅游344

12.4.1 生态旅游的产生与发展344

12.4.2 生态旅游的内涵与特征345

12.4.3 生态旅游的理论基础347

12.4.4 国内外生态旅游发展概况349

12.5 生态农业与生态工程351

12.5.1 生态农业的产生及含义351

12.5.3 生态工程354

复习与思考358

主要参考文献359

13 人类生态与可持续发展360

13.1 人类生态学361

13.1.1 人类生态学的发展361

13.1.2 人类生态学的研究内容及目标362

13.1.3 人类生态系统364

13.2 人类与环境365

13.2.1 人类是地球环境演化的产物365

13.2.2 人类对自然资源的需求与压力366

13.2.3 人类对环境的改造368

13.3 人类发展与地球人口369

13.3.1 人口增长动态369

13.3.2 人口增长的特点370

13.3.3 人口分布373

13.3.4 人口质量373

13.3.5 拥挤效应及人口承载力377

13.4 人类生态问题378

13.4.1 人类生态问题概况378

13.4.2 全球变暖379

13.4.3 酸雨381

13.4.4 臭氧层破坏383

13.4.5 荒漠化384

13.5 人类可持续发展388

13.5.1 人类可持续发展思想的由来388

13.5.2 可持续发展战略理论的提出392

13.5.3 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基本内涵393

复习与思考398

主要参考文献398

14 生态学的研究方法399

14.1 生态学研究方法概述400

14.1.1 生态学研究方法的发展历程400

14.1.2 生态学研究的基本方法401

14.1.3 生态学研究方法的发展趋势402

14.2 生态系统分析和模拟403

14.2.1 系统分析与模拟模型403

14.2.2 模型的类型404

14.2.3 建模的方法和步骤405

14.2.4 生态模型407

14.3 生态规划408

14.3.1 生态规划的产生与发展408

14.3.2 生态规划的原则及步骤409

14.3.3 生态规划编制的主要内容与方法411

14.4 生态学研究中新技术的应用413

14.4.2 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的应用415

14.4.3 全球定位系统技术的应用418

14.4.4 稳定同位素技术的应用418

复习与思考420

主要参考文献420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