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古代史 下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黎邦正 著
- 出版社: 重庆市: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 ISBN:
- 出版时间:1989
- 标注页数:538页
- 文件大小:23MB
- 文件页数:630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国古代史 下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目录1
下册1
第六章 隋唐五代时期—封建国家的繁荣(581—960年)1
第一节隋的统一与社会经济的发展1
一隋的建立和统一1
1 隋的建立1
2 隋统一全国2
二隋朝政治制度的整顿和改革4
1 三省六部制的确立4
4 府兵制的改革5
3 科举制的创立5
2 地方行政机构的简化5
5 《隋律》的制订6
三营建东都和开通运河7
1 营建东都7
2 运河的开凿8
四隋与周边各族的关系9
1 隋与突厥的关系9
2 隋与吐谷浑西域的关系10
3 台湾和大陆联系的加强10
1 继续推行均田制和租调力役制11
五隋朝经济的恢复和发展11
2 大索貌阅和输籍法12
3 统一货币和度量衡13
4 隋的经济的恢复和发展13
第二节隋末农民大起义16
一 农民起义的历史背景16
1 土地兼并的发展17
2 刑法的苛酷17
3 大兴土木18
4 巡游无度和纵情挥霍18
5 对高丽的三次战争19
二隋末农民大起义20
1 王薄首举义旗20
2 翟让、李密与瓦岗军21
3 河北起义军22
4 江淮起义军23
三隋末农民起义的历史意义23
第三节唐朝前期的繁荣24
一唐朝的建立和统一24
1 李渊太原起兵和唐朝的建立24
2 唐朝的统一25
二玄武门之变26
三唐初的政治经济措施27
1 健全三省六部的中央机构27
2 地方统治机构的加强28
3 府兵制的整顿28
4 科举制的发展29
5 《唐律》的制订30
6 均田制和租庸调制30
7从“贞观之治”到“开元之治”33
四唐前期社会经济的繁荣41
1 农业的迅速发展42
2 手工业的迅速发展44
3 商业的发达47
4 驿站和水陆交通的发展49
五唐与各少数民族联系的加强50
1 突厥50
2 回纥53
3 西域诸国54
4 吐蕃55
5 南诏57
6 靺鞨58
六唐和亚州各国经济文化的交流59
1 朝鲜60
2 日本61
3 印度63
4 东南亚各国64
5西亚各国66
第四节唐代后期的社会危机和农民起义68
一安史之乱68
1 安史之乱爆发的原因68
2 安史之乱的爆发71
1 藩镇割据74
二唐代后期的政治74
2 宦官专权76
3 朋党之争77
三唐代后期的经济79
1 土地买卖的盛行79
2 地主庄园的发展79
3 均田制的崩溃和两税法的实行81
4 江南水利事业的发展84
5 手工业的继续发展84
6 夜市和草市87
四唐末农民起义88
1 唐末的黑暗统治和人民的痛苦生活88
7 飞钱和柜坊的出现88
2裘甫和庞勋起义92
3 王仙芝、黄巢起义95
4唐末农民战争的特点、历史意义和经验教训100
5 唐朝的灭亡101
附隋世系表101
唐世系表102
一契丹的兴起与中原人民的抗辽斗争103
1 契丹的兴起和耶律阿保机的建国103
第五节五代十国的分立和割据103
2 辽的政治制度105
3 契丹人民对东北地区经济的开发108
二五代十国的分立112
1 五代十国政权的更替112
2 割据政权的暴行与各族人民的反抗117
3 周世宗的改革与统一活动119
4 南方经济的发展121
附五代世系表125
十国世系表125
1 西方宗教的传入126
一宗教和哲学126
第六节隋唐五代的文化126
2 道教和佛教的盛行127
3 傅奕、吕才的无神论思想131
4 韩愈、李翱的唯心主义哲学及其反佛斗争132
5 柳宗元和刘禹锡的唯物主义思想134
二文学137
1 诗歌137
2 古文运动141
3 传奇、变文和词的兴起142
三史学143
1 绘画146
四艺术146
2 雕塑147
3 书法147
4 音乐舞蹈148
五科学技术149
1 天文历法149
2 医药学149
3 雕板印刷术150
4 建筑151
第一节北宋的政治和经济153
一北宋的建立和基本统一153
第七章宋辽夏金元时期封建社会的继续发展和各族关系的加强(960—1368年)153
二强化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措施155
1 军权集中155
2 政权、司法权和财权的集中157
3 发展和完善科举制159
三北宋的阶级关系和初期的农民起义160
1 北宋的阶级关系和土地占有情况160
2 王小波、李顺起义166
四北宋经济的发展169
1 农业生产的发展169
2手工业的发展172
3 商业的繁荣和海外贸易的发达175
五北宋与辽、西夏、大理的关系177
1 宋与辽的关系178
2 宋与西夏的关系181
3 宋与大理的关系184
六北宋中后期社会危机的加深和王安石变法185
1 北宋中叶的社会危机185
2 “庆历新政”和宋神宗,王安石主持的变法190
3 北宋后期的腐朽统治和方腊、宋江起义198
一女真族的建国和辽、宋的灭亡203
1 女真族的兴起和金的建立203
第二节北宋的灭亡南宋与金对峙203
2阿骨打领导的反辽斗争和辽的灭亡206
3金军南下和北宋的灭亡210
附辽世系表213
西辽世系表213
北宋世系表214
二南宋与金的对峙215
1 南宋的建立215
2 北方人民的抗金斗争217
3 南宋军民的抗金斗争220
4 宋金对峙局面的形成225
三南方经济的发展227
1农业生产的发展228
2 手工业的发展230
3城市的繁荣与商业贸易的发展232
四钟相、杨么起义234
1 南宋初年社会的黑暗234
2 钟相、杨么领导的起义235
五金统治下的北方238
1 女真族的封建化238
2 北方经济的恢复和发展242
3 红袄军起义246
1 蒙古族兴起249
一蒙古族的兴起和元朝的统一249
第三节大一统的元王朝249
2 铁木真统一蒙古各部和蒙古国的建立252
3 蒙古贵族发动的战争255
4 元朝的建立和南宋的灭亡262
附西夏、金、南宋世系表266
二元朝的统治政策268
1 忽必烈采用“汉法”268
2 建立中央集权的统治机构269
3 利用宗教进行统治270
4 实行民族歧视和民族压迫政策271
5 军制、法律和驿站制度273
三元朝的社会经济275
1 土地占有关系与赋役制度275
2 农业生产的恢复与发展278
3 手工业的发展280
4 商业的繁荣282
四元末农民大起义284
1 社会矛盾的激化284
2 红巾军大起义286
3 朱元璋北伐和元朝灭亡290
1 哲学293
第四节宋元时期的文化293
一哲学和宗教293
2 宗教297
二文学艺术298
1 宋词298
2 散文、话本、元曲300
3 绘画与书法302
三史学303
1 《资治通鉴》和《通鉴纪事本末》303
3 金石学与地方志304
2 《通志》与《文献通考》304
四科学技术305
1三大发明及其西传305
2 沈括和《梦溪笔谈》306
3 郭守敬与《授时历》307
4 数学与珠算308
5 农业科学308
6 医学309
附蒙古、元世系表310
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强化311
1改行中书省为承宣布政使司311
第一节明朝前期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强化和社会经济的发展311
第八章 明代封建专制制度的高度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1368—1644年)311
2废中书省和丞相制312
3 设置内阁、总督和巡抚312
4改革监察机构314
5 设五军都督府和建立卫所制314
6制订《大明律》和《大诰》315
7 整顿吏治,严惩贪污317
8 大办学校,发展科举318
9 建立厂卫,实行特务统治319
10诛杀功臣和兴文字狱321
二 “靖难之役”和迁都北京323
三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325
1 明初社会经济的残破和发展社会生产的措施325
2 赋役和粮长制度330
3 编制黄册和鱼鳞册,严格控制和剥削人民331
4 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经济繁荣332
第二节明代中期社会矛盾的激化和张居正改革334
一社会矛盾的激化334
1宦官专权335
2 内阁倾轧337
3 厂卫横行338
4 封建剥削的加重和农民处境的恶化340
5明代中期的农民起义345
二张居正改革349
1 改革的背景349
2 改革的内容350
3 改革的实质和成效354
第三书明代中后期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的萌芽355
一社会生产力的提高与商品经济的发展355
1 社会生产力的提高355
2 商品经济的发展357
1 农业雇佣劳动者的出现359
二社会结构的变化359
2 佃户人身依附关系的松弛360
3 经营地主的出现360
三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361
第四节明政府对边疆地区的管理和对外关系中的正确政策364
一明政府对边疆地区的管理364
1 对蒙古贵族侵扰的防御364
2 西藏与内地的密切联系368
3 西北卫的设置370
4 西南地区的“改土归流”371
5 时东北地区的管理372
1 郑和下西洋374
二 明朝与亚洲各国的友好往来和对西方殖民势力的斗争374
2明与安南、真腊、日本、朝鲜等国的交往376
3 东南沿海的抗倭斗争与中国人民的援朝抗日战争379
4 反对西方殖民者的正义斗争381
第五节明后期社会矛盾空前激化和明末农民战争383
一满族的发展383
1 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和建立八旗制度383
2 后金与明朝的战争385
3 皇太极建清和统一东北387
二政治黑暗,党争激烈388
三城市人民反对矿税监的斗争392
四土地高度集中和赋税苛重394
五明末农民战争397
1 大起义在陕北爆发397
2 王二起义到荥阳大会398
3 明政府“剿”、“抚”政策的破产400
4 农民政权的建立和明朝的覆亡402
5 大起义的失败及其历史意义403
第六节明朝的文化409
一哲学思想409
1 王守仁的“心学409
2 王学左派李贽411
二史学和类书414
三文学艺术416
四科学技术420
附明朝世系表424
第九章 清朝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进一步发展(1644—1840年)425
第一节清军入关和各地人民的抗清斗争425
一清军入关后社会矛盾的转化与福王政权的覆亡425
二各地抗清斗争的高涨430
1 北方人民的抗清斗争430
2 江阴、嘉定人民的抗清斗争433
4 桂王政权的建立和以大顺、大西农民军余部为主体的联合抗清434
3 鲁王、唐王政权的建立和东南人民的抗清斗争434
5 郑成功的抗清斗争及其收复台湾437
第二节君主专制的加强和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440
一封建专制统治的加强440
1 中央和地方统治机构441
2 清朝的兵制445
3 严酷的刑法446
4 严密的思想控制和文字狱447
二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的进一步巩固与发展450
1 康熙平定“三藩”及其收复台湾451
2 平定准噶尔上层分子的叛乱与土尔扈特重返祖国454
3 平定大小和卓木及张格尔的叛乱458
4 驻臧大臣的设置与西臧地区管理的加强460
5 西南地区的“改土归流”和大、小金川事件461
6边疆地区的开发和各族经济文化的发展与相互联系的加强462
第三节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缓慢增长466
一、清初的经济发展466
1清初恢复经济的措施466
2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469
3手工工人的“叫歇”斗争475
二清代资本主义萌芽的缓慢增长476
第四节社会矛盾的激化和备族人民起义481
一社会矛盾的激化481
1 政治的腐败481
2 军队的腐化484
3土地兼并加剧,赋税剥削苛重485
二各族人民的起义486
1 佃农的抗租和争取永佃权的斗争486
2少数民族起义488
3 秘密会社领导的起义491
4 清中叶各族人民起义的特点496
一明清之际的国际形势及中外经济文化交流497
第五节清代中外经济文化交流和中国人民反对外国侵略者的斗争497
1 中国和亚洲各国经济文化联系的加强498
2 中国同欧洲的经济文化交往501
3 清政府的闭关政策及其影响504
二中国人民反对西方侵略者的斗争507
1 反对沙俄侵略者的斗争507
2 反对英国侵略者的斗争510
第六节清代文化514
一哲学514
1 清初三大思想家514
2 唐甄的政治思想520
3 颜元和戴震的反理学思想521
二考据学和史学524
1 考据学524
2 史学研究成果525
3 对书籍的整理和编纂527
三文学和艺术528
1 文学528
2 美术532
四科学技术533
附清朝世系表535
后记5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