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反坦克导弹设计原理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反坦克导弹设计原理
  • 万春熙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市:国防工业出版社
  • ISBN:
  • 出版时间:1981
  • 标注页数:400页
  • 文件大小:18MB
  • 文件页数:410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反坦克导弹设计原理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目录1

绪论1

§0-1 反坦克导弹的发展1

§0-2 反坦克导弹在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2

§0-3 反坦克导弹同一般导弹技术及科学技术之间的关系2

§0-4 反坦克导弹的研制过程4

第一章 关于反坦克导弹的战术技术要求7

§1-1 战术技术要求的意义7

§1-2 有效射程范围7

§1-3 射击精确性8

§1-5 导弹系统的可靠性10

§1-4 威力10

§1-6 导弹武器的安全性12

§1-7 导弹系统对于实战条件的适应性13

§1-8 勤务处理过程中的方便性及安定性15

§1-9 大量生产时的经济性和工艺性15

§1-10 反坦克导弹武器系统有效性的综合评价16

第二章 反坦克导弹总体方案的分析17

§2-1 反坦克导弹的战斗部方案17

§2-1-1 战斗部类型的确定17

§2-1-2 关于战斗部破甲威力的分析17

§2-1-3 聚能破甲战斗部的结构参数19

§2-1-4 战斗部方案同总体的协调19

§2-2-1 制导系统的类型及特征20

§2-1-5 自锻战斗部20

§2-2 反坦克导弹的制导系统方案20

§2 2-2 以光学装置实现三点法导引的几个总体问题23

§2-2-3 控制指令的调制方式25

§2-2-4 将控制指令转化为舵上控制力的方法26

§2 2-5 舵机构造及弹上能源的类型28

§2-2-6 弹体滚转同制导系统的关系问题29

§2-3 反坦克导弹的弹道方案及发射、动力装置方案30

§2-3-1 反坦克导弹的弹道方案30

§2-3-2 反坦克导弹的发射方案30

§2-3-3 反坦克导弹的动力装置31

§2-4-1 气动外形方案32

§2-4 反坦克导弹的空气动力外形及总体结构方案32

§2-4-2 总体部位安排33

§2-4-3 弹体的结构35

第三章 反坦克导弹的基准弹道及主要设计参数37

§3-1 速度图设计37

§3-1-1 基准弹道和速度图37

§3-1-2 第一代反坦克导弹的速度图设计37

§3-1-3 第二代反坦克导弹的弹道分段及速度图设计38

§3-2 起飞段的速度及行程39

§3-2-1 按理想速度计算起飞段速度39

§3-2-2 起飞段速度的简化计算42

§3-2-3 空气阻力及重力对于起飞段速度的影响42

§3-2-4 由预定的起飞段速度反求起飞发动机应装燃料重量44

§3-2-5 导弹在起飞段上的行程45

§3-3 导弹在续航段上平飞的条件46

§3-4 续航段上的速度48

§3-4-1 规定及假设48

§3-4-2 续航段速度的计算49

§3-4-3 速度计算公式的无量纲形式53

§3-5 续航段上的行程54

§3-5-1 运动方程54

§3-5-2 运动方程的无量纲化55

§3-5-3 运动方程的积分57

§3-6 无动力水平飞行中的速度及行程60

§3-7-1 设计参数及其选定原则61

§3-7 导弹设计参数的分析及选择61

§3-7-2 导弹设计参数的选择和优化的一般原理63

§3-7-3 续航段等速飞行的反坦克导弹的设计参数的选定65

§3-7-4 续航段加速飞行的反坦克导弹的设计参数的选定70

第四章 反坦克导弹的导引弹道的分析和设计80

§4-1 三点法导引的运动学分析80

§4-1-1 三点法导引的理想弹道80

§4-1-2 导弹的理想飞行时间与飞行路程82

§4-1-3 三点法导引理想弹道的曲率83

§4-1-4 导弹的机动能力、需用过载和可用过载89

§4-2-2 关于弹道散布的一般研究方法及概念91

§4-2-1 反坦克导弹设计中的启控点散布问题91

§4-2 启控点散布91

§4-2-3 各种扰动因素对弹道方向角偏差的影响分析97

§4-2-4 各种扰动因素对弹道的线偏差的影响分析105

§4-2-5 弹道方向角偏差同线偏差之间的相关性——偏差相关系数106

§4-2-6 启控点偏差及散布的计算108

§4-2-7 反坦克导弹启控点的散布域110

§4-3 反坦克导弹的导入段的分析及设计111

§4-3-1 反坦克导弹的导入段问题111

§4-3-2 第一代反坦克导弹的理想导入段弹道112

§4-3-3 第一代反坦克导弹的最小有效射程和可能攻击区117

§4-3-4 第一代反坦克导弹的线性导入段弹道120

§4-3-5 关于第一代反坦克导弹的操纵方法124

§4-3-6 第二代反坦克导弹的导入段弹道125

§4-4 启控状态的调整134

§4-4-1 启控域及散布域134

§4-4 2 调整启控状态的几种方法136

§4-4-3 改变发射定向器仰角对启控点散布域的影响136

§4-4-4 自主控制对启控点散布域的影响137

§4-4-5 启控前弹道的调整设计138

第五章 反坦克导弹系统的动力学分析及设计140

§5-1 弹体环节的动态特性及动力学参数的选择140

§5-1-1 引言和主要假定140

§5-1-2 反坦克导弹在控制作用下的运动方程142

§5-1-3 传递函数的概念147

§5-1-4 弹体环节及运动学环节150

§5-1-5 弹体环节的分析及简化152

§5-1-6 弹体环节对几种简单指令的响应特性154

§5-1-7 导弹的法向过载同弹体环节动态特性的关系161

§5-1-8 在扰动控制运动中导弹重心位置的变化163

§5-1-9 弹体环节的频率特性165

§5-1-10 弹体环节的参数选择问题173

§5-2 三点法导引的反坦克导弹系统的稳定性176

§5-2-1 引言176

§5-2-2 射手环节的数学模型177

§5-2-3 反坦克导弹系统的开环和闭环传递函数180

§5-2-4 含有射手环节的反坦克导弹系统的稳定性182

§5-2-5 等效的固有振荡频率及相对阻尼系数193

§5-3 三点法导引的反坦克导弹的制导误差196

§5-3-1 引言196

§5-3-2 导弹系统的动态误差计算197

§5-3-3 减小动态误差的途径201

§5-3-4 制导过程中的随机干扰因素及起伏误差203

§5-4 脉冲调宽式控制系统的设计特点209

§5-4-1 脉冲调宽指令信号及其引起的舵控力的谐量分析210

§5-4-2 同脉冲调宽控制方式有关的总体设计问题215

§5-5 弹体滚转的反坦克导弹的动力学及设计问题217

§5-5-1 引言217

§5-5-2 不滚转的导弹的俯仰与偏航运动的复合218

§5-5-3 弹体滚转的导弹的陀螺效应及马格努斯效应220

§5-5-4 滚转导弹的运动方程224

§5-5-5 滚转导弹的自由运动及动态稳定性226

§5-5-6 滚转弹体的舵上控制力236

§5-5-7 滚转导弹弹体环节的传递函数及控制运动248

§5-5-8 滚转导弹弹体环节的频率特性255

§5-5-9 滚转导弹的转速选择256

第六章 自动导引反坦克导弹的设计问题260

§6-1 自动导引反坦克导弹的基准弹道260

§6-1-1 自动导引反坦克导弹的弹道类型260

§6-1-2 捕获目标的条件260

§6-1-3 基准弹道的分析262

§6-1-4 抛射弹道的分析264

§6-2 自动导引的比例导航法268

§6-2-1 导引规律和比例导航法268

§6-2-2 对自动导引头的要求269

§6-2-3 导引头的类型及动态特性269

§6-3 比例导航的理想弹道及其线性化271

§6-3-1 比例导航的理想弹道271

§6-3-2 比例导航的直线弹道272

§6-3-3 比例导航的导引弹道的线性化274

§6-4 比例导航的导弹系统的动力学分析276

§6-4-1 比例导航的导弹系统的动态特性276

§6-4-2 比例导航的导引过程的分段279

§6-5-1 脱靶量及其产生原因280

§6-5 自动导引反坦克导弹的脱靶量280

§6-5-2 瞬间脱靶量281

第七章 反坦克导弹的外形设计283

§7-1 反坦克导弹的可用攻角确定283

§7-1-1 可用攻角及其确定原则283

§7-1-2 升力及阻力随攻角的变化283

§7-1-3 升阻比及最有利攻角284

§7-1-4 可用攻角的选定285

§7-2 弹翼形状及弹翼面积的设计287

§7-2-1 弹翼设计的基本问题287

§7-2-2 导弹的可用过载同弹体外形的关系289

§7-2-3 在可用攻角已定的情况下设计弹翼292

§7 2-4 在可用攻角α可用随展弦比λw变化的情况下设计弹翼294

§7-3 弹翼位置的确定296

§7-4 操纵器位置的确定298

§7-4-1 根据可用攻角来计算操纵器位置298

§7-4-2 根据可用过载来设计操纵器位置300

§7-5 滚转导弹的空气动力设计问题301

§7-5-1 导旋方式及滚转力矩302

§7-5-2 导弹的稳态滚转运动306

§7-5-3 等加速导弹的滚转运动307

§7-5-4 滚转导弹的转速设计309

§7-5-5 卷弧形弹翼的设计问题312

§8-1-1 载荷及过载系数314

§8-1 弹体载荷分析314

第八章 作用在弹体上的载荷及主要部件的强度计算314

§8-1-2 导弹弹体载荷的设计情况316

§8-1-3 安全系数和剩余强度系数319

§8-2 弹身的载荷及强度320

§8-2-1 弹身上的载荷321

§8-2-2 弹身内力图321

§8-2-3 弹身的强度计算325

§8-3 弹翼的载荷及强度分析328

§8-3-1 弹翼载荷328

§8-3-2 弹翼的强度分析330

§8-4 有限单元法原理简介336

§8-4-1 弹性力学的一些基本概念337

§8-4-2 平面应力问题的基本方程及边界条件338

§8-4-3 平面应力问题的有限单元法344

第九章 总结及展望359

附录362

附录一 国外反坦克导弹概况一览表362

附录二 典型反坦克导弹的评介366

附录三 关于坐标系的规定380

附录四 拉氏变换简表382

附录五 正态分布函数φ(x)表383

附录六 弹道表(按“加尔涅定律”)384

附录七 计算导弹滚转角速度的I(x)函数表387

符号表387

主要参考文献399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