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当代中国诗歌发展走向窥探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当代中国诗歌发展走向窥探](https://www.shukui.net/cover/57/34225514.jpg)
- 冯国荣著 著
- 出版社: 济南:山东文艺出版社
- ISBN:10331·195
- 出版时间:1986
- 标注页数:272页
- 文件大小:9MB
- 文件页数:283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当代中国诗歌发展走向窥探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目 录自 序1
第一篇 诗的螺旋式发展——从古与今的否定之否定和东西方的互相觉醒看当代中国诗歌发展走向第一章 从古与今的否定之否定看当代中国诗歌发展走向3
第一节 创作方法的否定之否定及未来发展走向4
第二节 诗歌形式的否定之否定及未来发展走向13
第三节 表现目的、内容的否定之否定及未来发展走向29
第二章 从东西方的互为觉醒看当代中国诗歌发展走向36
第一节 西方诗的“东化”37
1.从重客观、重摹仿、重再现走向重主观、重写意、重表现38
2.从重叙事、重直赋走向重自然、重寄托39
3.从重外露、重奔放走向重隐喻、重虚活40
第二节 中国诗歌的“西化”42
1.由写意、表现到摹仿、再现42
3.从含蓄、节制、精约走向泼辣、泄渲、铺张43
2.从描绘自然、通过自然寄托情致走向叙述演出人生故事43
第三节 东西方互为觉醒的历史启示45
第四节 西诗“东化”后的西方民族特色48
——兼谈西方现代派诗歌可供借鉴的局部审美优势1.在象征的结构方式与深度广度上有许多开拓49
2.所谓“思想知觉化”“写内心真实”使错变型手法有许多推进54
3.在联想与想象的广阔、奇特程度上有拓展57
4.在表现领域、层次上不断叠新,具有开放性的动能61
第五节 中国当代诗歌的民族特色问题64
1.综合汲取古与今、东西方全部否定之否定循环中一切环节的积极成果65
2.注重吸取中国古代诗歌民族特色中至今仍有审美优势的部分65
3.关键在于反映当代中国社会生活、民族性格、文化发展、审美演进的新的现状66
总的结论68
第二篇 六十余年新诗形式创造的试总结与未来发展的试展望第一章试总结——新的分类法——新的新诗体系——新诗谱72
第一节 新律诗81
一、纯白话律(流水律)82
(一)一般纯白话律(一般流水律)82
(二)排律84
1.二排律84
2.多排律85
3.杂排律86
(三)单元律86
1.两行为一单元88
2.四行为一单元89
3.几个长短句拼成一个小单元89
4.复杂句子组成大单元90
1.二四回荡律92
(四)回荡式单元律92
2.三六回荡律93
3.二三回荡律94
二、拟古律(跳跃律)95
1.新三言96
2.新四言96
3.新五言97
4.新六言97
5.新七言98
6.其它拟古新律诗99
第二节 新长短句100
一、纯白话新长短句(流水长短句)100
2.不押韵的101
1.押韵的101
3.楼梯式102
4.无标点中断换行诗103
5.按情绪起伏、张弛确定节奏旋律的诗103
二、拟古新长短句(跳跃长短句)104
1.拟词104
2.拟曲105
3.拟古杂言105
第三节 混杂体107
一、混杂后形成半格律诗107
二、混杂后形成新的格律诗109
三、混杂后形成多种形式的和谐统一体109
第四节 旧格律化新诗110
1.十四行诗111
第五节 拟外新诗111
2.泰戈尔式小诗112
第二章 试展望——各种新诗形式优劣论——未来新诗形式发展的大致轮廓113
第一节 各种新诗形式优劣论113
第二节 未来新诗形式发展的大致轮廓121
附录:一套短调125
第三篇 从造就超级诗人与鼎盛时代看群落走向第一章超级诗人144
第一节 超级诗人必须具备的条件144
第二节 “五四”以来新诗人与中外超级诗人的差距158
——兼谈当代诗歌的二十三个群落的概况第二章从“超级诗人”的要求看二十三个群落的走向167
第一节 “崛起的诗群”的走向问题168
第二节 与姐妹艺术比缺乏魅力的问题171
第三节 关于集结性的重型突破问题172
第三章 鼎盛时代174
第四篇 中国古代诗学的几个有关理论问题第一章意象论179
——兼论意象思维——艺术思维的民族特色第一节 意象的多层次界释179
第二节 艺术思维只能是意象思维195
一、 “有意想象表象”活动·人类思维的两种基本类型195
二、以意象符号即“指物性词语”为工具“指物性词语”组织“有意想象表象”活动202
三、 “意”与“词语”的双重二重性·意象思维与概念思维(抽象思维)的对立统一209
第二章奇正论217
——兼论中国诗学创作方法的三极性第一节 中国诗学创作方法三分的情况217
第二节 中国诗学错变型创作方法的特征222
一、感觉上的有意错乱222
二、意与象的有意错接223
三、构思中的有意变路224
四、表述上的有意变格226
第三节 中国古代错变型诗歌的历史线索227
第三章含蓄论242
——兼论中国诗学“言不尽意象”——“以少总多”的民族特色第一节 言不尽意、言不尽象、象不尽意——得意忘言、得象忘言、得意忘象242
第二节 含蓄的方法——外推、内缩、虚活247
一、外推247
二、内缩251
第四章意境论254
第一节 境、境界、意境的源渊及多义性255
第二节 意境的多层次界释258
一、从中国诗学重主客观统一——从构成意境的主客观材料即“原质”的角度上,意境可释为意加境即情景交融258
二、从中国诗学重主观、重表现、重含蓄、重自然——从构成意境各要素的审美特征的角度上,意境可释为意想出来的或者说重写意的艺术化境2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