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心律失常现代治疗学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心律失常现代治疗学
  • 李庚山,黄从新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 ISBN:7504621056
  • 出版时间:1995
  • 标注页数:521页
  • 文件大小:63MB
  • 文件页数:538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心律失常现代治疗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目录1

第1章 心律失常的药物治疗基础1

1 心肌电生理学1

1.1 心肌细胞的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1

1.2 心肌电生理特性4

2 抗心律失常药物的分类及其电生理学12

2.1 抗快速性心律失常药物12

2.2 抗过缓性心律失常药物19

3 抗心律失常药物20

3.1 第Ⅰ类抗心律失常药物20

3.2 第Ⅱ类抗心律失常药物41

3.3 第Ⅲ类抗心律失常药物47

3.4 第Ⅳ类抗心律失常药物53

3.5 洋地黄类及其他药物57

4.1 初始剂量的选择60

4 药物效应的临床评价60

4.2 血浆浓度测定对抗心律失常药物效应的评价63

4.3 应用动态心电图监测评价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65

4.4 运动试验在治疗效应评价中的价值66

4.5 心电图确定药物治疗的电生理终点68

4.6 室性快速心律失常治疗效果的电生理评价70

5 抗心律失常药物的促心律失常作用73

5.1 定义和临床类型73

5.2 发生机制78

5.3 发生率及有关因素81

5.4 检测手段及诊断标准83

5.5 预防和处理86

第2章 心脏电复律90

1 电复律的机制90

2 电复律器及其性能91

3.1 适应证92

3 电复律的适应证和禁忌证92

3.2 禁忌证93

4 术前准备94

5 电复律的方式95

5.1 交流与直流95

5.2 同步与非同步96

5.3 胸内与胸外96

6 电复律术操作步骤96

7 电复律的并发症及其处理97

8 埋藏式自动复律除颤器98

8.1 AICD系统99

8.2 适应证和禁忌证101

8.3 术前准备103

8.4 手术过程104

8.5 术后处理及随访107

8.6 植入AICD病人抗心律失常药物的应用108

8.7 临床疗效和并发症110

8.8 AICD和起搏器的相互作用112

8.9 非开胸的经静脉除颤复律系统112

8.10 AICD存在的问题及展望115

第3章 心律失常的起搏治疗118

1 导论118

1.1 历史回顾118

1.2 起搏治疗心律失常的原理118

1.3 起搏系统的组成119

1.4 起搏器模式和性能编码119

2 临时性人工心脏起搏术120

2.1 适应证120

2.2 食管左心房起搏法120

2.3 经胸壁穿刺心内膜起搏术121

2.4 经静脉心由膜电极起搏术122

2.6 经心外膜或心脏起搏123

2.5 体外无创临时起搏大123

2.7 经气管内心脏起搏124

3 永久性人工心脏起搏术124

3.1 适应证124

3.2 永久性心脏起搏器的结构及主要物理性能125

3.3 起搏器的类型、功能及其临床意义126

3.4 起搏器的主要参数及程控功能127

3.5 起搏器的特殊性能129

3.6 心内膜起搏电极130

3.7 永久性人工心脏起搏器的安置技术132

3.8 安置永久性人工心脏起搏器的并发症及其识别和处理138

3.9 人工心脏起搏心电图143

3.10 安置永久性人工心脏起搏器的术后随访151

3.11 起搏器和(或)起搏电极更换术152

4.1 心脏起搏预防过速性心律失常的机理153

4 过速性心律失常的起搏治疗153

4.2 心脏起搏终止心动过速的临床应用154

第4章 心律失常的射频消融158

1 历史发展与现状158

1.1 历史158

1.2 临床应用现状158

2 射频的物理学基础和生物学效应159

2.1 射频的物理概念159

1.3 其他能量的射频消融159

2.2 射频的发生原理160

2.3 射频的生物学效应162

2.4 射频消融心肌的组织学变化163

2.5 损伤范围的温度控制164

2.6 心脏内消融的射频要求165

3 射频消融的器材与基本技术166

3.1 仪器设备166

3.2 人员配置168

3.3 电极导管放置技术169

3.4 心内膜标测技术174

3.5 消融中的射频发放175

4 房室交界区阻断术177

4.1 房室交界区的结构和功能177

4.2 阻断房室交界区治疗心律失常的原理178

4.3 房室交界区阻断术的适应证178

4.4 房室交界区的消融方法178

5 房室结改良术181

5.1 房室结双径及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181

5.2 不同改良方式的电生理效应183

5.3 房室结改良的方式185

5.4 并发症190

6 房室旁道消融术191

6.1 房室旁道的解剖与功能特性191

6.3 预激综合征的心电生理检查和房室旁道定位196

6.2 房室旁道的危害及射频消融适应证196

6.4 房室旁道的消融方法211

7 房性心律失常231

7.1 房性心动过速231

7.2 心房扑动233

8 室性动过速237

8.1 适应证237

8.2 消融方法237

8.3 不同类型室性心动过速的射频消融239

第5章 心律失常的外科治疗253

1 心房颤动253

1.1 外科治疗原理253

1.2 外科治疗方法254

2 房性心动过速257

3 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258

3.1 直视冷冻术259

3.2 直接分离术262

4.1 旁道的解剖分布和手术原理263

4 预激综合征的外科治疗263

4.2 旁道定位266

4.3 外科治疗方法273

4.4 外科治疗的并发症282

5 室性心动过速的外科治疗282

5.1 基本原理283

5.2 手术的适应证和禁忌证284

5.3 室性心动过速的标测技术285

5.4 外科治疗的手术方法288

5.5 外科治疗的疗效评价289

5.6 结语293

1.1 治疗学基础296

1.2 治疗296

第6章 缓慢性心律失常296

1 窦性心动过缓296

2 窦性停搏和窦房传导阻滞297

2.1 治疗学基础297

2.2 治疗298

3 房室传导阻滞299

3.1 治疗学基础299

3.2 治疗306

4.1 治疗学基础307

4 室内传导阻滞307

4.2 治疗309

5 逸搏和逸搏心律312

5.1 治疗学基础312

5.2 治疗313

6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314

6.1 治疗学基础314

7 急性心肌梗塞时缓慢性心律失常321

7.1 治疗学基础321

6.2 治疗321

7.2 治疗322

第7章 过早搏动326

1 室性早搏326

1.1 室性早搏产生的原理326

1.2 室性早搏的类型331

1.3 室性早搏的意义335

1.4 对Lown民分级的评价341

1.5 心律失常抑制试验及临床启示343

1.6 室性早搏的治疗345

2 房性早搏348

2.1 治疗学基础348

2.2 治疗350

3 交界性早搏351

3.1 治疗学基础351

3.2 治疗352

1.1 治疗学基础354

第8章 心房扑动与颤动354

1 心房扑动354

1.2 治疗357

2 心房颤动359

2.1 治疗学基础359

2.2 治疗363

第9章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372

1 窦房结折返性心动过速372

1.1 治疗学基础372

1.2 治疗374

2 房性心动过速374

2.1 房内折返性心动过速374

2.2 自律性房性心动过速376

2.3 房性心动过速房室传导阻滞377

2.4 多源性房性心动过速378

3 非阵发性交界性心动过速378

4 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379

第10章 预激综合征388

1 治疗学基础388

1.1 旁道电生理特点388

1.2 心律失常的发生机理390

2 心律失常的药物治疗394

2.1 作用于AVN的药物395

2.2 作用于旁道的药物397

2.3 作用于旁道和AVN的药物398

2.4 抑制室上性和室性心律失常的药物399

3 心律失常的物理学治疗399

3.1 兴奋迷走神经的手法操作399

3.2 心前区拳击400

3.3 直流电复律400

3.4 起搏治疗400

4.2 射频消融403

4.1 外科手术403

4 预激综合证旁道离断术403

第11章 室性心动过速406

1 治疗学基础406

1.1 分类406

1.2 诊断412

1.3 室性心动过速的鉴别诊断416

2 治疗对策427

2.1 治疗的回顾427

2.2 治疗429

3 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436

3.1 治疗学基础436

3.2 治疗对策442

4 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发育不良443

4.1 治疗学基础443

4.2 治疗445

5 长QT综合征446

5.1 治疗学基础447

5.2 治疗458

第12章 心脏性猝死463

1 治疗学基础463

1.1 病因463

1.2 发病机理464

1.3 临床表现465

1.4 高危人群的识别465

2 治疗466

2.1 心脏性猝死的预防性治疗466

2.2 心脏性猝死的处理469

第13章 有关临床情况下的心律失常472

1 离子紊乱性心律失常472

1.1 低钾性心律失常472

1.2 高钾性心律失常474

1.3 低镁性心律失常475

2.1 治疗学基础477

1.4 高镁性心律失常477

2 洋地黄性心律失常477

2.2 治疗479

3 甲状腺功能亢进性心律失常485

3.1 治疗学基础485

3.2 治疗486

4 老年人心律失常487

4.1 抗心律失常药物的使用488

4.2 过缓性心律失常的治疗488

5 妊娠期心律失常491

5.1 治疗原则491

5.2 过速性心律失常的治疗492

5.3 过缓性心律失常的治疗495

附录497

附录一 临床心内电生理检查工作指南497

附录二 埋植永久性心脏超搏器和抗心动过速的指南511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