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经济学通论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经济学通论
  • 朱乐尧等著 著
  • 出版社: 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
  • ISBN:7561110898
  • 出版时间:1996
  • 标注页数:400页
  • 文件大小:15MB
  • 文件页数:433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经济学通论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篇 导论1

第1章 经济与经济学1

第一节 经济与社会1

一、什么是经济1

二、社会中轴:经济问题的重要性2

三、经济问题的三个方面:生产什么?如何生产?为谁生产?3

四、解决经济问题的不同方法:传统习惯、中央计划、自由市场4

五、看不见的手和混合经济5

第二节 什么是经济学7

一、经济学研究什么7

二、经济学的学科属性9

三、经济学的分支学科11

四、经济学的内涵13

一、经济学的英国渊源17

第三节 经济学进步与发展17

二、经济学的凯恩斯革命18

三、战后新一代经济学20

四、1970年以后的经济学21

第四节 经济学的作用和限度22

一、一个社会不能没有经济学22

二、生活中很少有那一样具有永恒的价值27

第2章 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和工具31

第一节 经济学家怎样解决他所面临的困难31

一、经济学家的困难31

二、经济学研究的特点与思路33

三、经济学的分析方法与假设34

第二节 数据和模型35

一、经济学家需要怎样的数据35

二、指数:数据的比较形式36

三、模型:简化了经济关系的缩影38

一、表格和图形使用的经济学意义40

第三节 表格与图形40

二、经济图形的特征42

三、怎样绘制经济图形45

四、图形使用的陷阱与技巧46

第二篇 微观经济学入门49

第3章 生产什么:决策是怎样做出的49

第一节 需要及效用:消费者行为理论49

一、人们需要什么49

二、商品效用及其特性50

三、效用的度量:基数效用与序数效用53

四、无差异曲线54

五、消费可能线与效用最大化56

六、消费者怎样才能实现其效用的最大化58

七、消费者均衡59

一、效用交换的基础:商品的交换价值与价值60

第二节 效用的交换:价格与市场60

二、价值的转化形态:价格及其作用62

三、价格变动与消费者的购买决策64

四、交换、价格与市场65

第三节 需求、供给和均衡价格66

一、需求和需求曲线66

二、供给和供给曲线69

三、自由市场条件下的价格形成:均衡价格和价格定律71

四、需求条件和供给条件变化与价格均衡72

五、政府对价格的干预及其经济后果73

六、商品相关及其价格相关75

七、如何利用价格和面对价格76

附录商品的市场需求曲线与市场供给曲线80

第4章 生产多少:成本、收益和利润82

第一节 厂商及其目标82

一、厂商:定义与特征82

二、厂商的经营目标究竟是什么83

三、厂商的社会目标与利润85

第二节 生产成本86

一、什么是成本:经济成本与会计成本86

二、机会成本与隐含成本88

三、总成本、平均成本和边际成本90

四、成本曲线91

五、短期成本与前期成本、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92

六、影响成本变动的因素和成本管理94

七、确定目标成本的思路和方法96

第三节 收益和利润97

一、什么是收益:总收入、平均收入和边际收入97

二、产量、价格与收益100

三、最大利润点:边际收益=边际成本101

第5章 弹性理论:对需求和供给的进一步考察104

第一节 什么是弹性104

一、弹性:量度的反应104

二、弹性与斜率105

三、弹性度量方法107

四、在经济分析中弹性的意义是什么108

第二节 需求弹性109

一、什么是需求弹性109

二、影响和决定需求弹性的因素113

三、需求弹性概念的作用和意义115

第三节 供给弹性117

一、什么是供给弹性117

二、什么因素决定着商品的供给弹性118

三、蛛网理论120

第四节 需求弹性和供给弹性应用举例124

一、需求弹性与销售收入和利润124

二、政府税收由谁负担126

三、天气无论是好是坏对农民都是“坏”126

四、蔬菜与服装的价格波动现象相同、原因与结果各异128

一、企业组合形态:从独资企业到股份有限公司131

第6章 如何生产:厂商组织、资源配置与规模经济131

第一节 厂商的组织形态131

二、厂商的所有制形式:国有化企业与民营企业135

三、厂商的联合形式138

第二节 资源配置:生产要素的合理组合143

一、为什么要重视资源的合理组合143

二、生产要素的质态组合与结构经济145

三、生产要素的量态组合与规模经济146

四、生产要素的空间组合与布局经济146

五、生产要素的时间组合与时序经济147

六、生产要素的总体组合与管理经济148

第三节 规模经济与规模不经济149

一、什么是规模经济,什么是规模不经济149

二、规模经济与长期成本150

三、内部经济与外部经济151

四、经济规模:小厂商占优势154

一、什么是投入157

第7章 生产函数:企业的投入与产出157

第一节 生产函数概论157

二、什么是生产函数158

三、生产函数的分析指标159

四、生产函数的基本形态160

五、报酬递减:产出的极大值与边际平衡163

第二节 一种可变要素的生产函数166

一、一种可变要素生产函数的表现形式166

二、合理投入区间的确定168

三、应用举例:小麦施肥量的确定171

第三节 两种可变要素的生产函数173

一、两种可变要素生产函数的表现形式173

二、两种可变要素生产函数的等产量曲线175

三、生产要素的相互替代:边际替代率和替代的合理区间176

四、等成本函数与要素的最佳配合180

一、函数的形式与特点183

第四节 使用一种资源生产多种产品的生产函数183

二、产品边际替代率与生产可能性曲线184

三、部门间相互关系的不同情况186

四、等收益线与产品生产的最优组合190

第8章 技术投入:科技进步及其成果的应用193

第一节 科学技术是什么?193

一、为什么要重视科学技术问题193

二、什么是科学195

三、什么是技术197

四、科学与技术的联系和区别200

第二节 科技进步经济学201

一、科技进步的涵义与特征201

二、科技进步的实现形态与过程202

三、科技进步的规律性207

四、科技进步的实现条件211

一、创新理论及其发展214

第三节 技术创新与技术引进214

二、技术创新与企业家217

三、从技术创新到制度创新218

四、技术引进理论与方法219

第四节 科技进步的经济评价与计量模型222

一、要素生产函数222

二、成本生产函数226

三、经济生产函数230

第9章 资本、投资与储蓄235

第一节 用于生产过程的资本235

一、资本是什么235

二、资本的租金与价格237

三、资本的需求与供给240

四、资本的市场均衡241

第二节 资本供给与储蓄244

一、推动资本形成与扩张的经济学理论244

二、储蓄:类型与来源246

三、政府储蓄与税收政策249

四、家庭储蓄的行为与理论251

第三节 资本形成与投资256

一、从储蓄到投资256

二、什么是投资257

三、投资规模如何确定259

四、投资的效益和项目分析263

第10章 市场型态与厂商均衡266

第一节 企业生产决策与市场形态266

一、企业的目标选择与生产多少,如何生产266

二、什么是市场结构267

三、市场结构为何不同270

第二节 不同市场型态下厂商的产量和价格决定271

一、完全竞争271

二、完全垄断274

三、垄断竞争277

四、寡头垄断280

第三节 对垄断和竞争问题的进一步考察282

一、竞争企业的供给曲线282

二、竞争行业的供给曲线284

三、世界市场中的竞争287

四、竞争企业的经营策略289

五、垄断是一种好现象还是一件坏事情290

六、勾结与竞争:寡头怎样获取利润292

七、对垄断的管理:自然垄断和反垄断法296

第11章 厂商区位:生产在何地进行299

第一节 区位选择的因素制约和程序299

一、区位问题的内涵与实质299

二、厂商区位的条件约束300

三、确定厂商区位的基本程序302

第二节 生产成本与厂商区位304

一、影响厂商区位的成本因素304

二、运输费用与区位指向305

三、工资成本与区位趋势307

第三节 区位研究的分析方法和区位理论的发展与进步309

一、微观分析与宏观考察309

二、数量结构方法311

三、非经济因素分析312

四、区位经济学理论的历史进步及其代表人物313

第12章 商品交换与销售316

第一节 交换媒介:货币316

一、交换与货币:货币天然是金银316

二、货币的形式和职能317

三、作为交换媒介和价值尺度的货币:通货膨胀及其后果320

第二节 商品销售与交易成本323

一、商品销售渠道:批发商和零售商323

二、商品交易方式:现货交易与期货交易325

三、交易成本与市场规模327

四、商品交换与广告328

第三节 交换最优条件和生产最优条件330

一、交换最优条件与交换均衡330

二、生产最优条件与生产均衡333

三、交换最优条件和生产最优条件的结合334

第13章 嫁衣为谁做:收入是如何分配的336

第一节 收入分配的理论规范336

一、收入分配涵义与作用336

二、收入分配的基本结构337

三、收入分配与边际生产率339

第二节 劳动与工资340

一、劳动作为一种独立要素的特点340

二、工资是怎样决定的341

三、提高工资而不导致失业的条件345

四、增加劳动供给的可能性与工资水平347

五、工资的支付方式与办法349

一、再说资本351

第三节 资本和利息351

二、什么是利息352

三、利息的决定353

四、货币资本的时间价值与现值356

五、投资、储蓄与利率358

第四节 土地和租金359

一、租金的涵义和地租的决定359

二、地租的性质361

三、级差地租、边际土地和绝对地租362

四、经济地租和准地租364

第五节 企业家和利润367

一、企业家是何许人也367

二、企业家的职能和形象368

三、什么是利润370

四、利润在经济中作用与亏损373

五、企业家的“有所为”与“有所不为”:怎样追求利润374

一、公共物品与私有物品377

第14章 公共物品、赋税原理和收入再分配377

第一节 公共物品与公众选择377

二、公共物品的需求曲线与最佳供给379

三、公共物品的生产决策:投票表决381

四、公共物品与政府生产384

第二节 收入再分配与政府税收385

一、什么是收入再分配?为什么要进行收入的再分配?385

二、再分配手段与税收386

三、现代税收制度与方法388

四、税收的结构390

五、税收的转嫁与归宿392

六、赋税的经济效应:赋税的代价394

第三节 分配效应检验;公平与效率的均衡396

一、度量公平分配的工具:洛伦茨曲线与基尼系数396

二、对平等与效率的权衡398

三、是对付不平等本身,还是要消灭贫困398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