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十年建设时期哲学若干学科建设的论辩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十年建设时期哲学若干学科建设的论辩](https://www.shukui.net/cover/7/30338268.jpg)
- 余品华著 著
- 出版社: 南昌:百花洲文艺出版社
- ISBN:7807421932
- 出版时间:2007
- 标注页数:466页
- 文件大小:29MB
- 文件页数:489页
- 主题词:哲学-研究-中国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十年建设时期哲学若干学科建设的论辩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1
第一章关于中国哲学史问题的讨论7
一、论辩的背景和缘起7
二、关于中国哲学史的对象、范围和方法问题的讨论10
(一)关于研究“中国哲学史”所应采取的方法11
(二)关于中国哲学史的对象和范围12
(三)关于中国哲学史的特殊性与普遍性15
(四)日丹诺夫的哲学史定义有没有问题,能不能适用于中国哲学史17
(五)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之间有没有同一性20
(六)社会历史观领域里有没有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斗争23
(七)哲学的党性与阶级性有没有直接的关系26
三、如何评价哲学史上的唯心主义33
(一)如何对待唯心主义34
(二)唯心主义本身是不是绝对错误的,有没有“好东西”36
(三)唯心主义对人类历史和认识有没有积极作用40
四、关于哲学遗产的批判继承问题的讨论44
(一)冯友兰的观点45
(二)对冯友兰观点的反对意见48
(三)哲学遗产批判继承的可能性52
(四)哲学遗产批判继承的标准54
(五)如何批判继承57
五、关于孔子哲学问题的讨论65
(一)孔子的天道观67
(二)孔子的阶级立场69
(三)孔子仁学的实质76
(四)对孔子思想的总评价81
六、关于老子哲学问题的讨论90
(一)老子其人其书93
(二)《老子》一书的阶级立场95
(三)老子哲学的性质99
七、关于庄子哲学问题的讨论115
(一)《庄子》书中哪些篇目是记载庄子本人思想的作品116
(二)庄子哲学的性质125
(三)庄子哲学是进步的还是反动的130
八、论辩的总结与评价134
第二章 关于逻辑学问题的争论138
一、有关逻辑学问题争论的缘起与背景138
二、关于形式逻辑的对象问题的争论139
(一)王方名对形式逻辑“流行定义”的质疑140
(二)马佩为形式逻辑的“流行定义”所作的辩护145
(三)朱丰杰、江天骥对“形式逻辑对象”的不同阐释149
(四)王忍之与形式逻辑对象问题讨论的深入进行与广泛展开153
三、关于形式逻辑的作用问题的争论155
(一)周谷城与江天骥之间的论辩156
(二)周谷城与沈秉元之间的论辩159
(三)周谷城与李志才、马佩之间的论辩162
(四)有关形式逻辑作用问题论辩的深入进行与广泛展开166
(五)争论中的各派分野及论辩实质171
四、关于形式逻辑的客观基础问题的争论173
(一)王名方、朱丰杰对“流行观点”的质疑173
(二)马佩、马特、江天骥对王方名、朱丰杰所持论点的反驳179
(三)争论中的各派分野及论辩实质185
五、关于形式逻辑与辩证逻辑在认识上的相互关系问题的争论186
(一)李志才对马特、华岗所持论点的质疑186
(二)马特对李志才所提质疑的反驳189
(三)方华、尹明对李志才、马特的批评193
(四)争论中的各派分野及论辩实质197
六、关于推理中真实性与正确性关系问题的争论199
(一)有关“真假、对错”问题争论的初步进行200
(二)有关“推理中真实性与正确性关系”问题论辩的全面展开203
(三)有关“推理中真实性与正确性关系”问题论辩的转向深入208
(四)争论中的各派分野及论辩实质214
七、关于形式逻辑的“修正”与发展问题的争论215
(一)章沛、陈政翔关于“修正形式逻辑”的主张216
(二)郑毅男关于“形式逻辑必须根本改造”的主张221
(三)金岳霖关于建立“统一的逻辑”体系的主张224
(四)邵友勋对“修正形式逻辑”诸多主张的质疑225
(五)康宏逵、周礼全关于发展形式逻辑的主张227
(六)争论中的各派分野及论辩实质228
八、关于辩证逻辑的对象问题的争论229
(一)爰求实与江天骥之间的论辩230
(二)且大有与宋文淦之间的论辩236
(三)争论中的各派分野及论辩实质240
九、有关逻辑学问题争论的影响与评价241
第三章美学问题大讨论247
一、讨论的缘起与背景247
(一)1956年毛泽东“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的提出及其在学术界的反响247
(二)对美学研究中“唯心主义”观点的批判249
二、关于美学的研究对象254
(一)美学是关于美的科学,不仅仅以艺术为研究对象255
(二)美学是关于艺术的哲学理论257
三、关于美的本质260
(一)美是客观的260
(二)美是主观的264
(三)美是主观和客观的统一267
(四)美是社会的、客观的272
四、关于自然美279
(一)客观现实有自然的美存在,自然美存在于自然本身280
(二)自然美是一种雏形的起始阶段的艺术美,是客观与主观的统一281
(三)自然美是一种客观性的社会存在,只有“人化的自然”才美283
五、关于美感的几个问题290
(一)美与美感的关系问题290
(二)美感的起源问题293
(三)美感的性质问题295
(四)美感与快感的关系问题298
六、关于审美标准302
(一)主观抽象论302
(二)客观论303
(三)社会论304
七、关于艺术美和形式美306
(一)关于艺术美306
(二)关于形式美312
八、关于美学讨论的影响与评价315
(一)讨论弄清了美学中的一些基本问题,为美学科学的发展奠定了哲学基础315
(二)通过讨论,形成了不同的美学学派,初步建立了独立于哲学的美学体系317
(三)讨论基本上贯彻了“百家争鸣”的方针318
(四)讨论中也存在教条主义和庸俗化的倾向318
第四章周谷城与“时代精神”大论辩320
一、有关“时代精神”大论辩的缘起及背景320
二、关于“无差别境界”的争论322
(一)周谷城对“无差别境界”的界说322
(二)陆贵山、王子野、茹行等人对“无差别境界”的质疑324
(三)周谷城对陆贵山、王子野、茹行等人有关质疑的反驳331
(四)有关“无差别境界”论辩的深入进行335
三、关于“真实感情”的争论340
(一)周谷城在论战中对“真实感情”的论述340
(二)陆贵山等人对周谷城关于艺术中的“情”与“理”关系问题论述的质疑342
(三)有关“真实感情”论辩的激烈交锋348
(四)有关“真实感情”论辩的深入进行352
四、关于“时代精神”的论辩356
(一)有关“时代精神”论辩的初步进行356
(二)周谷城和姚文元关于“时代精神汇合”论的激烈交锋359
(三)有关“时代精神”论辩的深入进行和全面展开367
五、从“学术论辩”到政治批判371
(一)对周谷城“无差别境界”论的进一步批判372
(二)对周谷城“时代精神汇合”论的进一步批判373
(三)对周谷城“真实感情”论的进一步批判374
六、有关“时代精神”大论辩的影响与评价376
第五章对冯定的批判379
一、批判的缘起380
二、对《共产主义人生观》的所谓批判383
(一)认为《共产主义人生观》宣扬的是资产阶级个人主义383
(二)认为冯定所讲的“民主精神”,实质上是要调和阶级矛盾,取消阶级斗争391
(三)认为冯定的什么是“人”的观点,是资产阶级的人性论396
(四)认为冯定的英雄观是对英雄人物的歪曲和污蔑399
三、对《平凡的真理》的所谓批判403
(一)认为冯定的“矛盾和谐论”是形而上学的世界观403
(二)认为冯定的社会历史理论是唯心史观406
(三)认为冯定认识论观点是从抽象的人出发的,是错误的409
(四)认为冯定在哲学基本问题上的观点是唯心主义的410
四、影响与评价413
(一)用政治批判代替学术争鸣414
(二)用阶级斗争的观点来分析学术观点414
(三)在批判中任意曲解冯定的原意415
第六章对巴人的批判417
一、对巴人批判的缘起与背景419
(一)关于“人性论”的讨论419
(二)“反修”文学思潮的掀起423
二、对巴人观点的批判426
(一)对“人类本性的人道主义”的批判428
(二)对人性“异化”与“复归”论的批判433
(三)对“人情文艺”观的批判438
(四)对“人性论”从政治思想上进行批判445
三、影响与评价450
主要参考文献目录455
后记462
编辑后记4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