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近代以来日本的中国观 第1卷 总论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近代以来日本的中国观 第1卷 总论
  • 杨栋梁著 著
  • 出版社: 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
  • ISBN:9787214081599
  • 出版时间:2012
  • 标注页数:407页
  • 文件大小:18MB
  • 文件页数:417页
  • 主题词:汉学-历史-日本;对华政策-研究-日本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近代以来日本的中国观 第1卷 总论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序 论1

第一章 近代以前的中日关系及其“思想遗产”6

一、隋以前的中日“宗属”关系7

二、隋唐时期中日“对等”关系的涵义10

三、五代、两宋“无邦交”时期的中日民间交流14

四、元明时期中日关系的“恩怨”15

五、封建晚期中日两国的“隔离”19

第二章 从质疑到蔑视——鸦片战争至甲午战争时期的中国观(1840—1895)26

一、鸦片战争后的“中国殷鉴”论26

1.日本朝野的鸦片战争观27

2.“千岁丸”上海行的实地感受35

二、中国对策论的主张和较量42

1.中日“连横论”42

2.“脱亚”与告别“恶友”论50

3.“早期亚洲主义”辨62

三、蔑视型中国观的泛化71

1.日本各界对甲午战争的态度71

2.媒体对中国的丑化75

3.蔑视型中国论的泛滥79

4.“中国亡国论”与“日本盟主论”99

第三章 从蔑视到无视——甲午战后至北洋政府时期的中国观(1895—1924)103

一、蔑视型中国观的发展104

1.“东洋盟主论”的受挫104

2.“保全中国论”的浮出106

3.“戊戌变法”过激论111

4.蔑视型中国观的固化114

二、日俄战争前后的中国观121

1.“卧薪尝胆”的对俄一战121

2.战时蔑华观诸态与传播123

3.战后的“世界一等国”意识及使命观127

三、辛亥革命时期的中国观132

1.政界的判断与对策135

2.大陆浪人的认知与行动138

3.酒卷贞一郎的《支那分割论》154

四、北洋政府时期的中国观160

1.一战期间的对华政策160

2.内藤湖南的中国论165

3.吉野作造的中国观182

第四章 从无视到敌视——国民革命至二战结束时期的中国观(1924—1945)191

一、对中国国民革命的知行191

1.政界的国民革命观192

2.“协调派”的“不干涉”对策199

3.“强硬派”的蛮横干涉202

二、占领中国东北的得逞206

1.甚嚣尘上的“满蒙占有论”207

2.石原莞尔的战争论与“满蒙”策211

3.民众对“九一八事变”的反应213

4.橘扑的“满洲国建设”论215

三、走向全面侵华的知行218

1.国际“孤儿”的执拗218

2.得陇望蜀的“分离华北”222

3.国内政治的“转向”223

4.无视型中国观的躁动227

四、鲸吞中国的孤注一掷229

1.全面侵华的妄断229

2.“以华制华”的“东亚新秩序”梦232

3.侵华时期的“支那抗战力调查”237

4.走向战败的挣扎244

第五章 从敌视到正视——二战战败至复交时期的中国观(1945—1972)248

一、战后初期中国认知环境的变化248

1.对中国“以德报怨”的感恩249

2.“冷战”下对华行动选择的约束253

二、敌视型对华知行的表与里256

1.吉田茂政府选择“台湾”的心路256

2.自民党政权敌视中国的共识259

3.“政经分离”的盘算263

三、社会团体的中国认知265

1.日本社会党的中国知行265

2.日本共产党的中国知行270

3.“日本中国友好协会”的对华文化交流275

四、经济界的中国知行280

1.经济界代表人物的中国认知280

2.经济团体“以民促官”的经贸活动294

五、民众中国观的嬗变301

1.普通民众的中国认知301

2.媒体的中国认识305

3.右翼势力的对华动向309

六、正视中国的复交314

1.自民党“知华派”的知行314

2.田中角荣的“决断”319

3.社会各界对中日复交的反响325

第六章 从正视到“竞合”——复交以来的中国知行(1972—2011)329

一、复交初期的中国认知与实践329

1.“亲华派”与“亲台派”的论争330

2.围绕反霸条款的战略之争335

3.福田内阁的缔约认识及决断340

4.经济界对中日缔约的推动343

二、“友好”时期的中国知行346

1.大平正芳的中国观346

2.中曾根康弘的国际观与中国观351

3.稻山嘉宽的中国知行354

4.围绕天皇访华的争执358

三、冷战后中国认知的演进362

1.对华合作思想的发展362

2.“中国威胁论”的出现365

3.桥本龙太郎的“新对华外交”368

四、新世纪中国认知的考验371

1.新生代政治家的中国观371

2.小泉纯一郎的中国观及靖国史观375

3.后小泉时代的中国知行381

4.民主党政府的中国知行384

主要参考文献388

后记398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