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大学英语课堂师生互动过程中的教师话语研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大学英语课堂师生互动过程中的教师话语研究
  • 刘宇慧主编 著
  • 出版社: 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562832577
  • 出版时间:2012
  • 标注页数:338页
  • 文件大小:75MB
  • 文件页数:353页
  • 主题词:英语-课堂教学-教学研究-高等学校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大学英语课堂师生互动过程中的教师话语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导论1

0.0 概述1

0.1 课堂互动2

0.1.1 课堂互动的定义2

0.1.2 课堂互动的意义2

0.1.3 影响英语教学课堂互动的因素3

0.2 教师话语4

0.3 教师话语的研究内容5

0.3.1 大学英语课堂教师的提问5

0.3.2 大学英语课堂教师的反馈语5

0.3.3 大学英语课堂教师会话修正5

0.3.4 大学英语课堂教师话语的礼貌策略6

0.3.5 大学英语课堂教师话语的人际意义6

0.4 研究方法6

0.4.1 观察法6

0.4.2 调查问卷7

0.5 结语7

第一章 大学英语课堂教师的提问9

第一节 概述9

1.1 研究背景9

1.2 研究目的10

1.3 研究意义10

第二节 文献综述11

2.1 课堂互动的模式11

2.1.1 输入模式11

2.1.2 互动模式11

2.1.3 输出模式12

2.2 关于教师提问的研究13

2.2.1 教师提问的定义13

2.2.2 教师提问的功能13

2.2.3 教师提问的分类14

2.2.4 教师提问的策略16

2.2.5 教师提问的分配17

2.2.6 等待时间18

2.2.7 国内的相关研究19

2.3 小结19

第三节 研究设计20

3.1 研究问题21

3.2 样本描述21

3.3 研究步骤21

第四节 数据结果与分析22

4.1 教师提问的类型22

4.1.1 理解检查类问题22

4.1.2 澄清类问题23

4.1.3 确认类问题23

4.1.4 参考性问题24

4.1.5 展示性问题26

4.1.6 表达类问题28

4.1.7 修辞类问题29

4.1.8 小结31

4.2 其他的教师提问行为34

4.2.1 提问策略34

4.2.2 问题分配40

4.2.3 等待时间42

4.3 数据分析43

4.3.1 教师问卷分析43

4.3.2 学生调查问卷分析44

4.3.3 数据分析和讨论46

第五节 结论47

5.1 研究发现和启示47

5.2 研究的局限性和对未来研究的建议49

第二章 大学英语课堂教师的反馈语50

第一节 概述50

1.1 研究背景50

1.2 研究目的50

1.3 研究意义51

第二节 文献综述51

2.1 课堂话语结构研究52

2.1.1 伯明翰学派的课堂话语结构研究52

2.1.2 国内课堂话语结构研究53

2.2 反馈语与支持性言语反馈55

2.2.1 反馈语的定义及分类55

2.2.2 支持性言语反馈55

2.3 教师言语反馈58

2.3.1 教师言语反馈的研究现状及分类58

2.3.2 教师支持性言语反馈60

第三节 研究设计60

3.1 研究问题60

3.2 样本描述61

3.3 研究过程61

第四节 数据报告与讨论61

4.1 数据报告62

4.1.1 教师支持性言语反馈的类型62

4.2 数据分析78

4.2.1 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模式78

4.2.2 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82

4.3 调查问卷分析88

4.3.1 教师调查问卷的分析88

4.3.2 学生调查问卷分析90

第五节 结论93

5.1 研究发现和启示94

5.2 研究局限和建议95

第三章 大学英语课堂教师会话修正97

第一节 概述97

1.1 研究背景97

1.2 研究目的97

1.3 研究意义98

第二节 文献综述98

2.1 教师修正的研究99

2.1.1 教师修正的定义99

2.1.2 教师修正的作用99

2.1.3 教师修正话语的结构100

2.1.4 教师修正话语的分类100

2.1.5 教师修正话语的失误源102

2.2 国内相关研究102

2.3 小结103

第三节 研究设计104

3.1 研究问题104

3.2 研究方法104

3.2.1 研究方法详述105

3.2.2 样本描述106

3.2.3 操作程序106

第四节 统计结果与数据分析107

4.1 教师修正的类型107

4.1.1 教师自我启动自我修正107

4.1.2 教师启动修正学生108

4.1.3 教师启动学生自我修正108

4.1.4 教师启动学生修正教师109

4.1.5 教师启动其他学生修正110

4.1.6 学生启动教师修正学生111

4.1.7 学生启动学生修正教师111

4.1.8 教师零启动自我修正112

4.1.9 教师零启动修正学生113

4.1.10 数据分析113

4.2 教师修正的失误源118

4.2.1 失误源类型118

4.2.2 数据分析121

4.3 调查问卷数据分析123

4.3.1 教师问卷数据分析123

4.3.2 学生问卷数据分析126

4.3.3 数据讨论130

4.4 小结131

第五节 结论132

5.1 研究发现和启示132

5.2 研究局限和建议134

第四章 大学英语课堂教师话语的礼貌策略136

第一节 概述136

1.1 研究背景136

1.2 研究目的137

1.3 研究意义137

第二节 文献综述138

2.1 礼貌理论138

2.1.1 礼貌的研究138

2.1.2 Grice的合作原则(CP)140

2.1.3 Leech的礼貌原则(PP)141

2.1.4 Brown & Levinson的礼貌理论142

2.2 礼貌和课堂互动的研究146

2.3 小结146

第三节 研究方法设计147

3.1 研究问题147

3.2 研究方法148

3.3 研究过程148

第四节 语料与分析148

4.1 礼貌策略在提问中的运用148

4.1.1 提供帮助150

4.1.2 简化和释义151

4.1.3 引出集体回答153

4.1.4 转换听话人155

4.1.5 重复156

4.1.6 指出难点156

4.1.7 小结157

4.2 礼貌策略在反馈中的运用159

4.2.1 重复159

4.2.2 同意160

4.2.3 致谢161

4.2.4 赞扬162

4.2.5 鼓励162

4.2.6 回避163

4.2.7 让学生评价164

4.2.8 道歉165

4.2.9 解释学生回答166

4.2.10 暗示166

4.2.11 小结167

4.3 其他礼貌策略168

4.3.1 积极礼貌策略168

4.3.2 消极礼貌170

4.3.3 小结172

4.4 调查问卷分析172

4.4.1 学生调查问卷分析172

4.4.2 教师调查问卷分析175

4.4.3 小结178

第五节 结论178

5.1 研究发现和研究意义178

5.1.1 教师提问中的礼貌策略179

5.1.2 教师反馈话语中的礼貌策略180

5.2 研究局限性181

5.3 对未来研究的建议181

第五章 大学英语课堂教师话语的人际意义182

第一节 概述182

1.1 研究背景182

1.2 研究目的182

1.3 研究意义183

第二节 文献综述183

2.1 术语的定义183

2.2 理论框架184

2.2.1 会话分析和系统功能语法184

2.2.2 教师话语研究185

2.2.3 人际意义的研究187

2 2.4 教师话语人际意义的研究190

2 3 小结190

第三节 研究设计190

3.1 研究问题191

3.2 研究方法191

3.2.1 研究对象191

3.2.2 数据收集方法194

3.2.3 数据分析方法195

第四节 统计结果与数据分析195

4.1 认知层面195

4.1.1 情态系统195

4.1.2 人称系统207

4.2 互动层面212

4.2.1 陈述语气213

4.2.2 疑问语气219

4.2.3 感叹语气224

4.2.4 祈使语气225

4.2.5 小结227

4.3 评价层面229

4.3.1 情感229

4.3.2 判定230

4.3.3 鉴别231

4.3.4 小结231

第五节 结论232

5.1 研究发现和启示232

5.2 研究局限和建议236

参考文献237

附录251

附录一 第一章的调查问卷及语料样本251

附录二 第二章的调查问卷及语料样本273

附录三 第三章的调查问卷及语料样本290

附录四 第四章的调查问卷及语料样本302

附录五 第五章的调查问卷及语料样本315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