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现代旅游景观学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现代旅游景观学
  • 陈兴中,汪明林,干鸣丰主编 著
  • 出版社: 乌鲁木齐:新疆科技卫生出版社
  • ISBN:7537231052
  • 出版时间:2002
  • 标注页数:329页
  • 文件大小:123MB
  • 文件页数:347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现代旅游景观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篇现代旅游景观学基本理论1

第一章 旅游景观学在科学分类体系中的地位1

第一节 科学分类及科学分类原则1

第二节 科学分类体系及旅游景观学的地位4

第三节 现代旅游科学系统5

第二章现代旅游景观学的基本理论9

第一节 旅游景观的基本概念9

第二节 自然景观地带系统及区域系统理论12

第三节 人文景观的地带系统理论17

第四节 人文景观的区域系统理论21

第二篇景观审美心理学及景观美学原理26

第一章 景观审美心理学及旅游景观的审美感受26

第一节 审美需求与审美动机26

第二节 审美意识与审美感受28

第三节 审美个性与审美共性30

第二章 美学理论及旅游景观审美原理33

第一节 西方美学的由来与要义33

第二节 西方心理美学的代表性学说33

第三节 中国的传统美学思想36

第四节 旅游景观审美中的普遍性原则37

第三章 旅游景观美及观赏45

第一节 自然景观美及观赏45

第二节 人文景观美及观赏48

第三篇 旅游景观及国家风景名胜区建设53

第一章 旅游景观与旅游资源53

第一节 旅游资源及其特征53

第二节 旅游资源的形成与分类55

第三节 复合旅游景观系统的规模及构成60

第二章 风景名胜区的资源调查与评价64

第一节 风景名胜区旅游资源调查64

第二节 风景名胜区区位优势分析68

第三节 风景名胜区评价71

第三章 风景名胜区的规划及建设80

第一节 风景名胜区规划的含义及原则80

第二节 风景名胜区的总体规划81

第三节 风景名胜区的部门规划82

第四章 风景名胜区的形象塑造与营销89

第一节 风景名胜区的形象塑造89

第二节 风景名胜区的形象传播92

第三节 风景名胜区的营销策略93

第五章 风景名胜区的法规体系与法制化建设98

第一节 旅游政策法规的实质与风景名胜区的法制化建设98

第二节 我国风景名胜区的旅游政策法规体系102

第三节 世界风景名胜区的旅游政策法规概貌105

第六章 风景名胜区的灾害与防治112

第一节 自然灾害对旅游景观的影响112

第二节 我国的旅游景观和自然灾害114

第三节 风景名胜区自然灾害的预防和减灾119

第七章 风景名胜区的环境保护与建设122

第一节 风景名胜区的环境概论122

第二节 风景名胜区的环境基本属性123

第三节 风景名胜区的环境基本类型124

第四节 风景名胜区环境的保护与建设125

第四篇 国家风景名胜区系统研究129

第一章 风景名胜区生态系统研究129

第一节 风景名胜区生态系统结构129

第二节 风景名胜区生态系统的物质与能量交换132

第二章 风景名胜区的环境容量研究135

第一节 风景名胜区旅游环境容量的概念135

第二节 风景名胜区旅游环境容量的测定136

第三节 风景名胜区旅游环境容量在其管理和开发中的应用141

第三章 风景名胜区的经济系统研究143

第一节 风景名胜区是一个经济系统143

第二节 风景名胜区经济系统的开发模式145

第三节 运用系统理论促进旅游产业发展147

第四节 风景名胜区经济效益分析149

第四章 风景名胜区的社会系统研究153

第一节 风景名胜区的社会系统结构功能与特征153

第二节 人口与社会进步对风景名胜区的影响155

第三节 政治诸因素对风景名胜区的影响157

第五章 风景名胜区的文化系统研究161

第一节 风景名胜区的文化属性161

第二节 风景名胜区的文化系统结构及特征163

第六章 风景名胜区的市场系统研究171

第一节 风景名胜区的需求市场171

第二节 风景名胜区的供给市场176

第七章 风景名胜区的信息管理系统研究181

第一节 风景名胜区的信息及信息管理系统181

第二节 风景名胜区信息管理系统的开发183

第三节 餐厅信息管理子系统188

第五篇 现代旅游景观学在我国的实践运用194

第一章 我国风景名胜区旅游区划及景观系统划分194

第一节 风景名胜区旅游区划概述194

第二节 我国风景名胜区区划196

第三节 我国景观系统的划分201

第二章 风景名胜区旅游线路设计及我国主要旅游线路209

第一节 风景名胜区旅游线路设计209

第二节 我国东部风景名胜旅游带主要旅游线路210

第三节 我国中部风景名胜旅游带主要旅游线路220

第四节 我国西部风景名胜旅游带主要旅游线路227

第三章 我国东部地带的风景名胜区及景观特色235

第一节 以北京为中心的环渤海湾旅游地区235

第二节 以上海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旅游地区(含台湾)240

第三节 以广州为中心的珠江流域旅游地区(含香港、澳门)247

第四章 我国中部地带的风景名胜区及景观特色251

第一节 以哈尔滨为中心的东北林海雪原旅游地区251

第二节 以西安为中心的中原风景名胜旅游地区252

第三节 以武汉为中心的长江中游旅游地区256

第五章 我国西部地带的风景名胜区及景观特色262

第一节 以乌鲁木齐为中心的西北旅游地区262

第二节 以拉萨为中心的青藏高原旅游地区264

第三节 以成都和重庆为中心的川渝旅游地区265

第四节 以昆明为中心的云贵高原旅游地区269

附录 旅游景观研究集选274

贺诚、汪农庄:乐山城市“绿心”景观规划274

詹虎:中西园林建筑景观的艺术特征284

陈兴中、陈向红:风景名胜区的功能分区与命名原则探讨290

汪明林:涪陵旅游客源市场分析与定位295

邓明艳:论西部旅游目的地开发的整合理念301

王瑛、方海川:西北干旱区旅游景观开发研究306

张治均:乐山中心城区水系景观规划311

程学锋、帅希权:长江中下游地区经济发展与长江上游生态景观建设314

李蓉、钱冲:西南地区生态环境保护与生态旅游开发320

张红英、李闵军:四川旅游业的发展优势及发展对策325

兆勤:注重科研教学 服务旅游经济329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