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民主人士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民主人士](https://www.shukui.net/cover/70/33882735.jpg)
- 汪东林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
- ISBN:9787515401133
- 出版时间:2012
- 标注页数:246页
- 文件大小:35MB
- 文件页数:258页
- 主题词:爱国民主人士-生平事迹-中国-现代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民主人士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我写民主人士的缘起(代序)1
《李宗仁归来》一书起因1
一瓢凉水浇不灭:作品在东北出版2
作品涉嫌“泄密”受追查4
在历史责任感的驱使下5
一篇“专访”惹出的百般是非7
梁漱溟出书受牵连9
一波三折,《梁漱溟与毛泽东》艰难面世11
风雨过后犹可深思14
十世班禅大师16
政协会议期间,十世班禅做了一件让人颇感意外的事16
十世班禅:我在“文革”中没有死掉,主要是周恩来总理的恩德19
十世班禅的《七万言书》21
“文化大革命”中第一次被监护22
长达九年零八个月的第二次监护24
盛年圆寂25
赵朴初居士27
在赵朴初主持的全国政协宗教组的座谈会上,藏传佛教著名学者喜饶嘉措重重放了一“炮”27
赵朴初与梁漱溟的特殊交往30
面对追查天安门诗抄的重压,赵朴初公开讲:“关于周总理的诗词我是写得最多的一个”34
政协报写诗的事,我先应承下来,以后交卷37
口述“抗战一事”40
晚年岁月46
终生不卖墨宝50
程思远的沉默和困惑51
在批判梁漱溟时保持沉默的程思远最后说了最不够“火力”的话,梁漱溟听了居然点头示意51
在点名批邓前夕,程思远提出三个问题震惊四座52
“天安门事件”后,程思远在学习会上郑重其事地讲了一段政治故事54
老资格的于树德先生57
全国政协直属学习组云集众多风云人物57
“老资格”于树德常有惊人之举,言别人所不敢言,行别人所不敢为58
于树德:梁漱溟这个人什么场面没见过?什么风雨没经过?我看算了60
于树德的两条意见,立刻使会场安静下来61
于树德三百块大洋供周恩来留学日本,几十年后周恩来提出还账62
于树德说,当我发现毛主席没有出席周恩来追悼会时,脑子里“轰”了一下64
“中国共产党最早的一位大‘左’派是鼎鼎大名的张国焘,我还真同他面对面地吵了一架!”65
因与李大钊同是朋友,于树德与梁漱溟也成了朋友66
政协委员中的“右派”分子章乃器68
三届政协常委会39次会议决定:撤销章乃器的全国政协委员资格68
当年的“大右派”章乃器始终不承认自己是什么“资产阶级右派”69
章乃器的“鸣放”言论摘要71
周恩来约章乃器谈话。章乃器表示:撤我的职,倒没有什么,给我扣上反党、反人民、反社会主义的罪名,我宁死也不能承认73
戴着“右派”帽子的章乃器仍然敢于在会上提出不同意见74
这位知名人物又黑又胖,烟斗不离嘴,总是仰着脸,没有见他笑过76
宋希濂的前世今生77
1926年的一天,宋希濂在陈赓带领下进广州城见一位要人。推开房门,伏案写字的要人竟是周恩来77
1936年,周恩来看着站在面前的宋希濂和陈赓说:你们一个是红军师长,一个是国军师长,官阶一样,派头不一样,一土一洋79
1959年宋希濂被特赦之后,周恩来说:学生走错了路,老师多少也是有责任的啰!80
为瞿秋白历史问题作证81
作为蒋介石枪杀瞿秋白手令的执行人,宋希濂讲述了瞿秋白被捕、审问、关押、就义的细节84
特赦后的宋希濂听到“同志”的称呼,感到新鲜和亲切95
孤身生活的宋希濂没料到,他的黄埔一期老同学、原国民党起义将领侯镜如的夫人已悄悄为他牵红线了96
给宋希濂介绍的对象,竟是失踪大“右派”储安平的夫人97
“相逢何必曾相识”,他们都不愿意太细地去盘问对方99
宋希濂和易吟先谈起了溥仪生活上闹的笑话100
易吟先晚走早来,在宋希濂的住处做起小锅饭菜,文史专员每人赠送两张餐券102
宋希濂、易吟先婚礼,老同学、老同事来了。没想到,他们重结良缘的一幕会这样激动心弦103
黄维:从国民党战犯到政协文史专员105
最后一批被特赦的国民党将领105
政协机关里旁若无人的文史专员106
黄维经多次动员,拿着别人捉刀代笔的稿子批邓。粉碎“四人帮”后他吐出了这口闷气108
黄维:我反对特务手段,只要知道是军统的人,一律不交往,但蒋介石喜欢他们,我也没有办法109
黄维说,共产党坚持抗战流血流汗是事实,但国民党军队也是英勇抗日的。他坚持要重游“八一三”淞沪抗战旧址110
黄维给我沏杯茶,轻声细语地谈起“怪人圣杰”严重师长111
批判梁漱溟,固执的黄维一言不发,个别谈时,他沉重而缓慢地开讲114
黄维以一种近乎顽固的不同凡人的不屈不挠的精神研究“永动机”。大科学家钱伟长等当面劝说、讲解,他不能接受117
身患重病的黄维拒绝西医给自己开刀,改服中药。出人意料的是,他的病情竟一天天好转,81岁被评为“健康老人”118
黄维:为了让台湾的老乡看到他们阔别几十年的故乡,看到我这个国民党老兵还活得很好,我心甘情愿充当这个“演员”119
沈醉“文革”自述120
我把三个红卫兵打落水中,还记在日记本上,妻子立即抢去,把这页撕下来120
我和他们谈话,一向是坐在凳子的一半上,一手抓着凳脚,随时防止他们人多向我进攻时,我腹背受敌122
我代杜聿明他们领工资,一共领出近千元。有一次两个人跟进来试探,我把衣袖撩起,亮出手臂上隆起的肌肉124
周总理听说政协扣了我们的工资,很不高兴,要他们马上停扣,扣了的还要补发124
民警带我刚走出大门,妻子追上来,把一件厚棉衣给我披上。没想到特赦时发的棉衣又穿回监狱125
我回答说,我是湘潭人。只听他们用力在桌子上一拍:“你怎么会是湘潭人,胡说!”127
我如果说我在崔万秋家认识的江青和张春桥,就会被他们杀掉,我不能不说假话128
在离地一丈左右的时候,我一下把一根横着的小树枝抓住,我飘飘落地,未伤毫发131
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中,我认为只有周总理才称得上是“古今完人”133
审判“四人帮”,我收到“旁听证”,座位是27排3号135
从“政治联姻”到恩爱夫妻的爱新觉罗·溥杰夫妇138
吉冈安直命令说:“希望你与日本女子结婚,这是关东军的考虑&”138
溥杰与日本皇族嵯峨胜侯爵的女儿嵯峨浩还在日本度蜜月,关东军便策划通过了一个“帝位继承法”139
她得悉自己的丈夫没有死,便在新中国成立后,设法获得了与在中国抚顺战犯管理所的丈夫通信的自由140
周总理见到溥杰一家时,把嵯峨浩比做京戏里的王宝钏。他允许孩子有中国日本两个家,溥杰家中难题也顺当解决了142
重病中的周恩来嘱咐:鲜花收下表心意,屏风送回留自用。谢谢!142
在她进入昏迷状态之前,拉着溥杰的手断断续续地用日语说:我要永远离开您了143
溥杰说:在我今后所剩不多的日子里,要做好两桩事144
作家柯灵146
个头不高却精神飒爽,言语轻声却词锋凌利,这就是柯灵146
听到“文革”中红卫兵烧梁漱溟的书,柯灵禁不住苦笑:这真是秀才遇上兵,有理说不清148
《不夜城》本是“遵命文学”,却遭到批判149
柯灵说,陈叔通有句名言:像李部长这样还犯大错误,那我们这样的人就该枪毙了!150
因批李维汉而继任统战部部长的徐冰,在“文革”中却被当做李维汉同伙,同台批斗151
柯灵:李维汉认为纪念堂里毛主席塑像设计得不好,架着腿坐着,高高在上152
“‘文革’博物馆搞不起来,但人们血的记忆却不会忘却。”152
“在中国搞新闻,不是主编、编辑、记者没本事,而是‘婆婆’太多。”154
从军统中起义:邓葆光四十年沉浮155
我们的故事,得从邓葆光脸上的累累刀痕说起155
突然冲出四个彪形大汉,手持匕首,一拥而上,向他头部、脸部砍去156
香港报端披露了邓葆光遇害未死的消息,毛人凤一脸怒色158
邓葆光亲手挑出7万册善本书,连同从日本驻沪领事馆接收的机密材料,分装110大箱162
潘汉年笑着说:先干一杯,祝贺你与旧营垒决裂164
7万册书万无一失了,在军统总部的毛人凤却更加气急败坏,才演出刀砍邓葆光的一幕165
乘运尸车躲过特务们的眼睛,邓葆光安然脱险,跨过连着两个世界的小桥167
当潘汉年、杨帆一夜之间变成“叛徒、特务、反革命”时,连历尽沧桑的邓葆光也目瞪口呆了169
邓葆光被判有期徒刑五年,美国妻子只好和他离婚,返回美国去172
中央为潘、杨事件平反昭雪之后,邓葆光被宣布彻底平反,他真有点如在梦中172
传奇女子董竹君174
董竹君,称得上妇女中的佼佼者,关于她的身世,有种种传闻174
一只魔爪悄悄伸过来&300元“印子钱”把12岁的董竹君送进了“堂子”175
一个年过半百的阔佬在听她唱戏时,忽然把老鸨叫来,问要多少身价,想买她出去当丫头,实际上是做小的177
来了几位年轻的革命党,其中有一位叫夏之时的四川人,约莫二十五六岁,修长的身材180
望着男看守远去的背影,她迅速跑下楼梯,一口气跑到弄堂口,跳上一辆黄包车181
闪电般的文明结婚,对于不满16岁的她,是惊,是喜,是苦,是甜,还来不及回味,就已变成现实183
在日本,夏之时让董竹君回上海送一封信,她不加考虑地回答:只要我人在,这信就在184
张学良胞弟张学铭187
他从来衣冠不整,十分随便,熟朋友戏称他“张屠夫”187
有几个熟人围着他询问张学良的消息,他摇晃着脑袋说:没有,没有,几天前我在梦中见到他187
当初他要能听从了周总理的话,也不至于落得这样骨肉分离188
“自父亲被日本人炸死之后,我大哥有志气,有胆识,不仅在政治上、军事上勇挑重担,还一改自己身上的旧习气,更加注意对弟弟妹妹的管教,尤其是对我。”190
“我什么都不怕,单枪匹马一个人去也敢,就看台湾当局肯不肯放我进去。”191
民主人士在“文革”初期192
讨论“文革”文件两个月后,梁漱溟才郑重其事地开腔192
梁漱溟立在院中,眼巴巴地看着祖传三代的书籍、字画、手稿被红卫兵烧毁194
政协机关造反派让政协委员和文史专员们重新低头做“阶下囚”195
杜聿明、宋希濂、郑庭笈三人见到住宅胡同口的大字报,惊得半天说不出话来196
一个男孩怪模怪样地走过去,举手摸摸唐生明因为肥胖而鼓起的肚子197
杜聿明三人写了一张答复大字报,贴在红卫兵通令旁边197
杜聿明夫人不忍看到心爱之物被红卫兵剪坏撕碎,说了几句话,招来一顿耳光199
老居委会主任普普通通几句话,却似酷夏里的习习凉风199
沈醉告诉的是喜事,却也是一个谜200
收到天安门观礼请柬,全院喜笑颜开,家家宰鸡、剁肉、喝酒,以示庆祝202
新居委会头一件事,便是免去他们清扫胡同的任务202
全国政协常委章伯钧重新爬进后边后排车座的前边趴下,两女一男把双脚踩在他身上203
红卫兵举起皮带抡过去,章伯钧一退,倒翻进了小屋,红卫兵哈哈大笑:你章伯钧是不打就倒204
民主人士在“五七”干校的岁月207
宣布者虽然解释了“五七战士”与劳改犯的区别,但听者却心中发凉207
荒凉空漠的“五七点”,使人心中发紧,大有“充军边塞”之感208
梅电奎猝死让“五七战士”们联想到自己的老骨头是否也会埋在沙洋209
“同吃、同住、同劳动”让革命群众忘记了与“走资派”、“叛徒”、“右派”、“资本家”的“界限”210
被定为“敌我矛盾”的统战部副部长张执一在水田里来了个“鹞子翻身”,足以气死杂技演员211
一次“五七战友”聚餐,沉默的史永道出了共产党特工打入蒋介石身边的绝密行动213
“当啷一声响,价值十元多”。这首形容由部长一级干部组成的“轰麻雀小分队”价值的打油诗不胫而走216
藏龙卧虎,老鸭倌都是大文人217
祸福相倚,1957年提前倒霉的人,在“文革”中却处在世外桃源219
李平心白天养猪、放鸭,脑子里却丢不开已经在他身上生了根的学问222
民主人士悼总理述往事224
李克农向周恩来建议争取李宗仁回国,周恩来商得毛泽东赞可224
18年前的一面之缘,周恩来竟记得非常清楚225
周恩来和程思远谈了三个小时,提出第三次国共合作225
周恩来要程思远转达给李宗仁的话,因保密而不能写成文字,怕程忘记,让他复述好几遍227
申伯纯:周恩来光彩照人228
杜聿明边擦泪水,边翻开笔记本,开始他的正式发言229
周恩来的主意,使杜聿明一家在北京团圆231
周恩来说,蒋介石也有民族的立场,他也称得上是一个民族主义者232
周恩来对民主人士说,倘有不如意的事,可以写信,可以与中央统战部联系,有话就要说,不要积少成多,结成疙瘩233
呼吁为1976年天安门事件平反的波折234
余焕春爆出“四人帮”制造天安门事件的内幕234
一位高层领导看见统战部的简报后,大发雷霆240
周扬:政协就是广开言路的场所,是政协委员,就有权利在会上说话241
谜底半年后揭开2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