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先秦法家的道德世界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先秦法家的道德世界
  • 许建良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出版社
  • ISBN:9787010106632
  • 出版时间:2012
  • 标注页数:544页
  • 文件大小:27MB
  • 文件页数:562页
  • 主题词:法家-哲学思想-研究-先秦时代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先秦法家的道德世界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1

一、刑德的历史审视和辨析4

1.历史的记载4

2.“德”的辨解8

3.西周替代殷商在武功10

二、时代的课题10

1.“祀与戎”是国家的大事11

2.国家富强是中心12

3.法家的应运而生15

三、“法”的含义16

1.“法”的词义解释16

2.“刑”就是法18

四、道法、礼法的合奏19

1.“礼法”的样态20

2.“道法”的底蕴26

五、“理”——法家的标志性概念34

1.“法通乎人情,关乎治理”——法与理的辩证39

2.“别交正分之谓理”——何谓理的追寻41

3.“理生于智”——理始源的探析48

4.“必然之理”——理的种类检点49

5.“天地之与同理”——理特性的问津55

6.“通理以为天下”——理功效的发现60

7.“行邪僻而动弃理”——理涵修的诉诸64

8.“缘理而动”——理因循的推扬65

第一章 《管子》“德者道之舍”的道德思想72

一、“德者道之舍”的道德依据论75

1.“天有常象,地有常形,人有常礼”的天人论75

2.“道也者,口之所不能言”的道论77

3.“虚其无形谓之道,化育万物谓之德”的道德论85

二、“见利莫能勿就”的道德范畴论91

1.“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的经济道德论91

2.“见利莫能勿就”的人性论101

3.“刑德离乡,时乃逆行”的刑德论106

4.“诚信者,天下之结”的诚信论120

5.“礼义者,尊卑之仪表”的礼义论121

6.“知权然后举错得”的经权论128

三、“教训成俗”的道德教化论131

1.“士无邪行,教也”的教化界定论131

2.“万物待治礼而后定”的教化必要性134

3.“期而致,使而往”的教化目标论136

4.“愚者不知,不可以教民”的教化对象论137

5.“九惠之教”的教化内容论139

6.“因其能者”的教化调控系统论141

四、“德以养之”的道德修养论167

1.“正形摄德”的修养界定论167

2.“内行不修,则不能朝远方之君”的修养必要性171

3.“有身不治,奚待于人”的修养价值论172

4.“道在身行自正”的修养目标论173

5.“养有节”的修养方法论174

五、“不为物使”的理想人格论180

1.“恬愉无为”的君子论180

2.“道德当身”的圣人论183

第二章 商鞅“德生于刑”的道德思想196

一、“德生于刑”的道德依据论198

1.“仁义”是“六虱”论198

2.“以刑去刑”的国家治理方法的抉择论203

3.“德生于刑”的道德产生论210

二、“开公利而塞私门”的道德范畴论217

1.“权而索利”的人性论217

2.“事地利”的经济道德论225

3.“开公利而塞私门”的公私论231

三、“德明教行”的道德实践论239

1.“壹教”的教化原则论239

2.“实用”的教化价值取向论246

3.“立法化俗”的调控系统论250

4.“民弱国强”的价值定位论261

5.“因世而为之治”的实践操作论265

四、“不循其礼”的圣人人格论268

1.“知必然之理”的认知能力270

2.“别贵贱”的等级图式272

3.“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礼”的民本追求273

4.“审壹而已”的公平品性274

第三章 韩非“顺于道德”的道德思想281

一、“道者,万物之所然”的道德依据论283

1.“道者,万物之始”的本根论284

2.“道者,万物之所然”的要因论287

3.“道在不可见,用在不可知”的道论289

4.“道者,弘大而无形;德者,覈理而普至”的道德论291

二、“不伤情性”的道德范畴论297

1.“自用其刑德”的刑德论297

2.“古之易财财多也”的财德论314

3.“安利者就之”的性情论320

4.“私义行则乱,公义行则治”的公私论331

5.“诚信”论338

三、“以法为教”的道德教化论344

1.“恃人之为吾善也,境内不什数”的教化必要性345

2.“以法为教”的德化目标论348

3.“反清徵者乃教之”的德化对象论351

4.“因随物之容”的德化原则论352

5.“因能而使之”的德化调控系统论360

四、“身以积精为德”的道德修养论369

1.“以镜观面”的修养界定论369

2.“乡国天下皆以民为德”的修养价值取向论371

3.“和气日入”的修养目标论373

4.“全寿富贵之谓福”的修养内容论374

5.“敬细以远大”的修养方法论377

五、“随于万物之规矩”的理想人格论381

1.“取情而去貌”的君子论381

2.“寄形于天地而万物备”的大人论383

3.“尽随于万物之规矩”的圣人论385

综论398

一、道德坐标的原点——万物399

1.“人不一事”的人道精神401

2.“万物交通”的非人中心的普世论404

3.“道者,万物之所然”的要因论410

4.“因自然”的自然本性论414

二、道德的内外基础——趋利和为非417

1.“莫先于父母”的先天本性编码418

2.“权而索利”的现实人性图画422

3.“人之为吾善也,境内不什数”的理性价值考量427

4.“法以遏之”的道德外在机制保证430

三、道德的目标设计——实用437

1.实用的进军号——无用之辩438

2.实用的基本点——守在仓廪443

3.实用的动力源——公私之分446

4.实用的实践法——形名参同452

四、道德的动力机制——智力463

1.从“反智论”说起463

2.何谓“智”465

3.“德才兼备”与“才德兼备”的悖论469

4.“体道则其智深”——智力论471

5.从“慧智”到“智慧”492

五、道德实践的轨道——因循496

1.“用人之自为”——因循的何谓497

2.“物者有所宜”——因循的起始点500

3.“自生自成”——因循的内在理由502

4.“其事若自然”——因循的外在依据507

5.“无事而天下自极”——因循的功效期望510

6.“因人之情”——因循的对象界定512

7.“因物以治物”——因循的实际操作517

8.“因责其能以随之”——因循的动态活性化521

主要参考文献537

后记542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