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未来10年中国科学发展战略 医学卷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未来10年中国科学发展战略 医学卷](https://www.shukui.net/cover/47/33864913.jpg)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中国科学院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科学出版社
- ISBN:9787030334336
- 出版时间:2012
- 标注页数:275页
- 文件大小:31MB
- 文件页数:315页
- 主题词:医学-学科发展-发展战略-中国-2011~2020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未来10年中国科学发展战略 医学卷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医学学科的战略地位1
第一节 医学研究的总体战略地位1
一、促进国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1
二、促进国家中长期科技规划的实施和发展1
三、推动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2
第二节 医学主要分支学科的战略地位3
一、基础医学3
二、临床医学8
三、预防医学10
四、药学11
五、中医药学12
第二章 医学学科的发展规律和发展态势16
第一节 基础医学的发展规律与态势16
第二节 临床医学的发展规律与态势20
一、呼吸系统21
二、心脑血管系统21
三、消化系统疾病23
四、血液系统疾病24
五、泌尿系统疾病26
六、内分泌系统疾病26
七、风湿病和自身免疫病28
八、癌症29
第三节 预防医学的发展规律与态势30
第四节 药学的发展规律与态势32
第五节 中医药学的发展规律与态势32
第三章 医学学科的发展现状34
第一节 基础医学发展现状34
一、基因组医学(医学基因组学)已成为基础医学研究的主流34
二、转化医学研究渐成趋势42
三、基础医学各学科领域交叉及与其他学科领域的交叉日益加强45
四、系统生物学走上历史舞台47
第二节 临床医学发展现状54
一、呼吸系统疾病55
二、心脑血管疾病59
三、消化系统疾病69
四、血液系统疾病76
五、泌尿系统疾病77
六、内分泌系统疾病81
七、自身免疫病86
八、创伤医学86
九、肿瘤90
十、精神疾病98
十一、分子影像学研究100
第三节 预防医学发展现状102
一、流行病学102
二、卫生(医学)统计学107
三、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110
四、环境卫生学124
五、卫生毒理学145
六、营养与食品卫生学149
七、儿童少年卫生学156
八、妇幼保健学157
第四节 药学发展现状158
一、药物学及药理学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158
二、新药研究技术平台建设159
三、创新药物研究和开发159
四、企业药物创新和医药产业发展160
五、引进和培养相结合形成人才优势160
第五节 中医药学发展现状161
一、中医药发展面临着严峻挑战161
二、中医药发展的机遇165
三、研究现状168
四、研究动态171
第四章 医学学科的发展布局173
第一节 基础医学的学科发展布局173
第二节 临床医学的学科发展布局178
第三节 预防医学的学科发展布局179
第四节 药学的学科发展布局183
第五节 中医药学的学科发展布局183
第五章 医学学科的优先发展领域与重大交叉研究领域184
第一节 基础医学的优先发展领域与重大交叉研究领域及其重点发展方向184
一、基础医学的优先发展领域与重大交叉研究领域184
二、重点发展方向188
第二节 临床医学的优先发展领域与重大交叉研究领域195
一、重要的致病性病原体及与宿主的相互作用196
二、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机理及治疗196
三、自身免疫疾病发病机制的研究197
四、肿瘤治疗、肿瘤标志物鉴定及其功能研究198
五、血液系统疾病临床诊治研究199
六、微创治疗或介入治疗相关的基础和临床研究199
七、糖尿病及其他代谢疾病的诊治200
八、创伤救治和组织修复重构200
九、器官及干细胞移植201
十、精神疾病的诊治201
十一、循证医学202
第三节 预防医学的优先发展领域与重大交叉研究领域202
一、环境与健康关系的基础研究202
二、营养与人类疾病关系的基础研究203
三、传染病的基础研究204
四、毒理学基础研究205
五、妇幼保健的基础研究205
六、流行病学监测(疾病监测)的基础研究205
第四节 药学的优先发展领域与重大交叉研究领域205
一、基于靶标和靶标网络调控的药物基础研究205
二、基于信息学的药物基础研究208
三、提高成药性的药物化学基础研究209
四、靶向药物输送系统的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210
五、个体化治疗的药物学和药理学基础研究211
六、新型生物技术药物研究的重要基础问题217
七、基于靶标和疾病网络调控的抗肿瘤药物和药理学基础研究223
八、基于靶标和疾病网络调控的神经精神药物和药理学研究225
九、基于靶标和疾病网络调控的代谢性疾病药物和药理学研究230
第五节 中医药学的优先发展领域与重大交叉研究领域236
一、中医理论基础研究236
二、中药方剂基础研究241
三、针灸经络基础研究245
四、与其他学科交叉的重点方向246
第六章 医学学科的国际合作与交流247
第一节 基础医学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的需求分析和优先领域247
一、及时掌握本学科领域的国际发展最新动态248
二、积极参与国际性“大科学”计划和项目合作248
三、积极参与以假设驱动的课题研究的对口合作与交流249
四、提高多学科交叉和技术创新的水平250
第二节 临床医学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的需求分析和优先领域250
第三节 预防医学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的需求分析和优先领域251
一、未来5~10年本学科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的需求分析251
二、未来5~10年本学科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的优先领域257
第四节 药学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的需求分析和优先领域261
第五节 中医药学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的需求分析和优先领域261
第七章 医学学科发展的保障措施与建议264
一、夯实工作基础,建立研究体系,提高创新水平,推进可持续发展264
二、突出重点,明确目标、加强管理、克服拼盘现象265
三、完善科学评估的政策与措施266
四、注重关键技术平台的整合与集成266
五、加强生物样本资源库和数据库的建设267
六、加强医学伦理观念与监督意识,制定相关的管理措施268
七、注重转化医学研究268
八、整合我国医学科学研究渠道资源,加强预防医学研究270
九、加强中医药学研究271
主要参考文献274
附录 本书涉及的基因名称与缩写中英文对照一览表275